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为马、掩耳盗铃、滥竽充数、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中国古代寓言》里有很多含有讽喻或教训意义的故事。它们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中国古代寓言》
适读年龄:7-12 岁
曹文轩、陈先云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人物档案
陈晓丽:重庆两江新区礼嘉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推荐理由
寓言故事的内容生动有趣,主人公往往是动物或者人,有时也会是一些非生命体。常常采用夸张、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塑造出独特鲜明的人物个性。虽然内容短小,但是情节安排曲折反复,给人一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这种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情节构架的曲折性,一定会让你身临其境,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相信你读完后不仅能感受到有趣的故事情节,还会收获到很多深刻的智慧和哲理。
精彩摘抄
鹬蚌相争
一只蚌张开蚌壳,在河滩上晒太阳。一只鹬从蚌身边走过,就伸嘴去啄蚌的肉。
蚌一下子合上了壳,把鹬的嘴紧紧夹住。
鹬用尽力气拔嘴,可是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蚌也脱不了身,不能回到河里去。
鹬和蚌就争吵起来了。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干死了!”
蚌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饿死了!”
蚌和鹬吵个不停,谁也不肯让谁。这时候,有个渔翁看见了,就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阅读方法指导
1. 带着问题去阅读
在阅读一篇故事时,不仅可以在阅读之前进行提问,还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和阅读之后进行提问,达到对内容理解的逐步深化。 通过提问的方式深入思考故事背后所蕴含的道理,你还可以制作一份思维导图,把自己想问的问题写下来。
2. 抓住文中关键词或者关键句 感受人物性格
以《老虎与刺猬》中的这个片段为例:有一只老虎在野地里寻找食物,看见地上有一只刺猬正仰卧着晒太阳,以为是一个鲜美的肉团,馋得直流口水,急忙一口咬下去。刺猬突然竖起浑身尖刺,死死地卷在老虎的鼻子上。老虎大吃一惊,甩也甩不脱,痛得嗷嗷怪叫,狂奔乱跳着逃进了深山。
抓住动词或者形容词,可以更直观地想象画面,感受人物的性格、状态,会更加形象地理解人物的特点。
比如说“馋得直流口水”说明老虎当时非常饥饿,为它接下来没有经过思考就着急抓刺猬被刺埋下伏笔;还比如说“甩、怪叫、奔、跳、逃”这一连串动词的使用,把老虎害怕而逃跑的样子写得生动形象。
3. 制作学习启示卡
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能让我们想到生活中的人和事,带给我们很多启示。读完一篇寓言故事以后,可以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学习启示卡”,然后把这些卡片进行整理汇编,成为自己的一本创作集。
◎学习启示卡
读了《卖油翁》这个故事,我明白了:熟能生巧,反复练习才能拥有强大的本领。
◎学习启示卡
读了《学手艺》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做事情要坚持到底,不能因为情况有点儿变化就轻易放弃,不然就会一事无成。
4. 分类读故事
在读寓言故事的时候,会发现有些故事虽然内容不同,但蕴含的道理却是相似的。比如《望洋兴叹》《邹忌比美》告诉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我只看见金子》《一叶障目》讽刺了看问题片面的人。在阅读时可以找一找哪些寓言有相似的道理,试着做一份统计图。
<hr>本文选自《新家长报》1029-1030期
声明: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新家长报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新家长报。本公众号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新家长报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