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隧道:预见未来学校

2022-8-3 05:4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64| 评论: 0

读一本书有起点,却没有终点,你可以通过一本好书去发现更多的好书,每一本书都有一种使命感,带你穿越一条幽深的隧道,似有光亮在一直在指引。很幸运,通往生命的旅途,是一本接着另一本的好书,一条隧道接着另一条隧道。





《未来学校》它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学术专著,它是作者朱永新教授从事教育事业的学术研究成果。这本书需要影响的最重要的群体是普罗大众,而不是专家学者。它更需要所有教育共同体之外的朋友们,尤其是父母一起来探讨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发展就要改变,当代教育的痛点有哪些呢
当我穿越【未来学校】这条隧道时,我看见了我们的学校生活:

每天清晨,在路上,行色匆匆的,很多都是学生 。
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不管愿意不愿意,不管对讲课的内容熟悉不熟悉,都要循规蹈矩地坐在教室,一憋就是45分钟。下课之后,上个厕所,短短10分钟,接着又是一节课,周而复始。
每年9月,一批同年新生跨入校门。
每年7月,一群同年毕业生离开校园。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
每年寒暑,师生都有寒暑假。“刀枪入库”各自安排。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学校生活,是天经地义的吗?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学校生活,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不再继续,学生再也不需要按部就班、整齐划一地出现在同一个校园、同一间教室,学习的时间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的内容,完全由学生自己选择?
为人父母,我们是谁?我们该做些什么?





我是一位全职妈妈,我对【未来学校】憧憬的切入口在于:关于孩子的未来教育,妈妈们无需在事业和孩子教育之间做选择,我们可以有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并且始终关注孩子的教育走向,全程指导。未来学校,学生可以根据父母的工作特点来安排何时学习,何时休息, 何时休假。
那么为人父母,我们现在可以做什么,学什么?
首先,家庭本身就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学习中心—— homeschool。我们可以是故事爸爸、故事妈妈,我们可以从自己的职业出发,为孩子深入浅出地渗透工作的意义和工作所需的技能知识。
其次,我们可以在社区和朋友圈联动一些有教育理想和情怀的父母,为自己的孩子或者志同道合的孩子举办学习中心,由自己或聘请相关人士从事教育事业。
再者‬,父母就像营养学家,我们必须先为孩子发现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再由孩子根据自己的口味去烹调。根据学习中心的特色,结合孩子的身心特点,为孩子挑选学习中心,再由孩子自主选择。
最后‬,终身学习。成长本来应该是父母与孩子共同的事情,是父母与孩子共同面对的问题。父母的成长会带动孩子的成长。学习如何科学培养孩子的过程,也会推动父母自身变得更加优秀。教育,不是简单地教育孩子,更是父母的自我教育。


未来学校离我们有多远?
和作者的初衷相同,我想推荐这本书的原因在于,我们都不知道未来,到底有多远?它不会像社会革命 一样,一夜之间风云巨变。相反,它润物细无声。如果我们主动迎接、主动介入通往未来的趋势,这个趋势就可能会向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我们与其关注未来有多远,不如关注每一个小小的趋势性变化。


未来学校的特点与模型
核心:开放、共享的学习体系
如果你对未来学校感兴趣,大可了解一下类似的未来学校模式有哪些?
从20世纪起,类似未来学习中心的模型就在世界各国悄然出现:

  • 美国圣迭戈高中、澳大利亚悉尼创新中心、密涅谷大学、芬兰森林学园。
  • 瑞典的维特拉学校:学校以“个性化的教育方法“,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学校的教育模式源于3个基本原则:个人发展、可行的工作文化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 美国涩谷学校:没有教室也没有课堂。学生想学什么问题,学校分配导师,给他提供教育资源,为他寻找学习伙伴,然后学生开始自主学习,没有系统课程。参考《瑟谷毕业生》
  • 华德福学校是由一群相同教育观的父母组成。
  • 北大附中探月学校:学校理念——培养一个内心充盈的现代公民。学校注重学生的自我设计、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
  • 威海高新区新教育实验区的沈阳路小学实施“家长义工活动实施方案。


创想未来,我们期待什么?
像我们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就具有后发优势。我们不像美国那样有不同的州立制度、不同的价值观和宗教信仰。相信我们的国家率先在全世界建立国家资源平台,引进先进的教育课程,建立学分银行,然后进行国家教育改革。我们有可能一下子进入信息化的时代。
除了《未来学校》,我也在阅读他的其他著作《走向学习中心》《新教育实验》及他书中提到的《终身幼儿园》《混合式学习》和《去学校化社会》。





最后,作者说:
我不能保证我所说的都是对的,但我保证,我说话的态度是严谨的。


1600年年前,佛学大师鸠摩罗什在临终之前,跟大家发誓:如果我所说的,不是胡扯八道,火化之后,一定“舌不焦烂”。我等凡夫俗子,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老先生的一番话,值得我们对这本书的关注。
未来有多远,在于我们现在着眼关注的小变化,用心阅读的每一本书,着手参与的小事件。
所谓“知行合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真实校园灵异事件之校园鬼魂!

下一篇:笑死了,你们班级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自动引流系统 ( 湘ICP备17022177号-4 )

GMT+8, 2024-11-23 19:16 , Processed in 0.138146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