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仿生阵列微芯片!华中科技大学这一成果,获国际关注!

2022-9-30 10:3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79| 评论: 0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李一伟教授、刘笔锋教授、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张兴才研究员应邀在国际著名期刊Materials Today发表了题为“Wettability-patterned microchip for emerging biomedical materials and technologies”的综述性文章。李一伟教授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生命学院刘笔锋教授和哈佛/MIT张兴才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生命学院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单位。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的资助。




李一伟,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高层次青年人才。2016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先后在哈佛大学应用物理系任访问博士生、麻省理工任博士后、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联合博士后。他将机械力学设计在微米尺度上与细胞分子信号转导结合起来,实现了带有生物功能的微组织的构建,以及类器官的可控生长调节。这些理论和技术创新已经应用在脂肪、肿瘤、肌肉和小肠等系统,并将在类器官工程,仿生培养,药物筛选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场景。其作为一作或通讯,这些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相关领域一流期刊上。李一伟博士目前担任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Small等14本一流学术期刊审稿人。



生物芯片的每一次跨越式发展都将带来生命科学、生物信息学和生物医学的革命性改变。在后疫情时代,高通量筛选、个体化医疗和生物大数据等领域迎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1980年代,微阵列芯片的开发实现了空间上的核酸、蛋白、细胞高通量的平行鉴定,带来了遗传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生物医学检测等领域的巨大发展。1990年以来,基于微机电系统和软光刻技术的微流控芯片系统实现了细胞、分子尺度的时序高通量控制和分析,给复杂分子诊断、单细胞测序、高通量药物筛选等领域带来重大突破、并实现了部分产业转化。



李一伟、刘笔锋自2016年,基于生物启发的亲疏水图案化界面,研发仿生阵列微芯片。该芯片系统结合了微阵列芯片和微流控芯片的优势,将复杂的时序高通量操作阵列化,在空间和时间上实现并行且异质的生物操作和生物分析,为生物医学检测、微组织/类器官的构建、高通量药物筛选与开发提供了新的机遇。

近5年间,李一伟和刘笔锋团队将该仿生润湿性阵列微芯片,用于高通量构建异质微组织、培养类器官,生物电子医疗柔性设备及软体机器人和环境微生物研究。
李一伟2020年底从麻省理工学院回国加入到本院任教,团队关注类器官/干细胞中的生物物理/力学问题,并研发服务于该研究的高通量的单细胞力学、组学分析技术。近2年来陆续揭示细胞内分子拥挤介导的力学调控干细胞/类器官命运转变(脂肪干细胞重编程、肌肉组织分化、小肠类器官重编程),力学调控信号通路,力学调控信号体相分离和力学调控基因统计学表达造成的肿瘤异质性。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始建于1980年,学院“理工医交叉”特色鲜明,学科实力强大,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学科A+全国并列第一,生物学学科A-全国并列第九。学院坚持“尚人文、厚基础、强实践、重交叉、促交流”的培养特色,建有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



近年来,学院教师在包括Cell、Nature、Science及其子刊发表论文60余篇,获国际国内各类发明专项百余项。先后建成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子生物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16个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

学院本科就业前景良好,就业率长年稳定在近100%。在国内深造学生去向中,985高校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及各中科院院所的比例达到90%。出国深造学生绝大部分进入世界百强大学就读,本科生培养质量得到了世界一流大学广泛认可。

关注“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素材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官网、华中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官微、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深圳玉瓷科技涉嫌传销被冻结银行账户 曾盗用莫言名义“代言”养生锅被法院判赔210万

下一篇:东方生物上半年业绩增五倍 研发没“掉队”有望突破海外技术垄断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自动引流系统 ( 湘ICP备17022177号-4 )

GMT+8, 2024-11-22 21:40 , Processed in 0.132805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