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人的真实人生故事,其经历既坎坷又励志
(#人世间的故事#)1938年秋,皖南一个小山村的豆腐坊磨房里,一个男孩呱呱落地。由于家境贫穷,解放前没有条件读书,8岁开始放牛、砍柴,为父母亲磨豆腐添磨。1949年四月,当地解放,下半年开始上夜校,第二年春开始读小学。
由于比较聪明,且学习认真,1953年秋,这个小男孩竟然考取了县中。为了叙述方便,此后姑且叫他小李。
小李所在的中学,是当时全国100所重点中学之一。历史悠久,革命前辈郓代英、肖楚女曾在这所中学任教,传播革命火种。
小李在初中学习阶段,担任班长,成绩名列前茅。初二下学期统考中,以97.5的总平均分名列统考第二。因为品学兼优,初中毕业时,被学校免试保送进本校高中部学习。
小李所在的高一(丁)班的50名同学中,有12名是保送生,38名同学也是从十几个县的高分考生中选拔的。小李担任班团支部书记和校团委宣传部长。
高一、高二学习很顺利,小李仍是班上拔尖的学生。文科尤为突出,他是学校“星火”文学爱好小组组长。1957年10月,学校开展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文学创作竞赛活动,小李创作的《克里姆林宫的钟声》,获得诗歌组一等奖。1958年5月24日,《安徽日报》刊登了小李的《敢将河水倒转流》一首小诗,在该校引起反响。他走在校园里,同学们指指点点说“就是他,就是他!”骚得小李很不好意思。小李想心:照这样走下去,再有一年,虽然不奢望清华、北大,但进入复旦、南开、人民大学、北师大、华师大等名校还是有把握的。
人生经历是与时代紧密相连的,一场大办钢铁运动,改变了小李的人生轨迹。
1958年,全国掀起大跃进、大办钢铁运动,小李所在的县,很快办起了钢铁厂。为了支持钢铁元帅上马,县里决定在县中抽调几名高中学生,到马鞍山钢铁公司学习炼钢铁技术,自愿报名。
这时候是十月份,小李升到高三年级刚读一个多月。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他放弃明年上大学的机会,毅然报名去炼钢铁,并被批准。
小李在马钢一铁厂二号高炉学习了五个月,回到县里,分在县钢铁厂工作,先当了4个月炉前工,之后,担任二号炉炉长。1959年底,调到厂生产技术科任生产干事(以工代干)。
由于大跃进、大办钢铁运动,加之自然灾害,造成国民经济失调,1960年下半年开始,国家进行国民经济调整,小型钢铁企业下马,人员精简下放。1961年初,小李所在的这座钢铁厂,大部分工人精简回农村了,部分厂房改成铸锅厂(大跃进时,农村一度吃大食堂,各家各户不烧饭了,大多数铁锅被砸碎炼了钢铁,此时农村急需烧饭锅)。小李转到锅厂任文书和团支书。
1963年春 ,继续进行精简人员,锅厂有精简任务。小李平时工作认真,坚持原则,得罪了人,遭人陷害,竟然说他原来是农村户口,将其列入精简对象,这简直是乱弹琴。小李1953年考取中学,户口转到学校,参加工作后,户口转到工厂,已经十年了,还算农村人吗?如果这样,解放后参加工作的人,都还是农村人!小李据理力争。然而结果,虽然不下放,还是要小李到茶场去当农工。当时,为了讨个公道,小李曾找过负责精简工作的副县长兼计委主任,回答是“下面(指厂里)定了的事,我们不好更改,你还是向单位反映吧!”一推了之。就是说这样的小事,不值得他管。面对这位手握权力的官僚主义者,小李欲哭无泪,投诉无门。于是,决定走知识改变命运的道路——报考大学,拒绝当农工的安排。只要求给他三个月复习功课的时间(此时已是三月底),如果考不取大学,自愿辞职。厂里同意了他的要求。
小李自己觉得这个决定,确实有些冒险,因为高三只读了一个多月。好在他的文科基础比较好,他已是逼上梁山,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勇往直前,奋力拼搏,才能赢得最后胜利。
小李在三个多月复习迎考期间,可以说是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心无旁骛,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除了到食堂买饭外,几乎与世隔绝。为了防蚊子叮咬,把双脚放在装了水的木桶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更不负苦心人。八月,传来喜讯,小李终于考取了大学,被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录取。当时,合师院中文系是全国第三大中文系,仅次于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文系。小李感到十分满足和欣慰。知道录取消息后,小李忍不住大哭了一场。是伤心?是悔恨?是庆幸?是喜极而泣?五味杂陈,难以言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他决心把握和走好人生以后的道路。
在大学学习生活了五年(因文革推迟一年分配),实现了人生蝶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4年10月至第二年4月,投身安徽寿县迎河公社的“四清”运动,表现突出,受到学校表彰。1966年10月18日,作为学生代表,在天安门广场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检阅,终生难忘。
大学毕业后,分在本地区一所县中当了三年语文老师。后来,调到地区“五.七”干校工作。干校停办后,调地区园艺场任书记兼场长。不久,由于文笔较好,调本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任秘书科科长。有意思的是,当老李(从现在起,小李改为老李)已是行署副处级干部时,与原来决定下放他的那位副县长(已是即将退休的县委书记),经常在一起开会见面。这位领导对老李表示歉意,承认那次强行精简小李是执行政策扩大化了。老李一笑泯恩仇。
上世纪末,老李以正处级干部(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退休。退休后,因为文字功底比较好,继续发挥余热,受聘,先后编纂了60万字的《某某市人民法院志》和80多万字的《某某市人民代表大会志》。
现在,老李已年过八旬,身体健康,精神矍铄,仍在头条平台上笔耕不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