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儒郭荷
郭荷,字承休,略阳(今甘肃秦安县)人,生卒年不详,前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史学家、教育家。郭荷明究群籍,特善史书,在张掖东山聚徒讲学达千余人。他不应州郡之命,前凉王张祚曾遣使者以安车束帛征为博士祭酒,署太子友。不久,郭荷上疏乞还,张祚又遣以安车蒲轮送还张掖东山。所著文赋已佚,《晋书》有传。
https://p9.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400e79c01bcd41c084052d717059be75
郭荷家世与早年经历
郭氏一族,人才辈出,特别是关陇一带的郭氏,不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史书记载的都不在少数。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凉州仕宦的有:西晋侍中郭绥,他在任凉州刺史时,“劝帅有方,深加奖厉,要许重报”;西凉敦煌护军郭谦在敦煌太守、沙州刺史孟敏去世后,推举效谷令李暠为宁朔将军、敦煌太守,后帮助李暠建立西凉政权;后凉佐将郭抱,与董方、贾虔、杨颖并称四府佐将,曾随吕光西征西域。这些都是在政治军事方面颇有建树的代表。在文化学术方面,则首推郭荷。
郭荷出生在一个“以经学致位”的士人家庭,其生卒年不详。因为史料记载比较少,郭荷在少年时期的活动不得而知。但史书中记载了他大名鼎鼎的六世祖郭整。郭整出生在一个耕读家庭,他的盛年时期约在汉安帝、汉顺帝两朝。郭整自小勤奋好学,读书比较用功,年轻时已经是一位饱学经史、才华横溢、名声远播的士人。朝廷多次征召他入仕为官,都被他婉言相拒。史载,在汉安帝、汉顺帝时,朝廷“公府八辟,公车五征”,郭整都不为之心动,“皆不就”,坚决地回绝了朝廷的美意。郭整的这一家风深深地影响了后世子孙,到了郭荷这一代,这个家族都严守祖训,没有人想着去做官。大家都过着耕读传家的日子,年轻人在辛苦劳作之余,则是一门心思地读经、研经,立志成为像高祖父一样的饱学之士,成为人人仰慕的圣贤。
少年时代的郭荷随着父母一直生活在家乡略阳,过着无虑无虑的生活。此时的略阳属于略阳郡下辖的一个小县,山清水秀,人文鼎盛,渭河的一条主要支流—葫芦河,纵横南北,水声涛涛。相传,这里是伏羲、女娲的出生地,流传着许多神奇的故事传说。在距今8000一4800年,这里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创造了黄河流域的古老文明—一大地湾文化。夏商周时期,这块地方属于雍州,到春秋战国时期改为陇西郡,西汉时为天水郡,东汉时为汉阳郡,南北朝时期为略阳郡。正是这块土地上厚重文化的滋养和郭荷遗留的严苛家风的熏染,孩提时的郭荷就特别聪慧,异于常人,常常得到私塾先生的夸赞。稍长后,郭荷更加勤奋用功,“明究群籍,特善史书”。如他的先祖郭整一样,郭荷在少年时名气已经很大,是当地公认的第一才子。
据史书记载,略阳官府多次请郭荷做官,他都是恪守祖训,一一婉拒,“不应州郡之命”,在家里忙时耕种稼禾,闲时持卷读经,好不自在。
https://p9.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426937c755f6422baf1a08d9b111ac20
张掖东山讲学
郭荷是在哪一年抵达河西走廊,来到今天张掖东山寺讲学,具体年代亦实难考证。但我们可以想象,永嘉之乱,中原烽火连连,哀鸿遍野,士人纷纷到江左或河西避难,与关中地区邻近的略阳自然也处于兵荒马乱之中,人心惶惶。为了能在乱世中求得一线生机,谁都想逃到相对安定的地方。此时,郭荷及家人便随着西迁逃难的人流来到了河西走廊的重镇—姑臧。
姑臧城,是当时前凉政权的都城,是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有当时西北地区最富丽堂皇的宫殿群和亭台楼榭,所以许多避难的士人都选择留在姑臧,凭其满腹的才学在前凉政权中谋得一官半职。但郭荷与其他士人不一样,他淡泊官场、无意宦途,不打算留在姑臧,便选择继续西行,来到了张掖,最后选择在城东三十余里的合黎山隐居。
合黎山,又名要涂山、人祖山,属于天山余脉河西走廊北山山系。《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导弱水,至于合黎”。《元和郡县图志》“张掖县”条载:“合黎山,俗名要涂山,在县西北二百里。”据传,合黎山是上古时期西王母等神话传说人物生活的仙境。还有人说,合黎山是上古燧人氏观测星象、拜祭上天的三大处所之一。燧人弇兹氏发明编织结绳,织皮卉服,在合黎山开天辟地,结绳纪历,以合黎山为渐台辟雍,立挺木方牙,仰观北斗九星,以织女星为北天极极星,以日月遮蔽为太阳回归年周期,创立《河图》《洛书》。
郭荷在合黎山隐居时,居住在东山寺,该寺始建年代无考。寺前地势开阔,夏秋时节绿树成荫,山花烂漫,溪水潺潺,景色旖旎。据记载,东山寺原有大小庙宇40多座,分为南北二寺,旧时建筑宏阔,香火旺盛,朝拜者络绎不绝。北寺,称“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两侧壁上彩绘释迦牟尼修道成佛的故事;南寺建于山崖峭壁的硕石之上,为“观音殿”,壁绘八仙朝观音的故事。
在东山寺隐居期间,一是为解决生计问题,二是有感于当地文风闭塞,郭荷便重拾经书,在东山寺聚徒讲学。他所讲内容是从关中带来的最新经学知识,这让当地士子耳目一新,如沐春风,一传十,十传百,听讲者与日俱增,影响久远。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50151536113e4c15b1053a23facffd2a
安车蒲轮
353年,前凉发生了一系列的大事。这年11月,前凉王张重华病逝,其子张耀灵即位,因年幼无知,由其伯父张祚辅佐朝政。张祚可不是等闲之人,不久便杀死侄子张耀灵,自立为凉王。
张祚自称凉王的第二年,为巩固权位,他想方设法拉拢了一大批当地士人。一天,张祚派人去张掖请郭荷出山,让他担任博士祭酒。博士祭酒,最早出现在秦朝,称为仆射,位居博士之首;西汉时也沿用秦朝制度,称仆射。东汉时,改为博士祭酒,隶属太常,秩比六百石。曹魏时,置太学博士祭酒,以十九名博士中才智威重者担任。可见,这是一个显职。
其实,在张祚请郭荷出山之前,张掖当地的官府也曾延期郭荷,但都被他回绝了。郭荷隐居不仕的故事在当时的河西走廊一带已经传遍。为了能请来郭荷,张祚也是用足了心思,不仅许以重职,还给予最高的礼遇—安车束帛。乘坐安车,在古代是一种地位和权势的象征。在古代,一般乘车都是站着,但乘这种小车要坐着,所以被称为“安车”。一般人还不允许享受安车,仅供年老的高级官员及贵妇人乘用,高官告老还乡或征召有重望的人,一般也赐乘安车。从张祚用安车延请郭荷,可以看出张祚非常尊重士人。当然,这也显示出那时的河西,郭荷在士人阶层中首屈一指。
一日,张祚派出的使者来到了张掖东山寺,郭荷在一间佛殿里接见了这位前凉使者。使者见到郭荷后便说是前凉王张祚请他到姑臧城当官,任博士祭酒。因有祖训遗风,郭荷不假思索,当面回绝。但这位前凉使者有命在身,在来东山之前,张祚交代不论怎样都要把郭荷弄回姑臧,不然就杀死郭荷。面对这种生死抉择和考量,郭荷选择了屈服,随这位前凉使者踏上了东去姑臧城的漫漫长路。
郭荷静静地坐在安车上,河西走廊的雪山、戈壁、森林等美景在眼前一帧帧闪过,虽然享受着当时最高的礼遇,他的心里却没有一丝欢喜。此刻的他在想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推测,郭荷的心里依然挂念着张掖东山上的那些弟子,想着到姑臧城后如何尽快脱身返回张掖东山继续给弟子们讲学。
经过数日的颠簸后,郭荷来到了姑臧。在博士祭酒任上,郭荷尽职尽责,勤勉讲授。不久,张祚又改任他为太子友。太子友,是前凉时期的一种官衔,主要职责是辅佐太子,与后世的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保、太子少师等相近。郭荷对这类职务非常不适应,他想他的满腹所学应该讲授给更多的人,让更多人受益,而不是买于帝王家。不久,他便以年老多病为由,上书乞还。张祚一看郭荷的上书言辞决绝,难以挽留,便应允其返回。
这一次,张祚以更高规格的礼遇——安车蒲轮,把郭荷送到张掖东山寺。蒲轮,就是用蒲草裹车轮,使车子不致震动颠簸。在古代,安车蒲轮大多用在封禅或迎接贤士,以示礼敬。《汉书·武帝纪》记载:汉武帝曾派遣使者用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征召鲁申公。
到东山寺后,郭荷仍然过着隐居讲学的生活,他“尽传其学”,周围又聚拢起一大批踏实学习的河西士子。
在84岁高龄,郭荷无疾而终,离开了追随他的学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