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三株往事:4年挣150亿,在猪圈刷广告,老农喝八瓶后死亡

2022-12-6 09:0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60| 评论: 0

人人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难道注定人到中年身不由己,人到老年为之奈何?谁说人生半百,头发花白就再也没有什么前途,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没有什么不可能!
三十六年前,有一个花甲老人赤手空拳下海创业,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就开了商场,身家不菲。



而随着时代机遇的裹挟,之后的9年,他的资产更是如同乘火箭一样地攀升,在不到4年的时间挣了150亿。
他就是吴炳新,1997年被《财富》杂志评为中国首富的老头。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他靠着一款营销夸张药效的保健品——三株口服液,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
1. 从合作社里的会计到年赚80个亿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很多人对三株这个牌子的保健品没有什么印象,但是在1996年,这个企业仅仅靠着一款名叫“三株口服液”的产品,就做到了年80个亿销售额的销售神话。



80个亿的营收,即使放到现如今的A股,那也是不容小觑。作为保健品行业的龙头——汤臣倍健,其在2021年年报中披露的营收也仅仅是74.31亿。
两者之间间隔了25年。
由此可见,当年的“三株口服液”是多么的疯狂。而这个奇迹的缔造者,叫做吴炳新
吴炳新出生于1938年。小时候他的家里很穷,家里有兄弟姐妹8个人,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8个人8张嘴,一天光是吃食就不是一般家庭能够承受得起的



更不幸的是吴炳新6岁的时候,他的父母就因为意外去世了。这让这个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最终八个兄弟姐妹里面只有吴炳新和大哥活到了长大成人。
因为家庭条件困难,吴炳新只有小学的学历
不过吴炳新为人机灵,善于抓住机会。1954年的时候,时年16岁的吴炳新听说村里的合作社在招人,他立即主动上门毛遂自荐。年轻时候的吴炳新干事有激情,而且会动脑筋。于是他很顺利地就成为合作社的会计。



当上合作社的会计之后没过多久,吴炳新就凭能力包揽了附近大大小小合作社的财务工作
1958年,吴炳新被分配到了包头矿务局当会计。后来甚至因为能力出众,连续升职,在矿务局干到了销售科长。
之后的二十几年,吴炳新一直在体制内当着小领导。人生过半,如果没有意外,他一辈子应该就是这样平平稳稳地过下去了。
直到80年代,改革的春风吹满大江南北。



1986年,因为生病缺钱,吴炳新咬牙辞去了体制内的铁饭碗工作,选择去经商——卖豆芽。这时候的吴炳新已经快50岁了。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觉得只有年轻的时候才有机会去闯一闯,老了就没了那心气。殊不知,敢闯敢拼的不是年纪,而是人。
倒卖豆芽让吴炳新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赚到钱之后吴炳新又连续收购了商场,开了蛋糕店。本来钱也赚到了,生活也好了,吴炳新之后的人生就是在包头安稳地开着这几家店,度过余生。



但是折腾的人总是不安于现状的。折腾,也让吴炳新的命运进入了一个巨大的风口漩涡
1988年,一款名叫“杨振华851”的保健品横空出世。
这款产品是由杨振华教授提取出的851菌,加入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的制成的保健品,也是国内首个号称有益身体的饮品。当年一经推出就在中国南方火了起来。
那年经朋友介绍,吴炳新认识了“杨振华851”在呼和浩特的代理。当年因为保健品的市场刚刚兴起,很多人还没有对保健品的认知,因此“杨振华851”在呼和浩特滞销了



而做过销售,且做得风声水起吴炳新被朋友请来帮忙出谋划策。在对“杨振华851”这款大豆发酵饮品有所了解后,吴炳新很快给出了自己的销售方案,那就是大打广告。
结果正如吴炳新所料,经过他一番推广,那批“杨振华851”很快就销售一空,也正是这次的操盘让吴炳新发现了新的大陆。
很快,吴炳新就决定处理掉手上的店铺商场,带着大量的现金去往南方开拓保健品市场。
1989年,吴炳新和他儿子注册了“淮南大陆拓销有限公司”,他当时代理的第一款产品就是851。但是并不是吴炳新所熟悉的杨振华851,而是一款名叫天安851的产品



杨振华教授在研制出“杨振华851”之后采用的是授权联营的经营模式,因此当时市场上冒出了很多经过其授权,甚至是未经授权的851营养液
良莠不齐的851营养液引起了整个851市场的混乱。当时甚至有商家将851营养液描述成包治百拼的万能神药,最终因为虚假宣传导致的负面新闻令大批的851营养液产品纷纷滞销。
而吴炳新代理的天安851也在这次的风波中灰飞烟灭。
多年积蓄大部分毁于一旦,但是吴炳新并没有从此离开了保健品行业。反而是更加坚定要做保健品的决心,在内蒙成功的经验让他坚信保健品这个市场前景无限。



很快吴炳新又找到了一个新的代理目标,那就是上海交大研制出的“昂立1号”
“昂立1号”原本卖得并不好,但是吴炳新接手后,先是经过一番了解,很快确定了营销策略。他将“昂立1号”产品的卖点由原先的强身健体转换成学习补脑,并通过大规模电视广告的方式推广营销。在这种密集营销轰炸下,1993年,昂立1号的销量就突破了一个亿。
看到保健品赚钱能力的吴炳新很快就不满足代理别人的产品。通过“昂立1号”这款产品,此时的吴炳新已经建立起了一个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而在更早些的时候,吴炳新就已经拿着大笔资金回到自己山东老家,筹备起了自家的保健品品牌,也就是三株口服液。



1994年,在吴炳新的操作下,“三株口服液”成功顶替了老东家“昂立1号”市场老大哥的位置。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三株从一个刚成立的保健品品牌,变成了一个年销售额“80亿”,四年销售150亿的保健品帝国。吴炳新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成功。
1997年,吴炳新因为三株口服液惊人的销售利润,被《财富》杂志评为了中国首富。
2. 有人的地方就有三株,即使是猪圈也不放过

有病治病,没病防病”、“有病请喝三株”、“三株口服液造福人类”,“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让吴炳新的三株口服液火遍了全国。



吴炳新的名言就是,有人的地方就要由三株
当时,吴炳新要求遍布全国的宣传员将“三株口服液”的标语刷在每一个可以刷字的土墙、电线杆和旱厕上,即使是猪圈也不放过。据说当时三株遍布全国的宣传员超过了15万人,这15万人没日没夜的在全国各地农村广泛的宣传“三株口服液”的神奇疗效。
除了在农村无止尽地标语宣传之外,吴炳新还在央视和几乎所有的地方电视台买了铺天盖地的广告。而三株口服液在电视台的广告不再是那些夸张的标语,神奇的疗效,反而是着重突出“三株争当中国第一纳税人”,“振兴民族工业”,以此渲染三株口服液的品牌美誉。



单单是电视台还不够,吴炳新还买下来大量的报纸版面,以新闻报道的形式来做广告,并将这些报道印满了自家的宣传手册。
除了宣传手册,吴炳新的三株集团还和几十家科研机构合作,写了本十几万字的《三株口服液临床验证论文》,里面收集了无数关于三株口服液神奇疗效的案例
在还没有经过大量广告轰炸的年代,这些营销策略的效果直接炸裂。观众直接把三株口服液当成了众所周知的神药。



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吴炳新就创造了1996年“三株口服液”销售80个亿的神话。而这几乎是当年全国保健品行业总销售额的1/3。根据三株自己统计的资料,这80亿的销售额,农村销售了总共48亿,占总销售的60%。
3.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

“三株口服液”的崛起几乎可以称得上是神速。短短几年时间,从一个代理公司,直接发展成为了全国最大的保健品公司,这个过程可谓是顺风顺水。可是正所谓“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也。”
吴炳新组建的销售团队为其创下了辉煌的战绩,也创造了遍布全国的网络。但是没有良好的管理,一旦市场有变,庞大的营销团队也成了巨大无比的负担。



据统计当年三株集团在全国各地一共设置了600多个公司,在农村各级乡镇有2000个办事处,各级营销人员超过15万人。大量的部门,权责混淆,人浮于事。甚至出现一部电话都有三个人管的现象。
很多人遇到问题根本不知道该找谁解决。而且管理上的失衡,直接让底下的事情失去了控制,只要没被抓到,下面的销售员就开始弄虚作假,糊弄了事。
除了管理上的混乱,随着“三株口服液”的巨大成功,吴炳新还开始了盲目的扩张。1997年的时候先后推出多款产品,一次性并购了20多家制药企业。之后的两年,甚至将自身的商业版图扩张到了化工、生物、材料、电池和化妆品领域。



盲目扩张消耗了三株集团大量的资金,也为之后三株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1996年,著名的“常德事件”发生了。
一个老农民,因为本身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花了400多元买了10瓶“三株口服液”。本想着“有病治病,没病防病”,没想到10瓶“三株口服液”还没喝完,在喝了8瓶之后,开始全身不明原因的溃烂。
老农被拉到医院救治,检测结果是高蛋白过敏,很快就不治身亡。年底,老农家人把“三株集团”告了。在三株集团当时过分的辉煌,根本没把这个事情放在眼里,只是将消息压了下去。



但是到了第二年,常德法院对老农剩下的两瓶“三株口服液”的经国家有关部门检验,显示其为不合格产品。常德法院最终判三株集团败诉,赔偿受害人家属29.8万元。
此判决一石激起千层浪,几十家媒体纷纷跟进报道。《八瓶三株口服液喝死一条老汉》的文章更是广为流传,三株集团的负面消息瞬间蔓延全国
而且没有人觉得三株集团是被冤枉。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三株集团的宣传绝对是过火的,甚至可以说就是欺骗。



虽然三株集团后来上诉成功,二审胜诉,还登上央视澄清,但是垮掉的信誉却已经无法挽回。
舆论狂潮之下,三株集团一时间销量骤减。月销售额从几亿元一下子只剩下了几百万,断了链的资金流让三株集团这个原本庞大的保健品帝国一下子分崩离析。
原本十几万的员工,最后只剩下不到一万人,各地多个工厂也是纷纷减产的减产,停产的停产,倒闭的倒闭。
如今时过境迁,“三株口服液”、三株集团已经渐渐被人遗忘。靠着旁门左道取得的辉煌,终究犹如黄土一捧,烟消云散。



至今,三株集团虽然还在,但是已经不再是一家保健品公司,转型成为了医药、化妆品公司。
虽然“三株口服液”已经消失,但是对于三株集团的疯狂营销,夸大效果虚假宣传的营销方式和营销手段仍然被许多人风味圭臬。
三株之后有脑白金,还有脑黄金。而在这之后,更是有许多改头换脸,换汤不换药式的三株集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三株口服液消亡史,年销售80亿的“巨无霸”,却被湖南老头扳倒?

下一篇:直销人早报:20200325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自动引流系统 ( 湘ICP备17022177号-4 )

GMT+8, 2025-1-18 14:52 , Processed in 0.258547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