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锂电池的成本优势分析
三元锂电池成本构成三元锂电池成本主要由材料成本、制造成本等部分构成。
材料成本:
[*]正极材料:在材料成本中占比较大,可达30 - 40%。三元锂电池的正极材料通常是镍钴锰或镍钴铝等三元材料。例如像近年来三元523正极材料有一定的市场价格,其价格波动会对总成本产生明显影响,如果价格上涨,会直接拉高三元锂电池的成本。像钴元素价格较为昂贵,每吨可达20万元(截止到2023年12月8日三元锂523正极材料价格为14.6万元/吨 ),而镍的价格波动同样会影响正极材料成本,由于三元材料体系含有这些相对高价且价格较为波动的金属元素,使得正极材料成本相对较高且不稳定。
[*]负极材料:目前主流负极材料为人造石墨,占电池成本约5 - 15%,虽然与正极材料相比占比相对较小,但也对成本有一定的贡献。其价格不像正极材料那样波动频繁且剧烈,基本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在负极材料更新换代期间,比如下一代的碳硅材料如果推向大规模应用时,可能会给成本带来新的变量。
[*]电解液:成本占比为20 - 30%,一般是以六氟磷酸锂为溶质,EC,DEC,DMC等为溶剂。电解液的价格也存在波动的情况,曾出现过类似过山车行情,不过近年来逐渐回归理性,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电池的成本水平,如果溶质或溶剂的供应情况发生变化或者制造成本有变动时,会传导到三元锂电池成本上。
[*]隔膜:隔膜成本占15 - 30%左右,隔膜的主要作用是分隔正负极防止短路同时允许锂离子通过,其性能要求高,制作工艺复杂,所以成本占比比较可观。隔膜厚度、孔隙率等性能指标的提升或者改进往往需要投入研发和制造成本,也使得隔膜成本处于一个较为关键的位置。
制造成本:
[*]电芯制造工序:电芯制造涵盖多种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相应的成本。如从原材料的预处理到电极制作(包括涂覆等工艺),再到电芯的组装等。制造过程中的设备投入巨大,设备折旧成本在制造成本中占据一定份额。此外,生产环境的要求、能源消耗等都是制造成本的组成部分,比如生产环境需要保持洁净、干燥,温湿度需要严格控制,这就增加了环境控制成本,而且生产过程中设备运行需要消耗大量电能等能源,也导致成本增加。
[*]人力成本:研发、生产制造、质量检测等环节都需要人力投入,从研发新型三元锂电池电芯到生产线上的工人作业,再到最后的成品检测人员等都涉及人力成本。随着人力市场的发展,人力成本在不断变化,如果高质量技术人员缺失或者人力成本上升,将直接影响三元锂电池的制造成本。
[*]生产规模:生产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制造成本。规模化生产可以通过资产利用率的提高降低单位成本,比如大规模采购原材料可能因为量大而获得一定的折扣;大规模生产下,设备的利用率更充分,分摊到每一个电池上的设备成本就会降低。相反,如果生产规模小,则很难从这些方面降低成本。
三元锂电池与其他电池成本对比
与磷酸铁锂电池对比
[*]成本方面的差异:正极材料成本差异显著:磷酸铁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只需磷源、铁源和锂盐等,价格相对便宜。例如,磷酸铁锂价格为4.90万元/吨(对比三元锂523正极材料 14.6万元/吨),每吨成本相差近三倍,磷酸铁锂没有镍、钴等昂贵金属元素,使得其成本大大降低且相对稳定。在电芯层面,根据市场数据,以60V120Ah电池组为例,在只考虑电芯成本时(三元电芯一片约200左右,17片成本3400元;在不计算保护板、外壳、辅材的情况下,磷酸铁锂电池电芯成本多800元左右),同样情况下磷酸铁锂成本更高一些。但是从整体行业平均成本看,磷酸铁锂电池成本更低,电池行业平均成本显示,磷酸铁锂电池0.6元/Wh,三元电池0.8元/Wh。以60kWh的电池计算,三元锂电池成本4.8万元,磷酸铁锂成本3.6万元,差价1.2万元。总成本有差异:在三星级以上大规模、不同应用场景统计下,单位成本方面,利用2024年5月29日数据,磷酸铁锂电池的单位成本为0.467元/wh,而三元锂电池的单位成本则为0.512元/wh。若按照20%的利润率来推算售价,磷酸铁锂电池的售价将约为0.584元/wh,而三元锂电池的售价则约为0.640元/wh。并且从2021 - 2024年不同时段数据对比来看,在中国市场,2021年磷酸铁锂电池单价约为0.5元/Wh,三元锂电池单价约为0.6元/Wh,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比三元锂电池低约16.7% 。在美国市场2021年,磷酸铁锂电池的价格约为1美元/瓦时,而三元锂电池的价格约为1.2美元/瓦时,虽然受不同地区、关税等因素影响,但总体上磷酸铁锂电池成本都低于三元锂电池 。
性能影响成本效益:
[*]能量密度方面: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一般为180 - 230Wh/kg,高镍三元锂电池可轻松达到250Wh/kg,而磷酸铁锂能量密度一般为140 - 160Wh/kg(刀片电池第一代能量密度140Wh/kg,第二代或实现180Wh/kg)。更高的能量密度使得在相同电量需求下,三元锂电池的体积和重量可能更小,在某些对空间和重量较为敏感的应用场景如电动汽车上,虽然三元锂电池单价比磷酸铁锂高,但是可能减少电池组使用数量或者空间占用率带来其他方面成本的节约,需要综合考量成本效益。
[*]寿命方面:三元锂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一般为2000次,而磷酸铁锂一般为3000次,磷酸铁锂的长循环寿命意味着在一些需要长期使用、频繁充放电的应用场景中,如果使用三元锂电池,由于其循环寿命相对较短,可能相对需要更频繁的更换电池,这样就提升了使用周期内的成本;而磷酸铁锂虽然初始电池成本低,但能量密度低也可能导致需要多装电池来达到同等电量需求,权衡两者在不同场景下的成本效益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安全性方面:通过针刺试验,传统的磷酸铁锂电池无明火、有烟,表面温度达到200 - 400℃,而三元锂针刺后瞬间出现升温超500度,并开始剧烈燃烧。安全性相对较差可能导致三元锂电池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增加例如热管理等安全防护措施的成本,而磷酸铁锂电池在这方面的防护成本理论上可以相对较低。
与其他电池对比:
[*]与钴酸锂电池:钴酸锂电池的阴极材料为钴酸锂,其能量密度较高,但是钴是一种相对稀有的金属,资源有限且价格高。相比之下,三元锂电池通过引入镍和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钴的用量,从钴酸锂电池的成本角度看,如果钴价格上涨,由于其严重依赖钴元素,成本可能急剧上升,在成本稳定性上不如三元锂电池。例如当钴市场供应紧张价格上扬时,三元锂电池相对钴酸锂电池可能成本优势就会在长期成本波动上体现出来。并且三元锂电池在能量密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能逐渐在性能和成本方面具备如同钴酸锂电池在部分高端电子设备中电池应用的替代性成本优势。
[*]与锰酸锂电池:锰酸锂电池成本较低,正极材料锰酸锂价格相对实惠,但是其能量密度较低,且循环寿命较短,高温性能相对较差等缺点较多。三元锂电池虽然成本比锰酸锂略高,但是综合能量密度、寿命、工作温度适应范围等性能指标来看,在很多应用场景下,例如电动汽车、储能设备中,三元锂电池可以用相对不大的成本差距换来更好的性能表现。如果考虑到设备长期使用、能量需求、使用环境对电池性能的要求等整个生命周期成本,三元锂电池对比锰酸锂电池在很多应用场景下性价比更高。
影响三元锂电池成本的因素
原材料价格:
[*]钴价格的波动:钴是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重要元素,其价格波动对成本影响极大。比如在过去钴价格一路走高时,三元材料价格也随之增加,从而拉高了三元锂电池的成本。由于钴在全球的产地相对集中,供应源容易受地缘政治、资源开采限制等因素影响,导致价格十分不稳定。当市场上钴供应紧张时,供应商可能会提高价格,三元锂电池的生产成本也就水涨船高,而当钴供应增加或者新能源技术进步减少对钴的依赖时,成本就可能下降 。
[*]镍价格的波动:镍同样在三元正极材料中占据关键地位。镍的价格波动也较为频繁,经济环境、市场需求(如不锈钢产业和电池产业对镍的竞争需求)等因素都会影响镍价。随着三元锂电池朝着高镍化发展(比如NCM811材料能量密度高,不过含钴量低、镍含量逐渐提高),镍价的波动对三元锂电池成本的影响会日益增大。当镍价上升时,三元锂电池的原材料采购成本上升,带动整个电池成本上升;反之则成本下降。
[*]锂价格的波动:锂盐是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基础成分之一,近年来锂价波动备受瞩目。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对三元锂电池需求的迅速增长,锂资源的需求也增加,这导致锂价曾经在短期内急剧上升。例如从2021 - 2023年期间,碳酸锂价格大幅波动,在2022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接近60万元/吨,2023 - 2024年则出现大幅回落,当前碳酸锂价格约25.6万元/吨。碳酸锂价格的上涨使得三元锂电池成本升高,而其价格下降则有利于成本的降低,按照碳酸锂当前价格,约占三元锂电池成本的接近三成。
生产成本:
[*]制造工艺:电芯制造工艺的改进:电芯是电池的核心组件,其制造工艺的复杂程度与先进性影响成本。例如高能量密度电芯制造工艺可能需要更加精密的设备、复杂的生产流程,如果制造工艺技术不成熟或者效率低下,废品率将会增加(如在电极涂覆过程中,如果涂覆不均匀,可能导致电芯性能不合要求成为废品),必然会提高生产产品的单位成本。而先进且成熟的制造工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例如提高电芯的生产速度,并且保证电芯的合格率上升,从而利用规模效应降低单位制造成本。电池组装工艺的水平:三元锂电池的组装过程包括电芯的串并联以及与保护板、外壳等部件的组合。高效精准的组装工艺可以减少部件连接过程中的损耗,降低连接材料(如镍片、铜镍复合片等)的用量以及避免连接故障带来的损失。如果电池组装工艺水平低,则会出现诸如连接不紧密可能出现的电阻过大消耗电能等问题,并且可能在质量检测环节导致电池被判定为不合格,增加生产成本。
[*]设备投入:生产三元锂电池需要专用设备,比如高精度的涂覆设备、电极制造设备、电池封装设备等。设备的先进程度影响电池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但这些设备往往非常昂贵。如果企业要引进新的更先进的设备来提升电池的生产效率和性能,这将是一笔巨大的资本投入,需要通过后续生产大量电池来分摊设备成本。而设备的折旧、维护等费用也是生产成本的组成部分,如果设备利用率低或者设备故障频繁,则单位电池成本会增加。
[*]研发成本:不断提升三元锂电池的性能需要持续进行研发。比如研发能量密度更高、循环寿命更长、安全性更好的三元锂电池,在研发过程中要投入资金用于新技术、新材料的探索,还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和测试,这使得研发成本较高。如果研发投入不能通过有效的方式(如专利收入、通过提升产品竞争力扩大销售规模等)弥补,这部分成本将分摊到每一个生产的电池上,从而提高电池的成本。
供需关系:
[*]市场需求的增长: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储能市场需求不断增大的背景下,三元锂电池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如果需求增长速度快于供应增长速度,那么电池价格可能上涨,成本也会相应上升。例如,在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刺激市场需求增长时期,如果市场三元锂电池供应无法短期内快速匹配,那么电池的单价就会上升。而且从长远来看,需求的持续增长可能会导致原材料的供应紧张和成本上涨,例如钴、镍、锂等原材料为满足大量的三元锂电池生产,面临供应压力,会造成价格波动继而影响电池成本。
[*]供应竞争局面:三元锂电池的生产企业众多,如果供应方竞争激烈,企业为了获得市场份额,可能会通过降低价格等措施来吸引客户,这可能促使成本下降。例如一些新兴的三元锂电池企业为了打入市场,在保障基本利润的前提下,从生产、管理等多方面降低成本从而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同时,如果三元锂电池供应过剩(比如当大量新的产能投入市场,而短期内需求增长没有跟上供应增加速度时),企业也会通过降低价格来减少库存,竞争激烈程度会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成本的下降。
降低三元锂电池成本的方法
原材料成本降低策略:
[*]资源开发多元化:对于镍、钴、锂等关键原材料,不能仅仅依赖少数供应源。例如在锂资源方面,可以加大对国内锂矿的勘探和开发力度,同时积极寻求国外新的锂矿资源,通过与更多的锂矿供应商合作,降低对特定产区锂资源的依赖。除了传统矿石提锂方法,可以研发和扩大其他提锂来源,如盐湖提锂。近年我国在盐湖提锂技术上不断取得进展,盐湖提锂产能逐步扩大,能够提供更多低成本的锂原料选择。对于镍和钴,同样可以探索新的矿源和开发供应地区,通过多元化的供应来稳定原材料价格,进而降低三元锂电池的原材料成本。
[*]回收利用原材料:随着三元锂电池的大规模使用,退役电池数量将逐渐增加。通过建立完善的电池回收体系,可以从回收的电池中提取贵重金属。例如,从废旧锂电池中回收钴、镍、锂等元素重新用于新的电池制造。相比从矿石等原生资源中提取,回收利用可以节省大量的采矿、提炼等前期成本。以电池回收原材料投入到新电池生产的比例逐渐提高为例,到2030年如果有40%的材料可以回收,60%的原材料从矿里提取,电池成本可以降到4毛(每瓦时)左右;到2040年,95%的材料或者90%的材料可以从电池回收里来,电池成本可以降到2毛(每瓦时)左右,可以有效实现成本的降低。
生产工艺改进:
[*]提高电芯能量密度:如果能够在不增加太多成本的前提下提升电芯的能量密度,单位电量的电池制造成本将降低。例如研发新的电极材料结构或者优化电极材料配方,提高正极材料中镍、钴、锰(铝)的比例协调,让电池在相同体积下能够储存更多的电量。像NCM811等新型正极材料的应用,因为提高了能量密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电池材料的使用量从而降低成本,只是在提升能量密度时也要注意平衡电池的安全性。
[*]优化电池结构设计:通过改善电池的内部结构设计,比如改善电极的形状、厚度和间距等,可以提高电池的性能和生产效率。例如设计新型的电极结构使得锂离子在电池内部的迁移更加高效,缩短充电时间,减少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损耗,间接降低电池成本。同时,优化电池的外形结构(例如软包电池、圆柱电池、方形电池结构的进一步创新),可以在生产、组装和回收等环节提高效率,如果采用新的结构设计能够减少防护等辅助材料的使用,也有利于降低成本。
[*]提升生产自动化程度:在三元锂电池生产过程中,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并且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自动化的生产设备能够更精准地完成涂覆、装配等操作,减少因人工操作失误带来的废品率,提高原材料利用率。例如一个高度自动化的电芯生产线,可以将原本复杂的电芯制造工序高效准确地完成,大规模产出高质量电芯,并且可以通过自动化生产实现规模化扩张,通过规模经济进一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降低次品率:精确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通过质量监控体系和先进的检测技术尽量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次品率。对原材料质量严格把关,在生产环节随时进行检测和调整,如果发现潜在的导致次品的因素及时修正。例如在线监测电极涂覆的厚度、均匀度等参数,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或者通过成品抽样检测采用高灵敏度的检测设备发现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电池及时处理,减少最终的次品比例,从而避免因次品浪费原材料和生产资源,实现成本的降低。
三元锂电池成本优势案例分析
高端电动汽车领域:
[*]提升续航竞争力有成本效益:对于售价超过3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如奔驰EQA/EQB等),多采用三元锂电池 。在这个高端市场领域,消费者对汽车的续航里程要求较高,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大(180 - 230Wh/kg甚至更高)的特性可以保证在相同电量储存情况下,汽车可以使用相对较少的电池数量或者更小体积的电池组来达到高续航里程。例如在电动汽车设计中,如果使用低能量密度电池需要装载大容量电池组来达到长续航,这不仅占用大量车内空间,对汽车结构设计和重量分布等方面带来挑战,增加汽车制造成本,而且大电池组在充电管理、散热管理等方面也需要投入更多成本。虽然三元锂电池制造成本相对较高,但在高端汽车高价中分摊后,因减少了其他关联成本并且满足了主要性能需求而具有成本效益。
[*]高性能需求下的成本平衡:三元锂电池在高端汽车上的运用还体现在其高性能适应性。例如其在不同工作环境下活性会有所改变,通过EMD3.0技术可以提高日常充电过程中的便利性,并适应汽车所处的各种复杂环境。而且三元锂电池可以搭载高级的电池管理系统(BMS)提供多重智能安全保护措施如快充快放保护、过充过放安全防护、低温充电预加热等功能。虽然这会增加一定的BMS成本,但是与整体汽车的高性能需求相匹配,从满足目标客户群体需求的角度看,三元锂电池的高成本换来的高安全性和高性能保障在高端电动汽车成本体系内被平衡,在卖价较高的情况下,实现了整个产品的成本性能合理性 。
高端电子设备领域:
[*]小体积下性能保障成本优势:在一些高端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中,对电池的能量密度、体积和重量有极严格的要求。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相对高,可以在较小的电池体积下储存足够的电量来满足设备的日常使用需求。例如,在一款轻薄笔记本电脑中,如果使用能量密度较低的电池可能需要增加电池体积从而增加电脑的厚度或者占用更大的空间,这违背了笔记本电脑轻薄化设计的趋势,进而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虽然三元锂电池的成本相比一些低能量密度电池高,但是在高端电子设备对小型化和高性能电量需求下,满足性能的三元锂电池成本在整个设备高附加值体系下具有成本优势。
[*]快充与安全特性的成本效益:高端电子设备的使用场景经常需要快速充电(如智能手机),三元锂电池的快充快放保护、过充过放安全防护等功能与设备用户需求相匹配。在这个领域中,虽然三元锂电池成本较贵,但这些功能在设备中提升了用户体验并且减少了设备因为电池安全问题带来的潜在损失风险。从设备整体的质量保证和市场潜力挖掘来看,三元锂电池额外成本转变成了产品使用体验和安全方面的增值部分,从而具有成本效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