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加剧全球气候异常,我们如何应对?

2023-7-3 15:20| 发布者: 123456833| 查看: 290| 评论: 0

实习生 苏航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刘栋

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发生了有海温记录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之一,全球多地高温纪录不断被打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让各地民众苦不堪言。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助理教授、大气科学博士王靖宇对此印象深刻。2016年,他正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与20年来亚利桑那州最严重的热浪“撞了满怀”。

“6月中旬,当地最高温度达到了46℃。空调只能把室内的温度降低15℃,所以还是非常热。”王靖宇回忆道,“为了渡过难关,整整三天我一直泡在游泳池里。我再也不想有那样的经历了。”

而今,厄尔尼诺正在“卷土重来”,将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世界各大权威气象机构近期纷纷预测:最早在今年8月,最晚在今年冬天,一次新的厄尔尼诺事件即将发生。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气候预测中心(CPC)预测,此次厄尔尼诺超过中等强度的可能性为84%,达到强厄尔尼诺的可能性为56%。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表示,2015/2016年超强厄尔尼诺发生后至今的八年也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八年。此次厄尔尼诺的出现很可能导致全球变暖的新高峰,并增加打破气温纪录的可能性。

随着全球逐渐进入“厄尔尼诺时间”。在它的影响下,全球气候会如何变化?各种极端天气事件会进一步增多吗?我们又该如何做好应对准备呢?

何为厄尔尼诺?

如今,厄尔尼诺正再次向我们靠近。

近期,包括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国家气候中心纷纷预计赤道中东太平洋将于2023年夏季到冬季进入厄尔尼诺状态。综合根据各机构的预测,2023年厄尔尼诺回归几乎已成定局。唯一的悬念是何时以及会达到怎样的强度。



当地时间2023年6月19日,韩国首尔高温预警,热成像相机拍摄的光化门广场景象。图中红色表示高温,蓝色表示低温。

那么,让多方预警的厄尔尼诺究竟是什么?

简言之,厄尔尼诺现象(El Niño)是东太平洋海水每隔数年就会异常升温的自然现象,与之相对的东太平洋海水异常降温现象则被称为拉尼娜现象(La Niña)。它们的周期可持续二到七年。包括这两者在内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会造成全球气温与降水的变化。

根据气象部门的定义,如果观测到东太平洋特定海域海温连续3个月比常年偏高0.5℃,就表明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如果偏高持续5个月以上,则确认是一次厄尔尼诺事件。按照我国气象部门的标准,赤道中东太平洋特定海区升温大于等于2℃的可称为强厄尔尼诺事件,大于等于2.5℃则为超强事件。

根据这个标准,1951年以来地球上共发生过20次厄尔尼诺事件,其中有三次超强厄尔尼诺,分别出现在1982-1983年,1997-1998年以及2014-2016年。每次较强的厄尔尼诺出现后,由于对全球大气环流的影响,全球都出现了气候异常和极端天气爆发的状况,我国也不例外。

如1983年陕西出现大洪水,1998年长江流域出现全流域大洪水,2014-2016年我国极端台风和暴雨频发。其中2016年更是创下全球均温最高纪录,成为有系统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一年。

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CSIRO)海洋与大气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CSHOR)主任蔡文炬教授及其团队在研究中发现,在目前温室气体增加的情景下,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中极端事件发生的频率很可能会上升。

正在靠近的这次厄尔尼诺事件,会是“超强”事件吗?

从目前的情况看,2023年的厄尔尼诺信号非常强烈。海洋监测方面,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几个关键海域,尤其是秘鲁近海的海温几个月来持续偏高,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美国气候预测中心6月8日发布的报告中认为已出现了弱厄尔尼诺状态。从南美洲天气来看,智利、秘鲁和厄瓜多尔等多地在持续高温后已经遭遇多轮暴雨、洪水的袭击。

综合各项数据判断,今年的厄尔尼诺,很有可能会达到中等或强厄尔尼诺级别。

打破1.5℃升温目标?

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海水异常升温,并将一些热量和水分转移到大气当中,因此极易造成气温上升。有记录以来全球气温最高的一年——2016年,正是超强厄尔尼诺年。

正如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所言,此次厄尔尼诺回归,地球将再次面临气温升高的风险,《巴黎协定》的1.5℃升温目标也会面临额外挑战。



澎湃新闻 王煜制图

然而,厄尔尼诺事件加剧升温是暂时现象,将打破升温目标的责任全部归咎于厄尔尼诺并不科学。

“目前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已经比工业化之前高出50%。”这是造成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蔡文炬教授表示,如果按照目前的碳排放状况发展,打破巴黎协定的升温目标只是时间问题。

事实上,即将到来的厄尔尼诺事件的确有可能加剧升温,造成全球升温短暂超过1.5℃,但他也解释道,在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全球气温大概率又将有所下降,减缓全球变暖。“(气温)会有来回波动,但是就总体趋势而言,全球的温度是会上升的。”

王靖宇也告诉澎湃新闻,到2027年左右,全球升温将很有可能超过1.5℃的门槛。虽然由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变动,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但它对全球变暖的长期轨迹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

“考虑到地球的复杂性质,突然发生的严重破坏让它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使整个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他说。

厄尔尼诺的连锁反应

厄尔尼诺真正的影响,是会让全球气温和降水发生巨大的变化,并且可能会加剧因为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事件的发生。

全球各地的人们正在面临越来越炎热的夏天。今年4月以来,亚洲多地都经历了较往年更早的高温天气。王靖宇对此解释:“全球正在过渡到厄尔尼诺事件中。对于亚洲而言,这意味着降雨减少、云层覆盖减少,暴露在阳光直射下的时间更长,使得地表温度更高。”

谈到今年出现在许多国家的极端热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新加坡地球天文台主任本杰明·霍顿(Benjamin Horton)教授认为,并不能认为它们完全由气候变化引发,也不能认为它们单纯由厄尔尼诺所导致。

“将任何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归因于气候变化都是具有挑战性的。因为根据这些事件的定义,它们是罕见现象,而且它们还受到自然气候变率模式的影响,很难去进行可靠的评估。但自然周期本身并不能解释最近破纪录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数量。同时其他一些事情也在发生——地球正在变暖,大气中的水分明显增加。”他对澎湃新闻说。

霍顿进一步指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确实是一种重要的自然气候周期,它可能驱动许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但事实上,它也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气候变化具有密切联系。它与气候变化直接或间接地相互影响。

“人为的气候变化可能造成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变率的上升并且放大它们在某些方面的表现,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也会助长气候变化带来的某些影响,例如加剧原本正在发生的变暖、干旱、暴雨、风暴等。如果我们无所作为,在自然周期与人为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下,我们将感受到这二者都表现得越来越极端。”霍顿说。

由于雨带往往出现在海表温度最高的地区,厄尔尼诺事件也会让雨带迁移。蔡文炬教授表示,在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西太平洋的暖水向东移动,雨带随之东移,西太平洋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易出现干旱,东太平洋国家和地区(包括厄瓜多尔、秘鲁、智利、美国加州等)则容易受到洪涝影响。

降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不论是干旱还是洪涝,都会让农业生产遭受重创。对于一些依赖农业的国家而言更是如此,一旦发生极端的干旱或持续降水,饥荒将蔓延到整片土地。

“很多发展中和欠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很脆弱。如果遇到很严重的极端天气事件很容易造成巨大的危害,人们连吃饱饭都是个问题。”蔡文炬说。

厄尔尼诺发生期间,异常的高温和干旱天气也将进一步引发灾难。澳大利亚、印尼等国家本身具备发生森林火灾的客观条件,极易发生山火,一旦厄尔尼诺现象加剧当地的高温和干燥,将为火灾创造“更好的条件”。

蔡文炬教授回忆起受厄尔尼诺影响,澳大利亚1983年发生的森林火灾,造成70多人死亡,几千栋房子被烧毁。同为厄尔尼诺年的2019年,澳大利亚也发生了严重的森林火灾,大火燃烧持续数月,导致近30亿动物死亡或流离失所,超过2000处房屋被毁,大洋洲土地满目疮痍。

在今天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们还需要格外警惕厄尔尼诺造成的能源消耗。

例如,高温之下,人们将更依赖空调制冷。霍顿告诉澎湃新闻,作为厄尔尼诺年的2016年,东南亚大陆在当年4月遭遇了有记录以来最高的月平均地表气温。这一事件导致能源消耗达到峰值。

在最新的研究中,科学家预测,厄尔尼诺事件对北大西洋和北欧冬季的影响将会加强,导致北欧冬季更加寒冷。这意味着从今年开始,原本就因为俄乌冲突着手调整能源政策以缓解能源问题的欧洲国家,尤其是北欧国家,在冬季取暖上的能源需求可能会继续增加,能源紧张程度仍将上升。

同时,厄尔尼诺对全球的广泛影响也体现在生物层面。

在海底,珊瑚正面临厄尔尼诺的威胁。厄尔尼诺发生时,海洋部分区域温度显著上升,这让珊瑚白化加剧,最终会因为丢失了养分来源而彻底死去。这并非只让我们失去了欣赏珊瑚礁的机会,很有可能也将成为那些依赖珊瑚礁而生存的海洋生物的“灭顶之灾”。

近日,英国气象局表示,过去三个月里,英国和爱尔兰附近海域录得了1850年以来同期最高温度。英国科学家已警告称,这种“前所未闻”的海洋热浪将对物种构成严重威胁,导致海洋动植物大量死亡。

陆地同样不能幸免,高温影响下,蚊虫活动会愈发猖狂。登革热、疟疾等疾病的传播范围极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今年以来,南美智利和秘鲁已经暴发了严重的登革热疫情。而高温干旱的天气将让热带雨林进入“脱水”状态,植被生长遭遇困难,“地球之肺”碳吸收也将受到严重干扰。

我们如何应对?

蔡文炬对厄尔尼诺与拉尼娜事件有着“深刻”的亲身体验。

“在严重的拉尼娜年,墨尔本连着下了好多天暴雨,当时我的一部车被淹,就坏掉了,之后都不能开了。”他回忆道。

蔡文炬认为,个人想要通过“临时抱佛脚”的方式改变气候的影响是不可能的,只能尽可能地在平时长期的生活方式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

随着北半球进入夏季,我们面临高温的炙烤。霍顿教授提供了在热浪中自我防护的建议:给自己时间适应高温天气,如果需要外出,外出的时长每天增加20%是比较科学的,外出也尽量选择早晨和晚上。

“即使一两度的温差也会有很大不同。”他说道,人们需要对热衰竭、热射病、中暑的迹象更了解,一旦发现迹象,必须立刻补水或使用冰袋、风扇。他认为,在热浪当中“不要强迫自己或者其他人在天气极其炎热的时候外出,尤其是对于运动员和一些雇主及其工人来说。如果必须在高温下外出,休息和补水至关重要”。

更重要的是,各国的政府必须为即将到来的厄尔尼诺作出统筹部署规划和应急准备。

王靖宇认为,对中国而言,此次厄尔尼诺事件主要的担忧是大范围的高温。“较高的气温还促进了空气中的持湿能力,加剧了大气的不稳定性,因此,中国沿海地区有可能发生强烈的台风,带来持久的暴雨,造成洪水和山洪暴发的危险,特别是对于一些人口密集的沿海城市地区,后果可能更严重。我们更需要为这些可能发生的灾害做好应对措施。”

对于可能发生的森林大火,亲眼见证澳大利亚森林火灾的蔡文炬提醒:“政府可以提前做准备,为了防范森林火灾失控,可以提前烧掉一些易燃物。”他还提到,如果本国粮食生产受到了厄尔尼诺的影响,可减少粮食出口,增加粮食储备。对于受厄尔尼诺影响巨大,却极端贫困的国家,国际组织应当考虑组织人道主义援助。

厄尔尼诺的脚步正在逼近,我们做好准备了吗?

来源: 澎湃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酥咔集团李庆南任清晨生物董事长

下一篇:研究发现早晨课越多成绩越差 网友:翘课有理由了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自动引流系统 ( 湘ICP备17022177号-4 )

GMT+8, 2024-11-21 19:37 , Processed in 0.119930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