admin 发表于 2022-6-16 22:13:54

乡村振兴路上的“王村故事”

来源:【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7g4LfH9yJrWik~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0750394&x-signature=vrY7xZexJQiTrlpIFKVX6PquFdc%3D

□ 记者 史德建 通讯员 李国帅

“这个池塘防渗膜刚铺设完成,很快就会投入使用。今年就可以有30万尾锦鲤上市。”5月30日,周村区王村镇宁家村,村党支部书记李华山指着新建成的鱼池告诉记者。这是村里新建的第15个露天鱼池。村里还有4个大棚,冬天天冷,需要把露天养殖的鱼挪到大棚里,不影响锦鲤的正常生长。

金鱼养殖和即将投入使用的锦鲤项目将会给宁家村每年带来数十万元的收入。“凤凰山上的樱桃也熟了,游客既可以来采摘,也可以游玩。”在李华山的眼里,宁家村处处是美景,处处有商机。

宁家村,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已经发展成为了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同样是省级,化蛹为蝶,宁家村在短短五、六年完成了美丽蜕变。

“关键是选好带头人!宁家村的转变得益于村级党组织建设。”王村镇党委书记张健介绍说。王村镇始终把基层党建工作抓牢抓实,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培育基层党建品牌。以党建工作引领乡村振兴,对软弱涣散的村党组织进行整顿转化,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进入村级党组织。

从组织振兴入手,带动村集体产业振兴,从而实现乡村振兴。王村镇找准了方向,蹚出了一条具有“王村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王村镇,实现蜕变的远不只是宁家村。

王洞村,曾经是有名的贫困村,全镇的垫底村。要资源没资源,全村1000多口人,守着人均不到1亩的土地,村集体只有负债,没有收入,怎么发展?“我们只有这点地,就从地上作文章。”王玉春,王洞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带着村“两委”从“种地”开始,硬是把王洞村从村集体负债变为集体收入超过100万元,走到了乡村振兴前列。普通小麦附加值低,再怎么种产出也有限,王玉春就在特色种植上动脑筋。王洞村在市乡村振兴服务队领导的协助下,从省农科院引进了黑小麦良种,王玉春首先想到的是销售,他们先进行了试种取得初步成效后,逐步扩大种植面积,确保销售畅通的基础上,从最初的50亩到150亩、250亩,再到350亩……黑小麦品种独特,营养价值高,受到了周边群众的喜爱并着手实施深加工项目推进,同步试种红小麦、绿小麦、小杂粮等高附加值农作物。

几年前的王洞村存在党员群众心气不和,村集体经济欠账多且繁杂,老百姓对班子很有意见,怨班子不干事,怨党员不上心,连老百姓基本的生活需求都不能保障,找村委办事更是难上加难。2011年,王玉春被选为了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他说:“村里最大的任务是首先重建村‘两委’形象,把老百姓们团结起来,只要心齐,泰山可移”。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深入了解群众最关心的难题,引水入户、建净水厂、修水泥路、运垃圾、建村党史馆、开设超市等,短时间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更关键的是村“两委”面貌欣欣向荣,带动形成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村级党组织给力,老百姓心齐。王村镇积极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党支部+龙头产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带领村民实现共同富裕。

置身如今的彭东农业产业园,很难想象到它的前身曾是一片闲置废弃的大棚。2020年,彭东村党总支领办成立淄博彭东种植专业合作社,对原有的21栋废弃连拱大棚进行修缮盘活,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新建1座1.5万平方米的高标准无土栽培数字温室大棚,新建11座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建设数字果园150亩,1.2万立方米蓄水池1座,发展高效农业、智慧农业。在园区实施11个“一村一业”振兴项目,带动各村“生肌造血”。

如今,在彭东村、宁家村、王洞村所处的周村区南部丘陵地带,一个生态观光现代农业区“六山一台”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在兴起,产业园涵盖周边凤凰山、金山、簸箕山、卧虎山、葫芦山、无影山、钓鱼台等,项目计划总投资8亿元、占地面积1000余亩。

“六山一台”现代农业产业园,是王村镇对现有基础上特色农业的总体规划和提升,兴修道路、水塘等基础设施,并将配套冷链物流中心,对农产品的生产、储存和配送提供便利,形成产业规模,带动周边11个村,年增收200余万元,并可以解决600余名周边群众就业问题。

以产业兴乡村。一村一业,从宁家村的金鱼、锦鲤,王洞村的黑小麦、五谷杂粮,到彭东农业带动11个村共同发展的设施农业……

王村镇各村集体因势利导,各具特色。如百花齐放,赢得了春色满园。

编辑:张剑

本文来自【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乡村振兴路上的“王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