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读懂中国】郑州:厚植中原沃土 打造黄河文化主地标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140cfb7dcb7f486ebf2e4359b3979af7~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0832778&x-signature=pKnU%2F%2B2sQSKuOs87G31Ovwbx5JA%3D市民在郑州美术馆(新馆)观展
早春的郑州中央文化区,生机盎然。
代表全国画院最高水平的“国字号”大展——“第七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正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展出,开展3个月,已有约10万观众来此观展,徜徉于近千幅画作中品尝文化的馨甜;在郑州博物院,“创世王都”“天地之中”“汝地瓷光”等线下、线上展览也吸引了众多游客观展,感受古都郑州厚重灿烂的历史文化——
这样的场景,在郑州已不鲜见。围绕着“华夏之根、黄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源”,郑州正在深入推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打造充分展示华夏文明、黄河文化的主地标城市,铺陈着一幅色彩斑斓的精彩画卷。
文旅文创融合
为城市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2000多年前的先民,竟然掌握了如此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如此巧妙独特的艺术设计,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在某通讯公司工作的秦卓走进郑州博物馆,琳琅满目的展品让她目不暇接,先人的智慧与审美令她叹服,“一次都看不够,下周末我再来‘二刷’。”
“我们总说,‘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以前对这句话的认识流于表面,只有真正走进博物馆,才会对这句话有更深刻的认识,对脚下这片厚重土地有更清晰的了解。”市民刘先生是位文博迷,郑州各大博物馆他参观个遍,在不断叩问历史中,他也得到了许多启迪。
在郑州,像秦卓和刘先生这样的参观者越来越多,“到博物馆去”已经渐成许多郑州人的生活方式,他们与文物共情,赏多元文化之美。
加强文化建设,让人民享有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郑州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深深融入郑州市民的日常生活,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也赋予这座3600年商都以新的时代光华,助力着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被专家称为“河洛古国”的双槐树遗址,进一步实证了中华文明的起源,一经公布就“霸屏”,10天热搜点击量突破11亿次;有着“七公里长的古城墙,一根能挑起郑州历史的扁担”盛誉的郑州商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自去年6月全新开放以来,每天都会吸引着众多市民来体验商都文化的魅力;2021年在河南春晚火爆“出圈”的《唐宫夜宴》,让郑州歌舞剧院的“唐宫小姐姐”们火遍大江南北,也让大美“天地之中”再次惊艳世人的目光……
“目前我市文旅文创正在加速融合发展,已经从观念融合的共识,日益推向文化政策、项目和平台的实践,并成为现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和‘开局破题、高台起势’的重要支点。”郑州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文化所所长、副研究员刘涛认为,位于黄河岸边、中原腹地的郑州,文旅文创资源丰富,融合发展势头强劲,融合载体日益多元,涌现出的现象级文创产品引领风向,不仅为城市提质添彩,也为郑州加快推动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文化力量支撑。
打好组合拳
郑州文旅跑步进入“黄河时代”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和灵魂。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文旅及文物保护工作,把国内外先进地区、先进城市的先进经验与古都郑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推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郑州文旅发展迎来新的时代。”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黄河国家战略全面落实,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扬帆起航,“两带一心”发展格局初步显现,郑汴洛“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联动发展,郑州商代王城遗址、大运河文化片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同步谋划实施。
市民们惊喜地发现,越来越多国内外大型文化活动“落户”郑州。央视春晚郑州分会场演出大气磅礴;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捧上黄河文化大餐;2020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3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星光璀璨……一场场文化盛事让郑州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上升。
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推进,市民的幸福感越来越高。郑州美术馆新馆、郑州大剧院等多个文化场馆已展露芳容,增添了众多全新的文化地标,“东有中央商务区、西有中央文化区”城市格局构建完成。此外,基层文化阵地也日益完善,城市书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正积极推进或已经启用,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步伐坚实。
文物事业发展为城市“培根铸魂”。郑州市成功举办“中国首届考古学大会”“亚太地区都城遗址与历史城市保护研讨会”等10多个系列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启动全域文物保护利用核心示范区规划建设,重点推进商代王城、黄帝故里、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等项目建设,打造郑州黄河文化国际交流的“世界名片”;高起点谋划以构建沿黄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和中心城区文化板块构成的“两带一心”城市文化总体格局为抓手,发挥郑州历史文化反映中华文明起源的优势,构建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不断提升黄河文化的全球吸引力、辐射力和感召力。
如今的郑州,“背靠嵩山、面朝黄河”的城市文化特征愈发凸显,“文化铸魂、旅游带动、文旅融合”的动力活力愈发强劲。以“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两带一心”文旅格局、“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历史文化故事、“山河祖国”四大城市文化IP为主要内容的“一二三四”战略布局愈发清晰可见、呼之欲出,郑州文旅跑步进入“黄河时代”。
发展势态强劲
擘画蓝图出新出彩
如何把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从中感知郑州历史的厚重多姿,增强文化的自信?这是郑州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2月15日,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深入推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行动,加快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为未来全市文旅工作指明了方向。
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历史文脉。郑州市将加快黄河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中心城区文化板块“两带一心”建设,紧抓机遇,对标国际一流,围绕“山河祖国”城市文化形象定位,以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为目标,坚持一体化推进,加强重大文旅资源开发利用,统一部署安排郑州市文旅文创工作,深入推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
强化龙头带动,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黄河、大运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和黄河国家博物馆、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世界级文化地标。
擦亮城市形象,塑造文旅品牌。围绕黄河战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继续办好黄河文化月活动,深化细化“山河祖国”IP视觉系统应用。
同时,郑州市还将深入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推出更多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全力塑造“行走郑州 读懂最早中国”文化品牌,推出一批具有“中原特色、郑州元素”的文创产品,进一步提升郑州文化软实力。
(来源:郑州晚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