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升华之——兴趣和爱好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很有道理。他说明兴趣在人的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客体的积极态度的个性倾向。它是人的个性动力性的具体表现。一个人如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他总是优先对乐器以及有关音乐方面的书籍、刊物等发生注意,并表现出心驰神往。再如,对美术感兴趣的人,对各种油画、美展、摄影都会认真观赏、评点,对好的作品进行收藏、模仿;对钱币感兴趣的人,会想尽办法对古今中外的各种钱币进行收集、珍藏、研究。还有许多球迷、戏迷、棋迷-------他们各自表现出对读书、下棋、看戏、打球等方面极大的倾向。人们这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与积极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就是兴趣。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988297dcb6e64b87af25b072fe56c24b~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69001419&x-signature=v%2FhYEw91ONcogmVdDTHbdQJRoL4%3D
一、对兴趣的认识
人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定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人的社会活动的多样性和需要的多样性,人的兴趣也是多种多样的,并且有明显的个别差异。
兴趣的个别差异首先表现在发展上趋向上:既有"持续发展型",也有"波动变化型",还有"多角变化型"。最终的趋势是由"有趣"、"乐趣"向"志趣"发展。兴趣的个别差异还表现为品质和内容方面。正如说:"罗卜青菜各有所爱"。高级的兴趣陶冶人的情操,但也不乏玩物丧志。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在人的行动中具有巨大的意义。当一个人对生活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他就会觉得生活丰富多彩,表现为惊人的勇气、力量和智慧。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人物都是在志趣的推动下取得卓著成就的。即使是在普通人身上,我们也能看到兴趣所产生的巨大的力量:渔翁甘愿风吹雨淋、棋迷乐于废寝忘食、弄潮儿不惧风高浪大、运动健儿何怕跌打滚爬------。
同样,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也会产生巨大的动力,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优异的成绩。让我们对生活、对学习、对事业永远保持浓厚的兴趣。让兴趣永远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快乐的源泉。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7f885169d6214816b207e3e0a137f727~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69001419&x-signature=l%2FG7JvvJpTTu6XuojFlwVhLCdhA%3D
二、兴趣和爱好
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例如,一个人对跳舞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寻找机会去参加,而且在跳舞时感到愉悦、放松和乐趣,表现出积极而自觉的意愿。
人们常说:"知之深则爱之切,爱之切则知之深",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兴趣与认识和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一个人对某项事物没有认识,也就不会产生情感,因而也就不会对它发生兴趣。相反,认识越深刻,情感越丰富,兴趣也就越深厚。例如,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其中就有知识基础差的原因,这样,学习兴趣就不浓,自然掌握的知识就不扎实。再如,有的人对集邮很入迷,认为集邮既有收藏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它既能丰富知识,又能陶冶情操,而且收藏的越多,越丰富,就越投入,越情感专注,越有兴趣,于是就会发展成为一种爱好。兴趣是爱好的前提,爱好是兴趣的发展和行动,爱好不仅是对事物优先注意和向往的心情,而且表现某种实际行动。例如,对绘画感兴趣,而且由喜欢观赏发展到自己动手学绘画,那么就对绘画有了爱好。
兴趣和爱好是受社会性制约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文化层次的人,兴趣和爱好都不一样。有的人兴趣和爱好的品味比较高,有的人兴趣和爱好的品味比较低,兴趣和爱好品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和表现一个人的个性特征的优劣。例如,对公益活动感兴趣,乐于助人,对高雅的音乐、美术有兴趣和爱好,反映了一个人个性品质的高雅;反之,对占小便宜感兴趣,对低级、庸俗的文艺作品有兴趣和爱好,则表现了一个人个性的低级。
兴趣和爱好有时也会受遗传的影响,父母的兴趣和爱好也会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432057f07a4f40558546575c7ee6fae3~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69001419&x-signature=7x0fOQJEqsNeYVgmXOOVBa%2BSznw%3D
三、兴趣的多样性
年龄的变化和时代的变化也会对人的兴趣产生直接影响。就年龄方面来说,少儿时期往往对图画、歌舞感兴趣,青年时期对文学、艺术感兴趣,成年时往往对某种职业、某种工作感兴趣。它反映了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兴趣的中心在转移。就时代来讲,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物质和文化条件,也会对人的兴趣的变化产生很大的影响。
但不管人的兴趣是什么,都是以需要为前提和基础的,人们需要什么也就会对什么产生兴趣。由于人们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或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因此人们的兴趣也同样表现在这两个方面。人的生理需要或物质需要一般来说是暂时的,容易满足。例如,人对某一种食物、衣服感兴趣,吃饱了、穿上了也就满足了;而人的社会需要或精神需要却是持久的、稳定的、不断增长的,例如人际交往、对文学和艺术的兴趣、对社会生活的参与则是长期的、终生的,并且不断追求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展的。中学生需要知识,他的知识越多,他的兴趣也就越广泛,越浓厚。
第一,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物质兴趣主要指人们对舒适的物质生活,(如衣、食、住、行方面)的兴趣和追求;精神兴趣主要指人们对精神生活,(如学习、研究、文学艺术、知识)的兴趣和追求。就中学生来说,由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无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都需要师长进行积极的引导,以防止在物质兴趣方面的畸形发展,在精神兴趣方面的消极发展和追求。
第二,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过程的兴趣。例如,有的中学生想象力丰富,富于创造性,喜欢制作各种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全神贯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间接兴趣主要指对活动过程所产生的结果的兴趣。有的中学生业余喜欢绘画,每当完成一幅画,他都会对自己取得的成果表现出极大兴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如果没有直接兴趣,制作各种模型的过程就很乏味、枯燥;而没有间接兴趣的支持,也就没有目标,过程就很难持久下去,因此,只有把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持之以恒,目标明确,取得成功。
与此同时,人的兴趣还具有倾向性、广阔性、持久性等品质。兴趣的倾向性是指个体对什么感兴趣。人与人,由于年龄、环境、阶级属性不一样,兴趣的指向也不同。就中学生来说,有人喜欢将来学文科,有的人喜欢将来学理科,他们的兴趣倾向就不一样。兴趣的广阔性主要指兴趣的范围。兴趣的范围因人而异,有的人兴趣广泛,有的人兴趣狭窄。一般来说,兴趣广泛的人知识面也就越宽,在事业上会更有作为。但也要防止兴趣太广,什么都喜欢,而什么都不深入、不专注,结果也会一事无成。兴趣的持久性主要指兴趣的稳定程度。兴趣的稳定性,对一个人的学习、工作很重要,只有稳定的兴趣,才能促使人系统地学习某一门知识,把某一项工作坚持到底,并取得成就。
就当代中学生来说,兴趣的倾向性、广阔性和稳定性显得很重要,它将直接关系到一个中学生的未来方向和能否取得成就。
四、兴趣对个体的作用
兴趣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对一个人的生活和活动有巨大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未来活动的准备作用。例如,对于一名中学生来说,对化学感兴趣,就可能激励他积累各种化学知识,研究各种化学现象,为将来研究和从事化学方面的工作打基础,做准备。
第二,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情感的志趣活动,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一个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常常会废寝忘食,孜孜不倦地学习。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把兴趣看成是学习的原动力。他说:"除非一个对象或一个观念里面有了兴趣,其中便没有鼓励人去做的原动力。"许多科学家取得伟大的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具有良好的兴趣品质。达尔文在自传中写到:"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
第三,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促进作用。兴趣会促使人深入钻研、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就中学生来说,对一门课程感兴趣,会促使他刻苦钻研,并且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不仅会使他的学习成绩大大提高,而且会大大地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由此可知,人的兴趣不仅是在学习、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又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人智力得到开放,知识得以丰富,眼界得到开阔,并会使人善于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兴趣确实对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起巨大作用。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80cf2e78f5664b0baf13a8d9084bbdba~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69001419&x-signature=cUu3nqn2zMImpZJZweyuyNPKuPQ%3D
五、“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似乎再简单不过了,但它的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疏忘。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哪些事值得做呢?一般而言,这取决于三个因素。
1、价值观。只有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事,我们才会满怀热情去做。
2、个性和气质。一个人如果做一份与他的个性气质完全背离的工作,他是很难做好的,如一个好交往的人成了档案员,或一个害羞者不得不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3、现实的处境。同样一份工作,在不同的处境下去做,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在一家大公司,如果你最初做的是打杂跑腿的工作,你很可能认为是不值得的,可是,一旦你被提升为领班或部门经理,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值得做的工作是: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适合我们的个性与气质,并能让我们看到期望。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备这三个因素,你就要考虑换一个更合适的工作,并努力做好它。
因此,对个人来说,应在多种可供选择的奋斗目标及价值观中挑选一种,然后为之而奋斗。“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才可能激发我们的奋斗动力,也才可以心安理得。
世界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伦纳德•伯恩斯坦年轻时酷爱音乐,师从美国最有名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柯普兰学习作曲,还附带学习指挥技巧。当时,他的创作热情非常高,写出一系列出手不凡的作品,一时间,伯恩斯坦的作品犹如一阵清新之风吹拂了美洲大陆,一位新的作曲大师崭露头角。就在伯恩斯坦写出一部部新作品的同时,他又涉足指挥领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被当时纽约爱乐乐团指挥发现,几乎是一举成名。1958年他担任纽约爱乐乐团常任指挥,在以后的近三十年中,伯恩斯坦几乎成了纽约爱乐乐团的名片。但在内心深处,他还是以作曲为己任的,创作的欲望无时不在撞击和折磨着伯恩斯坦。因此每逢休假,他总要找一段时间把自己关在屋里作曲,竭力想找回以前的活力和灵感,想要激活和实现年轻时的梦想与抱负。然而流水无情花开无意,除了偶尔闪现的灵光外,面对案前正在谱写的音符,他更多面临的却是深深的失望与苦恼,乐思的枯竭像幽灵一样驱之不散。是创作还是指挥?这个矛盾和冲突几乎贯穿了伯恩斯坦的一生,当他在舞台上无数次接受掌声和鲜花时,有谁能明白他背后的隐痛和遗憾?在他晚年的时候,每念及此,他都耿耿于怀。他在家人面前一次又一次地唠叨着自己的苦闷,而这样的苦闷,除了只能对家人流露外,又能对谁言呢?最后只能带着深深的遗憾告别人世。伯恩斯坦无疑是出色的,但并非是成功的,他的大半辈子都活在苦恼和矛盾之中。
如何做一个事业成功而又生活幸福的人?不值得定律为我们提供了一点参考。(陈哲)
要做有价值的事情,而且要富有激情与动力;若现实所迫,不能选择符合自己价值的事业,也不要消极对待或者直接放弃,应该学会改变自己,再努力向自己的奋斗目标前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