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范胜武:最大的自私是无私

2022-5-24 12:2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74| 评论: 0

在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校园一隅,整整一面墙贴满了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布朗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纽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世界顶尖名校的学生录取名单。2021年被称为“最难留学申请季”,但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名校录取率再创新高。根据U.S.NEWS、QS、TIMES等世界权威机构排名,该校申请留学的学生获世界前50、美国前50、英国前10的名校offer 595枚,录取人数比例高达88.8%。

十二年前,这所学校的名称是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2010年春,44岁的范胜武来到了这里,学校也正式踏上了国际教育转型的道路。从差异化办学到淬炼教师的专业能力,从构建前瞻性的课程体系到打造学生成长的乐园,范胜武多管齐下,带领“二十一世纪人”重新崛起。

“责任心,永远是最重要的。”范胜武身姿挺拔,目光灼灼。他所做的一切,也只是职责使然。



(范校长与学生在一起)

把“不愿意干”的事干到极致

范胜武在福建军营长大,耳濡目染,自小便心怀保家卫国的理想。父亲是一位经历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大大小小战役的“老革命”,在战场上鞠躬尽瘁。父辈一代开拓、奋斗、不怕困难的精神对他的影响巨大,这在范胜武求学时便有迹可循。

12岁时,范胜武跟随父亲回山东读初中,阴差阳错地进了体育班。班里很多学生不把学习当回事,范胜武却一边跟着体育生锻炼,一边分秒必争地埋头学习。他每天6点前起床,最早来到教室自习,再跟班上的体育成员一起跑圈。班主任、体育特级教师张廷俊看在眼里,一有时间就耐心地帮他辅导数学。范胜武回忆到,他之所以重视体育教育,与自己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而张廷俊是对他有着深刻影响的师者。晨跑的习惯他一直坚持到今天,风雨无阻。

虽然底子弱,范胜武身上始终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要做就做到最好”。到了高中,每晚九点半学校停电后,他还要借着煤油灯微弱的光,和同学一起学到十点半才回家。高二时,老师鼓励他参加高考,他在高考一模、二模中名列年级第一,在高三年级同步排名中,居然排到了第三。

眼看理想迫近了,不想命运给了他擎天一击。范胜武由于近视被军校拒之门外,因高二参加高考发挥失常,被调剂到了一所师范类专科院校,学习汉语言文学。那时的他,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教师。

“我不是教书的料”,范胜武上学时虽善学却不擅发言,一在同学面前回答问题就脸红。临近毕业分配时,他还在个人理想与教师职业之间挣扎。

命运给予每个人的看似偶然,仔细回味,却是最好的安排。山东省滨州市一所重点中学没有给他继续徘徊的机会。1985年,原本不招专科生的山东省北镇中学“破天荒”到学校考察,一眼相中各方面都出类拔萃的范胜武。

自此,范胜武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穷则思变,差异化办学抢占先机

从初中到高中,从普通教师到山东省语文特级教师,从教务处副主任到山东省北镇中学分校校长,尽管他屡次拒绝,最终还是被提拔为总校教学副校长,范胜武踏实走好每一步,走出了一条无求而自得的从教之路。

就在很多人觉得范胜武的发展达到高峰时,他做出了一个让领导和同事大跌眼镜的决定:回到“山脚”,做回一名纯粹的人民教师。对他而言,追寻热爱,胜过向高处攀爬。是的,不知不觉中,范胜武爱上了这三尺讲台。他幽默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们的喜欢;他蹬着一辆半旧的自行车,利用单休时间家访,帮助家长解决了很多教育难题;七年间,他稳扎稳打,拿着最好的初中语文成绩升上高中教学,仅一年就把班级打造成了“全北中第一”,所有老师心服口服……

2008年,范胜武拒绝领导的挽留盛情,从滨州来到北京,在十一学校的讲台上从零开始。两年间,他醉心教学,笔耕舌耘,其乐陶陶。

无独有偶,2010年,命运的扳手卷土重来。正当他潜心于挚爱的语文教学时,一纸任命使他身不由己。当时的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处于办学困境,希望通过与十一学校的合作带动学校发展,亟待十一学校派遣新的掌舵人。在一众经验丰富的干部与名师中,时任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看中了刚到校两年的范胜武。

尽管舍不得自己的学生与课堂,但他还是咬咬牙,硬着头皮担下了这份责任。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10年,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尝试从民办名校转型国际学校,成为海淀区第一所国际学校。同年4月16日,范胜武正式走马上任,背水一战,开始思考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的革新与生路。

一所学校的良性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在十一学校、人大附中、清华附中等海淀“六小强”的包围中,生源敌不过公办学校,而民办学校正百花齐放。在这样的困境里,学校该如何生存?范胜武感到焦虑。

凡成大事者,必然有常人无法企及的承受力。据范胜武回忆,他上任不到半月,就被“鬼剃头”,接连秃了5、6块头发。但他顾不得身体,早起晚眠,思索学校改革的第一步。穷则思变,范胜武认为在学校目前的情况下,差异化办学是唯一的“出路”。然而,真正撬起这块“硬石头”并不容易。

范胜武带领团队日夜兼程,边教学边研究,摸着石头过河,最终确立了多项改革举措:为更好地看护与管理学生,实行全寄宿制度;将从教时每周家访形成的服务意识迁移,规定教师定期主动联系家长、学生,全情投入服务;实行五育并举、素质教育;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此外,在学校会议室激烈的研讨中,坚决走国际化的办学思路达成共识。2011年,范胜武全面停招普通高中,只招国际高中学生。

研究表明:当班级人数超过24人时,班级教学将从关注个体转向班级控制。当时国内中小学校通常是大班制教学,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得到足够关注,范胜武坚守学校的小班制。要知道,范胜武的这个决定虽然造福学生,但是也存在一定风险,如果改革不顺利,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会受到直接影响。在这样的风险与压力下,他特立独行,向董事长承诺:“坚守小班制,学校的盈利只增不减,完不成目标我走人。”他坚信,破釜沉舟,先做出特色树立学校品牌,渐入佳境,家长们便不会被增加的学费吓跑。



(小班化教学)

这六条差异化之路,绘就了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的教育改革蓝图。从0到1十分艰难,但范胜武确实给学校带来了变化。2017年,学校学生人数增加近千人,突破2000人。在近5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社会满意度调查中,小学部在海淀区2年位居第1,3年位居第2。初中部4年位居第1,1年位居第2。世界顶尖名校录取率稳步攀升,近四年(2018-2021年)学生获得世界排名前50、美国排名前50、英国排名前10名校录取占比分别为84.9%、82.3%、86.3%、88.8%。

规则管理与人文关怀并行

刚上任时,学生、教师、干部队伍都存在很多问题,这让范胜武很头疼,该从何处下手呢?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

不破不立,“从现在起,强力实施新规则!”

在部队成长起来的范胜武一向严于律己,这种严格与正气也落实在管理中。在他看来,顺藤摸瓜,沿着现象往回找症结所在,对症下药,依靠规则管人,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范胜武下定决心先整肃学生与教师、干部队伍。他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劝部分学生转学。

“范校!现在我们人都招不满,还敢劝学生转学?完不成董事会的招生计划,我们该怎么办?”老师们炸锅了。

这样的决定并非空穴来风。了解到一些学生的顽劣后,范胜武察觉这些学生并非故意“使坏”,而是真的不适合常规求学的道路。他让老师试着走进学生内心,发掘学生特长,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成长轨道,再劝学生和家长转学。范胜武力排众议,果然在这些学生离开后,很多好学生打消了转学的念头,当年还超额完成了招生计划。

上任两个月后,范胜武在暑期忍痛辞退了四十多位教师。一些坐在讲台上念着枯燥、陈旧的老教案,课后又是明争暗斗的“头头”都被解聘。

去粗取精,队伍“换血”还在继续。范胜武从不把教龄、经验作为聘任干部的标准,而是直接在“兵”里选“将”,任何优秀的青年教师都有可能被提拔为干部。

然而,范胜武并非铁面无情。由于自己出身于教学一线,范胜武对于管理的人文性有着天然的敏感,对教师的尊重与关怀深入骨髓。

为了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他独创了工资调配的“235”理论。得益于对管理学书籍的钻研,他结合“二八定律”与“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每年工资普调标准的基础上为考评前20%的教职工额外涨薪,中间30%也能额外涨少量薪资,剩下50%则只能拿到普调增加的工资,帮助教师将大目标拆分成阶段目标。

有一天深夜十点多,范胜武收到一条消息,“全校教职工这么多,您还想着我,这对我来说真的不只是工资的事,今后我会加倍努力!”原来这位老师得知范胜武特意为她涨工资的事,感动不已。这并非个例,范胜武时刻关注勤勤恳恳、工作出色的老师,为他们提供福利,希望能给教师体面的生活。

看到学校根据员工职务高低提供子女学费等级式打折,范胜武心里不是滋味。他敲响董事长的办公室,直言不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说服董事长,从干部到教师到后勤,让所有职员孩子入学学费一律一折。

不仅如此,他为全体老师配备电脑及话费包月服务,提供每日免费的水果、咖啡,开设午休宿舍,还为所有京外或海归老师解决住宿问题。

“范校大部分时间都很严肃,这是因为他凡事都按规则来,但一旦遇到老师有难处,他就会马上帮忙一起解决。”教师郭明眼里满是钦佩,“跟着范校做事充满干劲,又很幸福。”

教师要有气度、深度、风度和温度

接手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时,他深入挖掘过校训“做豪迈的中国人”的内涵,走上国际教育道路后,他在校训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要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老师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什么样的老师能够培养出“豪迈的中国人”呢?遥想抗战时的西南联大,不少教师淡泊明志、呕心沥血为国家培养出大批杰出人物。范胜武被这些大师的气度、深度、风度和温度深深触动。他想,教师也要具备这“四度”,才能温润人心。

于是,范胜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每月、每季、每年评选师德、师风先进教师,还会抓住每一次机会,在全校职工大会上分享好的教育故事。听到家长抱怨班主任太过严厉,范胜武马上约其谈心,劝诫教师转换态度,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

“教师应该把读书作为自己的第二职业。”腹有诗书气自华,要想成为有深度的老师,读书必不可少。2014年以来,学校实施教师阅读工程,每一位老师都能领到一笔图书购置费。一次,老师创编学生名字作为对联教学材料,且自如应用诗文、化用典故,引得学生课后兴致盎然地围着黑板,读万卷书的效果显现了。

形象管理也是学校教师的必修课。范胜武联系知名服装品牌为老师定制工装,并多次请来国家高级礼仪培训师为全体教师做形象管理和教师礼仪培训。老师儒雅知性的仪态成为校园美丽的风景。

范胜武并非坐而论道,他曾经就是一名有气度的老师。他曾遇到一名“挑战”他的学生。女生在课上直言,不想再当他的语文课代表,抱怨自己作业压力大,还得催同学交作业。范胜武没有批评女生,而是接纳意见,采取单双周两位课代表制,在课堂上让学生自愿竞选,班级前三的学生中恰好有2名举手。范胜武希望通过其他同学的做法让女生明白,互帮互助会有更好的发展。高三冲刺时,女生因为语文成绩差又找到范胜武。范胜武耐心帮女生指出阅读是主要问题,并主动利用晚自习课间休息25分钟的时间给女生“开小灶”,每天专门出一篇额外的阅读理解,随练随讲。

身教重于言传,他用自己的人格包容学生,使学生信从。争做“四度”教师,范胜武以身作则。

录课“照”出教学的痛点与难点

如果说,教师素养影响学生成长,那么教学能力则是育人的核心与根本。多年从教,在范胜武心里,无论外界怎么定义自己,他首先是一位语文老师,“课比天大”的观念根深蒂固。他观察到,尽管课堂上满堂灌的现象基本绝迹,但灌输知识、训练技能仍是教学的基本方式。由此,他想方设法淬炼教师的业务能力。

“因为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所以教师的专业成长等不起。”

过去一名学生的玩笑话“我是您的试验品”始终警醒着范胜武。为了让年轻教师“教学有法”,他提出开展学科模式课的研究,集中探讨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科学、艺术、社会七大领域学科。最后课程中心编写了《学科教学基本模式》上下两册,共计600多页、50多万字,包含学科模式介绍与案例解读,成为年轻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实用宝典。

不仅为年轻教师,范胜武为各阶段教师都搭建了诠释“好课”、打磨“好课”的平台。除学校传统的“锡华杯”教学竞赛直观呈现一系列好课外,范胜武还在2017年开设了不平常的“世纪杯”常态课,关注教师日常课堂。它通过抽签听课和随机抽取课堂录像外送评审两种方式实施,学校按照得分排序给予教师学术积分奖励。



(“锡华杯”教学竞赛)

相比抽签听课,完全零打磨、原生态的课堂录像更让老师如履薄冰。在实现Wi-Fi全覆盖的条件下,录课就像一把“照妖镜”,帮助教师快速找到教学的痛点与难点。一些教龄较长的老师半开玩笑地说,有录课这个紧箍,老师根本就不可能存在职业倦怠期!

作为一个“60后”,范胜武也算教育行业的“潮人”。他不仅关注教师培养,还利用技术赋能教师课堂,率先涉猎“互联网+教育”跨界新“玩法”。2014年,他就在小学、初中部全面铺开PAD进课堂,让学生尽早树立PAD等电子产品是学习用具的观念,培训教师找到最适应学生需求的网络教学资源。同时,做好资源“连接”,连接师生与校内外资源;建立资源库,为师生搭建互通有无的平台,为教学助力。

一系列举措快速磨炼了教师的专业能力,改善了学校教学生态。如今,学校师生比达到1:4.5到1:5之间,而一般学校仅1:12到1:13,师资力量与专业水准更上一层楼。

前瞻性思维让“双减”应对从容不迫

多年来,范胜武养成了一边进行教学实践,一边探索教育类书籍的习惯,这让他能用前瞻性思维观察教育。他从学生发展需求与学校培养目标出发,构建了一整套极具前瞻性的“世纪课程”,分为学段课程与“十二年一贯制”课程两部分。其中许多课程都走在了国家教育改革的前头。

在办学中,他始终把塑造“中国灵魂”放在培养目标的首位,运用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淀,初任时就开发了“十二年一贯制”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比国家倡导“中华传统文化进课堂”足足早了四年。

周一、三、五走进校园,便能听到学生晨诵国学、古典诗歌、现代诗歌的朗朗书声。范胜武坚持小学阶段重在诵读经典,初、高中则分别注重品读与研读。范胜武带领老师将最具文化特色的中国元素编成系列校本资源,包含陶瓷、古代珠算、传统服饰、中华饮食、中国丧葬等内容。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在阅读与课堂中扎根灵魂,这对将来要留学的学子尤为重要。



(诗歌朗诵会)

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先行的还有“十二年一贯制”研学旅行课程。早在2013年,许多学校还在害怕为师生出行安全问题担责,范胜武已经全面开启游学课程,即研学旅行课程的雏形。从京内博物馆、科技馆、世纪名人班,到凝聚儒家文化的齐鲁线等十几条国内文化研学线路,再到世界各国名胜古迹与知名学府,随着年级升高,二十一世纪师生的足迹遍布各地。

行思结合,才能玩得有质量。因而范胜武狠抓落实,每一次研学旅行都要求老师制订课程实施计划、编写课程手册。旅行中,老师会为学生创设“主场”,让学生们以团队形式当导游,一个团队认领一个景点或主题活动,团队内分工学习、研究,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安排爱好美术的学生彩绘线路、爱好摄像的学生制作研学微电影,让学生各尽其才。有时还能在泰山上看到学生齐诵《望岳》的场景。



(研学,图片拍于疫情之前)

近两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世界,范胜武见招拆招,想了个“平替”的办法,在校内搞研学。尽管效果不同,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始终在线。

除此之外,范胜武领头开设的超前课程不胜枚举。因为读初中时就种下了重视体育的种子,2014年,范胜武着手打造“运动型、健康型”校园,并以体质健康、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为线索,设计了“十二年一贯制”健康课程;源于在部队看电影启蒙了自身价值观的经历,2015年,范胜武在全校开展“十二年一贯制”电影课程,组织学生12年观看100部优秀电影作品。

范胜武说,教育不是制造流水线上的标准件,而是培养独具个性的人。为此,他开发了与“十二年一贯制”课程相辅相成的学段课程,为学生铺设了一张网罗必修、选修、综合实践三大类课程的“学习网”,同时引入选课走班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专属课表。

2016年,在第16届蓝带优质学校高峰论坛上,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的学生陈同学“出圈”了。刚到学校时,他因父母常年在外缺少亲情,不爱学习。上了电影课程后,他找到了兴趣与自信,喜欢模仿英语动画电影中的角色讲话,开启了“开挂”表现,在中央电视台“希望中国”中英双语文化达人比赛中,斩获初中组唯一一个双语主持达人特等奖。

像陈同学这样在世纪课程中找到归属的学生不在少数,这恰恰是对范胜武办学思想的最好回应。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的落地,让许多学校措手不及、经历阵痛。庆幸的是,正因为范胜武始终紧贴着学生的成长规律,重构课程体系诠释全人教育,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十分从容。

范胜武俯首案前,反复阅读“双减”政策的相关文件,领略到“双减”并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纠错,而是一项富有系统性的综合改革。由此出发,他雷厉风行,从整体规划课程体系、做好相关制度的配套保障等方面作出完善应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范胜武再一次跑在了其他学校的前头。

取消考试,迎来“积分卡”时代

没有一所学校不希望给孩子一个幸福的成长环境。对于把学生装在心里的范胜武而言,更是如此。他一直致力于将学校打造成学生生活的乐园。

在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的走廊里,学生的优秀作业、美术作品、学习目标填满了每一面墙壁。每到夜幕降临,从走廊向外望去,还可以看到在校园各个角落里被点亮的灯箱。每一盏灯箱上都贴了优秀学生的风采照及上榜标签、理由,他们是各个领域的佼佼者。一学期一次的“灯箱人物”由班主任从全校三个学段十二个年级的全体学生中推举遴选,已成为激励学生努力的旗帜。



(灯箱人物)

让校园环境成为一部无声的教科书,营造良好的教室环境也不可或缺。学校首先拆除了老师专门的办公室,将老师的办公桌移到教室。因此,每个上学日的教室里,都有两至三名教师陪伴孩子。再将物理空间进行分区,比如小学教室有头顶展示区、前方教学区、放置了画板与电钢琴的后方娱乐区、摆放了绘本故事书和语文主题图书的左边图书区等。师生还可以一起动手装扮教室。

学校打造了特色艺术类、创意技术类、健身体育类等几大类别的五十余个专用学科教室。在星球地理教室里,师生们头顶星空,直观地认识太阳系里的星体;脚踩中国与世界地图的电子屏,可以用手触摸地图,甚至能观看火山喷发的全过程。



(特色教室)

除了校园环境建设外,范胜武还打出了一记重拳——在小学低年级取消考试制度,代之以期末游戏闯关,再结合日评价、周评价、月评价、学期评价的过程性评价,全面考察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再努力几天,就可以凑够积分换小熊送给妈妈了!”临近母亲节,一名女学生清点着自己的积分卡。在过程性评价中,学校设计的“积分卡”奖励制度贯穿始终。学生可以通过在各类比赛中获得荣誉、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热心班务、按时就寝等良好表现获取积分,再去奖品兑换中心兑换奖励。比如,一个心仪的文具、一次观影体验、选择与谁同桌一天、和校长共进午餐等。小卡片激发了学生“补短”和“变得更好”的内驱力,像船舶一样载着学生成长远行。



(积分卡)

在期末评价时,学校将科目内容渗透于各情境、游戏中,孩子们听说读写、做演唱跳,完成各个关卡的任务。考虑到每个孩子各有长处,学校还会专门设定一些特殊项目进行评价。



(游戏闯关)

事实证明,取消“一张试卷定天下”经得住考验。小学统测成绩远高于海淀区平均水平,学生在知识大赛、戏剧展演、外语活动中也都表现出色。

“最大的自私是无私”

从教以来,范胜武对孩子们始终有着质朴的情感。在北镇中学分校任校长时,临学生报道前一天,学校很多设施都还不到位。大雨滂沱,地面泥泞,积水没过小腿,范胜武心急火燎,带着老师们给学生一趟一趟来回搬被褥,几乎变成了“落汤鸡”,但看到学生的被子滴雨未沾,心满意足。

调任北京,为了看护学校寄宿学生,他毅然退掉了性价比极高的住房,搬到学校的小房间。来到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他以校为家,连续十年几乎没有离开过学校,近两年就算周五晚上回家,周日又回到学校宿舍。只有和学生们待在一起,他才安心。

范胜武细心观察到,冬天里,早早出来做操的孩子要等上其他同学一段时间才会全部到齐。“这么冷的天,不能让孩子等着受冻呀!”范胜武随即提出了“智慧跑道”监测建设。得知这套大数据软件系统还可以分析孩子的运动量、需加强的项目,他更加欢喜。

或许因为感受到这份用心,他带过的学生毕业后都与他保持着联系。在北镇中学教高中时,范胜武把两名调皮捣蛋的学生调在讲台两边,时刻盯着,冲刺阶段又常常给予他们关心和鼓劲。感受到老师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哼哈二将”最后一个进入国安,一个任职警察中队长。若干年后,他们得知范胜武在北京教书,组织班里20多个人专门开车去学校拜访范胜武。在饭桌上,他们深情地说,“没有范老师,就没有今天的我们!”大约没有比这份师生情让范胜武更感到幸福的了。

“最大的自私是无私。”范胜武无论在人生重大抉择上,还是细微小事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正是因为有了师者仁心,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才能在短短几年时间迅速崛起,跃升为京城名校。范胜武在为学生倾尽心力培养他们成长成才的同时,也成就着自己。回头想来,与教师行业结缘,并非命运“捉弄”,而是他穷其一生的责任和使命感。

如今,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虽早已走出当初的困境,但前方并非坦途。近年由于疫情、国际关系以及招生政策的影响,前方依然道阻且长。他不会退缩,像高速旋转的陀螺,随时应变,攻坚克难。

谈及未来规划,范胜武的目光温和又不失锋芒,他有更高的追求——要打造一所引领中国国际教育的学校,造就一群出类拔萃的老师,培养一批又一批一定会回来的学生。“这样的国际教育才有意义。”

范胜武掷地有声地说:“目标远大,我们会一直争取。”

一个真正令人尊重的师者是师道德行,是修为与信仰。范胜武说,如果没有“老糊涂”,就继续每天在操场上跑下去,闻着学校的书香,跑在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的一年四季里。(文/ 若熙 彭可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今年能看的恐怖片都在这了,收藏起来,慢慢看

下一篇:讲述中国植物的故事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自动引流系统 ( 湘ICP备17022177号-4 )

GMT+8, 2025-1-19 17:17 , Processed in 0.297658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