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竞者,达未来—— 写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40周年之际

2024-12-22 14:38| 发布者: 执着等待等wc| 查看: 129| 评论: 0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能竞者,达未来—— 写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40周年之际-1.jpg

历史长河水静流深,蓦然回首驻足凝视,才更能体会它的波澜壮阔。

应改革大潮而生,迎开放大势而进;拥江海交汇之利而兴,乘国家战略之风而上……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的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40年发展历程,浓缩中国改革之路越走越宽、开放之门越开越大的壮美史诗,更凸显南通这座“万亿之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逐梦中国式现代化的笃实求索和宽博胸襟。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英文缩写NETDA音译为“能达”,域内名称“能达”者,俯拾皆是。

“四十不惑”之际,绕不开一个历史之问、实践之问、时代之问:南通开发区何以“能”,又何以“达”?

能达者,与时竞

江河万里,必有其源。

长江之畔,通州路上,一座没有门牌号的四合院,就是南通开发区的起点。

1984年春,研究进一步对外开放问题的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漏”掉了江苏。时任江苏省省长顾秀莲闻讯立刻带着开放南通和连云港的“江苏方案”进京争取。“这个大的开放局面我们一定要把它抓在手!”

敢竞者,事竟成。1984年5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确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南通、连云港在列。

一步快,步步快。当年12月19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了这块“国字号”牌子,从一座四合院出发,靠10万元起家,南通开发区跻身改革开放“先行者”。南通人说,他们抢到“入场券”,挤上“头班车”。

首批国家级开发区有14家,开放大潮绝不是雨露均沾,更不能坐等其成。唯有与时间赛跑,与对手竞速,才能将先发变成先进,将蓝图化作实景。

1986年1月,南通开发区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南通东兴有限公司领取营业执照,开南通之先河。1990年5月,由新加坡三德树胶工业独资兴办的南通三德兴电子工业有限公司获准在南通开发区成立,又创全省外商独资设企的首例。

风起东方,潮涌江海。40年来,南通开发区累计吸引外商投资企业1000多家,总投资超300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投资设立企业90多家,集聚了德国默克、德之馨香料、日本大王、虎牌生活用品、美国美乐家健康科技、瑞典奥托立夫安全气囊、奥地利赫尔斯曼传感器、土耳其协航光伏电池等重大外资项目。今天的南通开发区,是南通外资最集中、最具影响力的区域,平均每0.2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一家外资企业,叫响“投资南通”品牌。

扬子江畔,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产业园内,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规划馆中,未来产业铿锵落子。数据显示,南通开发区以占全市2.5%的面积、4%的人口,贡献了全市7.8%的GDP、10%的财政收入、18%的进出口规模和25%的实际利用外资。四十载深耕,“试验田”变成了“高产田”;一路风雨兼程,“先行者”竞出了“一片天”。

能达者,与难竞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南通江面水宽浪急,是地理天堑,也曾是经济鸿沟。上世纪90年代,《新华日报》刊发《大江隔断了什么》,反思南通从苏南板块“掉队”原因,引发思想解放大讨论。老开发区人至今记得,创业初期过江靠渡船,客商听到“南通”就直摇头,“你们那啊,‘难通’!”

东方大道尽头临江远眺,南岸常熟城市轮廓清晰可见。这里是通常汽渡的北岸码头。去年7月10日,运行30年整,历经百万次航行的通常汽渡停摆。

告别,是因为有更好的开始。码头往东,苏通大桥长虹卧波;向北,沪苏通大桥飞跨天堑;海太长江隧道加紧建设,苏通第二过江通道工程即将开工……南通“八龙过江”大交通格局中,“四龙”在南通开发区域内和周边。加上新开通的苏通“空中走廊”,开发区已由偏僻江郊,蝶变通城“金南翼”、跨江融合“桥头堡”。

从“难通”到“好通”,南通开发区40年创业历程,就是不断在困境中找出路、在压力下加速度、在挑战中攀高峰的发展“竞”程——

创业初期,直面缺水少电、交通不便等各种困难,开发区人笃定“三个立即上”:中央要求我们立即上,竞争要求我们立即上,外商要求我们立即上。

1985年,宏观调控收紧银根、压缩基建,起步区从1.2平方公里压缩为0.8平方公里。向上争取,跨省融资,顶着巨大压力,借钱修通第一条马路,开发区开始拉开框架……

1997年,为了总投资8000多万美元的捷利康项目,时任开发区领导张小平迎难而上,项目终于通过报批,创下国家重启有关外商投资税收优惠大门后的首个特例。

2008年,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开发区人欣喜之余,清醒地认识到招商竞争将更加激烈。为了竞项目抢时间,他们去上海、南京都是早出晚归,到日本、韩国考察也是今天去明天回。

2021年,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不约而同遭遇“长大的烦恼”——空间不足。当时南通开发区仅剩47个地块4500多亩,大项目难以落地。怎么办?空间再造!对标新发展理念,向存量要增量,开发区持续3年攻坚,“再造”产业用地7000亩、经营性用地2000亩,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

“有风有雨是常态,无畏风雨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历经四十载风雨洗礼,南通开发区艰苦奋斗底色不改,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势头更劲。

能达者,与势竞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

识大势,竞先机。今年10月,国务院新批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国家队”扩容至233个。“对手”在增加,“赛道”已焕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四十不惑”的南通开发区,再一次站在了时代最前沿。

茫茫深海,中天科技三芯超高压海缆宛如巨龙,跨洋越海连通世界。省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清单,南通开发区深海产业发展方向入选,南通唯一。

浩瀚太空,“南通一号”展翅翱翔,与其他7颗卫星组成我国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江苏银河航天南通卫星智慧工厂落户3年来,围绕卫星研制、星座组网、卫星应用等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合作,携手长三角助力航天强国建设。

大江之畔,惠生清洁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浮式天然气液化(FLNG)项目高度近百米,重达14万吨,就像一座“海上工厂”。全球共5艘FLNG在建,其中2艘在开发区,企业手握“大国重器”实现发展质变。

观其流,探其源。回望南通开发区产业跃迁之路,逆势时敢扬帆、顺势时抢机遇是融入血脉的“基因密码”。

开放之初,开发区敏锐抓住乡镇经济发展机遇,由传统纺织起步;本世纪初,抢抓“入世”风口,拥抱全球产业链布局调整浪潮,引进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和高技术含量的外资项目,逐渐向电子信息、精密制造、新材料等高端产业转型升级;进入新时代,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叠加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进“龙头型”“链主式”重大项目,逐渐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医药健康和新能源“3+1”主导产业体系,前瞻布局深海、低空、氢能等未来产业。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站上“二次创业”新起跑线,南通开发区“不惑”而行——由大变强是必须跨越的关口,转型升级是必须面对的课题,动能转换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是“排头兵”必须扛起的使命担当。

辨时代之势,攀产业之高,方能竞发展之速,砺实力之强。近年来,南通开发区在强手如林的国家级开发区中奋勇争先,不断进位。2023年在“国家队”中综合发展水平考核成绩列第21位,较上一年度上升18位,创历史新高。

能达者,与己竞

勇挑大梁者,必当大任。

今年年初,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市长张彤齐赴南通开发区专题调研。南通市密集出台政策,支持开发区做大做强,推动南通创新区与南通开发区协同发展,“挤”出10平方公里土地,给开发区建设“新时代未来产业园”。南通市给开发区设立“两年超千亿、十年两千亿”目标,要求聚力打造一流产业新区、一流开放名区、一流创新园区、一流活力城区。

实现“两年超千亿、十年两千亿”,意味着年均现价增速要达到10%以上,等于“再造一个开发区”!

怎么“造”?唯有“自我革命”!

——思想上革命。“七虎竞南通”全国扬名,南通开发区敢与“虎”争雄。在全市高质量发展“龙虎榜”中,开发区跟区县板块一起比拼,产业项目考核始终保持“县市区第一方阵、开发园区第一”。开发区人觉得,这还不够!对标苏州工业园区等,存在巨大倍差,必须全力追赶。

——优势上聚焦。开发区招商,过去谈“五大优势”:大通道、大港口、大水源、大地盘和大用工;如今递“两张名片”:生态环境和营商环境。开发区自我加压创建“无异味园区”,请来“民间嗅辨师”用鼻子给空气环境打分;持续提升“万事好通·能达无忧”营商品牌,在国家级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测评中排名全国第17位、全省第5位。

——行动上突围。聚焦“产业、创新”两大重点,坚持“项目为王”,既求项目之大,更重质态之优,强调“以亩产论英雄”;聚力“创新驱动”,放大“开发区+创新区”和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效应,打造全市新质生产力发展先行示范区。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中,南通地区3家企业获奖,开发区独占其二,中天海缆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敢竞己者,当能更进。坚持“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南通开发区人员编制约为区县的1/15,以招商局为例,13名工作人员平均每人要盯二三十个项目。“人少事多”尤需弘扬“四敢”精神,开发区连开星火班、后浪班、砺剑班、扬帆班,为人才干部定制全链条长大计划,打造一支敢竞能胜的“能达铁军”。

开发区连着大中国,新实践藏着大逻辑。

循道而行,方能致远。南通开发区40年奋斗实践雄辩印证——

只有登高望远,始终跟先进比、与强者赛,才能站稳“排头兵”;

只有敢为人先,始终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才能称作“先行者”;

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定“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始终争做区域开放和协调发展的“推动者”,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生力军”,才能不断开创经开区工作新局面。

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观照南通开发区40年不懈奋“竞”之路可鉴:无论脚下崎岖坎坷,不管前路艰难险阻,总有一种内在精神激励勇毅者去探索、去向前、去攀高,去蹚出一条成功之路,把“大有希望”变成“大有作为”——由此,有理由相信:能竞者,达未来!

而这,正是南通开发区“再造一个开发区”,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做示范的信心和底气所在。

本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南通分社 联合采访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美乐家:失控的直销行业

下一篇:沪郊奉贤的“逆袭”与“蝶变”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自动引流系统 ( 湘ICP备17022177号-4 )

GMT+8, 2025-1-18 13:01 , Processed in 0.266630 second(s), 3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