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豆芽到三株口服液,身价百亿的吴炳新,为何被8旬老人逼上绝路

2022-12-13 07:3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25| 评论: 0

文©百小笙



1998年,一则标题为《八瓶三株口服液喝死一条老汉》的新闻,登上了各大报纸的头条。
随之,年销售80个亿的三株药业,一个巨人般的保健品帝国,一个神话般的存在,轰然倒塌!
三株口服液,是怎么将昂立一号打趴下,又是用什么办法,坐上了保健品市场的第一把交椅的?又是怎么倒闭的呢?



01
1998年,拿到法院判决书,三株口服液的创始人吴炳新大病20天,医生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口中喃喃地说道:我不要求什么,只想给民族做点事,如果不让我做,我就不做了......
是什么样的打击,让身价百亿,身经百战的吴炳新不堪一击呢?
事情从1996年说起。



1996年,湖南80岁的老汉陈伯顺,无意中在村里的围墙上看见这样一则广告,“有病治病,没病保健,就喝三株口服液”。当时还对这则广告嗤之以鼻。
但是后来,村里有人向他推销三株口服液,说村里的谁谁谁喝了这个口服液,癌症都治好了,还有某某人喝了之后,糖尿病也治好了,这个口服液还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喝完几个疗程,至少可以增加10年寿命......


6月3日,毫无辨别能力的陈伯顺便花了428元买了10瓶三株口服液,他幻想着自己能多活几年。
可是服用后不久,家人便发现了问题。
患尿频症的陈老汉服用两瓶三株口服液后,尿液减少,饭量增多,但是一停药后又复发,当服用到第四瓶的时候,遍体红肿,全身瘙痒。
第八瓶服完的时候,陈老汉全身溃烂,流脓流血
6月23日,陈老汉被送往医院治疗,经检查,陈老汉的病情为“三株药物高蛋白过敏症”。
9月3日死亡。
陈老汉死亡后,家属一纸诉状将三株口服液告上了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


要知道,1996年,正是成立两年后三株口服液最鼎盛的时期,广告铺天盖地,产品供不应求的时候。
这样的案件,三株公司已经接到了不下几百件了,而一项以利益共同体著称的三株公司,在公关方面很有一套。
于是,这起案件石沉大海。正当家属求告无门,准备放弃的时候,法院传来了好消息。


1997年底,法院接到了当年被送检的老汉未服用完的三株口服液的检测报告。
报告书称:未检出双歧杆菌等活菌;豚鼠过敏试验阳性;小鼠安全毒性试验阳性并经病理检查,心,肝,脾,肺,肾和胸腺均有病理改变,该产品为不合格制品!
根据该份报告,法院判决三株公司败诉,并向陈老汉家属赔偿29.8万元。
一起官司,就能把市值百亿的公司搞垮?而且该份检测报告,并不能直接证明陈老汉的死,就是三株口服液导致的。那么为什么三株公司就此倒下了呢?
事情要从三株创始说起。



02
1996年,巨人集团深陷危机,创始人史玉柱北上济南,去跟三株创始人吴炳新取经。
吴氏父子亲自接待了眼前这个惊魂未定的年轻人,吴炳新语重心长地对史玉柱说:你的阅历还浅,驾驭一个庞大的集团乘风破浪,光有知识和激情是不够的,关键时刻,还是经验......
谁曾想,两年之后 ,这句话应验到自己身上。


“三年赚一百亿元的吴炳新之谜” “一部中国民营企业的商战教程”等等,出现在一本《中国人可以说富》的书的封面上,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吴炳新的创业之路。
吴炳新的家境非常贫寒,5岁时父亲因为意外去世,而不到一年后,母亲因病离世,天当被地当床,这就是吴炳新的童年。
家里一共有8个孩子,但是没有双亲的他们,失去了父母的庇护,最终只有他和比他大17岁的哥哥活了下来。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必将为你打开一扇窗。
虽然吴炳新家庭非常困难,但是他聪颖智慧,虽然到11岁才上小学,但是他却用4年的时间完成了6年的学业。但是最终还是因为没钱而辍学。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958年,20岁的吴炳新来到包头矿务局工作,因为勤劳肯干,聪明好学,很快被提拔为销售科科长。
正值作价经济困难,矿上每年可以给员工发一套新衣服,但是吴炳新11年都没有领过衣服,他说:要为国家节省。
当年的老工人说:吴炳新虽然是一个科长,但是穿得还不如一个叫花子。
老一辈人,除了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美德,也时时刻刻地为国家分忧解难,这是我们现在的企业家最缺少的品质!





适逢改革开放,企业转型,吴炳新率先提出了下岗,为国家节省资源。
下岗后的吴炳新,揣着省吃俭用的200元钱,做起了豆芽生意。胆大敢干的吴炳新,从创业中获得了价值感和第一桶金。
80年代,改革开放,国家允许个人承包亏损的国有企业。
“好好地豆芽生意不做了,你要去承包一个连年亏损的厂子.......”大哥不同意。
但是,吴炳新力排众议,承包了一家蛋糕厂和一家商场。
事实证明,那个时代,只要你有想法,有干劲,就能挣到钱。
1989年,儿子吴思伟大学毕业,父子俩商量,决定出去闯一闯。
来到安徽后,他们便注册了“淮南大路拓销公司”,经营方向就是代销别人的产品。
而当时,851生物制品正值上市阶段,没有销售团队,双方一拍即合。吴炳新的公司变成了851的代理商。
因为自己多年的销售经验,加上儿子大学所学的专长,他们很快在这口暴利的糖水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就在当年,上海交通大学和某公司合作推出的产品“昂立一号”口服液问世。



吴炳新嗅到了商机,经过谈判,双方很快达成了宣传、销售的合作。
1990年,已经赚到了第一桶金的吴氏父子,一个北上济南,一个去往南京。
儿子吴思伟来到南京后,成立了南京克立科工贸公司,主营业务就是替昂立一号做销售。
虎父无犬子,站稳脚跟的吴思伟,第一年销售额就达到1500万元,1993年便达到1亿元之多。
虽然他们父子通过代理产品挣了不少钱,但是也知道,他们挣的钱只不过是利润的极小一部分,而且还处处受限。
人的欲望一旦开启,便如决堤之水,不可阻挡。
他们不甘心寄人篱下,要做大做强!
一场官司,迎来了三株的问世!


03
不甘寄人篱下野心极大的吴思伟便动起了脑筋。
他通过收购一家饮料厂,然后自己开发生产了一款跟昂立一号功能类似的保健品口服液,名为:凯拉口服液。
通过自己销售昂立一号的渠道,通过以昂立一号为假想敌,打造产品的卖点。
至此,吴氏父子与昂立一号的合作终止。
随后而来的就是一场凯拉与昂立的生死较量。
要知道,昂立一号的广告策划和销售策略都是吴氏父子一手制定的;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昂立一号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1994年,昂立公司向法院起诉,状告吴氏父子不正当竞争。



昂立公司称:
凯拉口服液对昂立采取攻击,公开诋毁昂立一号的浓度只有凯拉的1/10,并且以患者来信的方式,贬低昂立一号,还谎称凯拉是昂立一号的换代产品等等,在今天看来,这些手段是非常拙劣的。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昂立一号向法院提出要吴氏父子赔偿1000万元损失的档口,他们又被《江苏健康报》告上了法庭。
状告的原因则是吴氏父子伪造《江苏健康报》,盗用该报刊号,私自印刷332/323期《江苏健康报》,公开发表宣传凯拉,一共引发了600万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申请他们公开道歉并赔偿100万元。
随后,就有人揭露了凯拉的丑闻。
据报纸报道,一片关于凯拉的文章中,介绍了开发此产品的6位越洋博士,但是有人发现,其中冠以博士头衔的工程师,竟然是凯拉公司看大门的。
不正当竞争,盗用报名,假冒博士,迅速给刚刚小试牛刀的凯拉浇了一盆冷水。
很快,南京克立科工贸公司在南京消失......
吴思伟惨败后,去济南跟父亲会和,成立了济南三株公司,就是那个红遍大江南北的三株口服液!



不久后,三株口服液就问世了。
至今为止,大家都不知道三株口服液是怎么开发出来的,只知道三株口服液的发明人和“首席科学家”是吴炳新。但是,吴炳新既没有医学方面的知识,也没有科技方面的才能,他是怎么研发出来的?
而根据山东省审批的药品广告审查表中得知:三株口服液的主要成分是双歧杆菌,与昂立一号基本一致,其医学效果是通过口服进入肠道并繁殖,从而达到之力人体环境之目的,保健之功效。


双歧杆菌是个什么玩意?


双歧杆菌是一种重要的肠道有益微生物。双歧杆菌作为一种生理性有益菌,对人体健康具有生物屏障、营养作用、抗肿瘤作用、免疫增强作用、改善胃肠道功能、抗衰老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
这种有益菌现在常见于奶制品,以及药物中。
而三株的问世,正是脑黄金,太阳神,中华鳖精等落下神坛的时候。
三株能扛得起国内保健品的这杆大旗吗?他是如何在保健品由消费冲动转向理性消费,市场饱和,且人们开始对于保健品产生质疑的时候,突出重围的呢?


04
不得不说,吴氏父子确实是销售奇才!
像所有保健品一样,他们采用人海战术,地毯式广告轰炸的模式,迅速打开了销路。
他们的人海战术,其实就是现在微商的雏形。
把全国分为好几个级别,然后层层下达任务,直到村级都有他们的驻点,而很多老百姓就成了他们最廉价的推广员。
前面提到的陈伯顺老人,便是通过乡村推销员买到的三株口服液。我清晰的记得,我姑父就怂恿我妈买了几瓶。
在鼎盛时期,三株在全国所有大城市,省会城市和地级市注册了600多家子公司,在县乡镇有2000多个办事处,各级行销人员达到30多万。这个庞大的团队,至今无人匹敌!
吴炳新曾豪言:除了邮政网以外,在国内没有任何人有我的网络强大。
确实,吴炳新没有吹牛。凭借着庞大的营销网络,1996年,一举实现销售额破60亿。可以说这个销售额,几乎占到了国内所有保健品销售额的一半。
现在的微商,其实就是利用的人海战术。广撒网多捞鱼。


当然,除了这些基层的销售人员之外,吴炳新更加奉行“利益共同体”。
在处理与政府的关系上,三株有一套秘不示人的理论,这一理论在当年的三株内部被列为“绝密”级。



从三株创立那天起,吴炳新就结交天下名流,以聘请政府,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出任三株的顾问为名,甚至直接让药监局参与经营,可想当时吴炳新的运作能力有多强。
吴思伟曾经说:中国早期叫官商勾结,现在叫官商合营,充分说明了三株的发展,并非常人所能及。
“让卫生局牵头进医院,一方面共同的经济利益把我们绑在一起,这样内部外部环境都可以解决,另一方体面震慑了其他经销商......”来自三株内部的文件。





除了人海战术,更重要的就是广告轰炸。
那个时候,除了常见的计生标语,很多墙上都是三株口服液的广告,在偏远的农村,都可以看得见。



还有随处可见的三株口服液的小册子,单页广告,以及电视中的立体广告。
在众多的广告中,患者现身说法,医生当场诊断,这个招数是最好使的。以至于现在的部分电视台,仍然有那些拉大旗作虎皮的骗子专家,今天是卖膏药,明天卖正骨水,后天卖生发剂。
而三株的广告语,更是夸张:
治疗癌症,肿瘤,失眠,不孕不育,反正就是人类的疾病,一瓶三株口服液都能治好。
说三株整整影响三辈人,一点也不为过。


05
喝三株口服液,延长10年寿命。
这是三株口服液的广告语!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三株公司都还没有熬过6年。
有人说是陈伯顺老人用生命终结了三株神话,但这有点夸张。
事实上,三株早已经满目疮痍,就像是一颗炸弹。只要被人点燃引线,必将炸得体无完肤。
那么,三株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呢?
创始人吴炳新曾经对三株公司做了15条总结。
在这15条中,有经营上的,有广告上的,也有人事上的,还有财务上的。
总结中,人浮于事现象严重,比如某地办公室光接待人员就有30多个,这些迎宾小姐们没事干,就在办公室打扑克。
比如浪费严重,一个办公室的电话费就达到惊人的74万,不到30人的办公室,一次性买保温杯就达400个,墨水几箱几箱的买。
任人唯亲,有的区域经理,把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全部安插进来,最可笑的是,还发现用自己未满月的孩子占名额,吃空饷。
当然,这都是表面上的。



依赖于“利益共同体”的三株口服液,很多重要的渠道都跟公职人员或者相关部门挂钩,但是随着纠纷越来越多,这些人和部门便丢车保帅,划清界限。
这样做的后果,除了影响销量以外,还让企业的公关受到了极大地影响,没有了他们的上下疏通,很多事情便办不了。


除了这些,还有繁多的官司缠身。
这些官司除了部分跟广告商的以外,更多的则是用户的起诉,状告的理由就是产品的副作用导致的身体伤害。
麻烦不断,官司缠身,丑闻频现,直接导致了诸多消费者的质疑,以及消费者信心的动摇。
保健品这个东西,吃不死人,但是绝对治不好病。这种产品,一旦出现恶性事件,消费者肯定会远离。


所以,陈伯顺就是这个点火的人。


一年后,法院经过再审,无法认定陈伯顺的死,跟是否服用三株口服液有直接关系;恢复了三株口服液的清白,但很显然,这份迟来的判决书并没能将企业从生死线上拉回来。
1998年3月31日,三株官司败诉后,第二个月,三株保健品帝国轰然倒塌。
从月销数亿元,到月销不足千万元,
从4月到7月全部亏损,工厂全面停产,6000多名工人放假回家,口服液的积压库存达到2400万瓶。不到一年的时间,全国几百家子公司全部停业,办事处关闭,人员辞退。
就这样,一个鸟销售额80亿元,员工几十万人的公司倒闭了。


三株公司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地,树倒猢狲散,一个陕西企业老总在一次会上当面痛斥吴炳新,说他是中国保健品市场走向衰落的“罪魁祸首”
还有人为三株画了一幅像:
声势惊天动地
广告铺天盖地
分公司漫天遍地
市场昏天黑地
经理花天酒地
资金哭天喊地
经济缺天少地
职工怨天喊地
垮台同行欢天喜地
还市场经济蓝天绿地。
任何企业要想长久,产品永远是第一位的,而吴炳新始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除了在营销上,广告商,关系上做文章,从来没有在产品上下功夫。


这种既治不了病,又保不了健康的甜水,终将会被市场淘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三株口服液消亡史,年销售80亿的“巨无霸”,却被湖南老头扳倒?

下一篇:龙须树:一盆三棵变一棵,需要重新栽培,怎样上盆更合理、高效。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自动引流系统 ( 湘ICP备17022177号-4 )

GMT+8, 2024-9-21 16:47 , Processed in 0.315337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