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 关于职业发展教育,代表提案速递
近两年,在相关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3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过去五年,我国持续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实现。职业教育适应性增强,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李克强总理对今年政府工作提出了建议,其中包括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创新。今年两会期间,职业教育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提出了很多职业教育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其中,如重视农村职业教育、统一中职阶段教育专业目录、加速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等值化融通等提案建议备受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苏华:
建议完善职教高考,扩大职教本科规模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上提到,去年世界技能大赛上,我国技能健儿捷报频传,一名“00后”小伙“刮腻子”刮成了世界冠军,引起了大家关注,所以说职业教育“既能顶天又能立地”。
苏华认为,发展职业教育,就是要让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充分实现个人才干增长和价值提升。要完善职教高考,扩大职教本科规模,打破技能人才长大的“天花板”,让职教学生“升学有道,就业有门,创业有方”。
全国政协委员韩丹:
建议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
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佐丹力健康产业集团(吉林)有限公司董事长韩丹在采访中提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他建议,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从明确农村职业学校的法律地位、完善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农村职业院校办学水平、优化农村职业教育区域布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入手,培养造就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让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和劳动者能留在乡村,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马丹:
建议统一中职阶段教育专业目录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旅游学校教师马丹在调研中发现,很多技工学校的专业由人社部设定,但当这些学校的毕业生想要升学和就业的时候,招录方是以教育部的专业目录作为主要筛选依据,这导致职校生缺乏对口的报考途径,也容易造成普职分流焦虑。
她在提案中建议,将人社部的专业目录和教育部的专业目录进行整合,打通中职阶段学生的升学和就业通道,提高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和认可。
全国人大代表杨金龙:
建议职业教育院校专业建设
与当地产业紧密对接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技师学院教师杨金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实施,到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诸多相关关键词;从《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印发,到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层面一系列“顶层设计”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方向,“彰显了决心和力度”。
杨金龙认为,各区域禀赋要素不同,衍生出不同的产业结构,继而需要不同结构类型的技术人才。应该推动各地职业教育院校专业建设和招生人数与当地产业紧密对接,“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人才就业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王晓菲:
建议职业院校“就业与升学并重”
全国人大代表、德州恒丰集团高技能教练王晓菲提到,利好政策之外,如何打破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是一大关键。她认为,可以利用“五一”国际劳动节、教师节等重要节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让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成为人们心中偶像,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技能、崇尚实践的技能文化,从而让更多人愿意主动选择职业院校。
王晓菲建议,职业院校要从“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中等职业学校也应该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推动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的教学投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全国人大代表胡东方:
建议加速高职教育
和普通高等教育等值化融通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晨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模具设计师、高级工程师胡东方在谈到产教融合时表示,学校在教学设计上可以吸纳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优势,把车间建在学校、课堂建在车间,学生也可以提前走进企业实习,校企还可以共建优质师资队伍,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融通。
胡东方还提到,目前学生在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之间只能选择一种,不利于人的全面持续发展,建议加速二者相互等值化融通。“高职教育的学生通过考试或学分互认应该也可以到高等教育的学校去读书,打通‘一堵墙’,以此畅通各类技能人才学历、技能提升深造通道。”胡东方说,从而形成纵向有阶梯、横向可贯通的人才发展路径。
全国人大代表徐贤淑:
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职业教育在基地建设、设备使用、实习实训等方面所需的经费大约是普通中学的2倍以上,但经费总投入普遍没达到规定标准,全国人大代表徐贤淑调研中发现,不少职业学校严重缺乏专业建设发展必需的实验实训的基地、设施和设备,跟不上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建议,积极改善技能型人才就业状况,营造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条件。同时,建立与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和相应保障机制。
深化职业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倾斜关键岗位、优秀教师、创新团队,扎实优化教育支出结构也十分关键,激发各方积极性,不断增强办学活力。此外,她还建议,通过媒体大面积、大力度宣传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对于贫困地区、对于普通群众家庭解决子女就业、发展家庭产业、增加事业拓展空间的重大意义,积极营造职业教育发展良好氛围。
从多个层面上推动职业教育和地方产业的衔接。确保职业教育全面实现“经费投入、能力提升和人才培育”方面的“三个增长”。
全国人大代表姚劲波
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议各地政府立足实际,加快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详细方案,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权、责、利;持续健全校企合作协同及监督管理机制,规范职业教学过程中的标准、内容和考核办法,明确校企分工。
二是加大政策激励与补贴力度,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姚劲波建议教育、发改、税务等主管部门出台配套政策,对举办、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企业以购买服务、税收减免等形式予以扶持;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鼓励学校与企业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满足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鼓励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全国性平台企业申报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对已提出的“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进行制度明确,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三是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缩短企业申报办学的审批流程。姚劲波认为应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各省市主管部门建设市场化、专业化、开放共享的地方职业教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汇聚区域和行业关于人才供需、项目研发等各类信息,向校企双方提供精准信息发布、检索、推荐等服务,以实现高效匹配;进一步提升线下服务水平,简化申报手续,缩短审批时长,为企业举办、参与职业教育提供更全面便捷的服务,有效提升校企合作的成功率和实效性。
全国人大代表王红军
支持本科层次职教发展
王红军是一位来自职教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他说,本科职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相比,承担试点的学校数量太少。为此,他写下了《关于营造生态系统支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建议教育部协调相关部委,出台本科职教基础性规定、指导意见和支持政策。
建议,“出台本科职业教育的一个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同时,建设一个跟本科职业教育相适应的创新发展平台,再专门出台一些支持本科职业教育的项目。”本科职业院校要围绕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开展专业和专业群建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第一,要强基础;第二,技术与技能要协调发展;第三,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定要加强。”围绕高端技术开展长学制工匠培养试点随着产业升级,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智能制造、高端制造,但与之匹配的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缺口日益突出。而目前,中职和高职专科院校因学制较短,在一些高端技术领域,很难快速培养出适应高端制造需求的“大国工匠”。他建议,在高水平职业院校中,开展本科甚至是研究生层次的长学制工匠培养试点。校方和企业全程深入合作,规模企业、头部企业积极参与,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双导师制等培养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在最后阶段培养过程中,企业根据学生的工作实绩,支付足额的劳动报酬。
建议学习的时间有适当的延长,参照临床医学这些长学制专业的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这样,学生将来进入工作岗位才能走得更远。
全国政协委员王绚:
建议继续开展和
加强国家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工作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各省的发展差异较大,存在政策法规落实尚不到位、校企合作动力不足、产教融合效能不高、体制机制不畅等主要依靠政府及行业企业解决的问题,需要高度关注妥善解决。
建议强化督导评估引导功能,不断健全完善国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督导评估办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措施,不断完善督导评估体系,进一步加强国家层面顶层设计,优化督导评估指标,建立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督政、督学、督师、督校的督导评估体系,创新督导评估模式,加快职业教育主要由政府主导推进向“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共同推进转变,强化运用督导评估结果,以督促评促建不断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
建议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统筹管理
怎样才能更好地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破解产与教、校与企的“两层皮”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建议,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加强职业教育统筹管理。
在葛道凯看来,产与教、校与企“两层皮”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是统筹不够。学历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分别由教育行政部门和人社部门管辖,产教融合的牵头单位是发展改革委,而企业则是在多个不同行政部门的管辖范围内,不同行政部门掌握的职业教育资源并未很好地统筹使用,影响了办学资源的使用效果和完整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
其次是,效力不够。“教育部等六部门出台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虽然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规定了校企合作的实施主体,但总体上只是一个部门规定性文件,不属于法律法规,约束性、强制性弱,缺乏制度落实的刚性。”葛道凯表示,加上相关内涵界定、职责边界不清晰,企业参与办学的相关利益得不到财政、税收等的有效保障,校企合作“作而不合”、产教融合“合而不融”的情况仍比较普遍。
此外,保障不够。葛道凯以学徒制的实施为例分析,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分别由教育和人社两个政府部门分别推行,在推进机制、支持保障等方面缺乏统筹和协调,影响了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也限制了推进学徒制所需要的正常资金投入、财税减免等。“比如,人社部门实施的新型学徒制每位学徒享受4000元财政支持,但教育部门现代学徒制未享受到任何经费支持”。
对此,葛道凯建议,要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建议国务院尽快出台《国家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条例》,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上升到法律法规的层面,从制度层面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葛道凯认为,还应加强职业教育统筹管理。建议在“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成立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局,统筹管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研究提出职业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拟定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政策以及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结构等,部署实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重大事项。同时,建立健全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由教育部牵头,会同国家人社、财政等多部门,进一步健全职业教育学校、专业、课程等建设标准,完善教学、实习实训和学徒制培养等基本规范,加强质量评价和财政税收保障机制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杨伟坤:
构建多层次、多规格、
多样化职业教育“立交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缺乏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应拓宽高等职业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通道,打通职业院校学生的向上空间,构建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融合贯通的职业教育“立交桥”。
在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时,应进一步加大试点工作力度,面向有需求的各类人群,发挥职业院校主体作用,深入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通过多种教育形式为所有劳动者提供终身学习机会。同时,发挥社会培训机构有益补充作用,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和承接政府组织的职业培训,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打通技术技能人才长大渠道。优化考试招生机制,建立健全“知识+技能”的考试评价方法;逐步扩大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重,增加职业学校学生对口升学比重,扩大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模;多元录取,建立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优秀选手注册升学制度,扩大单独招生高职院校试点规模,形成多样化的高职教育考试招生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李修松:
建议加快出台“职教高考”制度
“本科高校面向中职毕业生单独考试招生办法尚未制定。”目前,教育部仅批准部分省份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开设的技术技能要求高、培养周期长、确需通过分类考试办法面向中职毕业生招生的专业进行试点。同时,严格控制招生规模,招生学校数量原则上不超过本省(区、市)所属本科高校的20%,招生规模原则上控制在本省所属高校本科招生规模的1%左右。在这样的政策的背景下,相关省份每年中职对口升学数不足5000人,中职学生接受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机会极其有限。从纵向来看,我国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目前的瓶颈主要在本科层次。为打通职业教育上升通道,虽然开展了本科职业教育试点工作,本科职业院校的数量也在增加,但进展相对缓慢。本科职业教育作为整个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突破口,要进一步加强系统规划。目前本科转型陷入窘境,一些学校不愿戴上“职业教育”的帽子,只有办好了职教本科,现代职教体系才能完善起来。
加快出台“职教高考”制度。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同等的一种类型教育,职业高校应当有其特定的入学标准和人才选拔方式,继续将其纳入普通高考,成为普通高校落榜考生的收容学校,是极不利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职教高考”应该是“与职业类型特征相适应的考试升学制度”,应更注重技能考核。职教高考是一个具有自身特色体系,涉及从初中毕业到本科每一步怎样升学、怎样选拔人才。它在“唯分数”的应试教育之外为招生评价增加了一个客观标准,也就是技术技能标准。他建议首先尽快制定应用型本科高校面向中职毕业生单独招生办法,科学合理安排专项招生计划,具体指导各省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适当提高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
全国政协委员刘悦伦:
加快推动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刘悦伦建议加快推动“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试点工作,实现技工院校与高等职业学校学历互认。
刘悦伦指出,技师学院以高中后教育为主,在当前高职院校扩招背景下,技师学院与普通高职院校在入学门槛、学制等方面已无区别,论层次应纳入高等学校范畴。但至今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生仍只能获得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文凭,比高职院校毕业生学历低一个层次,有失教育公平。而且2019年全国高职院校扩招以来,技工院校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招生困难,尤其高中生源断崖式下降,导致学校因为生均经费不足而难以为继,即使原办学水平和实力较好的技工院校也发展前景堪忧。
为此,刘悦伦建议尽快出台标准,推动“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试点工作。探索建立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有机衔接机制,通过学分互认推进学历、学位、技能等级证书互认,最终实现技工院校学生达到同等学力即可直接取得相应的高等学校学历,促进教育公平。并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明确高级技工院校、技师学院属于高等职业学校,从根本上解决高级工及以上毕业生学历认定问题。
除职业教育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外,两会中还有委员提出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意见。
去年5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国家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国家鼓励、指导、支持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依法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
今年,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应重视对《职业教育法》的普及,出台或完善相关措施,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在接受采访时认为,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主体,本身既是人才培养的需求方,同时也是供给方。如果能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就不需要发愁了。让企业跟学校的合作实现无缝衔接,人才从供给到需求才能无缝衔接。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教务处处长王红军认为,培养人才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企业的共同责任。职业院校要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次,企业要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中,协同职业院校开展人才培养,为职业院校的学生长大提供环境。此外,政府也要大力支持。只有在三方协同努力下,才能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河北省委副主委、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运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校企合作中,依然存在着职教学校“一头热”、人才供给和产业需求“脱节”、学生职业定位不明确等问题。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府有关部门应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完善并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张运凯建议,建立政府、企业、学校等多方参与的协调对接机制,解决校企信息渠道不畅通的问题;强化激励政策,通过购买服务、减税降费等方式,真正提高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