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非要“鸡娃”

2022-6-3 08:4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77| 评论: 0

网络上“鸡娃”这个词在各大网络平台都很热门,特别是涉及宝宝英语启蒙的时候,大家问候的话都变成了“一起鸡娃”。现在看来不但“鸡娃”,而且“鸡家长”呀!

“鸡娃”就是给孩子打鸡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虎妈”“狼爸”们为了孩子能读好书,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地让孩子去拼搏。 这种行为就叫做“鸡娃”。



作为两岁多心宝的爸爸,今天我想来谈谈我的认识吧。在心宝还没生的时候,那时我还在上海工作,同事里有不少宝妈,工作之余就会聊到宝宝养育的问题。听到了太多上海宝妈为了宝宝的学习、上学痛苦万分。那时的我就想着以后我的孩子不能这样,不能给孩子太大压力,也不能给自己那么大压力。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然后心宝出生后,慢慢的自己的很多想法都已改变。以前觉得不能太溺爱,不能什么都给最好的,不让宝宝成为温室的花朵。然而现在来看看,只要负担的起,什么都想把最好的给她。为了以后她英语学起来容易点,在她几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了英语启蒙,也是简直了。前些天,网上流传床垫有甲醛,义无反顾的拆了,扔掉。
为什么会这样呢?

1,环境使然

现在的大环境都是各种拼娃,有了孩子后,你会不自觉的关注更多关于育儿和孩子教育的资讯,同时由于大数据的作用,各大平台又会更多的推荐的相关的话题和新闻给你。天天都是什么不能让孩输在起跑线上,什么别人家孩子3岁识了多少字,什么谁谁宝宝4岁得了什么奖,什么谁谁5岁怎么怎么样? 光看这些都能焦虑死了。
同时身边的宝妈宝爸,经常晒个朋友圈,什么东西多好用,或者晒个娃学什么的视频。偶尔见面了聊得比较多的就是娃娃怎么样,最近学什么。所以在这个环境下,不自觉的会产生群体认同,然后自己也开始了,不然总感觉自己少了什么,或者怕孩子比别人孩子少了什么。
2,自我焦虑

特别是头一胎宝宝的父母,第一次作父母,自己也激动不行了,之前没干过呀。也不知道该怎么干呀。总之,之前自己小时候玩过了,给他。之前自己小时候落下的,都补上。总想着,以前我的遗憾不能还留给孩子呀。都说一胎照书养,二胎照猪养。养着养着不行呀,心里更焦虑,然后恨不得把老大没搞过的也都补上。



当前环境现状

1,教育资源的倾斜

以往当地最好的学校基本都是凭借分数过硬才能上,少数的可以花钱买分。然而这些年随着私立学校的兴起,当年的优秀老师很多被私立学校挖走,慢慢的很多地方最好的学校就成了私立学校。私立学校的学费很多就不是有点贵了,而是很贵。
比较好的公立学校由于人数限制,往往就会有各种入学的条件。比如很典型的学区房,优质的学区房,那贵的就不是一点点了。北京的最牛学区房,11平米卖出了530万。也就是说优质的教育资源正在往金钱看齐(未来可能国家会管控)。
2,读书无用?
近些年读书无用论四处兴起。其实并非读书真的无用,而是由于近十几年来,各大高校的扩招,以及民办院校的新增。06年左右实行三本批次,到17年开始逐步实行二本三本合并。这么操作之后进一步扩大了招生,同时降低了本科录取分数。
如下图,2010年也就是我参加高考那年,全国一本录取比例为6.43%。到今年2020年一本录取比例达到了16.74%,是10年的2.6倍。2010年全国高考录取率(含所有专科、本科)是68.6%,2020年全国高考录取率接近85%。基本都能上大学,同时也就导致大学的文凭含金量变低了。以前的独木桥变成立交桥了。但是中国顶尖的学府,也就是985和211大学扩招比例却不是很大。



现在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在900多万,而社会的需求岗位数远远没有这么多,同时很多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导致就业更加困难。由此而引发读书无用之说。然而读书真的没用嘛,当然不是。只是现在竞争更大了而已。
3,各种培训班的兴起现在走大街上就是各种培训班,从宝宝还没生,开始的胎教班,再到各种启蒙班,各种培优补习班,最后各种兴趣班。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培训班的种类越多,在多方压力下,父母带着孩子奔波于各大培训机构。随着培训的火热,就是孩子们被排的满满的课表。比如之前火热的一个上海5岁孩子的一周课表。每天都排的满满的,除了幼儿园,需要上5个线下班,2个线上班。就这样了,孩子爸爸还说自己给孩子报的班算少的。
为什么要“鸡娃”
1,环境使然
前面已经说了当前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下,每个人都是在逆水行舟。当你不前进的时候,就意味着掉队。并且一旦掉队,孩子需要一生来追赶。

2,阶级固化

前一段时间很火的那句话:“我们三代人的努力打拼,凭什么输给你十年寒窗”。在目前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向前,人民生活不愁吃穿,那么阶级的固化就会越来越明显。在未来一般想要实现阶级的跨越会变得越来越艰难。俗话就是有钱人越来越有钱,没钱人将一直没钱。上层阶级为了加强阶级地位,对自己后代实行优生优育。而对下层阶级则实行快乐主义。前两年很火的一个文章《寒门再难出贵子》,主旨意思也就随着阶级固化,要实现阶级跨越很难,有兴趣的可以网上搜的去看看。

3,读书成为最有效且最可行的途径

前面说了很多现实中的阻碍,当然国家并不希望贫富差距过大,国家追求的是长治久安。也就是追求社会的稳定,如果普通人上升的空间全部堵死,那么社会不稳定因素必然会增加。所以,从目前来看对普通人最公平的就是高考。通过高考跻身上层社会的还是大有人在。也有人说学习不好从商也可以,但是你再好好看看,现在的经商环境竞争多么残酷,寡头垄断太厉害了。目前机会最多的莫过于互联网,然而创新出来的商业模式,目前有可能跳过阿里系、腾讯系嘛?
虽说高考公平,然后高考前的学习并不公平。有钱人可以上最好的小学、初中、高中,一路可谓顺风顺水,即便如此,你也会发现他们为了更高的追求,还会全面培养孩子的德、育、体、美多方面的能力。大家可以搜索一下北京的“海淀鸡妈”、“顺义鸡妈”和上海的“浦东鸡妈”和“杨浦鸡妈”。这些妈妈可都是高知高职女性,在中国经济、教育、科技最发达的地方,她们的“鸡娃”方式是多么丧心病狂。难道她们都疯了嘛,怎么可能。恰恰相反,他们清楚的认识到社会的现状和未来的走势,更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要得到什么。生命不止,鸡娃不休,誓上清北复旦交,哈弗麻省斯坦福。



怎么“鸡娃”

以下为个人愚见,不代表权威分析。欢迎讨论!
“鸡娃”可以从0岁开始,6岁前是语言敏感期。0-6岁的重心就是英语启蒙,偏好小语种的也是一样。从0岁起就可以儿歌磨耳朵,触摸书,玩具书玩起来,2岁左右就可以做初步分级读物入门,3岁前重心就是语言的学习。3岁前由于宝宝比较小,不建议刻意去学一些技能。然而语言学习是宝宝天生的能力,而且宝宝越小的时候大脑对语言的听音辨音能力越强(这方面可以前之前文章《告别哑巴英语从娃抓起》)。3岁前的黄金时间不要错过。3岁后,在继续语言高阶的学习同时就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技能的练习。比如选择一两个宝宝感兴趣的乐器、舞蹈、绘画等。6岁后,大人孩子的压力都不小,可以选择一些培训班,缺科补优的,逻辑训练的,依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了。现在教育部又出台新规,未来高中也需要考取,并且普高和职高录取比例5:5,也就是会有一半学生没机会上普高,那么这部分学生未来基本很难参加常规高考,他们的路线是职业技术方向。国家的出发点是好的,而且很有必要,目前社会上技工、蓝领人才缺口太大,当然也会进一步增加阶级壁垒。
“鸡娃”其实不单单是孩子的事,要想真正有效果,家长必须树好榜样。不能孩子在那读英语,家长坐一旁玩手机。家长需要创造氛围,让孩子潜移默化爱上学习,而不是家长硬逼着学。不然真的就是学习使我妈快乐了。比如心宝,不到一岁就开始玩书,各种书,1岁多就开始亲子共读,现在快3岁了,每天都是她拉着我们一起看书。每天看的书都有10-20本。几套分级读物都刷很多遍了。所以孩子养成了阅读习惯,我们以后都不用担心她阅读的事了。
同时,万事都有度。也不能太压迫,毕竟孩子还小,他们的考虑没有那么长远。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培养他们的兴趣,然后在适合的年纪做适合的事。总之一句话:不破坏孩子学习兴趣,不透支孩子学习潜力。
在我们能够给孩子创造条件的时候,提前帮孩子的未来打开一扇窗。未来的路在哪里,还需要孩子自己打开门去走。愿每个在“鸡娃”路上的家长,都能开心快乐,当然健康最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双备案制下,为什么直销新品数量不升反降?

下一篇:集成灶好不好用?看完你就知道了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自动引流系统 ( 湘ICP备17022177号-4 )

GMT+8, 2024-11-24 08:07 , Processed in 0.129662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