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套路一贯一戳就破,却连年轻人也难逃被收割的下场?!
说起保健品,那就跟人们对榴莲一样,有着两种极端的反应!信的人特别相信,落下一次不吃心里发慌,不信的人则是一点也不信,只要是相关的都会认为是假营销,嫌弃至极。
这一切主要就是有很多人为了销量在做虚假营销、鼓吹功效,甚至于打着保健品的名号来坑骗老年人。
就像这个月初火爆全网的“酸碱理论”骗局罚款事件,这个理论的提出者罗伯特·欧·杨在法庭上承认这就是个骗局,自己没有一点医学知识的,就是一开始想多卖点保健品出去。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RBSQfB7ev0980~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5254696&x-signature=cdiyYZM6sw3G%2FNGSLzI2H5bw88Q%3D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对此深信不疑,他也就顺水推舟地继续卖产品、出书、开诊所,和他一起因此获利的人也越来越多,骗到钱也越来越多,这个局越做越大。
即便早有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辟谣,但这个“酸碱理论”还是传遍了全球。
如今,终是被癌症病人告上法庭,“酸碱理论”被证实是骗局,罗伯特·欧·杨被罚款7.27亿元。
而实际上,在国内诸如此类的保健品营销套路一点也不少,而且很多都是那种看着一戳就破,却总能牢牢地抓住一批又一批的消费者,现今还不仅限于老年人,就连年轻人也是难逃被收割的境地。
在刚过去的天猫双十一中,销量占首位的进口品牌就是保健品!同时,这一品类还是跨境电商的主力品类,关注度较高。
究其原因,除了健康意识的普遍提升,更多就是年轻人不健康的饮食、缺乏运动以及逆时工作等不健康的生活工作方式,让他们极易患上各种职业病。
在没时间通过运动来锻炼时,保健品就成了他们的首选,希望能通过吃些保健品来防治疾病。
保健品的套路
目前,在市面上的保健品主要有保健食品、保健药品、保健用品、保健化妆品等。
这些保健品都是出自保健的目的,具有调节机体的功能,但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善人的体质,也不能治疗相关疾病。
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到95年初,国内保健品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前后涌现出3000多家保健品企业,市场上的品种多达2.8万种,年销售总量高达300亿元。
中华鳖精、生命核能、三株口服液、生命一号、太阳神口服液等都是这个时候出现的。
之后,保健品行业虽在1995年到1998年经历一段低谷时期,但随后很快就进入一个前都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
2009年,国内保健品进出额就达到了13亿元。到2010年,国内保健品的产值更是超过近1000亿元。
据统计,国内每年的保健品销售额高达2000亿元,其中有一半是老年人消费的。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七成及以上的保健品存在功效夸大现象!
它们总是带上许多不明觉厉的“标签”,反反复复、地毯式地打广告,引发一波又一波的抢购热潮。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RAtRhXoIkveqU2~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5254696&x-signature=bIA7IfBCgZjQesN75pU5GVNIXng%3D
尽管社会上光于高价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报道多如牛毛,老年人的购买热情仍然高涨,怎么拦都拦不住。
同时,不法商贩们的骗局还层出不穷,主要有夸大营销、纯套路两大类。
夸大营销骗局
这类骗局就是通过夸大保健品的疗效、功能来满足患病者急于治愈的心理。
正规保健品的功效都是经过国家检验批准的,只有保健或治疗时的辅助作用,但是不法商贩们为了利益往往是夸大宣传,将产品包装成“包治百病”、高科技专利产品来销售。
就像之前曾风靡一时的神药中华鳖精,凭借夸大宣传和名人效应,卖得十分红火。之后被查出其鳖精主要是糖精合成的,什么益智健脑强身的功效全是吹出来,后面慢慢就销声匿迹了。
还有现在单价动辄400元左右一克的冬虫夏草,其功效虽然早就被证明有假,却仍是在逐年增多中。
在面对这个套路时,年轻人也是难逃魔爪。巴西玛咖和泰国野葛根在中国的热销便是很好的例子。
关于这两种保健品,果壳、知乎上等都有进行过科普,玛卡就是一种高原植物,野葛根能丰胸就跟豆浆丰胸的依据一样,是没有科学实验能证实的。
纯套路骗局
在面对此类骗局时,老年人真的就是防不胜防。
“专家”坐台义诊、提供一系列免费服务、“陪聊”搞感情促销等,总能有一招抓住老人家的心,为高价保健品买单。
还有就是那种步步下套获利后直接“走人”的套路。一开始免费给老人家送些礼品,接着推销低价点产品,承诺可退货退款,最后就推销高价的产品,这次虽做出承诺,实际上是直接“走人”了,完全就联系不上了。
到现在,这些个套路早已被剖析得差不多了,而实际上还是有很多人被套住,买了又买。
究其缘由,这些套路就是抓住了人们追求健康、恐惧死亡的急切心理和从众跟风健忘的心理,有的时候还是一边怀疑效果,一边继续服用并安慰自己,要服用得再久些才能有效果的。
海淘保健品成风
发展至今,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保健品市场,国内医改方向也从治疗向着预防转变。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购买保健品了,相较于老年人,他们多选择在商超、药店、电商等渠道进行购买,不相信推销、直营的产品。
他们还更愿意相信进口品牌的保健品。就是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他们对国际标准下的商品会更加信任些。
据统计,2017年的进口消费品中进口额最高的就属医疗保健品,约达1500亿元。而在今年的双十一里,位居进口品牌成交额排行首位的是澳洲保健品品牌Swisse。
其实,这些进口保健品在营养和保健效果方面,是跟国内的保健品没什么差别的。就跟牛油果进入中国一样,被商贩们利用特别之处来进行夸大营销炒作,其功效就会越传越神乎。
而且,国内的很多企业正在采用收购、投资等方式来买下国外保健品品牌或者拿下其在中国的经营权,如Swisse已被合生元买下、Life-Space被汤臣倍健收购、GNC获得哈药集团的投资等。
说白了,年轻人现下热衷的国外保健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正在成为“中国”保健品。
随着国内保健品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内企业这样做,就是想多点机会,多分一杯羹。
所以,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是买国内品牌的还是国外品牌,还是要做到理性对待保健品,不可过度依赖向保健品要健康,坚持合理的生活方式和运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