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2-6-18 17:42:12

每一次阅读,都蕴含着我们的过去与未来——梁鸿私人书单16本

带一本书去旅行,应是假期最幸福的事情之一吧。读书与旅行的闲适浪漫,可以让我们短暂抛来工作的繁杂。在梁鸿的随笔《与大师的瞬间相遇》中,她或随意记录、或是认真点评,组成了一份16本书的私人书单。其中包括我们熟知的经典文学著作《包法利夫人》《荒野侦探》,也有如《弱者的武器》《农民的终结》等硬核书目……


“每一次阅读,所蕴含的都有我们的过去与未来。”我们将这份书单分享出来,希望给你的国庆假期带去一分闲适与思考。


1.《包法利夫人》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481760c43d4846ab8114735bf6cff562~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0906703&x-signature=PAdB9PxjtPobavQmo23hW0LbuzM%3D

作者:[法] 福楼拜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译者:李健吾
出版年:2003-1-1


如波德莱尔所言:“唯有包法利夫人是一个英雄,歇斯底里的英雄。”


道特镇和永镇像污泥一般死死地扯着爱玛试图飞扬的心,虽然她的飞扬也只是轻浮而毫无意义的挣扎。


福楼拜对永镇包食宿的金狮客店各色人等、对药剂师郝麦的描写可谓真实得可怕。女店家勒弗索朗瓦寡妇的一举一动,所说的话语内容,把那个时代的环境、生活及风俗表现了出来。还有在餐桌边吃饭时的各色人不同的心思,都描绘得细致入微,读起来并不冗长,反而引人入胜。


爱玛对爱情和男人的想望几乎完全按照浪漫主义小说的模式来。年轻的文书赖昂看了出来,投其所好,按照书面语谈那些浪漫的生活和情感。在这里面,有对文学的讽刺和对所谓理想生活的讽刺,这和《堂吉诃德》有异曲同工之处。


两种语言:一种是19世纪法国小城镇的世俗语言和生活,谈的都是经济、发财和家长里短;一种是爱玛的语言,是浪漫小说中的书面话语,充满着对资产阶级生活的想象,还有庸俗的爱情。两种语言形成两种倾向,往各自的方向前去,在文中构成一种张力。


双重讽刺:毫无希望和爱的生活。


爱玛就像一根试图脱离引力的箭,在奋力挣扎的过程中,既把小镇沉闷庸俗的生活之重体现了出来,又把箭射向的方向之轻浮虚伪呈现出来。浪漫爱情是骗人的,因为需要金钱的支撑。小镇的庸常人生让人窒息,她所居住的小楼和包法利先生都无不死气沉沉,让人厌倦。


2.《鳄鱼街》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343938a0d5d84426a2e3a95a0bb0e10f~tplv-tt-large.jpeg?x-expires=1970906703&x-signature=vNzO%2FWRaa6S%2BGQeZIDJ1QgvkTtA%3D

作者:[波兰] 布鲁诺·舒尔茨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理想国
译者:林蔚昀
出版年:2016-5


读有些作品,面对作者的文字,感受其中的气息的时候,会突然有种幸福的感觉。不是自己觉得幸福,而是觉得它的作者幸福。能够创作出这样文字这样世界的人,他的生命真是幸福。很少有文字能够达到这一地步,类似于突然而至的快感和高潮,进入迷狂的欣喜。文字的明亮,尽管他写的并不是明亮的世界,想象奇特,但所有的奇特都让它增加魅力。人的现实生活和感官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崭新的世界形态。


所谓的虚实之间,其实是关于客观事物的主观意象,它和客观的存在构成一种参差。


3.《我弥留之际》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3433dccbb4924ba289244fcc730867d6~tplv-tt-large.jpeg?x-expires=1970906703&x-signature=mOgFwYIf7Fzk%2FrK2o6eq4Jb90rs%3D

作者:[美] 威廉·福克纳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李文俊
出版年:2004-4-1


有一种内在的凝视和深情。即使是自私的想法,也因为这种内心独白而具有自我性和某种尊严。其实,写法更为重要。思想在某种意义上只是特别混沌的东西。这一写法本身就提供一种混沌的思想,其实,不是思想,是一种状态,人类生存的某种状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理由和看待事物的方式,因此,表达也不一样,甚至,语法也不一样。应该达到语法的层次。这样,语言自然就是人物的内心。


4.《佩德罗·巴拉莫》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eb2dc4c71923432b851ab192f2764f3f~tplv-tt-large.jpeg?x-expires=1970906703&x-signature=VTndJrxR%2F2YSKuk3ktuygY5i1PY%3D

作者:[墨西哥] 胡安·鲁尔福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译者:屠孟超
出版年:2021-1


那个伤痕累累的、充满死魂灵的村庄,永恒地屹立在拉美的时间深处。鲁尔福以爱情的梦呓状态写出对它的爱。那个“我”不断追寻的佩德罗·巴拉莫是充满原罪的现代拉美之父。“我那耸立在平原上的故乡,它像是扑满一样保存着我们的回忆。”结构和叙述方式过于鲜明,具有不可复制性。


5. 《再见,哥伦布》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c7fa7688373d4b26b1d0dc0fddfc2c3c~tplv-tt-large.jpeg?x-expires=1970906703&x-signature=20vhaEx43KD6IHoRmO5P71IBvfE%3D

作者:[美] 菲利普·罗斯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俞理明
出版年:2021-7-31


两个少年男女懵懂、无聊而又残酷的爱。行文中有一种化不开的气息,不是纯情,也不是虚伪,而是莫名的心痛,那种与成人世界的污浊气息搅拌在一起,自己也慢慢浸染其中,但又浑然不觉的浓雾压进心灵的感觉。“绝对的幽默和极度的严肃”,这既是菲利普自己对文学的艺术要求,也是这本书鲜明的风格。


6. 《邮差》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ea850ffe07ae4f0aa0d00ebf3d6da3c8~tplv-tt-large.jpeg?x-expires=1970906703&x-signature=V91uAV8YSn3Ly97ukJX8YUa6jqc%3D

作者:[美] 查尔斯·布考斯基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译者:杨敬
出版年:2013-8


生活就是生活。对无意义的生活和世界的诗性叙事。短句,口语,跳跃,一种拼贴风格和节奏。不是那种把一切都打碎了的恨意和悲愤,而是它本来就是如此。我们就是在这样一种混蛋世界里生活,自己也是一个混蛋。没有因果和逻辑,就是如此。


国内有一帮作家在模仿布考斯基,最终却只剩下了一种洋洋得意的派头。布氏的幽默和自嘲在这里变成了某种炫耀、油滑和自以为是。少了什么?也许,少了那股子把自身也投入进去的彻底的虚无。有的时候,能感觉出作家是为了写作而去骂生活和世界。只是一种姿态,没有真实,对其中的经验并不真正有体验。


这样的作家和风格不可复制,因为他的经验是独一无二的,他的经验和生活本身塑造了他的风格、内容和精神倾向。


对于后来的作家来说,布考斯基是毒药。任何的模仿都只会导致失败,只能是拙劣的赝品。


面对他,你必须警惕和自省。


7. 《斯通与骑士伙伴》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04b271a5a94845a18b88d1c913147606~tplv-tt-large.jpeg?x-expires=1970906703&x-signature=PvMbni%2FsTHEsrIcfp9cmf8KJbvk%3D

作者:[英] V.S. 奈保尔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品方:新经典文化
译者:吴正
出版年:2013-9


一个非常小的主题。老年将至,生命衰败。如何面对必然的消失的时候,人内心的挣扎和荒谬。


一个表面呆板的老人,在一成不变的生活之后,最后仍然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那只黑猫是一个隐喻,不可抗的、莫名的、让人心惊的威胁,女人是另外一个侵入者,可是人在很快适应这种侵入。双方的相互试探、相互欺骗和相互控制,不能说充满恶意,但却充满某种卑劣和悲凉。


而骑士伙伴计划与其说是斯通老人振奋的机会,不如说是为自己的存在寻求解释,但最终,仍然无法避免被遗弃的命运。被遗弃是必然,任你如何挣扎。


之所以不觉得小说主题小,是因为作者对人物与世界关系的把握上有形而上的东西,但又非常具体。每一件具体的描述里面都包含着很阔大的抽象的意味。语言的意味,情绪和情感的指向很有讲究。


还有就是内心世界的把握非常细致,对人与人的关系也有准确的把握,尤其是,在面对莫名情绪时的处理,无疑是整个宇宙秩序的体现。


8.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e9415f0e3d5e49268e6045014e5fb3a1~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0906703&x-signature=RlK9sg%2B9sM%2Fk5NwgHgoXlb15sBA%3D

作者:[英] V.S. 奈保尔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品方:新经典文化
译者:余珺珉
出版年:2015-4


尘埃般的生活,精疲力竭。


那个大房子,充满隐喻。这个时候,越是细部描述,越具有隐喻性。


一开始是一个总括的叙述,有点基本交代的意思。然后开始以正叙的方式讲述毕先生的一生。情节在慢慢展开,人物具有某种抗争,虽然这种抗争并不彻底,正是这种不彻底的抗争使他不断被生活裹挟进去,被卷入泥淖之中。在这一过程中,拥有一栋房子,变成一个象征大于实际的行为。


先是毕先生丢小牛而使父亲死亡,失去了家里的房子,来到姨妈家成为寄居者。入赘莎玛家,进入到一个黑洞般的房子和家族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小恶魔,形象各异,很有象征性。在这过程中,毕先生始终是一个看不清自己形势的人。


被赶出去,到一个偏僻的地方的小卖部里。第一次拥有家,有家的模样和温暖。但是,家人来了,那被撕裂的不独立感和被侵犯感重又回来。


随着妻子的不断生产和小卖部生意的冷落,毕先生又回到城里。做种种零活,和大房子里的人做斗争并冷嘲热讽是最重要的事情。


后来,在房子不远处的山上盖了孤零零的两间房,残缺、可怜,却被一场大火烧了。


最后,看到一个书记员的房子,一个不合格的、危险的、粗糙的房子,毕先生被伪饰所迷惑,或者,他只愿意看到自己愿意看的。他如愿以偿,终于买了房子,虽然为此担负了高利贷,但终于拥有了这所房子。最后,也死在这所华丽的房子里。


他总算实现了自己一生的愿望。


感想:一个好的作品必须拥有某种象征性。而这种象征性必须通过层叠的细节来完成。细节的构造达到一种意象。最后的意象可以很简单,但意象背后的构成必须丰富,否则,意象的简单就变成真的简单。


得有情节的推进,一点点地推进和展开。就像一个人展开他的一生一样,得有发展性,这样,才有故事性,哪怕这一故事进展很缓慢。


在叙述相关的生活时,对与这种生活相关的人一定有深入的探查,而不应过于符号化。这恰好是展开社会场景的大好机会。


作品虽然写的是印度社群的生活方式、家庭关系,但并没有局限于此,虽然也有点奇观化,但总体还没有超出普遍人性的范畴,基本保持着一种张力和平衡。


因为对毕先生本人的性格有深入的把握,所以,其讽刺性并不是简单的否定。其温情也没有流于滥情,究其实,作者虽然同情毕先生,但还是与他保持距离。


9. 《羞耻》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3fb22cf63e894b359dd018cbfd4ca5f1~tplv-tt-large.jpeg?x-expires=1970906703&x-signature=JvKbou7BVIbu1%2FQ2F1AYbz5JpQs%3D

作者:[英] 萨尔曼·鲁西迪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凤凰联动
译者:黄灿然
出版年:2009-6


一个国家的非理性(的宗教)和政治暴力是导致社会羞耻以及无耻的根源。耻是什么?耻是每个人都感受到自身存在的非合法性,每个人都有负罪之感。就像小说中的那个奥马尔·海亚姆和他未来的脸蛋一直涨红的白痴妻子苏菲亚,他们的存在就是羞耻。但与拉美小说的风格有点过于接近。


10. 《伊斯坦布尔》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47c50e66e7c04a4280f620f492af13bd~tplv-tt-large.jpeg?x-expires=1970906703&x-signature=gNW8%2F7AMZsbizJx86bDXd14hztQ%3D

作者:[土耳其] 奥尔罕·帕慕克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世纪文景
译者:何佩桦
出版年:2018-4


一座城与一种文化和一个人之间的关系,那是一个叫“呼愁”的名词,是个体生命与民族记忆的双重痕迹的体现。对空间的再现其实是对生命和时间的不断把握,它是人类追忆自身存在的一种方式。极具中产性。


11. 《凶年纪事》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94c7290a68d6453b8de8fcee846e98eb~tplv-tt-large.jpeg?x-expires=1970906703&x-signature=4n8X2q4FK2c003ACww3dts9kJXo%3D

作者:[南非] J.M. 库切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译者:文敏
出版年:2013-4


诗性和理性以结构的方式同时并进。通过一种并置的空间让读者感觉到人类的日常情感与政治生活的悖谬性,小说保持了库切一贯的沉思性和关怀性。结构新颖,但略显做作。


12.《抵挡太平洋的堤坝》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04d3c79489274bcc91e580146ab59088~tplv-tt-large.jpeg?x-expires=1970906703&x-signature=OJqD3n7SSzmd3mWrZyC0p4ri220%3D

作者:[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谭立德
出版年:2009-3


当苏珊终于拿到男朋友的戒指之后,母亲非常羞耻,因为她早就等着这个戒指。卖掉戒指,偿还债务。这是家里唯一可行的路。那一天,母亲突然暴怒,毒打了苏珊一顿。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母亲的羞耻感。非常微妙,但极为让人震动。


小说以买一匹将死的老马为开头。里面夹杂着议论和对当时生活情景的描述,直接展示家庭的困境。


13. 《荒野侦探》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a158124e8f734bdaab8fd2795cac1a20~tplv-tt-large.jpeg?x-expires=1970906703&x-signature=eXp9y61M21kYY3m%2FxlZ5hkzqbTQ%3D

作者:[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者:杨向荣
出版年:2013-4


整个小说大的结构感非常强,结构本身赋予很多意味,而生活的破碎也有其独特的指向。其中的知识性,是整个拉美知识体系的再现。


如果写中国生活的话,你会看到,这样的知识体系很少能被纳入到世界知识体系中,它会变成一种怪异的、复古的东西。


如果有一本书,能够把中国古典知识纳入到现代知识体系和思维体系中,并且能够对小说精神产生影响,能够成为有效的小说元素的一部分,那么,这部小说应该是非常了不起的。在这个意义上,波拉尼奥已经是一个元小说家。


波拉尼奥的小说有一种全球性和现代性。只就经验而言,城市生活,咖啡馆,破碎,异化,空虚,追寻。而马尔克斯还是以前现代的经验为起点。


14. 《自由》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b80a88d7d18249f896ada1c6ad7228c4~tplv-tt-large.jpeg?x-expires=1970906703&x-signature=IxhagfD49t%2B1xE0M34yZ7B1mFSA%3D

作者:[美] 乔纳森·弗兰岑
出版社:南海出办公司
出品方:新经典文化
译者:缪梅
出版年:2013-4


把一个家庭的矛盾写得波澜壮阔,拥有了时代的全景。


第一章《友好的邻居》。以第三人称全视角写出帕蒂看似正常其实病态的性格。讨好所有邻居,但邻居并不喜欢她。有点杀人的感觉,冰冷无情。其中,以一对夫妻的议论作为偶尔的点睛。


第二章《错误已经铸成》。以帕蒂为视角,写少年时期被强奸、被父母忽略及由此养成的性格。大学青春时期的吸毒室友、爱上乐队的理查德,但是却被理查德的室友沃尔特所追求。和理查德一起去纽约,在矛盾中没有和理查德上床,飞向沃尔特家和沃尔特结婚。


帕蒂对儿子乔伊的错在哪里?她热爱乔伊,控制乔伊。当帕蒂和儿子发生冲突时,沃尔特完全站在帕蒂的立场之上,这使得孩子对父母有所怨恨。每个人都有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尽管帕蒂把全部身心献给了家庭,但自己的内部精神却处于失衡状态。扮演一个好太太、好邻居、好妈妈和就是一个好太太、好邻居之间有着本质的不一样。《二〇〇四》这一节以理查德·卡茨的视角书写他自己的性、音乐与工作的糟糕生活,并借此观察沃尔特的“蔚蓝山基金会”的人口节制计划,后者有一种很微妙的讽刺性。《女人的世界》这一节以乔伊的视角写他和康妮之间不健康的性爱关系,康妮的独占性和失去自我的特性。逃避和追逐,占有和降服。穿插和他的好朋友富人子弟乔纳森的漂亮姐姐的爱情故事,是另一种风格的追逐和占有。带有富人阶层的空虚和傲慢。


《好人的愤怒》。沃尔特和帕蒂之间的紧张关系,帕蒂酗酒,沃尔特的助手拉丽莎爱着他。自然保护和人口节制变成了一件荒唐的事情。富人的资助只是一种堂皇的手段,背后还是要开发房地产。对整个事件进行了戏剧性的描述,在行进的过程中,一种讽刺被带了出来。


《够了》。理查德到了华盛顿,沃尔特要以他的影响力去宣传基金会,帕蒂在酗酒,拉丽莎在推动这件事。帕蒂给理查德看了自己的治疗手稿《错误已经铸成》,写了自己的内心创伤和对理查德的激情及对沃尔特的内疚。理查德看出来帕蒂其实是爱沃尔特的,虽然她自己意识不到。理查德把手稿放到沃尔特的办公室里,走了。沃尔特骂了帕蒂,和拉丽莎疯狂做爱。帕蒂去找理查德。“他的人生职责就是说出这肮脏的事实。”


《坏消息》。乔伊生意失败,面临良心的抉择。和父亲达成和解。


《错误已经铸成(结局)》。帕蒂的自述,回顾自己的家庭,每个人从中受到的伤害和性格的发展。“乔伊斯的政治事业并不仅仅造成或加剧了她的家庭问题,它同时也是她从这些问题中逃脱的方式。”


小说最后是某种和解,带有大团圆的意味。


美国式的家庭伦理和根的败坏,小镇的形态,极具美国性。陌生人在一起营造一种社区关系,看似热闹,其实彼此毫无联结。美国仍然没有“根”的感觉,在任何地方都是飘浮的,只有核心家庭是唯一联结彼此存在的地方。


帕蒂的病态。当她被强奸后求救于父母时,父亲的宽厚和母亲的事业毁了她。她试图给自己创造一个玻璃世界,希望能隔绝于外界的一切肮脏。


胶着状态,彼此胶着,扭结着向前行进。互相造就。帕蒂夫妇之间的关系造成了儿子乔伊的病态,重复了帕蒂室友的家庭关系。


15. 《弱者的武器: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9448c82380044fc6b9c4421dc8bbd478~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0906703&x-signature=tQhrwW%2F8yQnWI7x7T0UEoM7vRLU%3D

作者:[美] 詹姆斯·C·斯科特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译者:郑广怀/张敏/何江穗
出版年:2007-1


弱者的武器叫匿名反抗,它是看不见的力量,同时也是唯一可以选择的方式。斯科特的另一著作《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对在政治命令下的国家规划项目进行详细考察,尤其是农业方面的政策,反思极端现代主义与人类生命、国家制度之间的关系。解释了20世纪乌托邦式的大型社会工程失败背后隐含的逻辑。


16. 《农民的终结》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94923b752e1c4075a7f571062c4251bb~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0906703&x-signature=7kMuGxsVGX8Se82DfvpHmsFe8Sw%3D

作者:[法] H.孟德拉斯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译者:李培林
出版年:2010-6


“农民的终结”,在书中并不纯然是一个判断句,而是一个疑问句,或者,是一种蕴含着惊恐、担忧和省察的自言自语。真正失落的并非只是某种身份,而是一种文明方式,它曾经是人类与自然同根同体的象征,但作者避免把乡村生活和农民价值理想化。作者从家庭经济方式、生产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在工业革命的冲击下,法国农业社会的崩溃和瓦解。作者最后又充满希望,从法国农业、乡村的复苏看到了新型乡村的希望,但他谨慎地把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称为“农业劳动者”,而非“农民”,非常有意味。“农民”一词包含着文化形态的属性,而“农业劳动者”则只是一种职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每一次阅读,都蕴含着我们的过去与未来——梁鸿私人书单16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