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是一个集合概念

2023-9-10 15:15| 发布者: 冀苍鸾| 查看: 370| 评论: 0

史书中的炎帝,是一个让人感到疑惑又十分难解的概念。通常概念中的炎帝,是专指神农氏。但是展现给我们的炎帝,却是内容庞大,延续时间也很长久,相关人物各有背景,每个故事都可独立。从史料看,“炎帝”并非专指神农氏一个人。这个概念应该是一个集合体,是古代华夏民族一代政权头人的集合。


神农氏:也称烈山氏,姜姓,名石年。他原是一个部族首领,后因功绩大而被众人举称炎帝。传说在位一百多年(约公元前3216~前3077年),其著名后裔有据可查的有:蚩尤氏、共工氏、四岳氏等。
蚩尤氏:炎帝之后,出自羊水。蚩尤掌管东部地区,善于冶金铸造,生产兵器。被称为,战神和兵器之神。他举兵伐榆罔(炎帝后裔),逐炎帝人马“九隅无遗”,曾自号炎帝。后作兵伐黄帝,并曾请风伯雨师助战,终为黄帝击败于涿鹿之野,后被杀。
共工氏:亦名共攻氏,炎帝后裔。性格暴戾,易于为非作歹。相传,他为夺回帝位,与颛顼争强为帝。曾与黄帝时的东夷大战,不胜。则怒触不周山,致天塌地陷,造成人间灾难。
四岳氏:首领为伯夷,姜姓,传为共工重孙。本应列为共工氏一族,因支系及历史作用庞大,所以自成一系。他的后人曾帮助大禹平治水患。后繁衍出齐、吕、申、许四姓后裔。
另外 ,也有把烈山氏称为神农氏后裔的,说烈山氏乃为农神、谷神等。所以,应该是后人把这件事弄混了。
烈山,也叫厉山,本是烧山垦田之意。远古农耕时代,借助烧山开垦荒疏地,然后种田。“烈山”的本意,正应合了神农氏的炎帝——火德王的名称,也表现出了农耕的特点。从如下引注看:
《国语·鲁语上》云:“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
《礼记·祭法》则称:“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植百谷。”
可见烈山氏的后代中有柱或稷、农等,都不叫烈山氏。是他们继续发扬光大了神农氏的伟大事业,柱或稷、农等是烈山氏的儿子。
很明确,烈山氏不是神农氏的后代,应该是同一个人。
神农氏被推为帝王之后,被后人称为炎帝。炎帝之后,政权待续了八代。也就是说,在神农氏的炎帝政权中,应该共有九代人称“帝”。
《三皇本纪》载:
“神农纳奔水氏之女曰听妃詙。为妃。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凡八代,五百三十年。而轩辕氏兴焉”。
还有《三皇纪》也说:“炎帝之后凡八代,五百余年,轩辕氏代之。”
有的文献记载中,榆罔死后,直到他的孙子执政时才被黄帝推翻。似乎炎帝政权应该是十代或九代,但仔细查考史料,周密考虑,炎帝政权还是应该终止在俞罔一代上。因为《史记》等史典已经明确记载,在俞罔时代,天下大乱,诸侯纷争,轩辕氏代炎帝政权。即使炎帝政权维持到俞罔死后,也是在坂泉被轩辕氏击败,又被蚩尤氏打得“九隅无遗”之后。这时的炎帝政权系统,已经是日暮途穷,苟延残喘,溃不成军。轩辕氏政权已经代替了炎帝政权,即使有俞罔的儿子到孙子的支撑,也不能再代表什么有力的政权系统了。俞罔的孙子们,只能是残余的政治势力而已。
根据史料及相关的网络资料记载,炎帝后代当帝王或主要后裔有:
第二世,帝魁,神农氏长子,在位80年(公元前3076~前2997年左右)。
第三世,帝承,在位60年(公元前2996~前2937年左右)。
第四世,帝明,在位49年(公元前2936一前2888年左右)。
第五世,帝直,在位45年(公元前2887一前2843年左右)。
第六世,帝来(氂或厘),在位48年(公元前2842~前2795年左右)。
第七世,帝裹(哀),在位42年(公元前2794一前2753年左右)。
第八世,帝克(俊),在位46年(公元前2752—2706前年左右)。
第九世,榆罔(鸿),在位55年,(公元前2705—前2650年左右),被轩辕氏推翻。
应该说,这个资料有一定的参考度。史料中,这几个人的名字前都冠有“帝”字。说明这几位神农氏后代,都是延续神农氏炎帝政权的人,都是被称为“炎帝”的人。
据史料载,俞罔之后还有:
第十世,名器,榆罔子。
第十一世,名祝融,器之子。
第十二世,名术嚣,祝融子。
第十三世,名勾龙,术嚣子。
第十四世,名垂,勾龙子。
第十五世,名共工。
第十六世,名伯夷,著名贤人,佐尧帝掌四岳,佐大禹治水,因功受封于吕,为吕侯,是即吕氏得姓之始。姜太公吕尚,即其后。
以上所列是炎帝与“奔水氏”延续的一支炎帝后代,是炎帝正妻的后代。还有柱或稷、农等后代应该是炎帝与其他妃子的后人。
在《山海经·海内经第十八》中记载: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壤,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
这个记载与上一个记载有重复的人名,也有不重复的人名。这里说,这些人是炎帝后代。前文说,器、祝融、术器、句龙、垂、共工、伯夷是俞罔后代。也许是后人记录,与前人记录之间的差异?先不细究是谁的后代,总之,他们是炎帝后人这事是确定的了。有一个事情是很明确的,《山海经》中的“炎帝”,决非神农氏一人。
炎帝神农氏绝非以上“奔水氏”一位夫人,其子也绝非以上所列。但论起他们的后人,不可能一个一个地论,炎帝的后人,必定也只能称其为最后一个“帝”的后人。当然,他们也都是神农氏的后人。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
这个炎帝,显然是俞罔,是炎帝政权的最后一位执政者。这个炎帝,决不可能是神农氏!神农氏曾为百姓,不惜自己生命,亲尝百草,为国操劳。他的作为,决不可能出现“暴虐百姓”的事。
史料中,记载炎帝有十个儿子、十二个女儿都是太阳和月亮。神农氏的资料中没这个内容,而在神农氏的后代“帝俊”中恰恰是这样记载的。
有证据证明,帝俊与帝鸿两父子帝王,是炎帝后裔。这两人的后代,当然也是神农氏的后人。
帝俊,在“大荒经”中东西南北无所不有。他的妻子多,子孙多,事业和发明也多。包括姜姓、姚姓、销姓在内许多氏族,都是由他分出。太阳是他的儿子,月亮是他的女儿。
据载:
《山海经·大荒东经》载:
“帝俊生中容”,
“帝俊生晏龙”,
“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
“ 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
《山海经·大荒南经》载:
“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
“帝俊生季厘”,
“ 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
“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
《山海经·大荒西经》还说:
“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山海经·海内经》载:
“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少暤生般,般是始为弓矢。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帝俊有子八人,是始为歌舞。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
“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显然,羿是帝俊的臣子。但羿为什么在后来射杀了帝俊的九个儿子(九个太阳)?看似,羿忠实地执行了帝俊的旨意,把有害下国的淫威太阳取消了。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古人关于“君为轻,民为重”的主导思想。
从上可知帝俊的后代中,有姓姜、姓姚、姓销(萧)等;所生的儿女有10个太阳和12个月亮等,看似炎帝后裔很多。
其中:姜,是神农氏的本姓。姚、销(萧)等姓,是神农氏的衍生姓氏。生十个太阳,正是炎帝的传说。毋庸置疑,帝俊正是炎帝神农氏序列的人。
帝俊的儿子中,有一人也当了“帝”——帝鸿。
《史记·五帝本纪第一》载:“昔帝鸿氏有不才子,……。少昊氏有不才子,……。颛顼氏有不才子,……。此三族世忧之。” 后来,这三族加上缙云氏一族不才子,共四门凶族,被舜帝赶到四个边远的地方生活。
帝鸿氏,应该是名为鸿,职称为帝。鸿字的含义是:
《吕氏春秋》说:“彭祖以寿,三代以昌,五帝以昭,神农以鸿”。
《山海经》及相关史典,都说炎帝部族“黍食,使四鸟”,其中四鸟者:既鸿鸟氏、凤鸟氏、玄鸟氏、青鸟氏。毋庸置疑,“鸿”者,属于神农氏。从古代史典的多处字面解释看,鸟、日等都是明显的炎帝特征。“鸿”这种大神鸟,动一翅就是八万里,谁能承得起它的神威名称?且,“鸿”是东方日出的地方,又有“神农以鸿”的说法。
《史记》中,“昔帝鸿氏”中的“昔”字已经说明帝鸿氏不是黄帝、尧舜系列的人。按古人习惯,以“鸿”说神农氏。那么鸿字的应用,就不可能再用于别人。显然,帝鸿氏只可能是炎帝序列的人。
所以,“帝鸿氏”是指炎帝这个概念中的“帝”,也不排除可能是指其他某一个炎帝。当然,也许就是指神农氏,但最大可能还是俞罔。
是不是帝鸿氏属于炎帝系列整体的泛称?也不可能。因为帝鸿是帝俊所生,所以帝鸿氏只能是一个人。应该就是俞罔,第八代炎帝。
《山海经·大荒东经第十四》载: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虚,日月所出。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豹虎熊罴”。    
“东荒之中有山,名曰壑明俊疾,日月所出。有中容之国”。
《山海经·大荒西经第十六》载 :
“有羝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灵恝生互人,是能上下于天”。
“大荒北经第十七
有北齐之国,姜姓,使虎、豹、熊、罴。
《山海经·海内经第十八》载:
“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龙,先龙是始生氐羌,氐羌乞姓”。  
“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少暤生般,般是始为弓矢”。
“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帝俊有子八人,是始为歌舞。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朽倕,是始作下民百朽”。
“后稷是播百穀。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
《山海经·北山经·北次三经》载:“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言交]。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炎帝女儿女娃,既精卫鸟,填的海应该是山东半岛。这个故事与共工怒触不周山、刑天无头以乳代目、夸父死后手杖化为桃林等炎帝族系的顽强拼搏、至死不俞精神,是异曲同工的。说明,炎帝系统被黄帝战败之后,还有很多人为炎帝歌功颂德。
从前面引用的内容看:“炎帝”,决非神农氏一个人的专用代名词。而是炎帝政权中,一系列帝王尊者共同称号的集合。
炎帝的后裔在现东北地区有中容之国,黑齿之国,白民之国。其中黑、白之名称,正是东北北部“白山黑水”称谓的由来。
另在东方有姜姓的齐国,东南方有羲和之国,三身之国;北方有司幽之国;西方有氐人之国,南方有番禺之国……。再加上己知的西南苗裔是蚩尤后代,散居的姜、姚,及齐、吕、申、许四岳氏后代等;应该说炎帝后裔,在现今的中国无处不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炎帝“创业嘉年华,六月精英汇”招商表彰大会即将召开

下一篇:华人始祖~炎帝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自动引流系统 ( 湘ICP备17022177号-4 )

GMT+8, 2025-1-18 16:05 , Processed in 0.282537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