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催人上进,来听听广州残疾人代表的励志故事
3月10日上午,广州市新闻办举行“爱心满花城,一起向未来”广州市残疾人事业故事会。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广州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六位来自各个领域的残疾人代表登台分享自己的励志故事和心路历程。他们之中有的人是初生伊始便身有残疾,有的人成长过程中突逢意外;有的人是视力障碍,有的人是听力障碍,有的人肢体残疾。同样的是,他们都拥有在逆境中向上奋进的力量,成为榜样,鼓舞着更多的人。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SzgECfE80Juvt1~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4171381&x-signature=CAHeFr%2BHjaljQ1L4x%2FCrwKZk7s0%3D
3月10日上午,广州市新闻办举行“爱心满花城,一起向未来”广州市残疾人事业故事会,六位残疾人代表分享他们的励志故事和心路历程。
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群体部部长 陈琦:
在轮椅篮球场上感受飞奔的自由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SzgECg7GKvbPC0~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4171381&x-signature=jlJQ22sfAS2KAwOfQUQZRtA%2FZcY%3D
陈琦。
陈琦引用名言名句与大家共勉: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我觉得热爱一份事业,对于每个人来说就是心中的那座山。”陈琦心中的这座山是轮椅篮球。
出生于1976年的他在儿时因一次高烧后遗症夺走了他行走及奔跑的权利,双拐、轮椅终日与他为伴。那时的他,行走和奔跑成为他奢侈的梦想。1998年,广州市残联选拔轮椅篮球队员,当他第一次推动比赛轮椅时,那种飞奔的感觉使他感到无比自由,那种快乐对他而言就是久违的奔跑的感觉。
进入市队后,日常训练的艰辛使他的双手一次次磨出血泡,渐渐变成淡黄的老茧,摔淤青的膝盖渐渐撑起挺直的腰杆,自卑、胆怯逐渐从身上褪去,愈是受挫,愈让他充满力量。
2003年12月,他入选国家男子轮椅篮球队备战雅典残奥会资格赛,虽然沈阳的冬天零下二十几度,但他的内心火热。他每天凌晨4点起来出操,满腔热血的训练。比赛首战面对澳大利亚输了100多分,次战对阵日本又输了90多分。比赛后,他哽咽了,对手那种傲慢的态度燃起他心中渴望胜利之火。他告诉自己一定要改变,不仅是为了胜利,更要争口气,要让外国人知道我们中国人一样可以把篮球玩好。
2006年,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残联成立了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在北京残奥会后,陈琦选择了退役,并通过公开招考进入了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
2011年,陈琦以省市女子轮篮教练员的身份再次回到赛场。一路走来,他带领球队获得四个全国冠军;担任国家队教练期间获得三个国际赛事冠军;东京残奥会,他率领国家队一路披荆斩棘闯入决赛,最终摘得银牌。这是轮椅篮球在我国开展以来首次登上残奥会领奖台,创造了历史。
在刚刚开幕的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陈琦光荣地担任了国际残奥会会旗执旗手。
国家女子轮椅篮球队现役主力球员 张雪梅:
篮球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SzgEChMCyCh0yr~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4171381&x-signature=%2FhR5vvPp35BKIBz3IKOqTlFsnsc%3D
张雪梅。
“当看到和我一样截肢的女孩在球场上驱车运球、上篮投篮一气呵成,太帅了!”目前早已是一名身经百战的轮椅篮球队运动员的张雪梅,当她回忆起第一次遇见轮椅篮球的场景,仍然十分激动。
17岁是一个人最美好的年华。张雪梅却患上恶性骨肉瘤,需要尽快做截肢手术,否则会影响生命并且术后仍需度过五年的危险期。3个月后病情加重,内心经过痛苦挣扎之后,她不得不做出截除左大腿手术的决定。当谈起这段经历时,她的声音微微颤抖,“我术后躺在病床上眼泪不自觉地往下流,我都不敢伸手去触摸左腿,实在无法接受现实。”
出院后曾经活泼开朗的她变得沉默寡言,不敢与人交流,更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但看到赛场上的她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和满满的自信,她的内心被触动到了,“我当时就决定要留下来。”
球队的生活充满挑战,每天周而复始的刹车、投篮、五公里有氧跑和各种力量训练,她的双手从水泡、到血泡再到老茧,纤细的手臂练出了肌肉。虽然训练很苦,但她内心感到很充实,累并快乐着。经过十年不断的刻苦训练,张雪梅收获了四个全国冠军。2015年又成为了国家女子轮椅篮球队的运动员,获得三个国际赛事冠军。
2021年,是她首次代表国家队参加了东京残奥会,最终获得银牌。“我也骄傲地成为了东京残奥会闭幕式中国代表团旗手,2022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火炬手。”她说,“篮球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把我从人生的低谷带向了光明和希望,学会了与这个世界和解。”
广州音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 石城川:
“上天让我听不见声音是让我去帮助这个群体”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SzgECiC4UeIbe3~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4171381&x-signature=aTExWrFRpgRZq0Cds01%2BmhDiOzM%3D
石城川。
11岁时,石城川在一次生病过程中双耳完全失去听力。他花了半年时间,在家人的陪伴和鼓励之下,才慢慢从阴影中走出来。
石城川感受到,于听障人士而言,听力障碍本身不是最大的困扰,而是由于听力障碍带来的沟通障碍。于是,从失聪那一刻起,他觉得自己这辈子的事业就已经注定了——帮助听障人士解决沟通障碍这个问题。
石城川读书十分刻苦,并在2011年的时候考入了暨南大学。因为有听力障碍,他上课时完全听不到老师讲课内容。因此,他只能通过看老师的板书、PPT和教材来学习。
石城川付出了多倍的努力,换来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2014年,他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的提名奖;2015年,他被评为暨南大学优秀学子奖励计划“自强之星”标兵。大学毕业的时候,他还获得了“优秀毕业生”的荣誉称号。
大学期间,石城川就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感兴趣的他非常渴望利用这种技术来帮助听障人士沟通。为此,他还选修了大量的相关课程。
大学毕业后,他被一家跨国企业录用为软件开发工程师。他参与了公司多套软件系统的开发,凭借出色的学习能力和架构能力,为公司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2015年,在人工智能技术中的语音技术发展成熟后,他发现没有人将这种技术用来帮助听障人士沟通,于是他决定辞职创业。2016年7月,音书科技成立,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改善听障人士的沟通现状,并且搭建听障人士的服务平台。
经过5年时间积累与沉淀,音书已经服务了超过一百万的听障用户以及数十家公共服务机构,成为了听障朋友与外界对话的纽带。
作为一名听障人士,他觉得上天让他听不见声音就是为了让他去感受听障人士的境遇,然后通过自己所学去帮助这个群体。“因为我是,才能懂得,我觉得这就是我的使命和价值。就像冬残奥会上的残奥运动员一样,我相信只要顽强拼搏、努力奋斗,我们残疾人也能绽放出美丽的风采!”石城川说道。
广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温健荣:
书画艺术是开启心灵必不可少的钥匙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SzgECj99YQygrd~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4171381&x-signature=2K6sHN%2B%2F4ZEcjgAncPBAfQGYv2g%3D
温健荣。
当温健荣还是个一岁小儿时,就因病致双下肢残疾,失去了独立行走的自由。父母痛在心里,但为了他今后能自主的面对生活,父亲在他3岁时,专门为他做了一张木凳仔。在父母和兄长的引领下,他学着移动前行。
“尤其当一人在家时,为掌握一个动作,前行一点都摔倒无数次。我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而求学之路也并不顺利,他能使用双拐自己去上小学,但多间学校拒之于门外,最后不断求情总算入读。那时候,父母常常对他说:“你要读好书,要有恒心,要有一技之长才可在社会立足”。
他渐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诗、书、画、印。据他回忆,初学时没有章法,只凭兴趣临写碑帖,经常一写就是一整天,学至深更半夜也不见有进步,甚至有过放弃的念头。
后来在70年代,他有幸成为著名书法家麦华三老师的入室弟子,通过系统学习,有了明显的进步。在麦老师的引荐下,他还跟随黄文宽老师研习篆刻艺术。后面又在著名书法家梁照堂老师的指导下,对传统书画艺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学习。
随着眼界大开,温健荣的作品也提升不断,不仅入选全国的大型展览,还被博物馆、广州市档案馆、十香园纪念馆、波兰驻广州总领事、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收藏,并出版多本画册。
“兴趣和坚持是成功的资本。而书画艺术的传统学习,是打开心灵清静门户的必不可少的一把钥匙。”如今的他从一名学徒转变为广州国际残障人文化交流中心培育班的老师,十多年间,带领近百位学员走入艺术的殿堂。
广州市肢残人士联谊会秘书长湛燕宁:
文化活动帮助我们参与生活、融入社会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SzgEDLj1o4zJK9~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4171381&x-signature=JAfX8I7i3j181g31WdvgWnpbsmU%3D
湛燕宁。
湛燕宁是一位“儿麻”患者,她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奔跑、跳跃。但在父母的悉心照顾下,她一直在普通学校就读,并上了大学。歌唱是她从小的爱好,也正是这项爱好为她打开了另一扇窗,去到了曾经不敢想象的舞台上。
在她的记忆里,广州最早的残疾人艺术团成立于1986年。一群年龄相仿,对艺术有热情和执着信念的残疾人,凭着各自的兴趣走到了一起。“80年代,交通工具还不是很发达。通常是我们中能骑自行车的人,驮着无法骑车的人去到现场。但每一次演出大家都精神饱满。”
后来,在广州市残疾的支持和指导下,艺术团不断壮大。团里有声乐、轮椅舞蹈,还有语言艺术等。“对我们来说,艺术团就是我们的自信积累和展示自己的舞台和机会。”他们参加过中山纪念堂、友谊剧院、星海音乐厅等多场大型演出,也参加过多项全国残疾人高规格赛事。
随着文化艺术方面的活动越来越丰富,他们也创造了不少“全国首次”。2019年举办全国首场约200名残疾人演唱全套《黄河大合唱》。“这是我们残疾人歌唱爱好者梦寐以求,以前都不敢想的事,但是残联为我们实现了。”湛燕宁感叹道。
距离大合唱不到四个月的时候,她却因骨折住院。但她不想因此就放弃。“我关注着合唱团在工作群内发布的进度消息,独自一人在病房里小声地练习自己的声部。”最终正式演出大获成功,惊艳了在场的所有人。
即便在2020年疫情期间,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举办了全国唯一一个残疾人“云合唱节”。近年来,广州残疾人文化生活越来多姿多彩。湛燕宁表示,这些活动对他们来说不仅是唱唱歌、跳跳舞,“更是我们走出家门、展示自我、参与生活、融入社会的平台和机会。”
荔湾区盲人协会主席张倩昕:
求学圆梦,成为广东本土培养的首位视障研究生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SzgEDQ02VfaMSI~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4171381&x-signature=J%2Fxrm7ASduHp5u6JH6eCSau0mq4%3D
张倩昕。
1992年出生的张倩昕因早产导致视力残疾。成长在一个有着革命传统的家庭,她并没有因此得到父母的特别“优待”。
张倩昕的曾伯公是1928年牺牲的中共党员、革命烈士张云峰,父亲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他们铮铮铁骨的英雄气概一直教育她要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因此张倩昕自小便立下了“与同龄人一起上大学,通过学习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理想。
凭借顽强毅力,张倩昕参加了高考,被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录取,经过多年的学习,成为广东本土培养的首位视障研究生,完成了求学路上的众多“不可能”。
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她意识到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帮助他人。随后,张倩昕创办了广州市融爱社会服务中心,希望可以运用专业知识,帮助和服务更多像她一样的残障人士,为他们提供专业化和精细化的服务。
一路走来,她参与组织助残服务能力培训近百场,累计直接服务超过5000人次,让她从一个需要社会帮助的残疾人成长为一位专注于助残领域的服务者。
她积极创新“党建+公益”模式,引导党员群众关注残疾人,理解残疾人需求,共同照亮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之路。融爱的“帮帮看家”项目工作人员穿越广州的大街小巷,帮助了250多个视障家庭进行了智能语音无障碍改造。
在日常探访中,她发现从化区一位18岁的视障女孩从未走出过自家小院。有感而发,她努力拓展盲人按摩、互联网+就业、咖啡师等就业培训,支持近百名视障人士伙伴就业创业,努力让融爱成为视障群体发现自我、提升能力、融入社会的平台。
广州:让广大残疾人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张翠玲介绍,“十三五”期间,市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残疾人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政策不断健全;残疾人就业创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残疾人权益保障法规制度更加健全。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广州市城乡残疾人新增就业9364人,接受职业技能培训13201人,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指标。残疾儿童少年15年免费教育,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02%。广州完成老旧小区无障碍改造353个、增设无障碍通道49千米,被国家住建部、中国残联等五部委授予“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
3月4日开幕的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残疾人运动员,残疾人体育运动必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张翠玲表示,广州将不断推动广州残疾人体育运动“一起向未来”,积极开发推广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群众体育项目,加强基层残疾人体育活动场所建设,着力提高残疾人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做好残疾人运动员选拔和培养,组织举办广州市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配合杭州亚残运会相关工作,备战11月广东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全方位讲好残疾人故事,努力展示残疾人自强不息、拼搏奋斗的精神风貌,营造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采写:南都记者 代国辉 刘安琪 实习生 李晓昕
摄影:南都记者 邹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