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开创“阴阳”编解码系统,未来生物信息可以存到“DNA硬盘”上

2023-2-26 04:0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63| 评论: 0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4月26日讯(记者 李旖露)起源于几千年前的中华“阴阳”思想,被应用于今天的生物学技术领域,并可能逐步改变未来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记者从华大集团获悉,4月25日,《自然-计算科学》(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发表华大研究成果,研究团队结合DNA双链模型,开创了一套独具优势的“阴阳”比特-碱基编解码系统,用以解决当前DNA信息存储领域的技术难题。



我们正处在前所未有的信息大爆炸时代,据估算,2025年全球每天将产生491EB数据(1EB=1024PB,1PB=1024TB),相当于每天制造出2亿张DVD光盘。

随着5G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蓬勃发展,海量数据如何长期稳定存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DNA信息存储技术因具有超高信息密度、超强生物兼容性、以及长达521年的半衰期,在复制与维护成本、使用寿命等方面都具有颠覆现有技术的巨大潜能。2019年,“DNA数据存储器”入选《时代周刊》年度100项最佳发明。

2012年开始,科学家们不断进行DNA信息存储的相关尝试,聚焦于如何提升存储的信息密度,并解决生物技术兼容性问题。一直到2017年,科学家引进信息通信领域的编码方法——喷泉码,以条件过滤的方式筛选DNA序列,唯有满足筛选条件方可进行最终生成,基于此实现了对生物技术的兼容。



(DNA存储流程图,与传统信息存储的“信息写入-保存-读取”步骤类似)

尽管DNA喷泉码的诞生几乎解决了此前的技术瓶颈,但实际应用中也出现灵活性与适用性的问题。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华大研究院”)正是为DNA存储编解码系统保证信息转换效率和技术兼容的同时,大幅提高信息恢复的稳定性提供了新思路。

4月25日,华大研究院、深圳国家基因库等多家机构的研究团队联合在《自然》(Nature)子刊《自然-计算科学》发表研究论文。研究团队结合DNA双链模型,从中华文化中“阴阳”对立统一的思想获得灵感,开创了一套名为“阴阳”的比特-碱基编解码系统,验证了该系统在信息密度、技术兼容性、数据恢复稳定性等多方面的优势。

研究院团队将“阴阳”中的统一、对立和互化的思想应用到研究中——以两套不同的规则,分别对两条二进制信息进行“一对一”编译转换,再取两者统一交集的部分为最终解,实现将两条独立的信息组合统一为一串DNA序列。



(“阴阳”编解码规则示意图)

据了解,目前,常用的保存方法分为体内和体外两种模式,两者孰优孰劣尚未形成明确定论。为了全方位验证“阴阳”系统的信息恢复稳定性,华大研究院团队通过体外DNA干粉和细胞体内大片段两种存储环境进行测试,皆实现了原始存储数据的完整恢复。

具体而言,在体外模式上,研究团队采用不同浓度的原始DNA文库溶液进行了共200多组测试。结果证明,“阴阳”编码采用的线性数据恢复模式在每种DNA分子的平均拷贝数仅有100时,仍然能恢复最高88%的原始数据。而DNA喷泉码使用的编码方式使得每个数据包间存在一定的拓扑关联,在同样条件下,平均恢复率仅有1.3%。

另一方面,研究将信息存在了酵母活细胞的体内,酵母菌株经过1000代以上传代之后,信息仍可以被完美恢复。研究团队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利用活体细胞作为DNA存储的载体,上千年后原始信息或仍能被解读。这样的存储方式可以得到接近于天然DNA分子存储理论极限的物理信息密度,每克DNA能存储的信息量约为432.2 EB。

十年来,DNA信息存储领域已取得不少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包括检索、修改等高级功能也已完成原理验证性的测试,以微软、谷歌等产业巨头形成的DNA存储联盟更是在为其商业化广泛合作蓄势。

华大方面表示,在探索DNA信息存储的同时,华大也在DNA合成、DNA测序的设备与技术自主研发道路上持续深耕。基于华大的MPS合成技术和DNBSEQ测序技术,结合本研究的比特-碱基编解码技术,华大已经实现了DNA存储的全流程技术闭环。在不远的未来,“DNA硬盘”也许将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数据存储设备之一。

据悉,该研究由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主导,深圳国家基因库、首都师范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多个研究团队共同参与。华大研究院平质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华大研究院沈玥研究员、徐讯研究员与哈佛大学George M. Church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青年科学基金、广东省高通量基因组测序与合成编辑应用重点实验室、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等项目支持。本研究已通过伦理审查,严格遵循相应法规和伦理准则。来源:深圳新闻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十四五”生物经济规划,现在及未来生物是热门专业

下一篇:中英学者合作研究预测未来生物如何适应气候变暖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自动引流系统 ( 湘ICP备17022177号-4 )

GMT+8, 2024-11-21 17:26 , Processed in 0.156993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