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的鬼故事,医学生也得出一身汗
利奇马台风刚走,三伏天“烧烤模式”又来了,
医学生也再次感受什么叫做生不如死:
停尸房有空调,他们寝室没有。
所以你准备好接招了吗?
七月半,鬼门开
小编应节地采访了多位(非)名医专家
收集了多个避暑神器
绝对会让你拔凉拔凉的
七月半 生死无界
闹热纷纷 孤魂野鬼吚
笑阮人生残梦
中元祭 白浪滚滚
路途遥远 孤魂野鬼吚
笑阮人生残梦
——万芳《歌妓祭鬼》
边听歌边看以下鬼故事更凉快哦
@发誓再也不住院
记得去年住院,在七月十五那天,整晚都听到女鬼的抽泣声,走廊里来回走动的脚步声和血滴下来的声音,背上还不时吹来一阵阴风,凉飕飕的。我只能躲被窝里,一晚上没睡着。
第二天医生查房,听到护士和主任说:“昨晚36床抑郁症又发作了,在走廊里边哭边走了一夜,去上厕所又没关紧水龙头,今早才发现。”
主任回复:“下次直接给安定吧。空调总对着10床吹不好,容易感冒,等下调一下风向吧。”
我抬头看看万恶的空调,不发一语。
@读研多年还要规培的苦逼
我们医学院里盛传闹鬼,同学们都说夏天解剖楼前会有鬼,无头没手没脚,只能看见白大衣飘来飘去,幽暗的路灯下甚是惊恐。很多人都看见过,言之凿凿。
后来保卫处的大叔们破案了:“同学们别怕,是几位非洲的留学生……”
国外友人也是够拼的了,夜深还在努力解剖,艺高人胆大啊。
@为什么学中医也要上解剖
解剖老师最近总听到解剖室传来狼吞虎咽的进食声,又看不到人,第二天早上总能发现尸体大叔不同部位被下刀了。最后老师把尸体大叔移走了,就没再发生了。
早知道我就不偷偷把晚餐带进解剖室,现在晚上不能解剖,学期末就赶不及交作业啊。
这位同学你有考虑过尸体大叔看着你吃而他不能吃的感受呢?
@绝不挂科
记得期末考试前那个晚上,外边狂风暴雨,复习完我难得睡着,突然被一声尖叫吓醒了,和舍友一齐开门小心翼翼地四处观望,外边黑乎乎的很安静,也没发现有什么异常,只能重新躺下。没多久就听到断断续续,低沉的呢喃声,从外边传来,也听不清说什么,起来从门洞看出去,还是漆黑一片。我和舍友抱着躺了一晚上,第二天眼圈都黑了。
考试后,隔壁宿舍的神清气爽地和我们炫耀:“这科我本来打算放弃了,后来大喊了一声,宣泄了一下,终于平复了心情,背了一夜题库,今天安全过关了。”
@相亲相爱一家人
很多医院都盛传笔仙的故事,大家放在口袋里的笔常常会不见,据说在科室办公室里最常听到的三句话就是:
我笔呢???
这谁的笔?
谁笔借我用用?
之后笔又会无缘无故地出现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例如:病房桌子上,护士抽屉,别的医生口袋里。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有缘才能共用一支笔
看完上述医学界流传甚广的鬼故事,有没有吓(笑)出一身汗呢?
民间还有很多广远流传的鬼故事,例如鬼压床、鬼上身等症状,现在已经能从科学的角度去解释这些现象。
而从中医学的角度看,“鬼上身”的症状更多地贴近恍惚、痴呆、癫狂、精神分裂、休克之类与神志相关的疾病。古代将此类疾病归因于鬼神作祟所致,故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特别归纳了十三个治疗精神疾患的经验效穴,称作“十三鬼穴”,分别是人中(鬼宫)、少商(鬼信)、隐白(鬼垒)、大陵(鬼心)、申脉(鬼路)、风府(鬼枕)、颊车(鬼床)、承浆(鬼市)、劳宫(鬼窟)、上星(鬼堂)、男会阴女玉门头(鬼藏)、曲池(鬼腿)、海泉(鬼封)等十三穴。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风癫第五》中云:“扁鹊曰: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也,凡针之体,先从鬼宫起,次针鬼信,便至鬼垒,又至鬼心,未必须并针,止五六穴即可知矣。”
十三鬼穴是古人治疗神志病的宝贵经验总结,有着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如再遇到“鬼上身”的症状,应该科学对待,咨询专家。
中元节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演变到现代各种与此节日相关的鬼故事流传,有其宗教融合历史原因。
欢迎大家留言说说你们身边的鬼故事,看看能不能也把小编吓(笑)出一身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