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推催生大礼包,有多少家庭会吃这记“安利”?
中新经纬客户端7月19日电(赵竞凡) 近期,各地推出一系列奖励生二孩政策,发奶粉补贴和分娩补助,甚至承诺提供免费照料和服务直到孩子上小学为止。对此,有学者表示,经济补贴只是一方面,关键是要建立全面的配套政策体系。https://p6.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15320440845509820c02845
加大经济补贴不是关键所在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17年的研究显示,经济压力大是中国家长不考虑要二孩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估计,一个普通家庭将孩子养育成人所花费的成本高至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如果送孩子出国留学,成本将更高。同时,随着城市房价持续上升,处在生育高峰期的青年群体面临巨大的购房压力。因此,很多家庭在经济压力下表示“生不起”、“不敢生”。
对此,全国各地相继出台催生二孩政策,在经济补助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发奶粉补贴和分娩补助;规定产假内照发工资,不影响福利待遇和全勤评奖;有的地区甚至承诺女性从怀孕前后到孕产期、产后甚至到孩子进入小学,都能享受相应的免费服务与照料。
对于这些政策能否达成实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人口学系教师靳永爱对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表示:“经济补贴只是一方面,能否建立完善的托幼服务体系,帮助家庭解决照料孩子的难题,这一点也很关键。”
“中国目前的幼儿照护主要依靠妻子及夫妻双方父母,‘没人帮忙照顾孩子’是除经济压力之外、限制女性生育二孩的又一重要因素。”靳永爱称。
对此她曾开展过相关研究。她援引研究结果称:“在我们调查的城市已育一孩女性中,70%以上受访对象表示,她或者丈夫的父母曾帮助照顾过第一个孩子。然而,在生育二孩时,双方父母因为年事渐高、身体状况不如从前,无法提供像从前一样的帮助,这使得照料孩子成了生育二孩时的一大难题。”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靳永爱认为,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公共托幼、抚幼市场服务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要特别关注0-3岁婴幼儿的照料服务。她建议,在托幼服务提供模式上,可以引入公共管理的多元共治理念,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利用私营部门的管理技术和资源,建立托幼服务体系。
母亲/职业女性 角色矛盾如何缓解?
“除了建立、完善公共托幼体系之外,在家庭政策中引入性别平等视角也很重要,公共部门应创造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政策环境。”靳永爱称。
她认为,女性在生育方面遇到的不平等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因生育而受到的就业歧视。比如,求职难度上升,薪酬福利下降,甚至是被迫退出劳动力市场。”因此,靳永爱建议,应在立法方面保护女性不受该方面的歧视,帮助女性应对就业与生育之间的冲突。
另一方面,在家庭内承担照料孩子的责任时,也应该强调平等。靳永爱认为:“应重视丈夫的家庭责任,建立完善父母育儿假、丈夫陪产假等制度,促进丈夫更多地参与到家务劳动分工和子女照料中,帮助妻子缓解母亲角色和职业女性角色之间的矛盾。”
为什么特意强调性别平等?靳永爱称,因为在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尚未适应性别角色的变化。传统家庭分工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内”,而现在早已变成女性既“主外”又“主内”。
“女性一方面参与劳动力市场,为家庭创造收入;另一方面,她们仍然是家务劳动、照料子女的主要承担者。这样一来,生育的机会成本变得非常高,为了不影响自我发展和生活质量,女性的生育意愿自然会降低。”她说。
最后,靳永爱表示:“鼓励多生二孩不只是人口政策的问题,更涉及方方面面,比如抚育、住房、教育等。”
因此,她认为中国应建立适合国情的家庭发展政策体系,完善生育、抚育、教育等在内的社会保障政策,保障儿童发展。此外,还应通过税收优惠、儿童津贴、家庭补贴、住房保障等形式,减轻家庭生养子女的经济压力。(中新经纬A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