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年入78亿,如今深陷传销、非法集资丑闻,这家老国货彻底凉透了

2024-2-12 18:17| 发布者: 因醉鞭名马幌| 查看: 302| 评论: 0



得益于去年9月全网掀起的一场“国货热潮”,2023年成为了许多国货品牌的关键转折点,大家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加快了脚步,品牌前景越来越好。
然而,也有这么一个拥有着37年历史的老国货品牌,在这一年里过得艰难不已。
去年一月份,江苏隆力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骤遭剧变,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想必关注财经时事的读者朋友们都还记忆犹新。
据彼时的报道显示,由于涉嫌非法集资,该公司董事长徐之伟被苏州警方取保候审,超过1.5亿元的股权被冻结,期限达半年之久。



此后一年之间,有关隆力奇的新闻不时会出现在公众眼前,但无一例外都是些负面消息。
比如,位于广州的“隆力奇亚洲运营中心”已在去年二月时人去楼空,以及上百家分支机构、门店已进入吊注销状态,公司运营情况显然不乐观。
而就在今年春节的前一周,隆力奇再爆惊雷,其占股超65%的化妆品子公司被强制执行9740万元,公司董事长正是徐之伟的儿子徐晓平。



如果您属于80后或者90后群体,那我相信“隆力奇”这个名字您一定不会陌生。
哪怕您没亲身用过相关产品,对于20年前央视各时段铺天盖地的隆力奇广告,也一定记忆犹新。
在隆力奇近四十年的品牌历史中,“蛇油护肤品”一直都是公司当之无愧的摇钱树,最巅峰时曾为隆力奇创造了高达78亿元的年营收。
作为“选秀鼻祖”青歌赛的独家冠名商,隆力奇曾在央视独享过长达两个月的直接曝光,烧巨款打知名度,足见其财大气粗。



如此一家品牌历史悠久,群众知名度颇高的日化行业巨头,曾经风光无限的隆力奇,如今为何会走到涉嫌违法犯罪的地步呢?



在步入一地鸡毛的尴尬境地之前,隆力奇也曾经被寄予厚望,一度成为最有希望在日化领域突破外企围剿的国货品牌。
这样的地位绝非凭空而来,创业之初的徐之伟,一双肉手似乎真的有魔法。
唐代柳宗元的一篇《捕蛇者说》,道尽了捕蛇人这一群体的辛酸与无奈,穷苦人家为了能多赚些钱糊口,只好铤而走险捕蛇取胆,一家三代人都因失手丧命,令人唏嘘不已。
而青年时期的徐之伟,便与柳宗元笔下的捕蛇者蒋氏如出一辙。
80年代初,为了尽快改善家庭条件,木匠出身的徐之伟决定转行做捕蛇人,每天凌晨四点就得外出捕蛇,回到家再挨个取蛇胆,剥蛇皮,定时卖给来村里收货的中药商换钱。



不过,相比起祖辈只知道单打独斗的捕蛇人,徐之伟明显要聪明得多,他更善于利用资源。
在手中有了些积蓄之后,徐之伟在附近村镇组织了一支“捕蛇队”,培训乡亲们捕蛇技巧,迅速扩大了规模,蛇胆、蛇皮和蛇肉等一系列产品的产量也大幅度提升。
产量有了保障之后,徐之伟不再像以往一样坐等中间商来收货,而是开始主动进城推销,与产业链下游的精加工商建立合作关系。
1986年,徐之伟的“蛇业公司”在江苏常熟成立,而这家彼时仅有40人的小公司,便是日后日化巨头隆力奇的前身。



传统的捕蛇业,最赚钱的业务无非两个。
第一是卖蛇胆,作为中药里极为珍贵的一款药材,性凉的蛇胆具有祛风除湿、清凉明目的功效,天然蛇胆向来价值不菲。
第二则是卖蛇皮,除了同样可以加工制作为中药材之外,蛇皮还可以用来制作乐器的响膜,诸如二胡、京胡以及蛇皮鼓。
但除此之外,占据了蛇身最大部分的蛇肉,反倒产生不了太多的经济效益。
其实,除了少部分的毒蛇品种之外,大部分的蛇肉是可以食用的,比如今年因《繁花》为人熟知的“椒盐大王蛇”,据说口感也比较不错。



可实际上,80年代时即便吃蛇肉不违法,但耐不住老百姓心里对蛇这种生物“犯恶心”,敢于下嘴的人还是少数,大部分产自常熟的蛇肉,最终都成为了农民堆肥的原料。
而其中的另外一小部分蛇肉,则飘洋过海去了日本,被加工成了一种名为“蛇粉”的护肤品,价格卖得非常贵,但销量也很不错。
在当时,由于日本人肯花高价买蛇肉,大部分的中国蛇业公司都乐意出口,可唯独徐之伟脑子转的快:
“这个蛇粉,我们能不能也试着生产一下呢?”
正是这个念头,帮助徐之伟实现了产业升级,一家土生土长于江苏的日化巨头,正呼之欲出。



1995年,徐之伟的蛇业公司终于突破了研发瓶颈,推出了自己的一系列蛇油保健品,蛇油护手霜、蛇粉、蛇油膏一应俱全。
在当时,中国市场上还从未出现过取自于蛇成分的保健产品,徐之伟的蛇油系列一经上市,立刻引发了消费者的极大兴趣。
仅仅1995年这一年,徐之伟的公司年利润就已经逼近1200元,“中国蛇王”的称号,徐老板当之无愧。
也是在这一年,蛇业公司完成了股权改革,“隆力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LongRich这个英文名也明晃晃地展露了徐之伟的野心:
“要富,而且要一直富下去。”



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这十几年,是电视广告宣传效率最高的时期,由于老百姓获取信息的渠道仍相对有限,电视频道的收视率极高。
而这也意味着,只要品牌肯重金做电视广告营销,势必然能够打响知名度,徐之伟便深谙此道。
自2004年起,隆力奇连续三年拿下了央视广告部的标王,牢牢“霸占”了央视黄金时段的日化产品广告位,为品牌做洗脑式曝光。
抢到了广告位还不够,为了拉高广告片的圈粉效率,还得选对品牌形象代言人。
千禧年后谁最红?男星莫过于演《金粉世家》的陈坤,女星最具潜力的则是因一曲《幸福万年长》走红的汤灿,都被隆力奇打包拉来做代言,借用艺人影响力刷足了存在感。



依靠着一套高效的营销组合拳,截至2008年时,隆力奇的产品销售额已经来到了惊人的78亿元,具备了与宝洁、联合利华等海外巨头掰手腕的实力。
无论是作秀也好,或是真实的看重员工也罢,身处红利期的隆力奇每年还会给销售冠军颁发大奖,奔驰、宝马随便挑,尽显豪气。
先出圈,后卖货,这是新世纪初各新锐品牌的普遍商业逻辑,隆力奇也不例外。
但遗憾的是,随着知名度的逐渐走高,隆力奇的营销之路却越走越偏。
在电视广告的影响力逐渐下滑、广告营销投入回报率不再可观后,徐之伟想到了一条新的营销路径:转型做直销。
然而,就是因为这次致命的转型,原本势头昂扬的隆力奇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直销,顾名思义就是“点对点直接销售”,依靠人传人这样的小范围直接经销模式,实现产品的成交。
显然,这样的经销模式效率不会太高,效果肯定比不过投放广告来的好。
但在商家看来,直销最大的一点优势就是,比铺广告便宜得多。
经过隆力奇内部计算,转型直销之后,即便销售额缩减到过去的50%以下,净利润还是会有所提升。
但您有没有感觉到有一点不对劲?直销和传销,似乎并没有明确的壁垒。



徐之伟曾公开宣贯隆力奇的直销模式,把自己身边的熟人引入到直销系统中之后,作为“上线”的你就可以拿到2000元的奖励。
直销模式的侧重点,应当是卖货拿提成,而不是拉人头给奖金,后者显然是传销的典型特征。
而且据记者报道,新加入隆力奇直销团队的成员,都要接受许多会议培训,有许多令人深恶痛绝的“洗脑式”课程充斥其中,翻车后甚至还被央视公开报道。
除了线下的直销团队培养,隆力奇还搞出了一个名为“聚好商城”的线上直销体系,玩儿法也如出一辙,花钱入会后,再靠拉新领奖励。



可以说,自2009年与安利和玫凯琳等品牌一同收获直销牌照之后,隆力奇的发展便已经踏上了不归路。
曾经的风光无限,如今也只剩表面强撑,在过去的一年里,隆力奇十余年间埋下的巨雷开始一颗颗燃爆。
去年初,隆力奇董事长徐之伟因涉嫌非法集资被苏州警方取保候审;
一个月之后,位于广州的1700平运营中心被曝搬空;
过去一年间,公司股价暴跌超过95%,几乎脚踝斩,少东家的分公司被执行,执行标的逼近1个亿……
以上种种,都昭示着这个“国货老字号”已深陷泥淖,实在令人唏嘘。



一个国民品牌的打造,往往需要历史几十年甚至更久,可金字招牌的跌落却快得多。
毕竟,任何一个决策疏忽,任何一次踏错方向,都有可能走向万劫不复。
隆力奇的光速陨落,也给诸多国货品牌提了个醒:
尽管与海外巨头的竞争压力巨大,但路总是可以慢慢走的,不要落入了资本的圈套。
资本这场游戏,一旦上了桌,就意味着有了成为输家的概率。
做实业,用心做好产品才是王道。
-END-

<hr>参考资料:

市界:《爱赚快钱的“中国蛇王”出事了》

水皮ESG会客厅:《国货之光隆力奇,毁在了直销变传销?》
4A广告网:《隆力奇是怎么作死的?》

南风窗:《已被刑事强制,结局令人唏嘘》
作者:路遥
编辑:一乙木
#精品长文创作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混出创意序出结果——弘美公益购今天成立

下一篇:曾经火遍全国的四大保健品,成分让人哭笑不得,如今全都名声狼藉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自动引流系统 ( 湘ICP备17022177号-4 )

GMT+8, 2024-11-21 17:16 , Processed in 0.357729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