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大事|乡村振兴天津故事纪实】数字智治——数字乡村实践赋能付村百姓全新生活
清康熙十四年纂修的《天津卫志》记载着“董永和七仙女在付村槐荫树下天仙配”的民间故事,这里说的“付村”,就在西青区精武镇。“天仙配”的爱情故事,在付村原著居民和外来客中传颂着,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而今,乘着数字乡村建设的东风,乡村振兴和数字化技术在那棵大槐树下相遇,又将演绎出什么样的动人故事呢?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ba25095a45004244b5940415f0524e46~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69859709&x-signature=oxoXVcxAj52T6pztDWXvFFcSvxw%3D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变化:翻天覆地
走进付村学畔馨园小区,一阵儿童的嬉戏声从露天活动中心的滑梯处传来,边上或坐或站着几位“带娃”的老人,一边满眼爱意的看着“孙伙计”,一边兴致勃勃地聊着家常。
了解到我们的来意,几位老人打开了“话匣子”:
“当年村里平房改造,我们都住进了楼房”
“现在生活好了,环境也好了”
“家家户户都装了暖气”
……
今年80岁的村民刘奶奶,20岁时嫁到付村,育有两儿一女,如今全家住进了楼房。“那时一共分了五套房,除了三个孩子每人一套,我和老伴还富余一套房。村里又给上了保险,现在我和老伴每人每月有近两千元的退休金。” 说着,刘奶奶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刘奶奶告诉我们,在她的公公婆婆年轻时,付村是出了名的穷。1949年以后,付村人的日子才慢慢好了起来。“我嫁过来那会儿,住的都是土坯房,遇到刮风下雨特别遭罪。再看现在,我老跟书记说去申请把‘付村’改成‘富村’,哈哈!”刘奶奶开起了玩笑。
也难怪刘奶奶“骄傲”,付村现在确实是“富村”。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859c267e5a914824826484fb5df15535~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69859709&x-signature=3sW1jRv4u02YJ3zYKKELR122VIc%3D
付村富家湾小区内带孩子晒太阳的居民
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成达告诉中国小康网,学畔馨园还迁楼是付村给村民的福利分房,现在村民人均住房面积达100平方米。此外,近年来,付村持续完善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已为600余名村民办理了失地养老保险,妥善解决了村民养老的后顾之忧。
1993年,付村变身“小康村”。2004年,付村斥资2.6亿元兴建了现代化小区。2006年11月,1900多位村民告别了土坯房,搬进了配套齐全的楼房。去年9月,付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村党总支被评为“天津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人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全员享受村集体提供的全面福利保障。
付村党总支委员、村委会委员李春萍给我们算了一笔细账:村里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有1500元失地保险金、400元退休金,年底还有6100元补助金。80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时村委会给老人送上1000元生日礼金。春节、重阳节,也有福利金。老人们在医保报销之外,还有一定比例的“二次报销”。孩子们入托村里的幼儿园,每天只交10元饭费,剩下的都由村里补贴。如果考上大学,村里还会有奖励,一本奖励1万元,二本奖励5000元,考上北大、清华,奖励2万元。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29d5c170aa1344188f09bb5f5c175f29~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69859709&x-signature=e%2FwsEmRLMQcdMPdjHJsVKM%2FEKnA%3D
付村富家湾小区一景
环顾整个小区,湖景公园、体育场、幼儿园、图书室、卫生所、商业街、警务室一应俱全,还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物业保洁公司按照‘四清一绿’的标准,24小时维护小区环境。”李春萍说。
由传统农业乡村到城镇化转变,付村的华丽转身离不开乡村振兴战略和天津城市繁荣进程。随着大学城建成以及周边商业地产的开发,城市扩容为付村的振兴创造了机遇。有人说,付村这样的城边村,其富裕不过是吃到了“土地红利”。但有些像付村一样情况的乡村,为什么并没有达到付村这样的发展水平,甚至有的村子拿了拆迁补偿款就地清户消失在历史的记忆中呢?李成达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答案。
“付村确实赶上了好的时代机遇,但是机遇到了要看怎么把握。壮大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不能忽视的重要一环。”李成达说,“当年我们付村的土地被征用,获得了土地补偿金,村里没有‘崽卖爷田,分光用光’,而是在对村民兑现政策的同时,将提留的资金用于发展集体经济。”
2021年,付村经济总收入5579万元,其中租赁收入1308万元,物业服务收入592万元。除此之外,还有存量。“有家底,才能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好事。让村民在就业、教育、保险和医疗等方面享受优质福利。”李成达底气十足地说。
目前,付村已经实现了集体经济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型,经济收入连续多年以年均超10%的幅度快速增长。在这样的基础上,付村几年前就开始积极探索数字化手段,借助互联网技术来赋能乡村治理。
治理:智慧赋能
“富家湾小区水池边有两个小孩儿在玩耍,没看到家长看护,请网格员提醒注意安全。”
“学畔馨园2号楼1门有居民求助,请网格员立即到位。”
“富家湾小区有外地低风险地区返津人员申请报备,请网格员及时处理。”
……
一条条即时指令,从“智慧付村”多媒体平台不断地发出。这就是付村从实际需求出发,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打造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智慧平台。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bc08e604476044b1801ccdce3a949466~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69859709&x-signature=iWROQzG%2BwjaxlntwJTIFevsAZiA%3D
付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智慧平台
“屏幕上显示的是智慧平台的八个模块,包含了智慧党建、垃圾分类、网格管理、图书借阅、养老送餐、智能腕表、积分管理、基层治理等内容。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关注着屏幕上显示的各项实时数据。可以说,村里的大事小情,这里一目了然。”在付村党群服务中心二层的智慧平台控制中心内,付村村委会委员葛洪双介绍说。从2018年开始,付村已开始使用“守望领域”的人脸识别系统,能够更高效的进行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小区的安全防护工作。
“这个平台,主要由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使用终端组成。后台数据库是数字化治理的基础,存储了详尽完备、真实准确的人员信息、房屋信息、社区基础设施信息等数据。”李成达说,“管理系统是智慧平台正常运转的保障,由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使用终端是智慧平台对外的窗口,包括展示大屏、电视端和‘掌心付村’小程序,实现了‘三屏合一’。”
自2020年10月西青区入选中央网信办等七部委确定的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以来,付村依托智慧平台,在西青区试点建设中积极探索数字化手段赋能乡村治理,打造“智慧社区”样板,“智慧付村”大大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效能。
随着付村城镇化程度越来越高,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基层治理的压力也在逐渐加大。如今,付村户籍人口2500余人,外来常住居民和外来租房人口已超过7000人。
如何管理好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居住人群?一张“智慧网”将管理和服务抓到底,以党建为引领,依靠科技赋能,依赖智慧平台,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依托智慧平台,付村根据网格区域划分,建立了“一人一网格,一岗多责”的工作模式,由网格员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动态服务。在工作中,网格员全程佩戴记录仪进行巡查并处理各种事件。巡查走访中,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上传到付村智慧平台。平台管理人员将根据事件类型进行判断并处理解决。通过科学智能的网格管理,付村党总支与村民之间建起了“心贴心”的沟通桥梁。
智慧平台还通过全面覆盖的智能监控摄像头,让付村居民的安全系数大大提升。“有一次我在小区池塘附近散步,远远看见一个小朋友在还没完全上冻的冰面上玩,当时可揪心了,正准备喊他,就听见扩音器里喊道‘小朋友,冰面危险,赶快上来!’小朋友得到提醒,马上跑了上来。”69岁的志愿者赵来云阿姨说。原来,智慧平台通过监控发现了这一情况,及时作出了反应。
付村的智慧治理效能,在全方位、精细化的服务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环境:智能宜居
付村学畔馨园小区内,一个个造型别致科技感十足的智能分类垃圾箱非常引人注目。
“滴……正在开门,请正确投入垃圾。”“正在测量,请稍后。”“您本次投放重量为0.4公斤。”付村人刘铭楠熟练地扫描二维码,根据操作提示音,按照投放口标注,把垃圾按类别投进了不同的箱体。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86e25bbda94f41a1b59653a515b892f4~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69859709&x-signature=Y%2BSlb%2ByXO5YaoiziCTXcktKQ5mQ%3D
智能分类垃圾箱
作为西青区首批投放使用智能垃圾分类箱的试点村,付村早在《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前便投入资金,采购了智能垃圾箱,开始推行垃圾分类。依托“智慧付村”平台,他们对垃圾实施“一户一码”智能化管理。村委会为每户配备一个具有身份标识的二维码,提供印有二维码的贴纸。村民需将二维码贴在垃圾袋表面,再进行垃圾投放。智能垃圾桶需扫码才能打开,具备满桶、超重、超温报警功能,并与智慧平台相连,可实时记录垃圾投放数据。还有一支由专职网格员、80多位村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全天候负责环境监督。
每台智能垃圾分类箱都配有先进的数据采集终端。垃圾分类情况会实时上传到智慧平台的中控屏幕上。后台根据分类情况自动生成每户参与垃圾分类的积分,所有数据公正、公开,村民可以随时在手机端或电视端上查询到自家和其他人的积分情况。不仅如此,工作人员还能通过智慧平台实时监控垃圾箱状态。一旦出现垃圾箱满载、超重、超温,平台会自动提示报警。监控人员便会及时通知相对应的网格员前去查看、处理。
李成达说,开始推行时,居民们没形成分类投放的概念,垃圾还是混杂投放。后来,村委会出台了一个政策,垃圾分类与文明积分挂钩,不按要求分类投放垃圾的扣除积分,年底扣除相应福利;按要求投放垃圾且全年无投错的居民,年底可以参加抽奖。这个政策一出台,村民们看到垃圾分类既有利于环保,还能享受福利,都自觉地遵守规章。现在,付村垃圾分类的准确率已达到90%以上。
如今,垃圾分类的理念在付村已深入人心。先进的智能化管理不仅保护了环境,提高了废物利用率,更让村民过上了绿色生活,养成了文明生活习惯。刘铭楠说:“因为智能化的推动,垃圾分类现在已经成为付村的新时尚,环境越来越美,大家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绿色收益!”
养老:智能保姆
“赵姨,这是您定的午饭。今天的蔬菜特别新鲜,赶紧趁热吃吧。”村民赵来云上午一直陪着采访,来不及做饭了,于是,就点了“外卖”。这不,刚下单不一会儿,志愿者就将还冒着热气的“三菜一汤”送来了。不过,赵阿姨点“外卖”不用手机,而是拿着遥控器在电视上下单。“当初村里在建设智慧平台时考虑了村里有很多老年人不会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特意设计了在家通过电视便可以登录‘智慧付村’平台的功能。”赵阿姨指着电视屏幕说,“这个就是‘为老服务’模块,进去可以浏览‘老人家食堂’当天的菜单,在线下单,在线支付,很快就能送饭上门。”
科技赋能让付村的老年人吃饱、吃好不愁,而智能腕表的问世,也让老人的子女放心、省心。“村里给65岁以上的老人都发了这个腕表,把孩子们的电话输进去,按一下就能打电话。要是有急事求救,不仅孩子们能收到,村委会也能收到报警,马上就有人过来。”赵阿姨指着腕表介绍道。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2d5265363b814ae69ac39f338257fe1a~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69859709&x-signature=EYKl6M1Z3%2FRq%2Fgh62vI%2BclyWZIg%3D
智能腕表的一键报警功能演示
在智慧平台控制中心,刘铭楠为我们演示了腕表的使用方法。只见他点击了腕表的一键报警键,腕表中马上发出了清脆的“SOS报警正在启动中……”,几秒后,控制中心就响起了响亮的警报声,大屏幕上显示出未处理报警信息,电脑上也弹出了报警人信息。前后不超过10秒。
“为确保每个老人能正确使用,在腕表发放之前,我们为老人们进行了培训。智能腕表不仅可以为百姓提供血压、心率监测等功能,还兼顾一键求救、安全区域检测等功能,还可以设置电子围栏,通过后台可随时调出定位,防止老人走失。”李春萍说。有了这块腕表,老人们就相当于拥有了智能“保姆”。
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高效、便捷。“智慧付村”平台,为付村老百姓带来了全新的生活体验。然而,李成达的目标不止于此。“智慧治理只是乡村振兴的一部分,我们充分利用它的服务功能,大到民生,小到点点滴滴,最后形成整体合力。”李成达说,“我们要实现整体振兴、全面振兴,还是要靠产业。下一步我们还会建设一支过硬的运营团队,利用智慧平台来整合线上销售,进一步扩大集体经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