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路是上海市跨静安区和普陀区的一条街道,南北走向,南起愚园路,北至长寿路,长1868米。胶州路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修筑于1913年,得名于山东省地名。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租界时未更名。
传统上,胶州路沿路南段为住宅区,向北逐渐过渡为工厂区。当年,胶州路的申园跑狗场经常举行跑狗比赛,还举行足球等体育比赛,经常是人山人海。这里地处沪西,远离市中心繁华闹市,是海上宜居之地。
这里曾经的“孤军营”,也是重要的历史旧址。30年代,捷克公使馆曾设于胶州路。
胶州路125弄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JA-J-047-V
地址:胶州路125弄
胶州路125弄
解放前这里曾是上海江海关总税务司署及海关中高级职员的住宅区,建筑为三排英式风格的联体花园住宅,坐北朝南,红瓦双坡屋顶,屋前有小花园。西侧原有大片花园,后改建成云峰剧场。
胶州路125弄3-5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805200000166 虞哲光旧居 中华人民共和国 静安寺街道
地址:胶州路125弄5号
虞哲光(1906-1991),美术电影编导。无锡人。1925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早年从事木偶艺术创作。1942年创办并领导上海业余木偶剧团,任团长。建国后,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编导,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会长,导演的木偶片有《东郭先生》、《胖嫂回娘家》、《三只蝴蝶》、《崂山道士》等。1959年至1991年居住于此。
胶州路125弄3-5号
胶州路125弄5号也曾是著名编辑家陶亢德的寓所。陶亢德(1908-1983),浙江绍兴人。民国时期著名的出版人、编辑,先后任《生活》周刊编辑、《论语》杂志主编、《人间世》编辑,使他在上世纪30年代的期刊界崭露头角,结识了文坛上众多的成名作家,同时通晓五六种语言。1935年9月16日,陶亢德与林语堂共同出资创办《宇宙风》半月刊,在上海创立人间书屋。值得一提的是,他曾经是林语堂在文学和办刊业务上的左膀右臂。其余如周作人、老舍、郁达夫、丰子恺、朱自清、郭沫若等一大批成名作家,都在这个时候与陶有过亲密接触。陶亢德因沦陷时期主持具有日资背景的太平书局,与周作人等一起被定为“文化汉奸”,锒铛入狱。
胶州路134、148弄瑞芝村
胶州路134、148弄瑞芝村,建于1912年,新式里弄住宅。
胶州路134、148弄瑞芝村
胶州路瑞芝村是著名的西班牙建筑风格的里弄花园住宅。门前筑有低矮围墙,从小铁门进入,有一个不大的庭院。
胶州路134、148弄瑞芝村
从建筑风格来看,这种房屋特别注意把精巧纤细的装饰表现在门窗周围,门窗的局部以及阳台栏杆都用铸铁精制,呈多种几何图案,起到独特的装饰效果。屋顶采用四坡顶平缓的筒瓦顶,南面设敞廊或阳台、适合上海的气候条件。
胶州路134、148弄瑞芝村
住宅为二层楼,打蜡地板、钢窗、带有煤气、抽水马桶、浴缸,这在当时是最先进的,相当于现今的“连体别墅”。
胶州路148弄3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805190000169 宣景琳旧居 民国 静安寺街道
地址:胶州路148弄3号
胶州路148弄3号
宣景琳(上海,1907~1992,1925年加入明星电影公司。电影演员。)1965年从南阳路铜仁路口的联华公寓迁居胶州路148弄(瑞芝村)3号寓所,居住在二楼西面一间有30多平方米的房间。
胶州路148弄11号
胶州路148弄11号,曾是广东人萧湜的寓所,他曾在胶州路底开设光亚染织厂。
胶州路149弄3-5号
胶州路149弄3号,曾是原永安公司董事宋常超寓所。
胶州路149弄5-7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805190000167 富文寿旧居 民国 静安寺街道
地址:胶州路149弄7号
胶州路149弄7号
富文寿(浙江海盐,1901~1971,哈佛大学医学博士。1937年创办上海市难民儿童医院。)曾经居住在胶州路149弄7号。
富文寿1920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1925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波士顿麻省总医院、传染病院医师,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儿科讲师。1928年回国,任上海医学院、上海女子医学院、同德医学院儿科教授及西门妇孺医院儿科主任等职。曾参与创建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上海医学院前身)及儿科专业。抗日战争爆发,多方筹款组织难童医院,免费收治贫病难童。旋又将难童医院与国际红十字会婴儿医院合组私立上海儿童医院,任院长。1952年申请政府接办,经批准与市儿童保健院合并组建上海市儿童医院,仍任院长。在国内首先建立小儿外科专业,聘请从美国归来的专家马安权任儿外科主任。并组织儿童医院医务人员深入街道、里弄,开展地段儿童保健工作,为上海医师走出医院大门开展保健服务之先导。受聘为上海市卫生局儿科顾问后,积极组织全市性儿科学术活动,定期举行专题报告会、讨论会,举办儿科医师专修班;同时兼任上海第二医学院儿科系主任、教授,以市儿童医院为教学实习基地,亲自带教学生,为上海培养一批具有临床经验和保健观点的儿科骨干。
胶州路170弄
胶州路170弄7号曾是葛肇基律师事务所,葛肇基律师在民国时期就参与涉外婚姻案件审判。
胶州路170弄12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45190000168 潘伯鹰旧居 民国 静安寺街道
地址:胶州路170弄12号
潘伯鹰(安徽怀宁,1905~1966,书法家。任上海书法篆刻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市人民政府参事 。)曾经居住在胶州路170弄12号。潘伯鹰是举世公认的书法名家。早年从吴闿生学习经史文词。国共和谈时,曾担任国方代表章士钊的秘书。对文学颇有造诣,曾著小说多种,后潜心于诗词及书法。是近代书坛“二王”书风的积极追崇者之一。
胶州路183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45190000305 万国殡仪馆鲁迅葬礼遗址 民国 静安寺街道
地址:胶州路183号
胶州路183号
万国殡仪馆1926年9月26日开业,当时的地址是胶州路71号。1926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的中华凯斯柯特公司瞄准商机,向一位旅沪法国侨民租下了位于今胶州路207号的一幢三层楼花园洋房,开办了专事殡殓的“大礼厅”,次年,通过登报征求名称,最后定名为“万国殡仪馆”(外文名为:INTERNATIONAL FUNERAL DIRECTORS)。
胶州路183号
1934年时任经理的美国人施高德将万国殡仪馆改组为独资企业,自任老板,除了继续为外侨服务外,把主要服务对象转向了中国的富商显贵、海上闻人和上流人士。
胶州路183号
许多社会名人的丧事都在万国殡仪馆进行,如法兰西协会会长里昂(历任法文上海日报董事长、法兰西俱乐部会长、法国海军俱乐部会长、东方图书馆复兴委员会委员)、杨杏佛、牛惠霖、牛惠生、端纳(蒋介石私人顾问,西安事变中曾赴西安斡旋)、李登辉(复旦大学前校长)、徐志摩、唐绍仪(前国务总理)、苏联政府新闻机构塔斯通讯社上海分社社长苏托夫、英茵(影星)等等。上世纪50、60年代,一些政要、名流如周璇、陈赓大将、任鸿隽、刘亚楼上将的丧礼也在此举行。
鲁迅葬礼
1936年10月19日晨5时25分,鲁迅先生在寓所与世长辞。噩耗传出后,其亲友等前往吊唁者有宋庆龄女士、胡风、內山完造、胡愈之等。木刻家力群赶到鲁迅寓所为其画遗像。下午3时,遗体被移至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內,进行化装小殓,并停置于二楼礼堂內。闻讯前往吊唁者,有沈钧儒、李公朴、邹韬奋、姚克、巴金、张天翼、沈兹九、池田幸子、长谷川三郞、欧阳山等。20日上午10时至21日下午2时,为各界人士瞻仰遗容的时间,依先生的遗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除祭奠和表示哀悼的挽词花圈等以外,谢绝一切金钱上的赠送。并由蔡元培、马相伯、宋庆龄、內山完造、史沫特莱、沈钧儒、茅盾、萧三等八人组成治丧委员会,办理一切。
从20日开始,前去凭吊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殡仪馆门口设签到处,有服务人员负责接待,这些服务接待人员许多是来自內山书店的职员。据《申报》报道,鲁迅先生的遗体停放在二楼靠西一个房间內。至21日,遗体已由楼上移下至大厅西端。鲁迅先生身着咖啡色绸袍,身上覆盖深色锦被,上及胸际。身后设灵桌,上供八寸遗像,并缀以鲜花,各界致赠的花篮及花圈等放置在四周。
22日下午一时五十分行启灵祭奠。祭者三十余人,分列数行,最先为家属,次为治丧委员蔡元培、宋庆龄、內山完造、沈钧儒,其后为亲友等。由姚莘农司仪,全体肃立静默,并行三鞠躬礼。继由司事将棺盖严封,礼成,绕棺一周而退。旋由黃源、姚克、孟十还、田军、欧阳山、聂绀弩、胡风、周文、吴朗西、巴金、靳以、黎烈文、张天翼、曹白等十二人扶柩出礼堂,移置柩车內。执绋者随柩而行,至门外整队,至二时半出发。
鲁迅葬礼
送殡行列长达里许,执绋者约六千余人。前导为白布橫旗,额题“鲁迅先生殡仪”,由蒋牧良、欧阳山掌执;后为乐队,持挽联背花圈之送殡者,一长列,及歌咏队一大队;其后为巨大的布底墨画遗像,神采栩栩如生;像车中遗像由鲁迅两个姪女恭侍左右;柩车后,随送殡者鲁迅妻子许广平、儿子海婴、弟弟周建人,及蔡元培、宋庆龄分乘汽车四辆;后为步行执绋者。行列出万国殡仪馆,经胶州路,极司非尔路(今万航渡路),地丰路(今乌鲁木齐北路),折入大西路(今延安西路),而至虹桥路,步行约三小时,至下午四时半抵达万国公墓。行列抵公墓后,先在纪念堂前举行葬仪,由蔡元培致词,继由沈钧儒报告鲁迅生平,而后宋庆龄、內山完造等相继演说,胡愈之读哀词,末行最后的敬礼,并静默致哀,唱挽歌。沈钧儒等献旗覆柩上后,乃移至东首墓地,安置穴內,石板盖上,全体致敬而散,时约六时许,已暮霭四起矣。
胶州路207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805200000227 上海假肢厂旧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 静安寺街道
地址:胶州路207号
胶州路207号
这里原是万国殡仪馆的一部分,1966年7月,红卫兵破四旧,殡仪馆关门,遂改为上海假肢厂。1935年3月9-14日,胶州路上人山人海,为到这里瞻仰阮玲玉遗容,可谓万人空巷。1935年3月8日,阮玲玉自杀身亡。3月8日晚,遗体即被送至万国殡仪馆。阮玲玉自杀的新闻公布后,社会轰动。前去瞻仰阮玲玉遗容的人数超过十万人,以至捕房不得不特派警员在殡仪馆门前维持秩序。
阮玲玉葬礼
3月11日下午三时大殓,采用殡仪馆特备的铜棺,计价一千七百五十两。3月14日出殡当天,仍有不下数万人前去吊唁。捕房也预料到拥挤的情况,故特派大批探捕到场照护,并有骑巡多名,驰往疏通路线。午前胶州路、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与康脑脱路(今康定路)之一段,即杜绝交通,行人亦遭拒绝通过。灵榇自胶州路以达恒丰路途中,街道全为人车所塞,至北宝兴路后,车行始稍觉顺利。然徒步或乘车前往联义山庄者,络绎达数里之遥。下午四时许,灵榇到达联义山庄,这时先期到达者已数千人。原计划开棺作最后的瞻视,但因当时围观者过多,恐秩序难以维持,未果。最后灵榇被放入墓穴后覆以石板,又以水泥固封,葬事乃毕。
胶州路252弄1号(新闸路1788号)
胶州路新闸路口有两栋洋房,门牌号胶州路252弄1-2号,造型别致。这里曾经是上海市卫生局中国红十字会合办平民医院。
新闸路1758号
新闸路1758-1788号(原新闸路1748、1750、1758号)曾经是潘家永医师的私人房产,平民医院租期到后,潘家永将房产收回,自办家永私人医院。潘家永医师系潘承锷先生(大律师,苏州畅园主人)之子,历任宝隆医院内科、小儿科及上海红十字会第三医院肺科驻院主治医师等职。
新闸路1748-1758号在30年代还作过国立曁南大学临时校舍。
胶州路260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45190000049 闽南堂旧址 民国 江宁街道
地址:胶州路260号
胶州路260号
该建筑建于1921年。闽南堂前身为旅沪闽南基督徒聚会所,成立于民国23年。民国26年成立教会,定名为上海闽南中华基督教会。民国38年购买胶州路260号一座英式三层楼房作为礼拜堂。信徒多数是商界,也有学界、医界及台湾籍人,牧师陈之毅。1958年实行联合礼拜时,闽南堂人员参加静安区联合礼拜。原址改为静安区胶州路幼儿园。
193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
从1938年的行号图上看,这里似乎作过中国红十字会第三医院。
胶州路273弄6号
胶州路273弄6号,曾经是卢鸿典医师诊所。卢鸿典,原籍福建,于1931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获博士学位。历任北平协和医院医师,福建泉州惠世医院院长,后应聘来沪,兼任友邦、泰山、四海及联邦等保险公司医师达十年之久。
胶州路322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JA-J-057-V
地址:胶州路320号
胶州路322号
胶州路322号,中国邮电器材总公司,1949年7月,华东电信管理局在上海开始组建邮电工厂,设四厂,其器材处修造四厂设于此处,其后历经合并更名,现为中国邮电器材华东公司办公所在地。
胶州路388弄5-7号
胶州路388弄7号,曾为著名医学专家颜福庆寓所。
胶州路410弄3号(深色房子后面第一幢)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805190000260 周城浒旧居 民国 江宁街道
地址:胶州路410弄3号
胶州路410弄3号
周城浒(1896~1978),浙江诸暨人,上海医学院眼科主任。市六人民医院眼科主任。是中国眼科学奠基人之一。
胶州路450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JA-J-009-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45190000019 胶州路450号住宅 民国江宁街道
地址:胶州路450号
胶州路450号
胶州路450号,独立式住宅。建于1940年代,砖木结构。现代主义风格,底层南面有拱廊。内部空间布局自由。现由上海避风塘茶楼有限公司使用。
胶州路510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JA-J-016-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45190000020 司米托莫银行旧址 民国 江宁街道,310106945190000014 培进中学6号楼 民国 江宁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司米托莫银行;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上海对外经济研究中心/全球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胶州路510号(康定路770号)
层数:3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35年;保护类别:三类
康定路770号
康定路770号上戏附中有栋欧式的别墅,红色的外墙格外醒目,原来是司米托莫银行旧址,即日本住友银行。旧址为一栋独立式的花园住宅,四坡红瓦斜屋顶,水泥砂浆外墙。由当时尾原工程所设计。建筑南侧正立面中央原为主出入口,带有外伸式的门廊,门廊由石制的圆柱支撑,但现已被封闭,出入仅依靠西侧面向胶州路的边门。
胶州路510号
该楼建成之后的十年时间里,曾长期作为日本住友银行(亦称司米托莫银行)职员宿舍。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5月,由资金实力雄厚的聚兴诚银行竞标购得,作为该行职员宿舍。1954年,培成女中与协进女中合并为上海私立培进女子中学,后改为公办上海市培进中学,由女中转为男女生兼收的完中。1963年2月,培进中学迁至康定路770号,将这幢洋房作为校舍之一,从而由原来的银行宿舍华丽转身,演化为新中国的办学场所。这一时期,这幢红楼被称为“培进中学6号楼”。2004年8月上海市培进中学更名为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后来有一段时期,上海对外经济研究中心(全球经济发展中心)曾在此楼办公。现在由上海金珐休闲会所使用。
胶州路522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JA-J-017-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45190000022 胶州路522号住宅 民国江宁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龚氏花园住宅;现名称/现使用单位:宝钢老干部活动中心
地址:胶州路522号
层数:2层(假3层);结构类型:砖混结构;建造年代:1925年;保护类别:三类
胶州路522号
胶州路522号,原为龚氏住宅。思九生公司设计,WOO SUNG KEE承建,英国乡村别墅风格。该宅后曾是爱国民主人士陈清琤的寓所。现为宝武集团上海冶金老干部活动中心。
胶州路522号
陈清琤(1905~1983)浙江鄞县人。1920年来上海,在均昌钱庄当学徒,后在平湖钱庄、华东银行、中央冷藏厂、世界银行任会计、总务主任、总稽核、襄理等职。1936年起与友人合作经营棉花生意,历任三益花号、九丰花号、新丰棉号经理。1947年,移居香港。在香港期间,他读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及其他进步书刊,还接触了不少中共地下党员及进步民主人士,对共产党的政策有了较多的了解,清除了疑惧思想。因此在1949年4月,他毅然回到上海,迎接解放。同时冒着风险,接济在上海的中共地下工作同志和资助民盟同志转移去港,还支持两个女儿参加革命。1949年9月,陈清琤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历任民建中央委员、民建上海市委常委、副主任委员。是第四至八届上海市人大代表。
胶州路561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JA-J-018-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45190000056 胶州路561号住宅 民国曹家渡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上海市政委员会电力部住宅;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上海古典建筑装饰工程一公司
地址:胶州路561号
层数:3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26年;保护类别:三类
胶州路561号
胶州路561号,原为上海市政委员会电力部住宅。上海市政委员会电力部设计,爱尔德瑞基承建。英国式花园住宅。外观为平整的清水砖墙,开窗简洁,内部楼梯和局部分割采用原木材质。
胶州路601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JA-J-019-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35190000173 上海市立实验民众学校旧址 民国 曹家渡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上海市科学馆;现名称/现使用单位:静安区业余大学
地址:胶州路601号
保护级别: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层数:3层(假4层);结构类型:砖混结构;建造年代:1930年代;保护类别:三类
胶州路601号
上海市立实验民众学校旧址,位于胶州路601号,是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该建筑为英国式教学楼建筑,黑瓦双坡顶,红砖清水墙面。石砌拱形门洞,木制矩形门、钢制窗,白色水泥窗套。
胶州路601号
上海市立实验民众学校,1945年9月由俞庆棠创办。当时为沪西地区中共地下组织开展活动的重要据点,先后有200多名中共地下党员在此工作或学习。1947年1月,国民党上海参议会曾提出撤消实验民校的议案。俞庆棠在中共地下党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团结师生开展护校运动,保住了学校。1949年,实验民校师生组织人民保安队和纠察队,参加迎接上海解放的活动。
俞庆棠先生塑像纪念碑
俞庆棠(1897~1949),著名教育家。原籍江苏太仓,生于上海,后定居无锡。俞庆棠出自太仓名人辈出之俞氏家族,1919年赴美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深造。归国后,俞庆棠历任江苏无锡中学教师、大夏、东吴、沪江等大学教授,上海市教育局社会教育处处长,还被聘为江苏大学区(后改名为中央大学区)教授兼扩充教育处处长。1947年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俞庆棠逝世后,周恩来总理亲自到教育部向她的遗体告别。在上海静安区业余大学成立“俞庆棠校长纪念馆”,校园内建立了“俞庆棠先生塑像纪念碑”。
胶州路上几处旧址:
潘园(潘家花园)
潘园位于原槟榔路(今安远路)与劳勃生路(今长寿路)之间,胶州路以西的位置,是地产商潘守仁的产业,约有四十余亩地大小,花木繁茂,建有潘氏宗祠及住宅。在1948年的行号图上这里还有潘氏宗祠存在(见下图)。
194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
这里曾经是潘守仁建立的潘氏公学旧址,还是其他几所学校的旧址:大夏大学、上海小学、上海幼稚园、上海幼稚师范学校(为当时全国幼儿师资唯一培训之所)、上海中学女子部。
胶州路孤军营
1937年10月31日,谢晋元部撤出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保卫战以八百壮士奉命撤退而结束。公共租界当局恐战火波及租界,要求中国政府鉴于人道立场,下令四行守军撤退。10月31日凌晨,谢晋元部奉命撤入公共租界,被租界当局缴了械,羁押在余姚路(原星加坡路)胶州路口的“孤军营”内(今余姚路321弄)。这儿原系46亩大的一片荒地,临时用芦席搭了一些棚屋,四周拉上电网,由万国商团的白俄武装看管,不准悬挂国旗,不准外出。
1948年航拍图(红色箭头所指为孤军营位置)
上海各界人民出于对八百壮士的敬仰,冲破阻挠,到孤军营慰问官兵,来演出、联欢、座谈者络绎不绝,最多的一天达5千人左右。持续的慰问活动使将士们倍受鼓舞。在此期间,谢晋元率部坚持习文练武,每天举行精神升旗典礼(当时没有国旗,只能向天空行注目礼)。日伪对谢晋元及其部下威胁利诱,逼其归顺,谢晋元宁愿血染国土,决不投降,遂于1941年4月24日晨举行升旗典礼时,被4名为日特收买的士兵杀害。谢晋元遇害,社会震动极大,各界集资赠棺,在万国殡仪馆举行隆重葬礼,参加者达10余万人。5月8日,国民政府追任谢晋元为陆军少将。谢晋元墓矗立在“孤军营”内(1983年4月被迁往虹桥万国公墓)。
1948年版行号图上有谢晋元墓(红色框所指)
在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11月,孤军营结束,孤军壮士,得重入行伍。余姚路321弄后被命名为晋元里。“孤军营”这面抗日爱国的旗帜永远在人们心中飘扬。
余姚路321弄晋元里今貌
申园跑狗场
老上海曾有三处跑狗场:公共租界的"明园”,法租界的“逸园”,西区的“申园”。
申园跑狗场
申园跑狗场英文名‘The Shanghai Grey Hound Club“,中文名“申园跑狗俱乐部”,其跑狗场称”The Stadium“。1927年由万国赛马会董事、英国人伊文思(C.F.Evans)发起创立,1928年7月31日正式开幕。场址在延平路之东、胶州路之西、康脑脱路(今康定路)之南、武定路之北,占地六十余亩。当时与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贫民教养院比邻。
1948年航拍图上申园位置(红色框内)
当年《申报》对申园报狗场的报道:
胶州路地处幽静,自申园开幕后,远远遥望,即见牌楼一座,辉煌夺目,电炬缀成该园中西名称,光耀如同白昼,极引美感。大门建筑,系仿照英国赛狗场最新式者,上用无数电灯环绕,嵌以钢制“申园”两字,排列旗杆五株,中悬该园会旗,两旁分挂中英国旗,令人目不暇接,异常壮观。
一进园门,空旷要道,中建八角小亭,派有专员,分赠来宾当晚赛狗节目,中西文合璧,装订成帙,精致美观,人手一编,按图索骥极能引起研究兴趣。售票处设于看台之后面,来宾购买狗票,十分顺便。而会员看台,布置尤为考究,至购票之格外便利,更不待言。
园中看台,特别宏敞。内分会员看台、大看台、普通看台三种,可容数万人。劵价虽有等差,而视线均正对赛场,一览无余。座位亦极舒适,深合普及同乐之旨。
会员看台之旁,另辟草地数片,布置花木,饶有园林之胜,并设藤制桌椅,以备来宾休息。入晚电炬通明,苍翠扶疏,置身其间不啻入清凉世界。西餐冷饮,清洁公道,传呼尤便。举杯瞩目,既可凭栏观赛,又可涤烦却暑。
赛场建筑,采用腰圆形式,各看台之预,均髹以银光白漆。起赛时电灯一暗,即闪闪生光,异常美丽。如此胜境,叹观止矣。
1928年7月31日当晚的开幕战,晚九时开赛,共举行平赛五次,跳栏二次,距离除第二次之平赛为三百五十码外,其余均为五百码。获第一的狗,得奖银百元;第二的狗得奖银五十元,此外均各奖银杯一座。
申园由于交通便利,白天这里还作为足球和其他运动场所。1933年3月,申园跑狗场奉工部局令关闭。1934年6月,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搬迁至此,并与西联足球会合租申园场地,先后举办上海万国足球赛、第五届国际运动会等。申园一旦有重要赛事,特别是足球赛,经常是人山人海。当年,一代球王李惠堂曾多次来此比赛,老球迷们对此还津津乐道。
前排中间捧球者为李惠堂
中国男足什么时候再能出一个李惠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