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过鬼节有多野?居然玩个通宵

2021-12-17 08:5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56| 评论: 0

每逢7月,很多家长都会对孩子耳提面命:“快到鬼节了,晚上不要出去玩,赶紧回家!”这里的鬼节,一般指的是农历的“七月十四/十五”,俗称“七月半”

基于对“鬼”的恐惧,很多人并不太喜欢这个节日。不过,“七月半”不止是一个“鬼节”,它还是民间传统的祭祖节日,以及道教里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与现在盛行的“早回家”说法不同,古代的“七月半”其实是民间盛大的节庆,衍生出诸多过节习俗,例如放灯、看戏和赏月等。为什么古人会把“七月半”定为节日?不同地方的人们如何过节?




▲在宗祠的大门常有精致的门神彩绘,在传说中门神可以守卫家宅平安,拒绝恶鬼侵袭。摄影/常湖川

七月半:原是人鬼共欢的盛大节庆


如果追溯七月半“鬼节”的历史,理应从先秦的“秋祭”说起。传统秋季有三个月,分别是孟秋七月、仲秋八月和季秋九月,由于古人秉持“事死如事生”的理念,在孟秋七月收获粮食的时候,首先就要奉献给神灵和祖先,而七月十四刚好是“七”的周期数,因此常常选择在这一日进行祭祖,“七月半”的说法从此而来。直到现在,华南很多地区依然传袭“七月十四”的传统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印度传来的佛教开始在中原盛行,僧人结合儒家传统的“孝道”文化,广为传播“目连救母”的故事——据《佛说盂兰盆经》记载,佛祖的大弟子目犍连(即目连)见到母亲在阿鼻地狱中受饿鬼之苦,于是在七月十五的“佛欢喜日”拿百味珍肴、鲜花水果供养十方僧众,以众人的法力超度母亲。受这个故事启发,越来越多信众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解救父母,这就是七月十五“盂兰盆节”的由来。

与此同时,中国本土的道教也在宣扬“七月半”祭祀的意义。道教认为,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分别是天官、地官、水官的诞辰。天官在正月十五赐福,地官在七月十五赦罪,水官在十月十五解厄。每逢中元节,鬼门大开,众鬼都要离开冥界徘徊人间,此时道观会举行仪式为亡灵超度




▲在广西资源县,七月半期间人们会在水边放灯,这是长久以来汉、瑶和苗族共有的民俗。摄影/吕建伟

世俗、佛教与道教的文化融合,形成了“七月半,鬼乱窜”的说法,人们准备祭祀的食物与器物,用以慰藉亡灵。不过,光是“鬼”过节,大家的心里总是有点怪怪的。于是,借着祖宗的名义,古人开始找机会把“鬼节”过得更加热闹。

体贴人意的唐玄宗,就颁布了一份《假宁令》,官员可以在七月半休假一到三天。有了官方认可,人们就开始在这天进行各种节庆活动。在七月中,长安城的寺庙道观之外就摆放着各种鲜花果树,带来满街飘香,又组织盂兰盆会和斋醮活动,在街上施放食物。人们还认为,鬼节也应该比照正月十五的上元灯节,为鬼张灯结彩,于是长安在这一天成为了不夜城,处处灯火,家家结彩,男女老少齐齐出动赏灯嬉戏,一点都不怕“鬼”了

以鬼之名,行人之事,在人们的积极参与下,“七月半”就成为了一个热闹非凡的节日。甚至在唐大历三年,与民同乐的唐代宗破天荒地将太庙内的七位先帝牌位移出,放到大明宫内进行祭祀。迎送先帝牌位的仪仗队出皇城时,立时引起了长安城的轰动,沿途百姓无不跪拜叩首,百官依次拜谒牌位。在当时世界上最宏大壮观的都市里,帝皇、将相、平民与他们的“祖先”同乐,无分信仰与贫富,以至于李商隐忍不住写道:“绛节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在过去的节日里,无论是城市或者乡村都会搭起戏台,上演各种戏目。这是民间重要的娱乐活动。摄影/冉玉杰

到了宋朝,人们对“七月半”的追捧有过之而无不及,朝廷给官员放假三日,相当于是今天的黄金周,而且还会在十五当天解除宵禁,可以从天黑玩到天亮。玩乐的形式也更丰富,从唐朝延续下来的祭祀和赏灯进一步发展,皇室官府会在水上放万盏莲花河灯文人学子则登高赏月,通宵饮宴平民百姓成群结队,到勾栏瓦肆逛夜市,观看“目连救母”的杂剧……祭祖、赏月、泛舟、张灯、放灯、看戏,整个民间洋溢着彻夜狂欢的气息。

这种热闹一直延续到明清,民间的习俗也演变出更多形式。小孩子常常手提着一盏小灯,和同伴游走在大街小巷;商人则举办各种斗灯会,猜谜竞买;水上游船的生意也十分火爆,以至于很多人抱怨“七月半”游湖,只有看到湖上的人,看不到湖里的水——“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可以说,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里,“七月半”并非是阴气森森的鬼节,而是人间繁盛热闹的重要节庆,人鬼共享一片天地,既有“六宫最重中元节,院院烧香读道经”的宗教色彩,也有“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的世俗欢愉,还有“绕城秋水河灯满,今夜中元似上元”的人间胜景。




河灯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寄托对逝者的缅怀思念,实现放灯者的心愿和祈求。摄影/Kelly

一年三百六十日,为何在七月半?


亡灵崇拜是人类共同的文化倾向,因此很多国家都有关于“鬼节”的传统,例如美国的“万圣节”和墨西哥的“亡灵节”,一般在10月底到11月初;柬埔寨的“亡人节”,常在佛历10月1日至15日;尼泊尔的“神牛节”,则在尼泊尔年历的8、9月份……为什么中国的鬼节设在了农历七月半呢

一般来说,一个民族长期所处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他们节庆的文化趋向。由于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又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在炎热的夏天,东部地区常常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形成了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十分有利于农业发展,人们习惯于定居下来开荒建宅世代耕作,人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随着这片土地上定居的不同部落日益扩张,相互之间开始争夺领土,于是出现战争并带来了伤亡,加上这里的冬季深受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老弱妇孺在缺衣少食的环境下难以熬过去。出于对亲人同伴的怀念,人们开始自发形成与亡者分享食物的习惯,渐渐就演变成习俗




古代中国向来在秋天收获粮食,《荀子·王制》有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供图/图虫创意

还有人认为,非正常死亡的人由于怨气太重,往往会变成厉鬼为害人间,带来灾祸与疫病,因此需要定期安抚鬼魂,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无灾无祸。在这种情况下,祭祀先人成为了当时的社会共识,每年天子、诸侯与民间都会举行各种祭祀典仪

与西方海洋文明、草原游牧文明不同,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大陆农耕文明,人们的生存高度依赖于收获的农作物,祭祀供品也以种植的粟、黍和水稻为主,辅以牛羊等家畜。在一年当中,只有秋季才是丰收的季节,口粮相对充足,因此秋祭尤为重要,奠定了孟秋七月鬼节祭祀的物质基础

宗教的传播也在助力“七月半”节庆的发展。从东汉开始,佛教经丝绸之路向中原传播。由于当时中原王朝东临大海,西有海拔高达4000米的青藏高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文明封闭环境,人们以儒家与道教文化为主要的信仰,佛教进入后水土不服,并未成为主流宗教。为了进一步传教,佛教必须与本土习俗相结合,因此在祭祀亡灵的基础上结合传统孝道,衍生了“目连救母”的佛经故事,而七月十五刚好也是佛教中的“佛欢喜日”。每逢这天,凡信佛者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庶民僧众,都会特地举行纪念活动,鬼节逐渐演变成一个大众都可以参与的民俗节日。土生土长的道教也不甘落后,迎合民间的“鬼神”之说,提出了地官赦罪,城隍巡视的“中元节”概念,为鬼节增加了更多的宗教色彩。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寺庙里常常可见诚心进香,念诵经文的信众。摄影/常湖川

城市的出现则进一步推动了“七月半”节庆的发扬。自隋朝统一南北后,中原王朝的国力趋于鼎盛,民间经济开始繁荣发展,出现了西安、洛阳、开封、武汉、成都、南京、杭州和广州等大城市,各地的商业往来十分频繁,士大夫、商人、手工业匠人组成了今天所说的市民阶层,他们的生活相对富裕,不事农业生产,也有余钱追求玩乐游戏,在“七月半”祭祀先祖的基础上,加上了赏灯、赏月、游船、看戏等节目,并且将这些娱乐方式传播到广大农村地区。汪曾祺就曾经在小说《受戒》中这样形容盂兰盆会时的放焰口:“也许是地藏王菩萨爱看这个,但真正因此快乐起来的是人,尤其是妇女和孩子。”

此外,农历七月也是一个适合祭祀和游玩的时间。随着夏季风的消退,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迎来了秋高气爽的好日子,加上农忙结束后古人的生活比较空闲,在保证饥饱的情况下,就想方设法进行各种娱乐活动,用来消磨打发时间。




▲目连戏是以宗教故事“目莲救母”为题材,保存于民俗活动中的古老剧种,是有据可考的第一个剧目,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戏祖”。供图/图虫创意

敬仰鬼神,也敬畏生死


“七月半”能够成为一年一度最盛大的鬼节,兼容道教的“中元节”和佛教的“盂兰盆节”,足以见得鬼神故事的需求量之大和受众之广。把对亡灵的思念与追悼转变为生者的节庆,更是迎合了世人对于生命的热爱与追求,让鬼节文化传播起来如虎添翼。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各地衍生出了不一样的鬼节习俗

在鬼节最先起源的北方,人们至今还保留着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习惯。在陕西的农村,不少人会在七月十五的早晨来到农田,选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或者麦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旛”,意思是这里的农作物成熟了,要向祖先报告秋成。无独有偶,山西阳城的农家会以麦屑化成猫、虎及五谷之形,放在田间祭祀,称为“行田”,意在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祖先保佑继续丰收

而在山东、山西等地,在“七月半”还有一个特殊的习俗——拜魁星。在传说中,农历七月也是魁星的生月,民间常说“魁星主文事”,因此想考取功名的读书人都会祭拜魁星。一般来说,七月七日是拜魁星的正日子,但是由于七月十五的月亮特别圆,可以兼具赏月与拜星。在这一天,不少人还会杀羊酬神,如果没有羊,就用面粉制作羊状点心。




▲中国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楼”或“魁星阁”,其正殿塑着魁星造像,传说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运。图源/大同市博物馆

和北方不一样的是,南方地区多山多丘陵,加上河流多且靠海,这样的自然环境将不同地区分割成一个个地理单元,衍生出更多样的鬼节习俗。江浙沪等地沿袭古代盂兰盆会的传统,会在河中放四艘船,每艘船分别对应放焰口、念佛、烧锡箔纸锭和放河灯等功能,有些古镇会在沿街、沿江的店铺挂各式各样的彩灯。传统一点的家庭还会吃“饺饼”,一种类似春卷的食物,在一张薄薄的面饼里包上各种馅料,煎熟食用。

在福建,鬼节习俗则融合了当地盛行的妈祖文化,祭拜时先在各水域先放流灯火,迎接到来的亡魂,帮亡魂照路,号称"水灯",邀请鬼神前来吃饭,所以这里的鬼节又称为“普渡”,取普度众生之意。不过,由于普渡的时候鬼神有可能流连忘返,不愿离开人间,便有人发明了“抢孤”,在广场上搭建高台,上面放着一大堆祭品(常常是包子),主持活动的人一声令下,一群“比鬼还凶猛”的人就会争先恐后上台争夺祭品,吓退了不愿离开的鬼神

随着妈祖文化在东南沿海的广泛传播,“抢孤”习俗也在广东、香港等地流传,有了更形象的名字——抢包山。除了包子之外,东南沿海的人也会准备包括猪、鱼、鸡三牲的祭品供奉鬼神,随后在晚上大摆宴席,美其名曰“人鬼团圆”。




▲抢包山原本是闽台和粤东地区中元节仪式的一部分,传到港澳地区后形式和举办时间都发生了改变。图源/香港翡翠台

壮族人有个传说,人死后都变成鬼,由天上管着,只有在七月初七到十五才能放假回人间探亲,因此鬼节也是祭拜祖先的正日子,流行“七月十四大过年”的说法。同时,广西河网密集,所以人们认为亡灵要站在鸭子上,才能自由穿梭阳间和阴间。在过节前,很多地方都会准备好膘肥体壮的鸭子,恭迎祖先回家,然后在晚上宰杀食用鸭子,把祭品变成餐桌上的柠檬鸭、啤酒鸭、白切鸭和烤鸭……

不过,现代的“七月半”鬼节,已经远远不及古代繁盛,更多人把“鬼”当成了一个话题。在20世纪初,西方科学思想迅速涌入中国,加上新文化运动对“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推广,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民间传统的“鬼神”信仰,植根于封建王朝扶持的传统佛道活动大受打击,过鬼节的精神动力已经大为减弱。

上世纪50-60年代扫除封建迷信的运动,更是直接使鬼节不复昔日“人神共欢”的热闹。城隍出巡、盂兰盆会和道家斋醮等宗教活动失去了官方支持和商家赞助,与之伴生的那些民间娱乐活动,例如水上放灯、看目连戏和抢包山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尤其在城市里面,鬼节的节庆色彩已经被“路上烧纸祭拜先人”的氛围所取代,家长还会用“鬼”恫吓顽皮的小孩早点回家写作业,不要在外逗留。



烧纸又称烧纸钱,指供人焚化以敬神佛的纸钱。在鬼节烧纸是传统习俗之一。供图/图虫创意

近年来,有关重拾中华文化传统节日的呼声不断加强,端午、清明已经列入国家法定节日,而元宵、七夕、重阳、冬至等节日的过节氛围也越来越浓,但是唐宋盛极一时的“七月半”鬼节,始终未能进入大众节庆之列。世易时移下,这个原本因“鬼神”而兴的节日,最终因“封建迷信”而衰。

鬼节的存在,真的能沟通生死,连接鬼神吗?不能。但是千百年来,这个节日寄托着中国人对先祖的追思,承载着对宗族的依恋,承担着对未来的思考,体现了人们对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关注。我们的传统崇信人死之后,在阴间仍然过着类似阳间的生活,所以我们期待能有一天,已经远离人间的亡灵,依然能够感受人间的繁华;我们坚信只要不遗忘先祖,先祖也必定不遗忘子孙。所有的“事死如事生”,其实阐述着这样一个道理——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鬼节的存在,其实寄托了人们对亡者的无尽哀思,河边点点灯火,飘向远方,仿佛沟通阴阳,将祝福与心愿带到彼岸。供图/图虫创意


参考资料

·吴文汐 张恒艳 苗国华 .七月十五搞“鬼”[J].博物,2006,(08):78-85.

·刘道超.论古代祭厉与中元施孤习俗中蕴含的终极关怀精神[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01):1-7.

·杨思民.论中元节的形成、发展及文化价值[J].贵州文史丛刊,1991,(02):127-133.

·徐一超."七月半":节俗,变迁与大众文化想象[J].文化艺术研究,2013,6(002):1-7.

·陈雄 陈戍国 .从孟秋时祭、中元节、盂兰盆节看儒释道三教交流[J].中华文化论坛,2019,000(002):112-119.
- END -

资料来源丨《东京梦华录》 《燕京岁时记》

版权声明:本文图文版权归“国家全景地理”及《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所有,如需转载,请与“国家全景地理”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山村怪谈之鬼节惊魂——清明、中元、寒衣三大鬼节发生的那些事

下一篇:《神鬼千鉴》第六章 绝对不要自杀(中元节习俗)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自动引流系统 ( 湘ICP备17022177号-4 )

GMT+8, 2025-1-18 20:55 , Processed in 0.311279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