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民间称七月半、七月十四(另一说七月十五)祭祖节,来源于佛教的盂兰盆节。传说中,阎王爷会在这一天打开鬼门关,令地狱众生回归人间,受一日祭拜。
中元节被称为“鬼节”,通常引发人们的种种幻想,例如“鬼市”。
以现在的说法,鬼市指的就是“夜市”,在夜晚出现的集市,天一亮就散。
我国自唐朝时开始有“鬼市”之说,据《辇下岁时记》中记载:“俗说务本坊西门是鬼市,或风雨曛晦,皆闻其喧聚之声。”
意思是说长安城流传着务本坊西门是鬼市的说法,每当风雨如晦的夜晚,便能听到集市的喧哗。
听上去玄乎,其实就是一种地摊文化,直到现在各地都仍有保留。
在古代,鬼市其实还有另一层含义,指海市蜃楼。
我们都在语文课本中学过蒲松龄的《山市》,其实古代很早就有关于海市蜃楼的记载,他们知道海市蜃楼是虚像,认为这是某种奇幻力量,与鬼神相关。
比如,在汉晋时期的书中,海市蜃楼被记载为“蜃气”,认为这是蛟龙吐气造成的。
尽管我们知道海市蜃楼是假的,在特定的环境下见到,还是会信以为真,闹出不少误会。
沙漠中的海市蜃楼 沙漠中的海市蜃楼
倘若纵观人类从古至今探索世界绘成的地图史,你会发现其中出现过太多的谬误,有一些从未在世界上真实存在过的地方被记录在官方地图上,其实从未在世界上存在过。那些错误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海市蜃楼:
在大海上,低矮的云层常常被误认为是陆地,因此,水手们称这种云为“荷兰海角”。
法塔·摩根娜(Fata Morgana)则是一种原理更复杂的高级海市蜃楼。当它出现时,海员会在船头看到地平线之上的一片带状陆地,因纽特人则称之为 “poo-jok”(意思是雾)。
这个名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海员们对它是多么憎恶和恐惧,这个词是亚瑟王传奇中的邪恶女巫摩根的意大利语。
在世界历史上,曾有一桩由海市蜃楼引发的海上惨案。世界上第一个抵达北极点的人 “我绝对不能接受把北极拱手让给另一个竞争者。”——罗伯特·皮尔里
如果你在网上检索“世界上第一个抵达北极点的人是谁”,答案多半会是这个名字——罗伯特·埃德温·皮尔里。
穿着皮毛的皮尔里,1907年
1909年4月6日,美国探险家皮尔里宣布登陆北极点,这是他的第三次北极探险之旅。
但是关于这件事在当时是有争议的,一位叫做弗雷德里克·库克的人声称自己才是第一个登上北极点的人。
在探险路上总会有种种扑朔迷离的故事,而北极点之争,更引发了一场令人惊悚的人命官司。
①是谎言,还是海市蜃楼?
事情开始于1906年,皮尔里正在进行第二次北极点探险之旅,他冒着刺骨的寒风驾驶狗拉雪橇,顽强地穿行在北冰洋地形险恶的冰天雪地中。
站在托马斯哈伯德角西北部的顶端,他停了下来,擦去覆盖在眼睛上的冰雪,看到远方有一片庞大的陆地闪烁着光芒。
“当我满怀渴望地看着这片陆地时,我的心越过了将我与它隔开的茫茫冰雪,”他在后来出版的《距离极点最近的地方》(1907)中写道:“在幻想中,我踏上了 它的土地,爬上了它的高山。”
皮尔里将它命名为克罗克之地,以纪念旧金山的银行家乔治·克罗克,他为皮尔里的探险资助了5万美元。皮尔里还堆起了一个石堆纪念碑,并在里面留下了自己到过这里的书面记录。
描绘克罗克之地探险的地图,摘自1913年5月11日的《纽约论坛报》
按照皮尔里的估计,这片陆地距离托马斯哈伯德角的西北端大约130英里(210千米)。然而,实际上那片地区并没有这样一座岛屿,也不存在任何形式的陆地构造。
也许皮尔里是被某种若隐若现的海市蜃楼骗了。
但糟糕的是,人们在他的原版日记中并没有看到关于克罗克之地的记录。事实上,他在1906年6月24日的日记中写道:“未见到陆地。”
由此判断,他是后来才将这个编造出来的发现添加到日记中的,这么做应该是为了奉承克罗克,并为他下一次抵达北极点的尝试稳固资金支持。
这座虚构的岛屿,在后来成为了争论的中心。
②荣誉保卫战
1909年4月,美国外科医生兼探险家弗雷德里克发表电报表示,自己在1908年4月21日登上了北极点。
库克以北极风光为背景的摆拍照
皮尔里公开表示自己的愤怒之情,指责库克是个骗子。
皮尔里发现的克罗克之地成为了两者争论的重要证据,因为库克声称自己穿过了皮尔里提供的克罗克之地的坐标区域,但发现那里并不存陆地。因此,支持皮尔里的人决定找到这片陆地,一劳永逸地证明库克是个骗子。
发起这场荣誉保卫战的人是美国探险家唐纳德·麦克米伦——皮尔里从前的副官。
麦克米伦,1910年
为了这次维护皮尔里荣誉之行,麦克米伦争取到了美国自然博物馆(该博物馆从实业家赞助人那里为这次任务筹集了相当于今天 100万美元的资金)、美国地理学会和伊利诺伊大学的资助。
很多捐资人是纽约皮尔里北极俱乐部的成员。皮尔里还招募了几位专家学者同行。
担当向导和翻译的是米尼克·华莱士,是1897年皮尔里在北极远航中带回来的六名因纽特人之一。
1897年,米尼尔·华莱士在纽约。他跟随父亲和其他因纽特人一起被皮尔里带到美国,成为美国自然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研究对象,博物馆拥有他的监护权。在他父亲死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欺骗了米尼克,让他以为自己的父亲得到了体面的安葬。殊不知,他们把他父亲的骨架进行了公开展览。
在1913年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麦克米伦将这项任务公之于众,这次任务旨在解决克罗克之地这项他口中“全世界最后的地理难题”:
“1906年6月,海军中校皮尔里在托马斯哈伯德角的顶端,经纬度大约为北纬83°、西经100°的地方,报告称自己在西北方向看到了陆地,隔着距离大约为130英里(210千米)的北冰洋。
他没有去那里,但他给那片陆地起了名字,以纪念皮尔里北极俱乐部已故的乔治·克罗克先生,它就是克罗克之地。”
人们为能够发现新的植物、动物,甚至新的人种而兴奋。
1913年7月2日,探险队员乘坐一艘轮船从布鲁克林海军船坞出发,前往格陵兰,8月份在格陵兰北部上了岸。
在1914年3月11日这一天,麦克米伦、面带稚气的25岁海军少尉菲茨休·格林、生物学家沃尔特·埃克 布劳、7名因纽特人(作为报酬,他们可以得到步枪和饼干)和125条雪橇犬踏上了寻找克罗克之地的漫漫征程,旅途长达 1931千米。
到4月11日时,只剩下他、格林以及两名因纽特人皮尤加塔克和伊图库苏克。他们一起乘坐雪橇穿越冰冻的北冰洋,直到4月 21日,麦克米伦喊道:他看见了克罗克之地。
经验丰富的向导皮尤加塔克冷静地向这个美国人解释,说他看到的实际上是一种常见的海市蜃楼。
麦克米伦并没有理会,他下令继续前进,穿过正在断裂的危险冰层。
在接下来的五天里,他们四个人继续追逐着这片带状的海市蜃楼,最后麦克米伦不得不承认自己是在追逐一场幻象。
他们开始掉头返回陆地。
③悬而未决的惨案
由于天气过于恶劣,麦克米伦命令格林带上皮尤加塔克向西寻找另一条路。
出发之后没多久,两人就被迫躲藏在一个雪洞里。对于年轻且缺少经验的格林来说,情况实在是太吓人了。
在暴风雪夺去了一条狗的性命后,雪洞里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一场争吵后,格林从雪橇上抄起一把步枪,从背后枪杀了皮尤加塔克。
5月4日,格林重新回到麦克米伦和其他人身边,坦白了自己的所作所为,但是要求麦克米伦告诉其他因纽特人皮尤加塔克是被暴风雪杀死的。
格林从未因为这场谋杀而受到起诉,尽管有人怀疑这桩罪行的背后存在不可告人的动机,因为有传言说格林和皮尤加塔克的妻子有不正当的关系(后者还给皮尔里生过两个孩子)。
由于环境恶劣,麦克米伦团队将被困在北极4年。
当他们最终返回美国时,带回了大量人类学调查结果:皮毛、照片、标本和格林手上的鲜血。然而,没有任何一样东西能够证明皮尔里所谓的克罗克之地的存在。
这次探险完全是一场灾难,有学者在描述这段插曲时,称之为“北极探险史上最黑暗、最可叹的悲剧”。
以上内容节选自《世界奇幻地图》.
作者爱德华·布鲁克-海钦为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士、著名地图专家、BBC撰稿人,以古地图为线索,整理了历史上那些脱胎于人们的美丽想象,却从未存在过的奇幻世界,记录下人类一次次空前绝后的发现真相之旅。
这是一本关于地图的谬误之书,是人们欲望与恐惧的化身,愿你喜欢这疯狂的幻想,也清楚知道这是幻想。
由虚构走向非虚构的路,就是《世界奇幻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