幂倾城淮 发表于 2024-11-17 21:59:31

普通会计硕:拿下中信、华为财经等14个offer,是种什么体验?

财经院系的我,从研一开始,就将券商这样的高端金融岗,当成我梦寐以求的职业生涯的起点,毕业前的4份实习中,3所都是在券商公司。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实习结束之后,我想放弃证券行业转做财务了。


这中间也是经历了一番挣扎和决策,不过也不遗憾,毕竟曾经感受过,才知道自己真正适合的和想要的。


凭着这些经历,我在秋招中,拿到:华为财经、京东金融产品经理、保利财务、金地财务、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14个金融或金融相关Offer。







这大概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吧。


秋招结束了,应思成的邀请,做了一个访谈,把一些长大的经验分享给跟我一样,财经学校毕业,或者想去券商、金融等行业的学弟学妹们,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借鉴和参考。




01
“一次性通过CPA的我,
却没有一次性通过面试……”


时间轴拉回到研一那年,2019年10月底差不多。


当时刚读研,对于像我们会计学院的人来说,大家都会去考CPA(注册会计师),我也不例外,报了名,准备一次考六科。


因为寒假快到了,我还想趁着假期,丰富一下自己的经历,毕竟这是我每个假期的习惯,之前都是考C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准备考研什么的。


所以,我同时投递了四大的实习,投递完,很快我就收到了面试通知。


结果有些出乎意料,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我一次性通过了CPA六科考试,但是我竟然没有拿到安永的实习Offer。


意料之外的是,我既然具备了CPA六科全过的能力,专业知识是过硬的,按道理四大面试应该也是有机会的,然鹅,并没有;


情理之中的是,那个时候的我,求职方面确实有些小白,大学期间没有任何实习经历,简历完全空白,面试零经验,连自我介绍都没有准备。


这是我第一次认识到:求职不是有CPA证书、有专业知识就够了,还需要做很多专门的准备。


这也是后来很多学弟学妹,跟我表达困惑的地方:求职就业,CPA证书到底有没有用?


从我的个人经验来讲,对于一些学校本身不占优势的同学来说,像我们学校在财经高校的排名里,是在前三名开外的,也不是清北复交这个档次,我们是要想办法从其他的一些方面去弥补。


那这种情况下,CPA就是一个很好的加分项,但是CPA不是唯一的指标,还有很多其他需要学习的东西。


但如果,学校本身比较好的,比如是上财、央财这种,或者本身就是国内重点985、以及国外QS排名前十的学校,其实注会的意义就没有那么大了。


但是,我也不是上来就确定要求职的,我其实也纠结过:读博or求职?


因为我是像很多女生一样,也觉得如果能读博,能做一个大学老师,也是非常安稳的一个选择。


所以,研一开学之后,我就开始了这方面的了解,去跟一些博士的师姐、导师去聊读博的事情,结果,大家都在跟我说:


读博的话,一定要能坐得住冷板凳。因为一篇论文的发表,或者说跑数据做实验做实证,一定要坐得住才行。


我想,我考试、学习这么多年了,怎么可能坐不住?


等我真的自己过了一段研究生生活,我才发现,所谓研究生的“坐得住”,跟我理解的是不一样的:


像本科的时候,上课有老师带着你告诉你这个方法,或者是去告诉你要学什么,是一种输入的状态,不断地去输入,然后理解就好了;


研究生更靠自己,是要你自己输入,然后再输出,比较学术,而且是比较单调的一种东西。


在这种情况下,你要能坐得住,这个对人的考验,就更大了,而且研究生对于学术的要求,和本科的理解也不一样。


有的人真的不适合搞学术,就会觉得工作或者是学习或者是玩或者干嘛,都比搞学术愉快。


而我,也是这样一种不合适的人,所以我决定放弃考博,准备研究生毕业就求职就业。




02
“第一份实习:
好无聊!我是来划水的?”
确定了求职、又经历了安永实习的打击,我开始关注一些求职就业相关的事情,我发现,我比我想象得更加小白:


除了简历空白、自我介绍、面试不会,连一些基本的,求职的公众号,一些找工作的找日常实习的渠道,我全都不了解,真的蛮难的。


正好赶上思成的孔翔老师,还有一些学长学姐来学校做活动,应该是一个四大职场模拟,现场感受了一下笔试、群面、单面等环节。


通过这个活动,我第一次具体形象地感知到,想要拿一个心仪的Offer,自己跟企业招聘标准之间的差距。


也是通过这个活动,我感受到了思成在这方面的专业性,正好也是想有人辅导,就像考研报班一样,所以活动结束之后没多久,我就加入思成,希望能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准备。


加入思成之后没多久,我的一对一求职导师,跟我说,有一位思成的校友目前在证券公司工作,做的是承做岗,需要一个日常实习生,问我感不感兴趣。


这对简历空白的我来说,机会太难得了!去!就这样我拿到了我的第一份证券公司实习。


但是,万万没想到,这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每天做的是一些比较基础的工作,比如,整理一些繁杂的底稿文件,去各个网站截图查法律资信状况,通过OCR把PDF转成word,把报表录成excel格式……





我跟我在思成的一对一求职导师求助:“可能也是因为我比较小白,做的工作比较基础,但是这样会不会学习进度比较慢呀。”然后,我挨批了……


我导师说:“实习有没有含金量,就看你怎么去看待这个工作,你要不要主动地去从这个工作当中,get点什么,还是说你把它当成一个很无聊的东西去做。你要发挥主动性,给自己争取含金量。”


在求职导师的指点下,我调整了心态和角度,将这些单调枯燥的工作,看成是一个个了解金融行业的机会:


比如,接触到很多募集说明书,或者一些发行的文件,发行的材料,在校对的过程中,我就可以了解它整个的发行流程。


不懂的话,我就去问我的上级,因为也是思成的校友,教起来也格外尽心尽力,像半个老师,让我学会了很多关于这个领域的事情。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份证券公司实习虽然不够高级,甚至现在已经被我替换成了更加有含金量的经历,但是它是我这个行业的敲门砖——


研一下的暑假,我通过这份经历拿到了: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习Offer;


又因为立信的实习业务,结识了招商证券这边IPO团队项目组的老师,她们正好需要一个懂IPO的实习生。


因为我注会过了,再加上平时一起喝咖啡聊天熟了,我就自我推荐了一下,看看可不可以来招商实习,结果,成了!


可能是因为内推,招聘流程比较简单,只走了一轮,HR和现场负责人的面试,研二一开学,九月份我就去了招商证券实习,这一干就干了六个月。


在招商证券的六个月,我完整地跟了一个IPO项目,包括上市发行的材料,参加内审会、初审会等等。


不过也蛮辛苦的,比如找领导签字这种“看似简单”的事:


当时我们项目在杭州,要找公司的董事长、还有一系列其他部分相关同事签字。


我的带教老师让我直接拿着文件,先飞到深圳,又飞到了广州,签字的地方包括不限于办公室,还有高尔夫球场,高铁站……(是的,你没看错)





但是,也正是这个实习,让我对IPO这个券商核心岗位,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也在未来的每一次券商实习、以及秋招面试过程中,成为了必问的项目。




03
“在国金证券实习6个月,
我决定:放弃去金融……”


时间过得很快,等我招商证券实习结束的时候,已经是研二下学期开学了,距离我的秋招,没剩多长时间了。


我想着,我可能要为自己毕业去哪做点准备了,比如,找个能转正的实习,或者参加三个月后的秋招。


正好这个时候,有很多面向大三研二的可转正实习项目,正在招聘。


投了很多,在拿到的一众Offer中,最终我选择了国金证券——没有秋招,春季统一招聘实习生,实习6个月以上,可以参加实习答辩考核,决定是否留用。


进入国金证券的前三个月,我在产品设计中心做承做岗的,因为我原本的经历会跟这个比较相关;


做了一段时间之后,领导觉得我沟通比较擅长,形象外貌也不错,再加上业务需要,就把我调到了承揽岗,偏前台一点,经常性地跟领导一起出差,去拜访一些银行、客户……承揽项目。


这两类岗位巨大的反差体验,让我对券商的工作,有了更加全面直观的感受,也让我开始思考:承做岗、承揽岗,这两种券商核心岗位,哪种更适合我?


承做岗的话,比较细致,只要你专业知识过硬,通过一些付出和努力,可能多多加班熬夜写材料,扛得住比较快的节奏和压力,你就能拿到一些相应的回报。


但是,承做岗的工作会比较单调,3~5年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力的下滑,可能会面临二次转型的这样的一个问题。


而承揽岗,是更social一点的一个工作,非常考验人际关系,需要找到一些银行或者是企业的关键人,去跟他们吃饭,搞好关系。


如果是擅长这个方面的人,有一些客户资源的话,一个项目的收益肯定是最大的,会比其他同事多,但是它也有压力,压力来自于不确定性。


如果做的不好,你可能一年到头都没有项目,如果做得好,可能一个月就能搞一两个项目,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突然发现:我好像,承做岗有不适合地方,承揽岗也不喜欢……


难道,我心心念念的金融行业,真的不适合我吗?


当时,还发生了一件比较糟心的事:


因为前边有说,国金证券没有秋招,留用要靠最后的答辩考核,然鹅,我已经实习了半年多的时间,前前后后参加了6次答辩考核,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复,我们到底有没有headcount……


已经九月份了,这个时候,我身边很多没有参加实习的同学,都已经参加秋招,早一点的,七月份投递那波,都拿到Offer了。很多好的机会,也都截止了。


我有点慌了,这想,我不能再耗下去了。




04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秋招,我来了!”


跟我在思成的导师沟通了下,我决定开始同步看看别的机会,先一边实习,一边秋招。


在投递的时候,按照导师的建议,我决定放弃对金融的执着,除了金融、证券、银行,也考虑了跟金融相关的,比如金融的产品经理,地产的财务等等。


主要也是因为我一直追寻金融这条路,我的秋招开启得比别人晚,这样投递确实胜算更大。


秋招来的煎熬,太忙了,又要准备简历、笔试、面试,还要奔赴各个考场,这是我10月的日程表,不写上我感觉自己都得给忘了:



cr:我秋招期间的日程表


但是,都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句话是有道理的,真的没有一段经历是白给的:


之前在证券公司做实习,从承做到承揽,包括跟整个公司各个团队跟沟通得多,比如质控团队,销售团队,以及跟各色各样的企业客户、各个中介机构、银行的沟通交流非常多,这为我准备其他行业的秋招,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拿我面试的京东金融产品经理,这个岗来说吧:


因为金融产品,本身跟券商的ABS就比较像,再加上这个岗位也有一些ABS业务,这跟我之前的实习经历非常契合。


这就让我比别人更理解这个领域,有些别人没有行业积淀,以及能够更好的回答面试官的问题,比如对于金融产品经理这个岗位的理解。


再加上思成应聘技巧的助攻:


比如我决定开始秋招后,针对各个方向,导师帮我做了各个版本的简历升级,把最匹配的经历点呈现出来;


比如面试方面,有很多科学的备战方法,像导师带着我做经历提炼,提前做面试模拟;


我还参加了思成组织的一些模拟群面练习,英语口语培训,还有案例分析、群面加分技巧的方法学习等等。


再结合要面试的企业,做针对性的题目预测和面试沙龙,让我即使没参加过秋招,也能保持一个较高的Offer录取率。


像我面保利地产的时候,一共8个面试者,我排第五,本来挺好的顺序,我还可以想想怎么回答,结果等到我的时候,面试官搞奇袭!


不仅突然换了问题,我变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且还是一个我不太擅长的问题……
总不能直接说不会吧!





幸亏在思成参加过模拟面试,导师说过,千万不能把内心的慌张表现出来,要尽可能镇定,这样你才能快速冷静地整理思路,想出应对方法。


稳住,稳住,我跟自己说一定要稳住!


我可以:从地产行业现在最关心的角度出发,从现金流、利润、资产负债情况这几个关键点讲,最后再将问题拉回到保利自身回答,对,就这么答!


最后,我成为了当时8个人中,唯一通过面试的那个。


就这样一路跌跌撞撞,一路有惊无险,凭着前几年扎实的实习经历,以及思成的保架护航,我在秋招的最后两个月,拿到了:


京东金融产品经理、华为财经、保利财务、金地财务等Offer。


像中信证券、东吴证券、国信证券这几个,虽然也通过了最后的面试,但是因为需要去实习一段时间,才能确定是否发Offer。所以,可能严格一点讲,还不算正式Offer吧,但是这个结果,我对自己还是很满意啦!


05
“要问我这一路走来,
秋招拿到Offer关键是什么?”


回看我这一路走来,如果要说拿到Offer最关键的事是什么?


第一个,大概是很好地抓住了各个时间节奏了吧:


研一决定求职后,就加入了思成;
研一下的3月-5月,先跟着校友师兄做了一个日常实习;
实习快结束的时候,我参加了华为财经挑战赛,丰富了一下简历;
紧接着,研一那个暑假,6月到8月,我去了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实习;
研二上开学,9月份的时候,又无缝衔接了招商证券的实习;
招商证券的实习做了大概6个月,研二下开学,我拿到了国金证券的实习;
研二下到研三暑假结束,10月开始前,我又做了半年的实习;


基本上,每一个时间点都卡上了,一点时间也都没有浪费,这个要感谢思成的导师,帮我卡住每个重要的时间点,也感谢自己,这么努力,哈哈。


第二个关键,是准备的时间比较早吧。


这样时间充裕,可以让自己从容地安排好做实习、打商赛的时间,而且储备得多了,也有了足够的时间和底气来试错。


像我最后秋招的时候,好像有一种收获一样,之前那么多努力,最终现在是丰收的时候采摘果实。


以及现在,拿了14个Offer,就要选下了,到底去哪,也挺享受这样一种有选择的过程,毕竟选择第一份工作还是蛮重要的,像在不同的果实之间、成果之间去选择。
(有点凡尔赛)


希望我的一些经历,能给其他的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们,一些启发和借鉴吧,每个人的长大路径都不一样,但是都是从小白一点点开始的。


乔布斯先生有句话,送给大家共勉:


“你在向前展望的时候,不可能将这些片断串连起来;你只能在回顾的时候将点点滴滴串连起来。所以你必须相信,这些片断会在你未来的某一天串连起来。


你必须要相信某些东西:你的勇气、目的、生命、因缘。这个过程从来没有令我失望,只是让我的生命更加地与众不同而已。”


当然,你也可以跟我一样,选择相信思成。
加油啦,大家!
*以上由思成2022届学员故事改写,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关注思成实习校招,更多秋招求职干货、求职故事分享给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普通会计硕:拿下中信、华为财经等14个offer,是种什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