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ku2euuuuupr4y 发表于 2022-2-26 16:38:38

中国故事丨为了山里的孩子有学上!庄元军35年默默坚守乡村学校

中国网12月18日讯(记者 曾瑞鑫 雷后兰)近日,中央文明办发布2021年9月“中国好人榜”,吉林省临江市教师庄元军获评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 ,中央文明办给庄元军的颁奖词为“乡村教师将100多名孩子送出大山 用粉笔点亮教育明灯”。庄元军是吉林省临江市六道沟镇向阳村教学点唯一的教师,他35年扎根教育工作第一线。庄元军刚参加工作时,被安排到大山深处的原乱泥塘村五社教学点,一个人担负教学点的所有工作。他没有一句怨言,一干就是20年,经过他的不懈努力,该教学点班级成绩在全乡名列前茅。2006年教学点撤并,庄元军主动请缨到大山之上的向阳村教学点,每天骑摩托车往返70多里山路上下班,无论寒冬酷暑,风雨不误。如今,已经50多岁的庄元军依然坚守在乡村小学的讲台上。

大山里的坚守



这张照片深深触动着记者的心:庄元军老师穿着蓝色的旧棉袄、戴着旧毛线帽,蹲在火墙前生火,往火膛里添柴,庄老师右臂袖子上还有一个破洞。

吉林大山里的冬天有多冷?零下三、四十度是常见的,学校冬天经常被大雪覆盖,乡村学校条件差,没有暖气,孩子们在教室里上课得多冷?

每天早晨6点多,天还没亮,庄元军就从山脚下出发了。冬天忍受着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寒冬腊月的清晨顶着高寒山区凛冽的寒风,庄元军在摩托车上骑行用不多大一会全身就被冻透了,手冻僵了,手指里的血冻凝了,手指变成了惨白色,他把手指放在摩托车发动机上烤一烤,再接着走。庄元军到学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连着教室的火墙生火,好让孩子们到教室的时候能暖和点。火墙已经是教室条件稍微改善过的,在此之前的多年里,庄老师是将废旧的大油桶改造成火炉放在教室里烧柴,大铁桶上接一根铁皮管伸到教室外排烟。

“孩子们那么小,不能让他们冻着。”庄元军老师说。在这所只有10多个学生的乡村小学,庄元军坚守了30多年。



500多米的高寒海拔,40里的崎岖山路,30多年的默默坚守,2个偏远艰苦的山村教学点,还有无数渴望未来的孩子们,这是他面临的工作环境。50多岁的他每天上班都要走近四十里山路,爬上位于高寒山区陡峭的大山顶上,历经的艰辛自不必说,冬季的严寒更是让人难以忍受。

“我是一名党员,是一名教师,再苦再累,我也要把孩子们托出大山,一个都不能落下。”这是庄元军最朴素的愿望。吃再多的苦,为了大山上的孩子,他没有退缩。庄元军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工作了35年,一直坚守在生活和工作条件最差的教学点和教育一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把自己的毕生心血献给了农村的教育事业,用一个教师对人民教育的忠诚,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从青涩代课老师到两鬓发白

18岁时庄元军考上了村里代课老师岗位,从此,他以代课老师的身份踏上了乡村教育的路。1986年3月份,原错草顶子乡下乱泥塘村五社教学点的教师调走了,因为条件艰苦,没有老师愿意去,那儿缺老师,学校里还有十几个孩子等着上学。刚参加工作的庄元军被安排在这没人愿意去的大山沟里的教学点工作。在那儿,他一个人要负责两个年级,有时甚至是三个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说是一、二、三年级,但因为学校里只有他一位老师,学生们是在一个教室里上的复式班,教学点的所有工作都是庄元军一个人负责。



刚到山里教学点时,呈现在他面前的是破烂不堪的土屋子--校舍千疮百孔,教室东面山墙坍塌了一个大洞,已经里外透亮,房盖漏雨。他找来父亲和亲戚帮忙,把墙补好,挨家请求村民们和他在周日一起把漏雨的房盖修好。学校没有厕所,庄元军到处找木板自己钉了两个木板厕所。没有烧柴,他带领学生上山去捡。教室窗户上全是钉的塑料布和纸壳,他带领学生春天采山菜,秋天收野果,翻山越岭背到40多里外的八道沟集市上卖了钱,再买上玻璃背回来,一块一块镶好。刚开始他带着学生们一起上山捡柴、采山菜,山里道路崎岖,孩子们太小,庄元军担心孩子们摔伤,自己就一个人上山。通过他的努力,改善了教学环境,教室亮了,学生们拍着小手高兴得跳起来,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模样,庄元军觉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1991年,庄元军有一次调离教学点进乡土地站工作的机会,但是他想:如果我走了,就再也派不来人了,因为这里太偏僻,太艰苦,孩子们就会面临无学可上的窘境。他爱护学生,懂事的学生们也心疼老师,在大山里,这一份守护如此珍贵。当听到老师要调离的消息时,孩子们用不舍的眼光望着他。

看着孩子们不舍的样子,看着村民们那期盼的目光,他留了下来。在这个教学点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付出的辛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1995年8月,连续几天的大雨使距离学校不远处的小溪水暴涨。洪水决堤了,冲出了一个宽宽的大口子,在冲倒两户村民的房屋后直扑校舍而来,庄元军赶紧带领村民们冒着生命危险用自己家的柴禾堵决口,经过两天两夜的奋战终于保住了学校。在这次抗洪保学校过程中,他在危险面前挺身而出的行动被村里一位老党员丛培文看在眼里,丛培文找到庄元军,向他介绍了一些党的知识,希望庄元军能向党组织靠拢。在丛培文的帮助下,这年秋天,庄元军向党组织上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两年后他成为了一名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员。在艰苦的条件下,庄元军因工作突出,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用爱和责任点燃乡村孩子的希望

2006年8月,六道沟镇向阳村教学点的教师退休,当时没人愿去远在三、四十里之外的大山上工作,庄元军又主动请缨,自愿来到了高寒山区大山上的向阳村教学点。



还是一个人,还是教复式班。因为家在六道沟镇里,教学点没有宿舍又不通班车,庄元军就买上摩托车,骑摩托车上下班,每天往返70多里,山路陡峭,一个来回就要用两个多小时。每天早上6点就得走,冬天天都没亮,晚上到家时已是万家灯火。一年一年,不管风霜雨雪,日日如此。最让他恐惧的是冬天那亮如明镜的山路,骑摩托车摔倒、滑进山涧是家常便饭。他还经常遭受死亡的威胁,最严重的一次,一辆汽车把他撞出10多米远,差点要了他的命。



最让庄元军痛苦的是冬天那难以忍受的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寒冬腊月的清晨顶着高寒山区凛冽的寒风,在摩托车上骑行,手冻僵了、脚冻木了,下地都站不稳,跺一跺、跑一跑再走,头盔罩结满了霜,只能打开,刺骨的寒风吹在脸上,那种苦无法言喻,有时冻得他都不想活了。庄元军的脸年年都被冻伤、冻肿,眼睛看路都你不清,妻子心疼地给他抹上冻疮膏、用胶布粘上。冻伤的手脚,脸年年冬天都红肿发炎,还冻出了关节炎,膝盖疼得走不了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庄元军没耽误学生一天课。

最艰难的是大雪封山时,半米多厚的大雪无法骑车,庄元军就步行,在厚厚的雪地里跋涉两个多小时,到校后还要挖开两米多厚挡住教室门的飘雪,清扫操场上的积雪。干完这些,他累得浑身发抖。可是,再累也得给学生们上课。每天,庄元军早早地来到学校生好炉子,好让学生来到就能暖暖和和地上课。教学点取暖柴不够,他自己就利用课后时间去山上捡,周边的干柴枝捡光了,就到农田里捡玉米秸秆扛回来烧,因为他知道挨冻的滋味,所以即便他再辛苦、再遭罪也不能让孩子冻着。

庄元军的亲戚看到他工作这么遭罪,对他说,你在这儿这么遭罪,一分钱不多挣,一年还得倒搭上三、四千斤粮,何苦呢。亲戚劝他离开,不要待在大山上了。“我不能那样做,那会耽误孩子的一生,我一辈子都不能心安。”在庄元军心里,学生是最重要的。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们都能学到知识,走出大山,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庄元军工作认真,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向阳村怕他在那待不长,村委专门开会研究怎样留住他。可是,庄元军没麻烦村里任何一点,所有困难都是自己克服,而且一待就不走了。

病痛的折磨和恶劣的环境没有压倒他,10年来,他没有因为自己的家事耽误学生一节课。30多年的教学点劳累工作使他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他兜里揣着诊断书没休息一天,继续带着“救心丸”上课。2014年3月下班的路上,因为路面结冰摔倒,庄元军右腿摔断骨折,他只休息了两个多月就拖着伤腿一瘸一拐地坚持去上课。“我晚去一天,孩子们就要在家多呆一天,学习就要耽误一天。”虽然一活动伤腿钻心地疼,但他知道孩子们离不开他。

用爱温暖学生的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他从不放弃一名学生。不管是差生还是智力有障碍的学生。2011年,庄元军班里从长白县转来了一个叫周玉的同学,由于其父母离异,缺少母爱,他性格孤僻,不爱说话,不合群,还经常打同学,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不完成。庄元军通过家访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处处关爱周玉,给他烧温水洗手,把他带到学校的午饭烤得热热的,帮他剪指甲,从家里带水果给他吃。庄元军还找到周玉的闪光点,让他教其他同学画画,让他有成就感,树立他的自信心。

庄元军还让同学们跟周玉一起做游戏,让他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渐渐地,周玉变得爱和同学们玩儿了,越来越离不开大家了,性格变得开朗了。庄元军又给周玉补他没学好的知识,很快周玉落下的功课赶上来了,后来他的成绩总是全班第一。离开村小到别的学校上高年级时,周玉的奶奶对庄元军说,周玉睡着以后经常在夜里喊:“庄老师我不要走。”“教书是个良心活,要对得起家长和学生,要百分之百的付出。”把学生们托出大山,看到学生考上大学、走上工作岗位服务社会,就是庄元军老师最欣慰的。他在向阳村教学点教过的佐立龙等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高校,当学生们将大学录取通知书拿给他看时,是他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刻。在孩子们心目中,他既是老师,又像父亲。

2013年,庄元军班里有一名新生--宫再凤,她家刚从云南的一个山寨迁来,她没上过学前班,学习跟不上,再加上家庭贫困,父亲让她辍学在家。庄元军天天到宫再凤家做她父亲的工作,父亲终于被说动,同意让女儿继续上学。为了解决宫再凤家的困难,庄元军对她的学习给予了资助。2016年秋季,庄元军班里新来了一名叫袁德咏的孩子,由于智力障碍,袁德咏生活不能自理,总流口水、淌鼻涕,庄元军就给他擦。袁德咏不能上厕所,庄元军就带他去,给他解裤子、擦屁股,袁德咏手脏了庄老师就给他洗。庄元军还针对他的特殊情况施教,在庄老师的关心下,他进步很快。袁德咏的爷爷感动得拉着庄元军的手直流眼泪,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你的恩情我怎么报答啊!”

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

作为一名教师,庄元军不断地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学生因材施教。教学中,他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做好课前准备,积极向老教师学习,还学习了许多教育、教学理论,总结经验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他把这些所学所知运用在自己的工作中。



大家都知道,复式班教学的复杂性,两个或三个年级都在一个教室上课,给这个年级讲课,另外的年级也跟着听,不同年级之间互相干扰,教学效果非常差。教学中,庄元军采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模式,上课时先给高年级布置预习题,让他们自学,然后给低年级讲课,讲完后给低年级布置练习题让他们做,再给高年级讲课。每个年级讲课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这样动静得当,精讲多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他还采用一对一帮助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同年级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同学,让高年级的帮助低年级的。这样把弊变成了利,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时间短,容易被外界吸引争强好胜等特点,他多用彩色鲜艳的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多采用“比一比”、“赛一赛”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因为庄元军对工作认真负责,他所任教的教学点的教学成绩年年名列六道沟前茅,深受镇领导、学校、家长的好评。



2017年春天,随着六道沟镇村民的搬迁、村小和教学点全部撤并,庄元军结束了在教学点执教31年的乡村教育长跑,再次回到了六道沟镇中心学校。作为学校里年龄最大的班主任,在新的岗位上,虽然有多年一线教学经验,但面对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庄元军生怕自己年龄大,跟不上新时代的工作要求,于是他主动适应改革发展需要,认真研究课标教材教法,更加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他把能利用的课余时间都用在了研究教学上,中午吃过饭便去教室“一对一”辅导学生,下班后也不离开学校,一个人静静批改作业、钻研教学方法,教学示范课、教研课都有他的身影。如今,庄元军一如既往,用自己的行动和严格自律的作风,改变和升华着身边的一切。他的女儿也通过了特岗教师考试,像父亲一样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续写着对党的忠诚和对教育的梦想。



尽管清贫、尽管困难,做为一名党员、一名教师,庄元军为了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了履行教师这一神圣而又光荣的职责,35年来,庄元军对党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一往情深,将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如果有重新选择的机会,您会做什么样的选择?”

面对记者的提问,庄元军老师说:“我还是会选择做一名乡村教师,山里的孩子们不能没有学上,学生们一个都不能掉队。”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35年来,庄元军将100多个学生托出了大山。庄元军用手中的粉笔,用心、用情写出孩子们充满希望的未来。(本文照片由庄元军老师提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故事丨为了山里的孩子有学上!庄元军35年默默坚守乡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