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又陷商标纠纷。
近日,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同仁堂集团”)和天津同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津同仁堂”)商标侵权纠纷引发关注。
8月13日,同仁堂集团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一份声明,指出天津同仁堂未经许可擅自使用了与同仁堂集团“同仁堂”文字和“同仁堂”注册商标高度近似的侵权标识,并通过企业名称文字突出使用、虚假宣传等方式引起混淆,侵害了北京同仁堂注册商标专用权等权利,构成不正当竞争等。
声明中,同仁堂集团强调,自己是“同仁堂”字号的唯一合法承继者,也是“同仁堂”商标的唯一合法持有人。天津同仁堂与同仁堂集团不具有同源关系,不是同仁堂集团的子企业或分支机构,也不具有任何关联关系。
据悉,同仁堂集团目前已向法院提起诉讼。
对于同仁堂集团的声明,天津同仁堂未直接回应。不过,耐人寻味的是,就在同一天,天津同仁堂官方公众号“津同仁”发布了一则《天津市公安局、市工商联“企业服务日”为老字号和谐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文章,其中多次提到天津同仁堂为“中华老字号”,看似有种“清者自清”暗自较劲的感觉。
有声音认为,同仁堂集团发出声明的时间恰好是天津同仁堂谋求在创业板上市的关键时期。该上市流程目前已进入问询环节,这也是天津同仁堂继2018年后第二次冲刺IPO。同仁堂集团此时提起诉讼,对天津同仁堂上市进程可能会造成影响。
针对该事件,商业那点事儿小编分别致电联系了当事双方,但天津同仁堂电话始终无人接听。同仁堂集团相关负责人也未作出回应。
和很多老字号引发商标纠纷的原因一样,两个同仁堂的纠缠也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同仁堂集团官网信息显示,1669年(清康熙八年), 乐显扬在北京创办同仁堂药室,标志着同仁堂品牌创立。1702年(清康熙四十一年),乐显扬之子乐凤鸣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开设同仁堂药铺。1723年(清雍正元年),同仁堂开始为清宫供御药,历经8代皇帝,长达188年。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同仁堂获得了新生。
1949年以前,根据公开资料,同仁堂的发展历经诸多坎坷,甚至一度资不抵债。无奈下,药铺由乐家姻亲张家出面接办,形成了“乐家铺东,张家药商”的局面。此后,同仁堂又历经对外招股、收回自营,这期间,乐家女婿张益堂参股又撤股,后又在天津另立“张家老药铺”。
北京同仁堂和天津同仁堂的第一次官司出现在1852年。当时张益堂未经乐家允许将张家老药铺更名为天津同仁堂,遭到北京同仁堂起诉,败诉后天津同仁堂不得再使用北京同仁堂商标并售卖北京同仁堂药品。天津同仁堂此后更名天津同仁堂和记。
1989年,“同仁堂”商标成为中国“首批马德里商标注册”的国际商标。2006年,商务部认定同仁堂集团为首批“中华老字号”。同年,天津同仁堂也被商务部授予全国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
两个同仁堂的商标logo
小编查询天眼查发现,天津同仁堂早在多年前就开始尝试注册属于自己的“同仁堂”商标。不过,天津同仁堂所申请的“天津同仁”“天津同仁堂”等商标目前均处于无效状态。只有“津同仁”为已注册商品,天津同仁堂新三板就计划以“津同仁”的名义上市。
实际上,京津同仁堂商标纠纷只是冰山一角。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同仁堂就曾诉中华同仁堂商标侵权,索赔100万元。
此外,在一家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有用户向北京同仁堂提问“与南京同仁堂的关系”。对此,北京同仁堂的回复是“没有任何关系”。
目前,京津同仁堂诉讼尚未进入庭审阶段,相关材料也未对外公开。
老字号经常是商标侵权纠纷的中心。最著名的案例莫过于南北稻香村的商标之争。亨得利、内联升、京天红等也都被类似纠纷缠身。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企业知识产权法律事务部负责人刘东阳表示,一场商标诉讼,可能要走一审、二审甚至再审,民事、行政诉讼交织。一般要持续数年。这个过程会牵扯企业大量的精力、人力和财力,甚至对经营造成影响。
老字号的商标纠纷由于历史原因复杂,解决起来会更加困难。但很多老字号依然选择要打,争夺商标所有权是原因之一,但也不排除出于阻击竞争对手,拖延对方上市进程等目的。
刘东阳认为,上市监管部门在审查时,也会关注公司核心知识产权的权属问题。
京津同仁堂的商标纠纷之所以被摆到台面上,也是由于随着企业规模壮大,业务范围有交集以及销售渠道扩展、品牌打破了地域限制等原因,日渐激化的商标矛盾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更为明显。
- END -
王维祎/文(部分内容综合新京报)
孔瑶瑶/编辑
图片来源:同仁堂集团官方微博公众号、津同仁堂公众号、天眼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