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州到李光耀母校——我女儿的新加坡留学之路

2022-6-8 18:2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35| 评论: 0

我是Josie,坐标广州,主要从事工程顾问咨询工作,我的女儿目前在新加坡留学。前段时间很多朋友和我在探讨关于孩子留学的问题,我在自己女儿留学的这件事情上确实也算是感悟良多,所以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我的经历和感悟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我女儿是初二出国留学的,出国前是在广州一家排名比较靠前的民办学校上学,2017年5月去新加坡参加了4个月的语言学校,通过国际学生入学考试(AEIS考试),被分配到了一个新加坡本地的邻里学校,2020年底通过O-LEVEL考试,考入了新加坡最顶尖的初级学院——莱福士初级学院,也是李光耀的母校,新加坡很多部长和政府高层也都毕业于这所学校。这所学校的学生,很多都是世界顶级学校毕业,牛津和剑桥毕业生比比皆是,今年女儿已经是在备考A-LEVEL。
知道我家女儿目前情况的很多朋友,都会感慨,我把女儿送出国,真是很明智的选择,能够不太费力就可以申请世界顶级的学校。但作为当事人的我和女儿,真的回想起留学这条路,其实也有很多不能为外人道的不得已,也要下很大的决心,还要克服诸多困难。



新加坡莱福士初级学院;图/学院官网
选择留学的起因

我家女儿小时候也算是一个相对外向的孩子,但进入青春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总在和我说她有社恐症,而且从初一开始女儿就陷入了极度不自信当中。小学时,我们一直都是对女儿的学习和作息严格管理,进入中学,女儿考上的学校是一家在广州排名比较靠前的寄宿制民办学校。
上中学后,一是因为寄宿离开了我们家长的视线,对于她真实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我们没有办法完全掌握,二是,这所学校确实牛娃太多了,几次的大小考,女儿的成绩都只能徘徊在中等水平。所以无论是女儿还是我们,都对这个成绩不满意,难免因此时不时流露怪责女儿没有真正用功的意思。
在学校,我相信大家都知道,老师对于中等成绩的孩子往往容易被忽略,他们的注意力要么是放在成绩突出的尖子生做重点培养,要么就是为落后份子实在不佳的成绩单担忧。所以对于我女儿这样从小学时备受瞩目的优等生,到不被人关注的中等生,她的自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同时,对于一个体育差生,当得知中考体育成绩是进入重点高中的必须条件,但又觉得自己无法企及的时候,女儿心里的压力非常大,也充满焦虑。
曾经有一次,不记得是因为什么原因,应该也不外乎对她的学习或者生活习惯提出了一些不满,她就拿着小刀把自己手腕划了一刀,用力挤了一些血出来,拿给我和外婆看,外婆以为她只是被什么东西划伤了,我知道她是在用行动在发泄不满的情绪。这次的行动虽然没有出现太严重的后果,但也是警醒了我,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成绩的好坏还在其次,如果真的因为心理问题造成遗憾,那就得不偿失。



从那以后,我和家人商量后,决定女儿的学习与心理就只由我一个人来负责沟通和管理,因此每周孩子回家的时间,我周末都不会安排任何工作,全程陪女儿,晚上和她出去散步聊学校生活中的小事,陪她看电影或逛街的过程,谈谈读书的体会或者对身边发生事情的看法,通过这些沟通慢慢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沟通,我也近距离观察到一些当时学校教育中的问题。女儿的成绩虽然在那所中学是中等,但其实她的潜力还是不错,在学校也参加了文学社,并后来当选为社长。可应试教育体系下,成绩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作为个体只能通过唯一的标准——成绩来衡量是否优秀,而且只有答对了标准答案才算是正确,个性的发挥在现有体系中,显得没有那么重要。
我自己是一个多年的管理者,这些年最大的体会是,自信心对一个人非常重要,在遇到挫折时,强烈的自信会让我们有更强大的心理应对。但对于应试教育而言,面对众多的学生,老师不可能倾注更多的精力给到一个普通学生,只为培养她的自信。所以重视个性化发展的西式教育,我认为可能会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因此,留学就成为了我为女儿规划人生道路的一个考虑方向。
下定留学的决心

传统的留学目的地西方国家,美国、英国、澳洲,尤其是美国,治安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由于对女孩子的安全来说,我会相对比较担心,所以美国和英国这两个地方被我排在了后面。
另外,我也希望她的青春期我有机会能够更多和她交流沟通,所以时差不多的澳洲就进入了我的视线。
从个性化教育方面来说,这三个国家都是比较注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所以只要学校选得好一些,应该也可以达到树立女儿自信的作用。
新加坡这个被大多数人忽略的地方,也是因为朋友给了我一些建议,才让我重点对他进行了了解和考虑。新加坡的精英教育当时听说压力也是很大,但他的好处是安全性全球都名列前茅,另外就是和中国没有时差,不会出现沟通时间昼夜颠倒的问题,第三就是离广州很的,比到北京远不了多少,航班也多(事实证明通达便捷非常重要,后面我还会讲到这一点)。
但精英教育有压力还是让我有些担心,我不知道女儿的接受度有待观察,于是我做了一个决定,在暑假期间,带上女儿一起去新加坡考察,让她自己下决心。
初一结束后的那个学期,我用了7天的时间,和女儿一起去新加坡实地考察了当地的生活以及学校,还请朋友帮忙联系了当地很多了解新加坡教育的人,由他们带着去了不同的学校踩点,听他们讲讲公立教育、国际学校以及私立学校的差异,还找了一些留学生沟通,让我们可以直接面对亲历者,听听真正的留学心得。
对于一个小小的城市国家,7天时间真的不算短了,所以那次的考察,信息还算是基本都收集齐全了,但没有实质性的落实,主要还是对于未来真正会是怎样的结果我觉得不好断定。我自己的人生观一直都是认为很多事情事在人为,事情能否成功,还是要看去做的人决心如何。
虽然我在考察完后,已经认定了新加坡这个留学地,但对于留学这件事,我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而是回来后,和女儿做了几次沟通,分析了留学的利弊,让她想清楚,是否有决心留学。



我主要和女儿沟通了几点:
1、人怎么样都可以生活,每次选择一条路,都意味着放弃了其他的很多条不一样的路。比如有些人就喜欢不要太大学习压力,做个普通人,去菜场买买钱,去公园看看花,在家相夫教子就好。但这也意味着,作为我们这样不是家里有金山银矿的家庭,不能对物质有太高的要求,就不要去羡慕那些金领拿着高薪,经常可以出入高级场所,花钱可以随意。要想过事业有成就,有高收入可以高消费,那么认真努力的读书和工作就是必须要做的,一定要比普通人付出更多,要一辈子学习。所以任何选择都不可以兼得,不可能又想轻松又能高收入。
2、留学这条路没有回头路可以走,不可能说去了不适应,还有再回来读书的可能性;
3、现在出去留学到大学毕业,花费差不多200~300万元,对女儿而言,如果不出国,上一个一般的大学是没什么大问题的,如果不留学,这200~300万可以留做毕业后的生活或创业的启动资金,如果留学花完了,那么以后的路都要靠自己,所以出去就一定要做一个精英,能够把这些钱赚回来才行。
诸如此类吧,我家女儿想了一个星期,下了决心要留学,后面我还做了多次反复确认,才定下了新加坡的留学之路。
留学期间的困难与问题

女儿已经下了决心留学,当时我想后面的留学之路应该会比较顺利了吧,可没有想到,真正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困难是我没有想到的。
当时我是选择让女儿进入新加坡的公立学校体系,那么就需要参加新加坡的国际学生入学考试(AEIS考试),AEIS考试一年分两次,正式考试一般是安排在9月,还有一次补录考试,叫S-AEIS考试,一般在2月。刚刚开始我还是担心女儿的留学决心不一定足够,就没有让她停学,只是加强了考试的英语培训备考,但仍然正常回学校上学。参加了2017年2月的S-AEIS考试,结果没有考上。
女儿自己来找我谈,认为她的精力不可能同时兼顾国内的学业和英语学习,所以希望放弃国内学籍,专心致志准备新加坡的入学考试。我再次和她强调了这是没有回头路的选择,加强她的决心后,才在5月去到新加坡,进入语言学校学习备考。
进入语言学校的入学测试中,女儿的成绩只相当于当地小学4、5年级的水平,要想通过考试进入初二,她必须达到初一以上的水平,但时间很短,老师也不敢说保证。由于女儿知道她已经是破釜沉舟没有回头路了,所以在那几个月里,我看到她真的异常努力,很少和同学去外面玩,早晚背单词,听英文广播,学校每天早9点到下午4点的学习其实压力也不小,中午只有半小时的吃饭时间。
我在留学前的沟通,增强孩子学习决心的方式,显现出了必要性。后来就在9月考完试11月得到结果,女儿终于通过了这次的考试。但我没有想到真正的考验反而是来自入学后。



按照新加坡的教育部分配,这些国际学生通过考试后都只能进入新加坡公立学校的一般邻里学校(其实类似于我们国内划片区的那些初中),他们的原则是,哪里有学位就安排在哪里。女儿进的那所学校,在新加坡的100多所学校里排名在后10位。在国内也算是在名校的女儿,内心的失落可想而知。
而另外由于我没有过去陪读,所以我给她找了一个离学校比较近的寄宿家庭,但就算近,也要差不多20多分钟的车程,新加坡的学校是很早就上课,女儿需要5点多就起床赶车。住宿是两个人同屋,和以往国内的寄宿学校不同,这里没有人管理日常的生活作息,里面的孩子也不都是公立学校的孩子,还有一些是语言学校的。
女儿的同屋是个越南人,每天很早就闹铃,但又不起,让铃声一直响很多遍,女儿尝试沟通也无果,很是苦恼。学校里也只有3个中国来的孩子,在她们之前,就没有中国孩子,完全是一个全新环境。
再加上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子们的小心思又特别多,所以入学后的适应,也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那段时间,女儿总和我电话里说,她觉得她得了抑郁症,经历了划手腕事件,这一点我绝对不敢轻视,所以赶紧让在新加坡的朋友帮忙带了她去看心理医生,好在医生说她没有病,只是适应的问题。
但她自己就是认定了她是抑郁症,一定要让我确认,搞到我实在没办法,只好问她,“好吧,如果我确认你是抑郁症,那么下一步怎么办?是不是我们退学,回来休养?”女儿自己想想也知道,休学肯定不是她想要的,所以从这之后,她才不再提抑郁症。但适应的问题还是存在,她说有些事情我不理解她,我就又找了学心理学的好朋友,和她电话里沟通,开导她。
也是朋友提醒我,孩子到了一个新环境,一个人要面对的事情很多,压力很大,她需要更多地理解和开导。所以我能做到的就是加强和她的沟通,听她倾诉,每天不管什么时间,她打来的电话我都会随时接听,然后每一个月都会飞过去陪她几天。
所以选择一个距离近,没有时差的留学地,我的体会真的实在太重要了。女儿上学期间,还有一次她眼睛发炎十分严重,甚至需要住院治疗,之前没当成太大的事,结果一天早上7点多给我电话,告诉我非常严重需要住院,我马上买票飞到新加坡,等我到达医院时是当天下午6点多。所以距离的优势在紧急时刻凸显了他的好处。
留学过程其实并不容易,会遇到很多问题,我讲到女儿的这些事情,真不是个例,对小留学生而言,处理好孩子的思想成长问题非常关键,留学后绝不能扔出去就不管,过程中我也花了大量时间精力,并不会比在国内学习容易,但一个学期后,我就发现了留学的好处。
留学给我女儿带来的改变

我女儿14岁就去了新加坡留学,很多朋友都说:“孩子这么小就把她送出去,会不会舍不得?”确实,这个年龄的孩子,谁家还不都是当作宝?她在家的时候,生活上的事情基本上都是我们帮她安排好了,到了新加坡之后,由于是一个人在那里,所以她要面对很多的事情,需要独自处理。
一个学期之后,回到广州,我就发现了她的一些不一样。
记得有一次,我和她去超市,买完东西出来,发现我的车子被什么东西挡住了,可是我在周围看了看,没有看到安保人员。我就和女儿说,“你去帮我找一找人过来。”要是以前的话,她一定会跟我说:“我不去,我不认识人。”结果那天她完全二话没说,就跑到室内室外、里里外外找了一大圈,帮我把人找过来了,这一点真的让我非常诧异。
此后,我又发现了在她身上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有一次,她给我打电话,说:“妈妈,我的银行卡在新加坡好像没有办法用了。”我说:“我在广州,没有办法隔着这么远帮你处理这件事情,只能你自己去安排。”那没办法,她只好自己去到银行和工作人员进行沟通,最后也顺顺利利地把事情解决了。
再后来,她还会帮我处理一些入境手续方面的问题,也学会了煲汤,还时不时邀请朋友一起煮煮糖水,一起学习。她的补习老师是自己找的,补习课程是自己安排的。生活上的独立性,真的让我越来越刮目相看。



另外一方面,我也发现了她在很多问题上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上学时,她的选科是自己选的,她跟我阐述选择的理由,认真地说服我。对一些社会现象,也不是盲目地跟从网上的观点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并和我进行探讨。
我认真观察过女儿的学习过程,他们从初中开始,就已经分小组进行课题的研讨。每一个孩子分工不同,各司其职,有人统筹,最终还要做成PPT,跟大家讲述他们研究过程和结论推导。女儿上了莱福士初级学院以后,学习方式更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大学。老师课堂讲的内容,学生在课前和课后,要做大量的搜索和预习、复习工作,并且要形成论文。
考试也是如此,很少选择题,更多的是问答题,没有所谓“标准答案”,而是需要学生阐述好自己论点和论据,要有逻辑性,才能获得高分。这样的学习方法无疑是在引导孩子的独立思考以及协调能力。
所以我的结论是,留学的最大好处,可能就是生活和思想上的独立。前两天,我和一个朋友吃饭,也是特别巧,她的孩子也在新加坡留学。期间她就跟我感慨:“哎呀,现在的小孩真的是管不了了,很多事情都是他自己抓主意。”然后我就和她说:“我们肯定陪不了孩子一辈子,他们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想法,自己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
留学不是解决教育焦虑的灵丹妙药

韩寒电影里有这样一句话:“你连世界都没有观过,哪来的世界观?”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还是认为有必要让孩子多出去看看世界,留学也是我们家长给到孩子的一个选择权力。但如果孩子在国内都难以管教的,也千万不要觉得放到海外换个教育环境就一定能解决问题,越小出国,对家长而言所花费的精力其实要求更高。
我一个朋友,女儿由于在国内学习遇到问题,15岁就被送去新加坡读艺术学校,读书期间父亲忙于工作,母亲照顾弟弟,基本没有去新加坡看过她。当初我作为朋友不放心,还是去看了看女孩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前期过去的时候也会约她一起吃饭,后来就约不到她的时间,我女儿告诉我,姐姐有了男朋友,是一个在新加坡打工比她大很多的男生。
再后来有一天突然接到女孩爸爸的电话,“Josie,我女儿因为旷课比较多,可能要被取消学生签证,这可怎么办呀?”我告诉他,新加坡对外国学生的管理非常严格,请假必须有医生开具的假条,或者监护人有邮件说明事由,否则旷课确定会被取消签证,而且今后也不可以入境新加坡读书。
后来女孩爸爸被迫只好找医生朋友帮忙开假条,证明孩子有精神方面的疾病,需要时不时休养,才勉强保住了女儿的学生签证和学习资格。但实际上如果被发现作假,可能以后连父母进境都会是问题。



还有一个来自广州的男孩,是我女儿语言班的同学,同年考上了和女儿学校也比较近的本地政府中学,为了孩子就近上学,我和男孩妈妈一起给孩子们重新找了寄宿家庭,住在同一个小区。但几个月后,男孩就和妈妈闹着要换回原来的寄宿家庭,那里离学校非常远,坐车到学校需要一个小时。
男孩妈妈打电话给我,问我是不是现在的寄宿家庭很糟糕,因为男孩和她投诉了各种不好,甚至说长期失眠,我说可能新环境确定会有个适应过程,我女儿也在适应。后来男孩妈妈可能禁不住孩子的哀求还是换了回原来的寄宿家庭。
两年后见到男孩妈妈,才听她说,男孩其实是因为和一起舍友打游戏很上瘾才一定要搬回去,而且因为经常旷课,已经被学校做退学处理,现在回到国内,去学了服装设计。一次和女儿聊天,她告诉我,男孩现在发朋友圈的样子,总是一副非主流打扮,一头黄发,打着耳钉,衣服奇奇怪怪的。
我也听说过,一些孩子不好好读书,经常聚在一起吃喝玩乐,比拼奢侈品,吸气球,骗十几岁的女孩去开房间……



而我听过最奇葩的一个留学生故事是一个朋友讲他同事的孩子。去澳洲读大学,孩子父母都是体制内,由于身份所限,不可能总出国,所以孩子出去读书,一直也没去看过,都是学校发来孩子的各种读书和生活情况以及成绩单等。
一直读到研究生,一次父亲出差去到澳洲,直接去了学校找儿子,学校说根本没有这个学生,这时父亲才知道,原来孩子早就已经退学,大学一年级后就不读了,这些年一直都是找人做假,编造信息,发邮件给父母的。再后来,这个男生就回到国内,一事无成,30多岁了还要靠家里养着,而且父亲没几年就被儿子气死,因病去世。
听了朋友的讲述,我才知道,原来国外是有一个完整产业链来帮这些留学生作假欺骗父母,当初朋友讲给我听,是想规劝我不要送孩子去留学。
其实我认为没有任何一个选择是完美的,肯定都会各有利弊,如何趋利避害,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关键的。
到底哪个阶段出国留学好呢?

了解我女儿情况的,有不少朋友觉得我给女儿选的路非常对,也有朋友说,我把孩子送出去太早了,那么到底什么时间留学才是最合适的呢?
这些年也有机会接触了不少留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以我的观察来看,有这么几种情况会送孩子出国留学:
第一种,认为出国留学可以拓宽视野,走出去看看,尤其是一些专业领域的国外学校比国内的教育及研究有更高水准的,比如,金融、经济、工学、管理学等。这一类的留学生一般是以研究生为主;
第二种,中国的顶尖高校学位有限,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高中毕业选择一个海外的名校,相比于国内的名校来说,海外名校给就业带来的影响力也非常好。这一类的留学生一般是以本科生为主,而且大多是从高中阶段就在做留学准备了,很多即使仍在国内就读,大多也已经是选择了国际高中,或者是高中的国际班。
从2021年留学数据统计来看,以上这两种情况就已经占到了留学生比例达到71%;
这个阶段留学,申请难度和申请学校及专业的排名等级直接相关,能申请到顶尖学校好专业的仍然只是少数尖子生。由于不是从小生活在当地,大学里分散的学习方式,能够和当地同学社交的机会肯定相对较少,如果一些孩子出去还只和中国留学生交往的话,学校里学的都是专业名词,日常出去可能连蔬菜水果都叫不上名字,一部分学习一般的孩子英文交流都不一定太流利。这个阶段出去的孩子更应该创造一切机会,多和本地学生交流。好处是,这个年龄的孩子思想基本成熟,人生观价值观基本成形,回国适应应该不是大问题,如果能和本地同学更好的融入,会兼具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



图/莱福士学院官网
第三种,觉得海外的学习竞争压力没有那么大,对国内的应试教育有看法,所以在孩子比较小的阶段(比如小学、中学)就安排孩子去国外读书,而且相对于本科才考虑申请国外大学,中学以前就在国外就读,比在国内就读的学生更容易申请到好大学。
中小学阶段出国的孩子,2021年的统计占比在留学生中有29%。
这个阶段如果孩子年龄比较小(比如小学、幼儿园阶段),最大的问题就是由于还没有良好的汉语基础,成长过程中学习的知识和日常表达都是英文,汉语会大幅退化。我有一个新加坡朋友,父亲在报社做汉语文字工作,妈妈是北京人,孩子6岁前一直在北京生活,讲了一口流利的京片子,后来随父母回到新加坡上学,我见到小女孩时,13岁读初一,即使父母间生活中都用普通话交流,但她和家人说话完全是英文,汉语已经无法流利表达,所以父亲和我聊起,每每感叹非常遗憾。我另外一个朋友,儿子9岁去了美国,现在出国2年,也已经无法流利的用普通话交流。
中学阶段的孩子留学,就好像我女儿这样,基本已经掌握汉语的大部分内容,可以深度交流,不会因为融入英文环境而忘记汉语。同时也可以基本获得和当地学生差不多的教育,获得本地生待遇,参加本地大学升学考试,可以按本地生接近的分数水平获得录取。
但这个年龄孩子出去问题也会不少,以我女儿的经历来看,困难是需要面临青春期孩子转换新环境的适应问题。一是对生活自理能力要求比较高,二是要花更多的精力和孩子交流思想,不能让孩子在思想成熟阶段跑偏。
我看过这个年龄的小留学生,多数呈现两级分化,家长疏于沟通及关注的,可能境况真不一定比在国内好,有些连学业都无法顺利完成。另外一部分,家长花比较多精力的,后来孩子基本都可以申请到相对还不错的大学,同时也都具备了良好的独立性。
其实每个阶段出国留学,肯定都各有利弊,还是要结合家庭状况以及孩子的情况综合考虑。
留学你真的想好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盘点12|2021年度中国直销产品十大潮流

下一篇:记录我在温村的生活19:加拿大留学之四年经历的结局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自动引流系统 ( 湘ICP备17022177号-4 )

GMT+8, 2025-1-18 17:01 , Processed in 0.300140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