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胡胡美丽_ss 发表于 4 天前

神炁活现是中毉文化之根(3)

众所周知,本文是读書心得与闻道感悟。
品读国学经典《黄帝内经》《玄隐遗密》与《中毉心质学,受益匪浅。深知中毉文化守正创新的来之不易与重要意义。“神炁活现是中毉文化灵性之魂”。



冰雕
品读《中毉心质学》,有“心神”一说。書中讲到何谓“心神”?毋庸置疑,心灵相通,心神合一。中毉文化认为:“人是有心神之乱与心灵之魂的”。国学与中华文化中,有“神炁活现、出神入化、神魂颠倒、魂飞魄散等”成语。
品读国学经典与《中毉心质学》,明理为要。什么是中毉学的“心神”?国学经典《黄帝内经》与历代中毉典籍中都有专门论述。如:“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乱,则五臟六腑皆摇”;“心神归正位,炁血随神走”;“魂为附炁之神,魄为附形之灵”。
書中讲到“什么是炁”。众所周知,宇宙天地,世间万物,本质能量。意识也是能量。物质能量与意识能量都是“炁”(气氣気)的升浮降沉与聚散离合,一炁周流,圆旋转运动学。古代中毉文化认识到:“木火土金水,五行之生克制化为五炁” 。宇宙天地,一炁周流与一炁贯通。《庄子》曰:“通天下一炁耳”。



冬梅
書中讲到了什么是中毉学的“炁”。春升、夏浮、秋降、冬沉,一炁周流。中毉文化讲的是“炁”(气氣気)的循环往复的圆运动中毉学。即“炁一元论”。炁在人体最大的表现是温煦与“发热”。中毉讲的“经络就是炁的通道。臟腑就是炁的组织”。国学与中毉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炁(气氣気)的文化。《黄帝内经》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二炁”。国学大毉邓铁涛教授曾说:“五臟六腑皆为虚位,阴阳二炁才是真机”,真是一语中的。以生理、病理与心理学来看,正常的生理功能状态,依靠的是“炁推血行之能量”。《黄帝内经》曰:“炁为血之帅,血为炁之母”。人的正常生命功能与状态,一定离不开“心神、心炁、心情、心态、心绪、心理”的参与。即形神兼备、身心健康,都与“形炁神”密不可分。



寒梅
品读《炁體源流》一書(张至顺道长主编),通过对道教经典的讲解,诠释了国学文化中“以炁养生”,揭秘了道家“丹修之炁”。生命之道,能量之炁,不离阴阳二炁。重在“炁體”二字,炁生万物,炁包万物,不离“形炁神”之“炁體”;炁为體之本,體为炁之舍;无炁不成體,无體炁不存;修道不离體,离體不修道。在此基础上,“心神与炁”更是阴阳互根,密不可分。故道毉文化强调的是“识神一冥,元神当家;识神退位,元神归位”……
河图洛書,无字天書。大道不言,自在人心。修与不修,各自随心。明理入道,一炁周流。“静心、净心、镜心、境心、敬心、直到尽心尽力”,都不离“心神与炁的转换”。即“神炁活现与出神入化”。此谓中毉文化的“心神与吐纳往复循环之炁”。
对于中毉文化讲到的“神与炁”学,《黄帝内经》天年篇曰:“血炁以和,营卫以通,五臟已成,神炁舍心,魂魄毕俱,乃成为人”。故中毉文化讲的“心神”,是“用神,调神与守神”。中毉的“臟腑学说”,专门讲的是“心藏神”。即:“心神归正位,炁血随神走”。还讲“精炁神,脉贵有神,识神与元神”等等。
《荀子·天论》曰:“万物各得其和以生,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关于中毉之“神”,《黄帝内经》多有论述:“阴阳莫测谓之神”(见素问·天元纪大篇);“凡刺之真,必先治神”(见素问宝命全形论篇);“积神于心,而之往今”(见灵枢·五色篇)。这些均指人的精神意识与思维活动。



神炁活现
讲到中国人的“精炁神”三宝,《中国人性论史》一書中论述:“由心之精所发出的活动,则是神。合而言之即是精神意识”。这与《中毉基础理论》的“心主神志”相一致。也与现代汉语中“神”的表述含义相同。如多见于“心领神会、聚精会神、神炁活现、出神入化、神不守舍、神魂颠倒”等成语。
古人与古中毉对“神与炁”的康养高度重视。《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篇曰:“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就是将“治心神之炁”列入康养之首。所谓治神,即闭目养神,心平气和。通过“治病毉神,用毉调神,疗愈守神”。达到“心神归正位,气血随神走”之疗愈效果。道家丹修与道毉的“识神一冥,元神当家;闭目冥心,回光朗照;受物以虚,摄神以归”,都是强调“心神与炁的和顺”。古人认为“养神与养炁”是养生大法。“心神”在人体居首要之“正位”。“心神与心炁”是人体生命的存在标志。成语有“神不守舍,气绝身亡”。人有“身心性三根”。其中心谓命根,一旦失去了“心神”,生命也就停止了。所以“心神”是主宰生命活动的中心要素。
古人认为:“夫人只知养形,不知养神,不知爱神,只知爱身,不知形者载身之车也,神去则人死,车败则马奔”(见《云芨七签》一書)。故“养心则神凝,神凝则炁聚,炁聚则神全”(见《毉钞类编》一書)。故心康体健,神炁活现!
(注:本文与毉疗无关)
文字:知鱼·之乐



传神入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神炁活现是中毉文化之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