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里乡亲第5章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在那个知识比粮食更匮乏的年代,能上几年学,认识几个字都可以当干部,更不用说大学生了,大林叔叔考上大学的消息成为村里爆炸性的新闻,简直被人们传为神童,他们家简直是鸡窝里出了金凤凰,只要有两个会说话的人,开口就会说:“村出了个大学生,听说是父母穷的靠讨饭供应上的大学……”。真实的和杜撰的混合在一起,被人们传的连鼻子带眼儿的,仿佛开口不谈上学事,简直不是本村人。大家口口相传,亲戚朋友的讲述,临近的村庄也几乎人尽皆知,每逢别的村谈起来这个事,我们村人就像中奖般的神气,言语间无不尽显骄傲。不知不觉大家教育孩子也有了现实版的教材,父母亲更是经常这样教育我们。“看看你大林叔叔,今后就不面朝黄土背朝天了,将来毕业吃商品粮,住城里,土里刨食不容易,想享福,努力学习………”初中毕业的父亲还会讲些古人爱好学习的故事激励我们。于我而言虽然上大学到底怎么样是靠着大人们描述和自己懵懂的想象的,但是我幼小的心灵里那时已经种下一颗读书的种子,学校、书本都对我有着莫名其妙的吸引力。我终于在七岁那年被母亲送进了村里的小学,开始了我的求学生涯,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没有闹钟之类的东西,也没我时间观念,就凭着感觉起床,我有时候父母干活累了就忘记叫我,上学晚了我就会哭。渐渐自己也会操心,听见鸡叫就起床,因为胆小,就满村的拍着人家门找小伙伴一起去学校,月光明亮,总以为天将明了,到了空空荡荡的学校,吓得瑟瑟发抖,久久不见天亮就继续回家,鸡在那时候就是人们的钟表。
大人们看我们总是半夜起床上学,就吓唬我们说学校本来是过去的乱死岗,后来平了,建成学校,有时半夜还会有鬼哭的声音,胆小的孩子们更是回想以前早起的时候吓得心有余悸。我不敢再早起,也不敢去村里叫其他学生,总是央求别人来找我一起上学,并答应以后会帮别人学习,作业让他们抄答案。
但是他们家的闹钟(鸡叫)也有不灵的时候,还是有在月明风清的夏季半夜三更起来上学的事发生,依旧相互鼓励,相互扶持,度过一个个早来的早晨。
我优异的成绩被老师们认为会成为第二个大林叔叔,我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和期待中度过小学阶段,考入全乡有名的一中。
大林叔叔也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还领回来一个“漂亮媳妇”,当年的大林婶婶穿着时髦的高跟鞋,戴着一顶粉色帽子,衣服也光鲜亮丽,在我们农村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时尚的衣服,我觉得漂亮极了,心里羡慕的很。而且我第一次吃上了巧克力,大家都不认识巧克力为何物,觉得这什么呀,还不如一分钱一个的洋糖更甜,(糖果被成为洋糖)英姑姑还偷偷给我一把大林叔叔带回来的葡萄干,这与我而言简直是人间美味,放在嘴里反复咂摸滋味,久久回味那酸酸甜甜的感觉。
可是村里有个叫树林的伯伯总是说大林婶婶的不好,他总是在人群中尖着嗓子说“那小鞋跟和小手指一样细,下地干活钻进土里就拔不出来,那么瘦小,还不够我夹个馍吃的……”我厌恶极了这个称作长辈的人,小孩子没有话语权,不爱说话的我第一次在公开场合顶撞了树林伯伯。“你说的是人话吗?人家又不是种地的,是大学老师,老师知道吗?”说完连父都惊呆了,我这个“木头疙瘩”居然敢这么在公开场合讲理,我的脸红到了脖子根,逃也似的走了。
父亲回来给母亲讲这件事不但没有批评我,还说我走后大家都认为我这么小就懂事了将来一定有出息。大林婶婶也很喜欢我,总是和我聊天,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为她打抱不平的话被她知道了,还是她在农村这个环境找不到可以聊天的人。我突然为我自己感到悲哀,仿佛那就是多年后的自己,长的小小的,干活没力气,虽然有了文化也依旧会被农村人嘲笑,因为那个年代能干地里活就是好样的,时代的标杆是人高马大有力气才是人们心目中的好媳妇,大林婶婶一个城里的大学生尚且如此。
婶婶在这住的更是简陋,一家八口人住在三间堂屋里,西边一间喂的是牲口,东边一间是全家七口人挤在一起睡,屋里一个大地铺,铺上都是人,伸腿蜷腿都动弹不得。婶婶则住在正中间堂屋里,放一个架子车车架,铺上从我们家借来的干净被褥,和牲口仅一步之隔,没有任何遮挡,骚臭的牲口味令人作呕,简陋的家简直没法生活,本来就不讲究卫生的四奶奶,虽然一贫如洗,但家里还是脏乱差占全。
母亲看不过去,又从我们家腾出来一张板床,婶婶才躺了张像样的床。没有几天婶婶就走了,结了婚之后虽然很少回来住,但对家里总是接济不少。
婶婶每次回来我总是很想见她,我心里羡慕她在城里的生活,总是不知道她生活的地方到底多美好,简陋的见闻、贫困的生活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但我对远方有着诗一般的憧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