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力电梯买理财产品又踩雷!千家上市公司手握万亿理财产品
本文共1857字阅读完约4分钟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似乎总被认为是现金流良好的表现,但是,近期多家私募频频暴雷,不少上市公司也卷入其中。
近日,上市公司康力电梯(002367.SZ)对今年又一踩雷的理财产品风险问题回复深交所问询引发市场关注。金妹儿了解到,这是今年以来康力电梯第三次“失足”非银行理财产品了!
事实上,不只是康力电梯,A股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规模已不容小觑。据统计,今年有超千家上市公司购买了理财产品,规模达1.2万亿元。
那么,看着并不缺钱的上市公司们,为何如此热衷“不务正业”买理财?
1 康力电梯三次踩雷
财越“理”越少
近日,康力电梯发布公告称,公司投资的上海华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领资管”)管理的“华领定制9号银行承兑汇票分级私募基金”最终可能存在期满相关投资本金及收益不能如期、足额兑付的风险,涉及资金7900万元。
随后,康力电梯收到了深交所的关注函,要求说明存在兑付风险的理财产品对公司2019年年度报告可能产生的影响。
事实上,金妹儿了解到,康力电梯在理财上投的钱可真不少。康力电梯在此前公告中也披露了公司最新的理财产品持有情况。
根据其公告,截至11月25日,公司及子公司购买的尚未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为7.95亿元。非银行理财产品合计余额为 2.59亿元。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RlE7Nv7GB3zH3U~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3441330&x-signature=bJdoG5SynCuCUtAwoRlxxVYNK1k%3D
值得注意的是,康力电梯今年已经三次遭遇理财违约事件。
在今年3月份、4月份,该公司曾公告投资的上海良卓票据基金1.1亿元、大通阳明18号一期集合资产管理计划3000万元不能如期、足额兑付。
据统计,上述三颗“雷”,涉及资金共计2.19亿元。业内分析认为,康力电梯的理财损失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较大。
“之所以企业偏爱理财,尤其是高收益理财,主要还是受整体经济下行的影响,整体盈利能力下降。”业内分析称,康力电梯主业是电梯生产销售,其盈利能力与房地产行业密切相关,所以很希望通过其他方式弥补收益。
2 多家上市公司踩雷理财产品
不过,康力电梯并不是近期唯一一家发布理财产品逾期的上市公司。
在此之前,上海洗霸、中原内配、万兴科技、皖新传媒、皖新股份等上市公司均发布了类似的投资理财产品逾期的相关公告,其中多为使用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
上市公司们有多酷爱买理财?
公开资料显示,自2012年政策开闸以来(2012年证监会下发《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这是监管层首次官方允许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文件 ),A股上市公司的理财规模连年高涨,并在2018年达到顶峰。
Wind数据统计,2018年,A股共计1315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认购金额合计1.8万亿元。购买公司数量、认购个数、认购金额均为历年最高水平。
不过,相比2018年,2019年购买理财的上市公司数量以及购买金额都有所减少。
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两市共有1115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累计购买理财产品数18455只,累计理财金额达1.2万亿。
其中,渤海轮渡、恒生电子、杰克股份等在内的65家上市公司持有理财产品超过50只。恒瑞医药认购金额最高为214亿,海螺水泥居于其次,认购达210亿。
然而,近期购买理财的上市公司中出现了科创板新贵的身影。
目前已有16家科创板公司发布了参与理财的公告,其公告显示资金多来源于超募资金,也有一部分为自有资金。“科创板上市公司俨然一股'财大气粗'的理财新力量,正在被各大银行争相拿下。”业内人士谈到。
3 上市公司买理财应当理性
切勿荒废主业
那么,为何上市公司喜欢频频买理财呢?
“如果上市公司能够有一个高收益的项目的话,自然没必要把钱都去买理财。但是很多公司面临的问题是项目的收益率过低,如果没有好的项目,对上市公司来说,可能买理财会觉得更稳赚一点,”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对一些上市公司来说,能够在家躺着赚钱,干嘛再去费时费力去努力做项目呢?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RlE7Mq62AITDPM~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3441330&x-signature=FHEHWp4CtAjeMVinfKfpotFPomk%3D
金妹儿了解到,斥巨资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也并非都是财大气粗。
一部分企业,的确是因为“闲钱”多了,所以用于理财提高闲置资金的利用率;
而另一部分企业,则是因为产能过剩甚至行业衰退,当理财收益高于自身主营业务的收益率时,只能依靠购买理财产品来粉饰财报。
上述人士还指出,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金融产品,让资金在金融领域空转,会对于实体经济和投资者造成伤害。
与此同时,专家提醒,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只是现金管理的一种手段,主要利润来源仍是主业,理财的同时切勿荒废主业。
“上市公司应当担负起踏实敬业、规范运作的主体责任。”权威人士指出,在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过程中,董监高等“关键少数”应当勤勉尽责,依照规则审慎决策理财金额和种类。中介机构也应当严格履职,对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尽到“看门人”的把关职责。
部分资料自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等
编辑|陈思源 审核|苗曦
转载须在正文开头显著位置
注明稿件来源及作者名,违者必究
本报法律顾问
北京炜衡(成都)律师事务所 罗浩斐 律师
联系金妹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