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来最差成绩单,百年老店同仁堂缘何遭遇滑铁卢?

2022-11-29 04:1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83| 评论: 0


记者 | 可达

编辑 | 曾福斌

盛名之下的百年老字号同仁堂(600085.SH)2019年营收净利双降,交出近13年最差“成绩单”。

13年最差“成绩单”


近期同仁堂发布了2019年年报,实现营收132.77亿元,同比下降6.56%;归母净利润为9.85亿元,同比下降13.12%。同时每10股派发2.6元(含税)。

此次营收净利双降,结束了同仁堂自2007年以来连续13年的业绩正增长。

在近10年间,同仁堂的营收增速始终保持在10%以上,但在2011、2012年连续两年超过20%后放缓下行,直至2019年出现负增长。



从主要指标的变动上来看,2019年同仁堂伴随着营业收入的下滑,营业成本及销售费用同步减少,管理费用因为员工薪资及场地租赁出现小幅增长,综合毛利率46.76%保持稳定(2015年以来其综合毛利率基本保持在46%微幅波动),净利润下滑主要是受营业收入减少影响。



同仁堂的主营业务可以分为医药工业、医药商业两个业务板块,医药工业主要是中药的生产及制作,医药商业则是终端门店销售。根据2019年年报,其医药工业实现营收75.31亿元,同比下降10.49%,毛利率减少3.37个百分点;医药商业实现营收75.21亿元,同比下降0.52%,毛利率增加1.42个百分点。以此来看,医药工业业务低迷是导致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但医药商业板块亦增长乏力。



从细分品类来看,心脑血管类和补益类产品贡献收入占比较大,其中补益类的收入同比下滑明显,达22.35%。此外,除了妇科类毛利率同比上升7.68%以外,剩余心脑血管类、补益类和清热类毛利率全线下滑。



同仁堂在年报中将销售收入前五名的主要品种,按照功能性划分为心脑血管类(安宫牛黄系列、同仁牛黄清心系列、同仁大活络系列)和补益类(六味地黄系列、金匮肾气系列),2019年的生产量和销售量均同比大幅减少。特别是补益类的两款药物生产量下滑33.%%,销售量下降25.5%,与该品类整体收入下滑相呼应,受产能影响库存减少逾50%。



那么究竟过去的一年中,同仁堂发生了什么?

事实上,同仁堂也可以说是一家“投资性”公司,2019年其母公司仅贡献29.41亿元的营收,而通过子公司合并的营收为103.37亿元,业绩下滑正是其中几家“明星”子公司出现了问题。

核心药品产能不足


同仁堂在年报中表示,面对产能倒移、环保限产的压力,虽然产品销售受到一定程度制约,但母公司运行情况总体基本保持稳定,子公司同仁堂科技的工业布局持续调整,产能不足、产值下降对其年度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在后续同仁堂科技的业绩介绍中,同仁堂补充表示“因产能尚未全部实现,品种转移仍在办理,致报告期发展放缓”。

资料显示,同仁堂科技主要从事生产及销售中药产品业务,涉及丸剂、片剂、颗粒剂、口服液及胶剂等多种剂型,产品涵盖中成药、食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主要产品包括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牛黄解毒片、感冒清热颗粒、阿胶及西黄丸等。

2000年10月同仁堂科技在港交所上市,并已于近期披露年报。2019年其实现营业收入44.76亿元,同比下降11.53%;净利润7.41亿元,同比下降26.29%。同仁堂持股占比为46.85%。

在年报中同仁堂科技表示,公司整体产品生产受限,导致2019年中成药生产总量较上年同期下降约20%以上。

同仁堂科技称,自2019年一季度开始,公司即面临多系列产品生产供应不足的状况,原有的亦庄分厂、刘家窑分厂的丸剂、液体制剂等多条生产线需要进行GMP再认证,而两家新建生产基地——同仁堂科技唐山及同仁堂科技大兴分厂虽然分别于2019年4月、7月顺利通过GMP认证,但由于新旧生产基地之间产品转移、生产衔接及新生产线的调试运行需要时间等影响,两家新建生产基地于2019年下半年才开始陆续投入生产,产能尚未得到有效释放。

同仁堂科技透露,特别是丸剂、液体制剂等剂型产品的生产进度受到较大影响,直接导致六味地黄丸系列、金匮肾气丸系列等主导品种产量下降,整体收入、利润亦随之下降。

其中,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产品由2018年的53个降至2019年的51个,其中销售额超亿元产品为9个,与上年持平。在主导产品中,六味地黄丸系列、牛黄解毒片系列、西黄丸系列的销售额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40.50%、6.01%及17.42%。

生产线产能不足导致核心品类产量锐减,是同仁堂科技业绩下滑和眼下面临的主要问题,多家券商在研报中表示需要关注2020年产能的复苏情况。

遭“蜂蜜事件”重创


2013年5月在港交所上市的同仁堂国药(03613.HK)是同仁堂的另一重要子公司,其主要在海外发展分销网络以及制造销售中药产品。截至2019年末,同仁堂对同仁堂国药的持股比例为33.62%,同仁堂科技对同仁堂国药的持股比例为38.05%。

2019年同仁堂国药实现营业收入12.63亿元,同比下降1.69%;净利润5.08亿元,同比下降0.28%。同仁堂表示,报告期内,地区社会事件对生产经营构成一定影响。

尽管业绩下滑幅度不大,但对于同仁堂而言所谓的“地区社会事件”影响颇为深远。

2018年12月15日,江苏电视台《零距离》播出盐城金蜂公司“回收过期蜂蜜、更改包装标签”的报道,次日,同仁堂蜂业公开道歉。2019年2月,同仁堂股份公布“蜂蜜事件”处理结果:罚款1408万余元、问责多名高管,同仁堂的声誉遭遇重创。

同仁堂国药表示,由于“蜂蜜事件”对同仁堂品牌形象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母集团于本年专注提升内部管理及全面开展质量管理风险自查整改,放缓向集团采购自有产品。2019年其内地市场收入为3.04亿港元(折合人民币2.77亿元),同比减少18.7%。

在“蜂蜜事件”发生后,市场监管总局在2019年2月宣布撤回同仁堂“中国质量奖”称号。事实上,近年来同仁堂药品质量问题频发,在2017年食药监总局药品“黑榜”Top10名单中,其以15次的“成绩”位居第二。

零售门店效率下滑


同仁堂商业则主要承载了同仁堂的线下门店零售业务,虽然并未上市但是重要性不言而喻,同仁堂持股占比51.98%。

2019年同仁堂商业实现营业收入76.73亿元,同比下降0.8%;净利润2.60亿元,同比下降19.25%。同仁堂表示,报告期内同仁堂商业扩展放缓,业绩有所下降。

所谓的扩张放缓,指的是同仁堂商业零售门店数量增速的放缓。截至2019年末,同仁堂商业共设立零售门店852家,较上年同期净增加44家,增速创下2016年有披露以来新低。



可以很明显看到,同仁堂商业的门店增速的确和营收增速呈现高度正相关,但同时也可以看到伴随着门店数量的增长,单家门店贡献的收入在逐年下滑,这意味着仅仅依靠门店数量的扩张难以维系业绩增长,整体效率正在下降,是同仁堂在零售端亟待解决的问题。

行业遭医保控费打击


有医药行业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同仁堂真正的隐患在于整个中药行业在医保控费的基础上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个别省份把中药列为了辅助用药,面临报销比例降低、使用量受限制。今年不少中药企业都在自己开拓市场,试图摆脱医院渠道,做健康类产品或者往该方向推。

此外,该人士提及2019年同仁堂曾被“查账”。根据财政部消息,2019年6月至7月曾对包括同仁堂在内的77家药企公开查账,旨在对医药销售环节开展“穿透式”监管,揭示药价形成机制,综合治理药价虚高。

不过在上述人士看来,本次新冠疫情中中药被大量应用,也许会对行业产生影响。

据悉,同仁堂的主力品种安宫牛黄丸在2019年12月24日将出厂价提高约33%,并在疫情期间进入国家《新冠疫情防治指南》危重患者推荐用药。

此外,根据2019年年报披露,同仁堂营业收入前五名的主要品种安宫牛黄系列、同仁牛黄清心系列、同仁大活络系列、六味地黄系列、金匮肾气系列均没有专利,也非保护品种,有分析对此表示担忧。

对此前述业内人士表示,同仁堂是中药企业所以没有什么专利,中药也并不看重保护品种之类,同仁堂的很多产品是有优质优价的资格,所以地方上还是愿意销售价格更高、品质更好的中药,市场上认可的是品牌。

“现金牛”遭券商看衰


尽管面临着来自于自身经营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但在资本市场上同仁堂是典型的“现金牛”企业。

1997年同仁堂IPO首发融资3.54亿元,并在2001和2004年分别配股融资2.14亿元、3.17亿元,累计从市场上募集资金8.84亿元。而其自上市以来已累计分红23次,累计分红金额达43.26亿元。

2019年同仁堂已在三季度实施了10派5元(含税)的分红,年报预计将再每10股派发2.6元(含税),全年总分红金额或将达到10.43亿元,超过2019年全年净利润9.85亿元,股息率达到约3%,北京市国资委间接持有同仁堂52.45%的股权,是分红的最大受益人。

不过去年这种分红并非常态,从近10年来看基本只有每年年报分红一次,而且股息率不超过1%,尽管分红颇为慷慨但股息率并不突出。

从2019年年报来看同仁堂的现金流非常充裕,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2.74亿元,同比上升17.91%;财务费用为-3000.15万元,利息收入持续增加;货币资金达75.57亿,约占总资产的36%;资产负债率为29.93%,近4年基本持平。

不过即便如此“不差钱”,同仁堂2019年在研发领域的投入仅有2.4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82%,但低研发投入在中药企业中较为普遍。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同仁堂发布年报后,遭中金公司、兴业证券、光大证券等多家券商下调盈利预期或目标价。中金公司表示,同仁堂子公司调整尚需时间;兴业证券认为,同仁堂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以及同仁堂国药仍有可能继续受到地区事件影响;光大证券提出,疫情对同仁堂2020年复产和销售影响较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天津同仁堂IPO的“真假品牌”困局

下一篇:同仁堂被罚1409万 北京纪委介入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自动引流系统 ( 湘ICP备17022177号-4 )

GMT+8, 2024-11-14 12:43 , Processed in 0.333760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