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圆圆272 发表于 2024-12-27 22:38:47

怎样做长青不倒的企业?阿里巴巴给出秘籍,181个美国巨头学习



要改变基准的商业价值观,需要多少年?百年企业通用电气(GE)花了20年,而阿里巴巴只用了12年。

8月19日,摩根大通、亚马逊、苹果等181家美国顶级公司当家人签署声明,承诺为所有公司、社区和社会的成功创造价值。

对此,外媒称:“股东价值不再是美国顶级企业的主要关注点,为客户创造价值,投资员工等已成为公司的重中之重。”新商业价值观取代了过去的陈述,成为“企业的现代标准”。

而这一切与阿里巴巴提出的“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不谋而合,

有人说,这消息“客户看了要流泪,股东看了要心碎”。是的,总有人奶一服(Naive,天真),积累不足却渴望输出价值,阅历不够却急于传递思想,但事实并非如此,话得好好说,事要好好唠,学渣别哔哔,谁酸谁傻X。

其实,所谓商业价值观,是商业运行的准绳,企业生存的方法论。

早年,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拜会通用电气传奇CEO杰克·韦尔奇,请教基业长青的秘诀,老先生说:刚才已经给你了。那时,柳传志才发现,韦尔奇给他的不是名片,而是GE人手一张的企业价值观“手卡”。上面有“视变化为机遇,适应全球化”等指引。

而这一系列的指引,汇总出来就成了通用电气的价值观:“坚持诚信、注重业绩、渴望变革”,满满工业时代的“钢铁直男”风。

正是靠着这些标准,通用电气在韦尔奇时代(1981-2001年)走向巅峰,用20年成为商业标杆。“注重业绩”的风尚由此形成,支撑起“股东第一”的商业价值观。

可时移势易,互联网崛起,物质极大丰富,给钱的(股东)是大爷,衣食父母(客户)就只能排位靠后?这时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因果关系变了,渠道变了,客户的心智逻辑也变了,“没客户就没未来”必然替代“没股东就没未来”。

“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原则注定替代“股东第一”的说法。

只是,这样的商业价值观比较超前。2007年阿里香港上市,将它带到国际化的资本市场,第一次引发了大讨论。

2014年阿里美国上市时,外媒还觉得它“非主流”,直播时再问马云会不会改变,马老师回答:“我始终坚信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融资,得到的不是钱,而是人们的信任,所以,阿里上市请8个客户去纽交所敲钟,他们成功,所有人才能高兴。

就像诺贝尔奖得主鲍勃·迪伦《时代在变》中唱的:界线已经划下,之前走慢的,呆会儿会快……因为时代在变……



如此,阿里进入全球资本市场12年后,“客户第一”终于取代“股东第一”,成为主流的商业价值观,从此“东学西进”的,不只是商业模式,还有商业理念。

是的,任何执拗都会成为过往,只有时间能说明对错,那些杀不死我们的,终将令我们更强大。

道可道,跋涉出泥沼

正如《基业长青》说的:“没有几家高瞻远瞩的公司一开始就拥有伟大的构想,但是一定要有价值观和超越赚钱的使命感。”否则,吃够了苦,也跨不过坑。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资本寒冬席卷全球,那时,阿里账上只剩1000万美元,但每月开支却在160万美元,股东们都已经坐不住,逼马云尽快找出对策。

这时,GE工作15年的关明生被马云招入阿里,出任COO,他在开会的时候问马老师:“我们讲了这么久的目标、使命、价值观,有没有写下来?”马云沉默了几分钟,说我们还没有写下来。

于是,他和马云召集管理团队7个负责人,开了一整天的会,提炼出9条价值观,其中,与创新有关的价值观包括:激情、教学相长、开放等,而当年阿里最缺的是运营系统,与之相应的价值观则是客户第一、专注、团队。它们放在一起,合称“独孤九剑”。

之后,为了便于执行和普及,关明生和马云、彭蕾又将这些价值观精炼,化为“六脉神剑”,第一条就是“客户第一”,从此,这些价值观开始被阿里人践行,列入绩效考核,刻入了阿里人的基因中。

也正是在这“商道”的指导下,阿里系统化地优化组织,每月开支迅速降至50万美元,成功度过生死危机,跋涉出泥沼,等到了又一轮融资。

关明生曾把这比作阿里的“道”,用《孙子兵法》里的说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翻译出来,就是“以一贯之,上下齐心,其力断金。”

之前,小郝子也问过日本某百年企业的当家人“如何保持长久的繁荣”,而他的回答是:哪有什么长久繁荣,3、5年一个小坎,7、8年一个大坎,就是不断过坎。关键是要有一套指导思想,确保客户核心、适应变化,明确因果,分配利益。

可见,不仅在阿里,“客户第一”的理念也在其他企业里持续发酵,推动着商业模式与业务版图不断变化,跨过坑、迈过坎,让新业务、全球化、技术、人才、组织管理等突破瓶颈,进入新一轮的进化。



就像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的:“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创造并留住客户。”“客户第一”真不是嘴上说说而已,它是商业游戏的规则,是为企业保驾护航的关键,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非常道,飞越过沧桑

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互联网时代不断推陈出新,速生速朽。去年还被追捧的商业模型,今年就会被市场推翻;一年前的商业大腕,一年后就可能成为笑柄。在这个时代,没有绝对权威,没有标准答案,即便是巨头,也同样是摸着石头过河。

世界越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巨头们越是要用自己的定海神针,对冲外界的不确定。

就比如阿里生态的蚂蚁金服,之前不甘于社交被腾讯垄断,屡屡尝试,导致支付宝“圈子”事件爆发,引发广泛批评。几天后,时任董事长的彭蕾发公开信,进行“反思和自查”。

在这场反思中,蚂蚁的高管团队,重回“客户第一”的锚点,挖掘客户的“共情、共识”,不再强做社交,寻找更符合自己基因的“突破口”。

令人意外的是,当时几个员工兼职做的公益项目“蚂蚁森林”长大飞快,为支付宝带去了大量日活跃用户,于是,蚂蚁全力推动该应用,把公益与业务结合,迅速改变客户对支付宝的认知。

借此机会,蚂蚁还把积累十年的城市服务推向地铁、公交等高频场景,终于为自己打开了新世界。

从此,在更多人映像中,支付宝不只是支付、理财的功能性工具,更是网上办事、医疗、出行等必要的生活应用。其月活跃用户迅速超过7亿,1年间,“客户第一”为蚂蚁转危为安。

此后,微信支付只能疲于追赶,市场份额也停滞不前,蚂蚁金服飞跃过沧桑,再无发展焦虑。

一切就像《财富》总结的:“好公司赚钱,而伟大的公司是去赢得人心。”

的确,活在互联网世界中,就是把不安全感融入灵魂,必须学着与不确定性共存。但巨头内部持续的创新、创造,比外部中小组织,更考验组织管理的耐力,更考验一个公司的价值观。

要知道,巨头变革,牵一发动全身,船大不好调头,如果没有适当的价值观保障,就会出现休克或动荡。所以说:价值观彰显,人才聚集,组织理顺,使命才能必达。



尤其是现在,美国走完高速发展的10年,再一次陷入衰退,大公司市值蒸发不少,资本优先的达尔文主义,没法继续支撑,巨头们太需要实践验证的新理念指引发展,那些衰退带来的丧,需要新方法来拯救。

于是,经年历事的“客户第一”被认可,替代“股东第一”。巨头们拿它作为“商道”,指导“进化”,消解被颠覆的焦虑。因为,所有能穿越时间的东西,就该坚守,毕竟未来太长了;所有会被时间过滤的,该翻篇就翻篇,毕竟未来太长了。

的确,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快咽下“股东第一”那并不愉快的鱼骨头,拥抱“客户第一”的实心用事。让过去过去,未来自然会到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怎样做长青不倒的企业?阿里巴巴给出秘籍,181个美国巨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