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的气场

2024-2-4 22:02| 发布者: 干将发硎鞘| 查看: 270| 评论: 0

第一章 管理无方,气场只是空谈

不管人,一定要理人

管是管,人性不喜欢被管;理是理,人性喜欢被尊重。“敬人者,人恒敬之”,把管做到理,你就成功了。

  • 员工不受管的真相
  • 人性喜欢理,喜欢被看得起
  • 随时随地找到平衡点
  • 注意掌握尺度
管理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选择

西方人喜欢采用“二分法”,即把事物“分”成两个不同的部分加以分析,再从中选择其一作为答案。这样做看起来似乎简单明了。西方的管理,也沿用这种思维法则,把人“分”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将管理的气氛划“分”为人治和法治。
受太极思想的影响,中国人擅长在“一分为二”的分析之后,“把二看成三”,在相对的两端找出中间的灰色带,也就是二“合”为一地把两个极端的概念统合起来,形成第三个概念。例如唯心、唯物是两个极端的概念,而中国人却能看出两个之外的第三个概念,叫做“心物合一”,因而统合了唯心和唯物成为“心物合一论”。

  • 太极思维——寓人治于法治
  • 中国式管理重视“全方位的观点”
  • “二选一”的结果,往往趋于极端
  • “无可无不可”原则
  •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

管理是一种历程,起点是修己,终点是安人。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把自己修治好,再通过做人做事的具体表现促进大家的安宁。
中层干部可以在管理的历程中,通过好好做人把工作做好。在职场中修炼自己,逐渐提高层次,完成修、齐、治、平的任务。

  • 美式管理是“我要-我成”的历程
  • 日式管理是“同生共荣”的历程
  • 中国认为:目标和成果只是管理的一部分
  • 中国人乐于有条件地共荣
  • 中国式管理以“安人”为妥
  • “安人”必先“修己”
  • 修造自己,而非改造他人
无为而治,使大家各自发挥所长

中国人下象棋,有的人善用车,有的人善用马和炮,有的人专门用兵,车、马、炮都有可能很厉害,也随时有可能遇害。但是,从来没有人说他的老将最厉害。老将最不厉害,却总是挨到最后还是没有被吃掉。这些厉害的车、马、炮,都为最不厉害的老将而牺牲,到底谁厉害?当然是老将最厉害。
将、帅深藏不露,实行“不管之管”,车、马、炮、卒才能够在将、帅的高度支持下,放手去做自己分内的事。将、帅发挥总动员的作用,这才是有效的领导。如果老将喜欢表现,处处都要显示自己最厉害,那么,车、马、炮、卒便站在那里听命令,然后一个口令一个动作,弄得老将疲惫不堪,可能因此而缩短寿命。作为中层干部也是,如果你事事亲力亲为,只会累倒自己,下属既得不到长大,也不会因为你替他干活而感谢你。
象棋给我们的启示,便是领导不表现英雄性,下属才会表现出各自的英雄性。领导的英雄性,很容易造成一个人表演的可怕局面:领导不漏英雄性,才有总动员的可能。
如果把一个组织大略分成三个阶层。象棋的将、帅,可以代表高层领导,车、马、炮为中层干部,而兵、卒则代表基层员工。三个阶层各有不同特性,必须相互配合,才能各自发挥所长而产生总动员的效应。
第二章 深谙人性,看人不止一面

不执着是第一特性

中国人相当复杂,不但想到“我”,还要顾及“你”,更不能忘掉“他”。所以前文也说过,在中国做中层干部,必须十分了解中国人的特性。
一方面,可以好好“理”下属员工;另一方面,可以让你在处事时深思熟虑、面面俱到,不会在不知不觉中树敌,导致后患无穷。在横的方面,要“和”,与任何人都要保持恰到好处的人际关系。在纵的方面,要“中”,对于人和事的处置,应该有自己的原则,并且一定要坚持原则,否则会被说成“没有规矩”“缺乏制度”,甚至“胡作非为”。同时,坚持原则又不能到处得罪人,弄得鸡飞狗跳,妨害安宁。“持中致和”是指既要坚持原则又能和谐相处,所以“和”就是广结善缘,用“广结善缘”来“坚持原则”,既会做人又能做事,叫作“致中和”,才是真正的圆满。
太极行为是人性化管理的表现,目标放在“致中和”。但长久以来的过与不及,产生不少弊病,被铁口直断为偏差行为,再加上不断用西方或日本标准来衡量,便越发显得落伍而毫无价值。在此不妨改称为“中和行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与无谓的争议。

  • “不执着”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中和行为的第一特性是“不执着”,特别是有些员工,满脑子“那可不一定”,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 “不执着”带给管理许多好处
头脑灵光——善于应变,对于快速变化的环境具有良好适应能力。
自动调整——在工作中能随时适机调整,以求达成目标。
弹性应用——具有极大弹性,能承受企业内外环境变迁所带来的多种压力。
把握情势——有利的情势来临时,能及时把握,不受原定计划的限制。
不畏艰难——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天大的困难,中国人只要有信心,都有办法解决。
讨厌被人管

中和行为的第二特性是“不受管”。我们会听到员工说“谁要你管”,但很少听到他们说“请你赶快来管我”这一类的话。“我做了这么多年,难道还要你管?”“ 你想管我?先把你自己管好再说!”
中层干部要管下属,下属都是一肚子不高兴,心里盘算着:“好,你想管我,那我就想办法气你。”
人不能管,谈什么管理?不用担心,不能管的,要“理”。你理他,他才会理你。如果理不好,那就应该“安”他,你尽力安他,他自愿卖力,安人比理人高明,理人比管人有效。可惜大家一心一意想要管人,以至于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搞乱了,员工不可能好好工作,更谈不上什么绩效。

  • “不受管”给管理带来的麻烦
“不受管”会增加管理上的许多麻烦,诸如:
不喜欢承受压力——愈是压员工,员工愈是表面应付,内心不愉快。
不爱看规约——你要一个员工签字,只要大家签他就跟着签,很少会认真看,更谈不上记在脑子里。
不愿意上级不断盯着自己——要员工这样,要员工那样,他表面上在听,实际上未必以为然。

  • “不受管”给管理带来的好处
不必管他——善于管理的干部,懂得安人,看得起下属,让开一步不去管下属,下属就会主动去做。
不必操心——操心根本没有用,因为你越急,员工越不急。只要安他,让他身安心乐,他就会自己去操心,变成他急你不急。
不必制衡——员工不喜欢被管,本来就是一种制衡,如果此外再多方设法安排制衡的力量,不过是流于形式而已。

  • “不受管”的真相
中国人的“不受管”不是绝对的。当他事情做得顺利的时候,最讨厌有人管他;但是一旦遭遇困难,特别是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就会大声喊:“为什么你都不管?”
需要时要你管,不需要时又不要你管,这才是中国人“不受管”的真相。
天生爱讲理

中和行为的第三特性是“爱讲理”。
一再流传“读书,要明理”。
强调“做人,要懂得道理”。
深信“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因而“离职自然气壮”。
遇到争执,总是“请老先生评评理”。
最受不了的一句话:“你这个人怎么这么不讲理!”

  • “爱讲理”给管理带来的困难
理不易明,很难沟通
各说各话,很难协调
固执一理,形成意气
立场改变,理随着变
理说得多,执行得少

  • “爱讲理”给管理带来的好处
让他自己讲
一切求合理
理直气就壮
有理者得人心
有理约束人
说话模棱两可

俗话说“言为心声”,但是人心是难以琢磨的,所以有些员工说的话也常常模棱两可。有人主张“逢人只说三分话”,同样主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逢人只说三分话”是对交情不深、关系不够的人而言的,因为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当然应该小心试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对交情深厚、关系密切的人而言的,既然大家亲如一家,也就不需要互相隐瞒。
其实,“逢人只说三分话”时,已经含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 意思。况且“三分”既可以是“三分流水七分尘”的“三分”,也可以是“天下只有三分月色”的“三分”,就看到时如何拿捏了。当彼此尚不熟悉时,当然“未可全抛一片心”,等到互相信赖了,完全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同样,“言无不尽”时,也不要忘记“逢人只说三分话”,因为彼此虽然关系密切,但是有的话可能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或者引起他的嫉妒,所以必须有适当的保留,说三分留七分,那七分就心照不宣了。

  • 彼此有默契,才能听懂话
  • 除了听还要想
  • 听话不如“看”话
  • “随便”并不随便

  • “随便”——考验你的诚意
  • “随便”——不足以表达全部的敬意
  • “随便”——我有看法,但不便说
  • “随便”——以合理为原则


  • 不反对并非赞成
做事小心谨慎

“合理就好”的理念使得很多人一言一行都要把握好分寸。所以有时你会发现,有些员工非常谨慎,在公司里的表现,就像林黛玉进贾府的表现一样,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圆通而不圆滑

圆通是受人欢迎的,但可悲的是,现代很多人缺乏深度,看事情不能“入木三分”,将圆通都看成圆滑。圆通和圆滑表面上看起来几乎不分轩轾,都是“推、拖、拉”,一副打太极拳的模样,但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第一,过程完全相同而结果截然不同。“推、拖、拉”到最后,把问题圆满解决,便是圆通;“推、拖、拉”到最后,没有解决问题,或者解决得不到圆满,那当然是圆滑。
第二,圆通的人善于利用“推、拖、拉”的短暂时间来充分思考,寻求此时、此地合理的行动方案,以便减少阻力,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圆滑的人只想利用“推、拖、拉”拖延时间,逃避当前的问题,根本不想解决问题。
第三,圆通的人用“推、拖、拉”来降低竞争的压力,使大家觉得经过“推、拖、拉”之后得到的答案,应该可以接受;圆滑的人,则寄望于不经由竞争,便能够获得胜算,或者不愿意应付挑战,悄悄地逃之夭夭。
明哲保身最要紧

“明哲保身”是很多人秉持的人生哲学,他们凡事先求自保。遇到突发状况,就会遵循明哲保身的哲学分析形势,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形势不利时,会及早抽身,认为“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何必逞匹夫之勇?也有很多人反对“明哲保身”,认为善于明哲保身的人怕死、虚伪、消极。但是,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保护不了,其他的都没有意义。
怕吃亏上当

每个人都怕吃亏,但是过分地怕吃亏就变成精打细算。其实人算总是不如天算,“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因此有人发展出一套“差不多主义”,差不多就是刚刚好,就是恰到好处,就是合理。合理地怕吃亏有什么不对?
因为怕吃亏,所以大家会说“防人之心不可无”,处处小心谨慎。但是,如果防不胜防,真的吃了亏,便会相信吃亏是福,“吃一堑,长一智”。
爱占小便宜

对人们来说,占小便宜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占小便宜是在试探对方,看对方是不是值得打交道的人。不要盲目地为一个人去拼命,要首先考虑值不值得,要判断值不值得,就要看对方舍不舍得,你舍得我就认为值得,你不舍得我就认为不值得。看对方舍不舍得,舍到什么程度,可以判断你在对方心目中的分量。如果对方连鸡毛蒜皮的事都要和你计较,那说明对方没把你放在心上。
自私又爱面子

自私是处于自爱。不自爱的人,心中没有爱,拿什么去爱别人?一个人要先爱自己,让自己的心中充满爱,然后才能去爱别人。但我们首先要判断这个人值不值得爱,值得,才去爱。合理的自私就是自爱。
爱面子,向好的方向发展,就是重视荣誉。如果向坏的方向发展,则是爱慕虚荣。更严重的是,如果爱面子爱到不要脸的地步,那就是本末倒置。“面子”是“情”,“脸”则是“理”。爱面子要爱到不丢脸的程度才是合情合理。
第三章 话不必多,要讲得恰到好处

先说先死,因而专门胡扯

为什么会“先说先死”?首先,先说的人说出一番道理来,后说的人站在相反的立场,很容易说出另一番道理。虽然双方都说得头头是道,但后说的人可以针对先说的人进行整理和修补,甚至大挖其漏洞,使得先说的人看起来好像相当没有学问。
其次,先说的人站在明处,底细被人摸得一清二楚。后说的人若是存心挑毛病,肯定能把先说的人整得体无完肤。先说的人,总会有遗漏,后说的人,就可以针对这些缺失大做文章,表现出很内行的样子。
此外,人的身份、地位不同,先说先死的情形也不同。比如,作为中层干部,你先说,说错了就会受到老板的批评,对于你来说,被老板批评很正常。反之,如果老板先说,被你指出毛病,那老板就会很尴尬。如果发火的话,就显得自己没度量;如果不发火,面子实在不好看。
一味不说,同样死得很惨

“先说先死”的观念,使大家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造成了沟通的障碍。所以明白“先说先死”的道理之后,还要告诫自己“不说也死”。
由于很多人受到“先说先死”的影响,不敢沟通,所以特别提醒大家“不说也死”。“不说也死”是告诫我们,不沟通就难以协调与其他人的关系。大家都不说,根本无法沟通。不能沟通,当然无法协调。希望大家摆脱“先说先死”的阴影,多沟通、多交流。
说而不死,才是真功夫

“先说先死”和“不说也死”,构成沟通的两难。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设法加以突破,努力做到“说而不死”。“说而不死”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需要你在合适的时候、合适的地点,对合适的人,以合适的方式说出合适的话。如何判断合不合适,就要看你的功夫了。
重真实性,更重妥当性

一个人十分诚实地把心中的话说出来,而且信誓旦旦,一再宣称自己说的是实话,但其他人并不认为如此,还是认为他在骗人。奈何!
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在于这个人的表达原则——妥当性大于真实性。他认为自己在说一些真实的话,实际上却大多在说一些妥当的话。
不要明言,使大家有面子

西方社会,是非十分明确,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西方人喜欢公开化、透明化,把一切摊开来,有话明讲。而中国社会的道理,大多是相对的。对中有错,而错中也多少有一些对。“以后还要见面”,成为最有效的半透明原则。
申诉有道:对象不同,方式不同

有些员工受到指责或批评后,应对的方式比较理性。通常先检查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看看有没有错。如果自己确实有错,就坦白承认,而且设法道歉:如果没有错,便理直气壮地申诉“我并没有错”,或者“错不在我”。
而有些员工则不这样,他们在受到指责和批评时,首先会去搞清楚“指责我的人究竟是谁”。因为“事在人为”“有人才有事”,他们习惯于把事和人连在一起考虑。他们每听到一句话,最先开口问的都是“谁说的”。
下情上达:谨记“上下”观念

作为中层干部,你经常要向老板汇报、请示、建议,甚至犯错误以后要解释,这都属于下情上达,向上沟通。在向上沟通中,“下”是主体,作为下属,你应该谨记“上下”观念,不可以下犯上,当然也不必奴颜婢膝。
你应该安守本分,注意自己的言行,让上司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否则上司只好摆出上司的架子,这时你反而没有面子。有些下属,上司稍微对其客气些,下属便得意忘形,没大没小起来,弄得上司不得不摆出高姿态。
在向上沟通时,你最好不卑不亢。太“亢”,有损上司的面子。如果上司真要计较,吃亏的肯定是你。太“卑”,上司会觉得你无能,靠赔笑脸混日子。你不能让上司感到功高震主,也不能让上司觉得你无能。
当你与上司的意见发生分歧时,应该合理地坚持,才能树立信用。
当与上司发生严重分歧时,你最好不说话,表现出深思的状态,上司自然能看出来,但是你不要说出来,等上司让说时才说。
当与上司意见相同时,你要给予热烈的回应。
打开上下级言路的最好方法是让上司感到下属心中有他。如果你能上司觉得你心中有他,他会觉得你都是为他着想,你说的话就会比较容易接受。反之,你提出的任何建议,老板都会怀疑你的动机,也就很难接受你的意见。
上情下达:不要高高在上

向下沟通时,“上”是主体。要想沟通顺畅,你要降低姿态,不要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使下属畏惧或反感。中国人重视身份地位,所谓“大人不计小人过”,就是地位高的人不要对地位低的人所犯的过错斤斤计较。
作为管理者,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下面的人睡会服你?可视一旦你太凶了,所有人都会转而同情弱者,让你进退两难。所以,越是位高权重的人,越平易近人,同下属说话的时候,多数是谆谆教导的口吻,如同仁慈的长者。凡事那些动不动就大发雷霆、咄咄逼人的上司,一般是火候没到,还不懂得中国人的“为官之道”。
平行沟通:避免“谁怕谁”的心态

无论是对上沟通,还是对下沟通,沟通的双方都会保留三分的礼让空间,因此,比较容易找到合理的平衡点。而平级之间,因为大家都一样“大”,所以,很容易产生“谁怕谁”的心态,对沟通十分不利。其实,中国人谁都不愿服谁,尤其当大家地位相当时,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有时候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引起他人的不满。
中国人通常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尊重对方,对方也会尊重你。因此,要想顺利地进行平行沟通,首先应从自己做起,尊重对方,对方自然也会尊重你,这样有利于沟通。
平行沟通中除了要尊重地方外,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真诚的心。有的人疑心比较重,稍不留神,其怀疑的神经就会被触动。而他一旦产生疑心,你说什么,他都不会相信你。“一次不忠,百次不用”,十分谨慎。
此外,有些人很怕吃亏,吃过一次亏,就不愿意再和你打交道。因此,千万不要存心占别人的便宜,也不要存心设陷阱,让别人出丑。建立“和我打交道,一定不吃亏”的信用,增强大家对你的信任感,才能顺畅沟通。
第四章 入情入理,守规矩也要知变通

外圆内方,遇事“情”字为先

在很多人看来,谈法规、制度是件很“伤感情”的事情,因此,他们在执法时,都有顾虑。但是,整个社会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是没有希望的。所以,制度化首先要考虑到合理化,只要制度很合理,大家就都愿意遵守。
处理事情要从情入手,而不要从法入手,要把法放在心里当腹案。心中有一把叫“合理”的尺,但是嘴巴讲的要合情。嘴巴讲情,心里想的是理,肚子里是法,就百无禁忌,什么都通了。
如果你的员工工作没有做好,你马上就处罚他,这是很冒险的做法。因为可能有很多原因造成这种结果,如果处罚不当,作为上司的你就会下不了台。所以,大多数人在处理事情时都会从情入手,给对方面子。有了面子,对方就会很容易接受。如果你一开始就劈头盖脸地骂他,一点面子都不给,他就会抗拒。
遇到矛盾,用行动去化解

遇到事情,要讲情、理、法;遇到矛盾,要用行动去化解,不要用语言去辩解,因为越辩矛盾越大。
给足面子,使其讲理

一个人只要有了面子,他就会很讲理。而情就是给对方面子。
让一个人没有面子,自己是最吃亏的,这个道理千真万确。所以,做事情要从情开始,不要从法开始。我给你面子,你很讲理,就不必谈法了;我给你面子,你不讲理,我再给你一次面子,你还是不讲理,我就翻脸无情,就要依法处理。这样做,对方无话可说。因此,在中国为什么讲情与法,情在前,法在后,自然有其道理。
既重制度,也重人情

制度是很僵化的东西,执行时必须有软件配合才能发挥作用,达到指定的目的。
制度帮助我们把有形的规范好,但是在制度之外还有“软件”——很多无形的东西,要靠我们去运作,这就是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让每个人都没有压力,都非常愉快。
干部的级别越高,越要早来早走。
外方内圆,知法更要知变通

经营企业,绝对不能违法。
你无论从事什么工作,碰到问题,一定要看一看相关的法律条文。但是,我们的法律条文多半会有弹性,因为中国文字本身就很有弹性,再加上制定法律的人也知道,如果法律条文没有弹性,根本无法执行。
每个人做事之前,要先动脑筋想想:我这样合法吗?但是,合法不合法,只是做事基础而已,还要适应社会现实,知变通。
第五章 向上启发,上司永远是对的

对上不能拍马屁

“上司永远是对的”辩证法


  • 上司交办的事情要接受
  • 难以领命的事情不能做,也不能说
  • 研究实际情况,有问题提出来试试看
  • 有问题请上司拿主意
  • 对上司礼让三分
向上司报告有技巧


  • 请示一定要带着腹案去
  • 简明扼要,分三段讲
  • 如有分歧要调整
  • 注意时机
  • 避免伤害同事,点到为止
  • 先听听助理的意见
  • 下属不主动去找上司是对的
上司越级指示后要求得双赢


  • 不抗议,不询问
  • 自行承接越级指示须自行负责
  • 教训与宽容并举
第六章 尊重平级,做到皆大欢喜

学会将心比心

本位主义的现象在平行的部门和同级的同事之间是普遍存在的。每个部门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本位主义。
很多人就是这样的,你尊重他,他就很讲理,很有度量;你压迫他,他就抗拒,不理你。为什么有的人会蛮不讲理?就是因为他没有面子。有些人一没有面子,就恼羞成怒、蛮不讲理、无法沟通,而这种结果都是你造成的。所以,平行单位最好是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同事相处要善待彼此,好处要分享,错处要担待。
做到皆大欢喜才叫圆满,如果只有你一枝独秀,所有人都会攻击你。大家都是业务员,你的业绩和好,可以挂在他人的名下,你就永远受到大家的欢迎;如果你一枝独秀,所有的人都想把你“干掉”。
懂得照顾同级

一个人与同级的同事在一起工作时,要不要显得自己出色呢?我的理解是:一个人要显得出色,就是会照顾别人;有能力照顾别人,说明你已经很出色了。这两句话包含两层不同的含义:
第一,你会照顾别人,说明你有思想、有意识。在流行竞争观念的环境里,能够多去顾及别人、顾及同事,说明这个人的境界很高,有大局观念,所有你很出色。
第二,你有能力照顾别人,讲的是能力。同事之间做同样的事情,你不但自己可以做好,还有余力去照顾别人,说明你有能力。
一个识大体、顾大局,懂得关照他人的人,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做领导的品性,也就具备了一些升迁的条件。
不要太计较


  • 不算计
  • 能帮忙时尽量帮忙
  • 避免本位主义
  • 得到好处要分享
  • 要替各部门担待一些
  • 要得到老板的信任
互助而非竞争

对于竞争,你脑海里有竞争,现实中就有竞争;你脑海里没有竞争,现实中就没有竞争。而且我认为世界上有什么竞争。
人类是互助而不是竞争的,既没有竞争,也不需要竞争,竞争是自己找罪受。
遭遇平级越位指示后要多反省

对平行同事的越位指示,主管不能不闻不问,不闻不问会助长这股歪风——任何事情只要有风吹草动,而你完全不处理,就是表示你鼓励这样做,你赞成这样做。
人在职场,心里完全不怕,这是不可能的。第一怕丢掉工作,第二怕被冷落,第三怕挤不到部门核心里面去。这就是人在职场的心态。只要被排在核心之外,员工就受不了,而身为干部,就要利用这种欲望来制衡各个下属。
第七章 知人善任,让下属感觉被尊重

适才适用,还要跟踪指导

一个领导要下属做什么?是让他把工作做好。一个组织的各种活动实际上离不开工作,只要干部工作做不好,老板就会伤脑筋;只要员工工作做不好,干部就会着急上火。
下属事情做不好是谁的责任?是领导的责任,是因为领导指派工作不恰当。
分清下属是“不能”还是“不为”

如果一个人真的不能干,很容易,去训练他、培训就可以了。但是,他能干却不做,“不是不能也,而是不为也”,原因有三:第一,不肯做;第二,不敢做;第三,不愿做。
安抚好能干、耍大牌的下属

越能干的人越喜欢耍大牌。
一个好的管理者,是这样用人的:精神一定要配合物质,不能嘴巴讲讲就算了:但是物质是无底洞,也不能常常给物质。所以,有时候我们“拍肩膀”是很管用的。
但是,作为中层干部,千万不要去拍老板的肩膀。
把自己的意见变成下属的意见


  • 让下属思来想去,集众人之智
  • 让下属多动脑筋找出最佳方案
承上启下,不出卖老板

增事不增人,不要硬碰硬

增事不增人,这是部门经理经常遇到的难题。经理接到了新的工作,他必须指派下去,而且不能让基层员工不情不愿地接受。要增加下属的工作量,怎么做才能让下属心甘情愿接受呢?一个有能力的管理者要对下属有所了解和掌握,量才适用,让下属理解你的用意和难处,主动承接新的任务。
指出下属的错误,还要让他有面子


  • 指出下属错误要有策略:赞美-批评-赞美
  • 初犯不罚,再犯不赦
  • 重在教育过程
  • 管理干部重在做人,教育员工要诚心诚意
下属越级报告后与其认真沟通

作为中层干部,你要让下属感觉到,你这儿的渠道是通的。做到你的下属肯和你沟通,你就成功了。下属如果不肯跟你沟通,你还要多多用心,另外想办法。怎么用心呢?很简单,就是去照顾他,你照顾他,他就跟你沟通;你不照顾他,他就不理你,他也根本不需要理你。
第八章 展现魅力,成就领导的气场

守本分——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守规矩——守员工心甘情愿接受的制度
守时限——提前完成才能做到
守承诺——除了理,还要讲人情
重改善——避免突变,而要永远在变
善调整——分清角色,避免混淆
善沟通——沟通上下之情,而不是转达上下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致中和》导读 | 吕玉波:努力把中医药临床疗效发挥得淋漓尽致(之四)广泛吸纳:医院殿堂与民间疗法

下一篇:天然气行业深度报告:碳中和加速能源转型,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自动引流系统 ( 湘ICP备17022177号-4 )

GMT+8, 2024-12-27 23:36 , Processed in 0.130176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