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传统新药研发模式,水木未来团队怎样突围?

2022-11-22 06:2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62| 评论: 0



创业邦推出栏目「医线」,立足医疗健康一线,捕捉行业内最新动态,尝试洞察创投新趋势。

采访|石晗旭

作者|沉舟

编辑|刘岩

头图来源|图虫

从百合网联合创始人,再到2048资本创始人,经历12年的奔跑,现如今由互联网跨界到生物医药行业,水木未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木未来”)联合创始人兼CEO郭春龙向创业邦形容自己,“感觉是从创业快车道转入了慢车道”。

2001年,在伯克利加州大学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就读博士的郭春龙结识了新到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进修冷冻电镜博士后的王宏伟。

10年后,王宏伟博士回国,更是成为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的殊荣。

在与清华科学家团队结识的过程中,郭春龙愈发感慨于生物医药研发的困境,也萌生了在这一领域创业的想法。

生物医药是公认的最复杂领域之一:研发模式传统,动辄十几亿美金的高额资本投入,平均6~7年的研发时长,还要承载研发失败之压,生物医药的产业化需要更多的勇气、隐忍和厚积薄发

基于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和数字化技术研发突破,2017年12月水木未来成立。郭春龙表示,水木未来的成立或可改变传统生物医药研发模式及困境。

水木未来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科技成果项目转化的平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王宏伟博士担任水木未来联合创始人。截至目前,水木未来旗下已拥有一支13位科学家组成的高精科研团队。

创业邦还获悉到,水木未来已获得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投资,由高榕资本、普华资本、薄荷天使基金共同投资。



新药研发的症结在哪?

一方面,医药行业有潜在的巨大发展潜力。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生物医药市场快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球生物医药市场将进一步增长至1.78万亿美元。



另一方面,从背景角度来说,经过几十年尤其是近二十年的发展,可以看到的是我国的产业化在国际上不同的领域实现了很大突破。“但是生物医药行业比较特殊,它走在较为末端的位置,这意味着我国的生物医药研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郭春龙感慨。

以“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为例,中国企业上榜129家,仅看互联网行业,就有阿里巴巴、腾讯控股、小米和京东四家企业上榜。但在整个生物医药市场,仅仅只有国药控股这一家企业上榜,在全球性竞争力中,我国的生物医药整体水平还是处于劣势。

清华大学生命学科新的技术突破或为改变这一劣势提供一条可行出路。基于冷冻电镜和高性能计算加速新药的研发,这是水木未来做的事情。“我们希望站在清华大学这个全国顶流技术的基础上,提高生物医药研发能力,提升国产新药研发的国际地位。”

“万物早已开始互联,但是新药研发的手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没有多大改变,研发方式过于传统,直接影响着新药研发的效率。目前,一款新药的研发在进入临床前就需要6~7年。”

郭春龙进一步解释,传统新药研发的症结在于——依然是针对病灶进行针对“筛选”,在靶点结构未知的情况下,新药研发的随机性非常强,而且时间长、成本高。

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药研发筛选的手法更加科学和多样化,范围从自然界草本植物扩大到化学领域,但是针对性依然不高。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容易治愈的病症的新药差不多已经发现完了,但是诸如癌症之类难治愈的病症很多却依然无药可解。

基于清华大学生命学科的技术研发和积淀,他认为新药研发的传统方式或已迎来革命性的转变。

接下来,郭春龙担任CEO的水木未来将怎样变革传统的新药研发模式?水木未来的新药研发平台的底层逻辑又是为何?

新药研发为什么需要从“筛选”变为“设计”?

郭春龙解释,实际上,人类的疾病来自于“分子”的演变。

从分子的角度切入新药研发,以分子为载体研究人体蛋白质的结构并解析靶点结构,再通过计算化学的方法找到与之匹配的药物。

那么,这个逻辑也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新药研发的路径,也让新药研发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

秉持这一理念,水木未来重装出发。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和计算领域取得了国际超一流水准和突破:水木未来依托结构生物学以及和计算化学的应用,让新药研发从“筛选”变成“设计”成为可能。




(图片来源:水木未来)

实际上,在此之前,结构辅助药物研发方面虽然已有数十款药上市,但是受限于结构解析能力有限,潜力还远未充分释放。

同样,在“AI+新药”方面,也受限于大数据在训练数据等各方面的技术尚未成熟,未能释放出计算潜力。

不过,冷冻电镜技术的发现与突破让结构生物学进入新时代。

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Jacques Dubochet、Joachim Frank和Richard Henderson 3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开发用于溶液中生物分子高分辨率结构测定的冷冻电镜技术方面的贡献。

电镜技术和X射线晶体学方法相比,所需的样品量很少,也无需生成晶体,这对于一些难结晶的蛋白质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也对蛋白质研究带来新的希望。

“这项技术是目前生物医药领域最先进、最具潜力、临床前药物开发应用前景最广阔的技术。” 郭春龙告诉创业邦。

在2013年12月,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副教授程亦凡团队将电镜解析度提升至3.4埃,采用直接电子探测技术使冷冻电镜的分辨率达到近原子分辨率水平,也让结构生物学进入新时代。

程亦凡曾表示,如果冷冻电镜的分辨率能达到2埃左右,那对于药物设计和筛选就会有非常大的帮助,且制药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时间投入也会因技术升级而加速,冷冻电镜这一技术,会为整个医药研发带来巨大变革。

产业化的护城河在哪里?

兼具结构生物学和计算化学,北京市科委和清华大学联合搭建成了全球最大、技术一流的冷冻电结构解析镜和数字化新药发现平台,并成立了冷冻电镜与药物发现创新中心(以下简称“GCDD”),由水木未来实现产业化运营。

清华大学希望构建全球领先的蛋白质结构解析和合作研究创新平台。通过这种模式凝聚全球的创新资源和企业的创新能力,为创新药物研发提供研究支撑。

实际上,清华大学具有深厚的研发基础。从背景方面来说,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始建于1926年,自2009年开始大力发展冷冻电镜的研究,其电镜平台(即国家蛋白平台)也一度是全球最大的冷冻电镜中心,规模大,科研产出成果数量多、水平高,集中了全国最多位、最资深的冷冻电镜专家资源。

郭春龙表示,通过自主结构解析和计算化学的赋能,可大幅缩短临床前研发周期,这个数字约为3-8倍。“水木未来的对标为美国的‘薛定谔’。实际上,目前薛定谔已经有药物进入二期临床。”

新的领域,水木未来若想实现产业化,有哪些护城河?

首先,科学技术力量加持。正如前文所述,冷冻电镜技术自从在2017年获诺贝尔奖后,已经成为目前生物医药领域最先进、最具潜力、临床前药物开发应用前景最广阔的技术,这让结构生物学的发展前景变得非常广阔。

其次,依托清华大学团队成员,结合“政府+高校+企业”优势。水木未来的技术团队带头人都是结构生物学和计算化学领域世界顶尖的专家,团队成员在该领域发表过数十篇世界级高水平论文,拥有独一无二的核心资源。

另外,拥有世界先进冷冻电镜设备和数据处理软件。目前中国冷冻电镜的应用发展远超世界其他国家,水木未来先进的硬件设备与自主开发的软件系统,保证检测效率和质量,建立极强的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壁垒,并降低了公司运营成本。

截至目前水木未来首个电镜中心已经正式运营,同时为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和药厂提供科研服务,并与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全新的新药研发逻辑、千亿美元市场、手握一流技术,但加速新药研发的创业道路依然周期长、成本高,水木未来的路或才刚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十四五”生物经济规划,现在及未来生物是热门专业

下一篇:生物识别行业的未来在哪里?看了你就明白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自动引流系统 ( 湘ICP备17022177号-4 )

GMT+8, 2025-1-18 15:35 , Processed in 0.267213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