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果敢是如何一步步“脱华入缅”的?
果敢全称是“缅甸掸邦果敢自治区”,1897年前为中国领土,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首府老街市。位于缅甸掸邦的北部,与云南省的沧源、耿马、镇康等县交界。这一地区一直是西南少数民族世代生息的地方,在元、明时期都曾归属中国管辖,但由于地理的原因,并没有受到中央政府实质性的控制。https://p3-sign.toutiaoimg.com/8621/4630029439~tplv-tt-large.jpeg?x-expires=1974926923&x-signature=yhvdRNuZSTrPbwmX6ygzTPm%2FAp4%3D
永历帝殉国处碑。网络图
1661年,南明永历帝兵败腾冲,躲进缅甸避难,为缅甸王收留。翌年,吴三桂率领清兵深入缅甸追缴,缅王不敢得罪清廷,便将永历帝献出。朱由榔在昆明被绞死,随同他一道进入缅甸的一些南明军队残余便落脚在果敢。据记载,此后的很长时间里,这里的人们保持了中原汉族的习惯,穿汉服,讲带有“南京口音”的官话,过清明、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
在这里,是一个以果敢族(华人)为主体的自治区,拥有高度的自治权,通行果敢语(华语),流通人民币和缅币。学校用简体中文和缅文授课。当地手机是中国移动号码,座机是云南临沧区号,电力由南方电网通过云南电网向老街变电站输送。
历史上的果敢是如何一步步“脱华入缅”的呢?
永历帝死了几十年后,果敢当地的大户--杨氏家族,被推举为头人。自此,果敢开始有历史记录,不过,一般都是根据杨氏家谱及当地人口传的野史,与正史有一定的出入。
果敢的名称来源于傣语的发音,是“九户人家”的意思。杨氏家族后来在家谱中将以前的汉语写法“科干”改为“果敢”,取“果断、勇敢”的意思。明亡后,杨氏家族为了“反清复明”,脱离清朝统治。
至1840年,道光帝赐封杨氏家族第四代首领杨国华为“世袭果敢县知县”,果敢人才成为大清的臣民。
英国占领缅甸后,利用中缅边境的模糊边界,进一步谋取中国的领土。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8619/6107620518~tplv-tt-large.jpeg?x-expires=1974926923&x-signature=pT%2F51%2Fm%2BBbZDqAMzuWl6NpbFmmA%3D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8624/847478494~tplv-tt-large.jpeg?x-expires=1974926923&x-signature=%2Bk%2FhPKvTfTnEB89nH6%2B%2BYBxt9Ds%3D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8619/6107645156~tplv-tt-large.jpeg?x-expires=1974926923&x-signature=Xhpz0M%2B2%2BYgPnJ7V0qu8C6oQFKQ%3D
果敢特区。网络图
当时的果敢土司杨国正没有坚持留在大清,而是主动与英国人联络,争取在英国人辖区内获得自治的权力。
接着,英国又强迫清政府,于1897年签署《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果敢被正式划给英属印度的缅甸省。
杨氏家族继续世袭果敢的土司,在果敢享有充分的自治。英国殖民政府在果敢境内修筑公路或增加税收,都需要经过土司同意。
1948年,果敢人随同缅甸其他少数民族,与缅族一起独立,组成缅甸联邦。果敢人正式加入缅甸,获得承认,只是不允许称作“汉族”,只能称为“果敢人”。
而缅甸华人(来自广东、福建的华人移民)和缅甸印度人等6个民族,都没有出现在当时缅甸官方承认的135个少数民族中,长期无法算作缅甸的公民。(欢迎关注“新史记”微信号:xsj274)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