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守药店十天十夜,她正在经历“一个人的马拉松”

2022-6-5 15:3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50| 评论: 0

4月10日,国大药房东盛店。店长盛赛萍和平时一样,穿着白色工作服,挂着胸牌,穿梭在货架间。

“这是我的工作。”盛赛萍对自己说。和平时不同的是,800平方米的店堂里,只有她一个人。截止到今天,她已经在店堂里值守了十天十夜。

这家店位于杨浦区平凉路上,紧邻百联滨江国际购物中心。往常,这里是热闹的商圈,人们来此聚会、购物、看电影。药店生意也不错,回头客尤其多。“周围很多居民区,居民有需要的时候都来我这里,彼此都有印象。”盛赛萍回忆。疫情给都市生活按下了暂停键。平凉路和内环高架空空荡荡,偶尔有带着工作使命的车辆开过。购物中心停业了,但药店不能关。“居民用药还要我们保障。”因此,浦西封控时,盛赛萍选择驻守药店。她不觉得寂寞,即便足不出户,每日运动步数都能达到2万步。

这是一个人的马拉松。待到哪一天,何时能回去,她没有想过。在她从事的行业,驻守店内似乎很平常。“就在我们国大,浦东有个店员,一个人在店里住了二十多天。”正是这些普通人,让城市亮起了星星点点的凡人微光。



独自驻守的盛赛萍

驻守:浦西封控前,夫妻俩先后走出家门

浦西封控的消息公布时,盛赛萍的心情有点微妙。环视熟悉的家,她注意到,冰箱里几乎放满了菜。

盛赛萍的独子在一线从事消防工作,已有五十多天没和父母见面。每天下班回家,面对面的只有她和老公。“三月份的最后几天,老公烧了好多菜,都是我爱吃的,先存在冰箱里。他厨艺不错,但这样准备,我觉得肯定有事。”盛赛萍对记者说。

夫妻俩彼此都没坦白,直到3月31日出门前。邻居们准备开启宅家生活,盛赛萍夫妇却要去上班。“我老公在宝钢工作,说要搬到单位住,保障工作场所的日常运转。我说,我也是。”

没有追问,没有埋怨,多年夫妻的默契,凝结在对视的眼神里。“他了解我,我这人放不下。平时哪怕休息日,也要去店里转转。”当然,盛赛萍觉得,自己也理解他。



国大药房东盛店(疫情前)

至于住在店里,她早有思想准备。“浦西封控前,国大在浦东的门店已经封闭。假如浦西封店,东盛店肯定是我来上。”回到熟悉的门店,盛赛萍很快投入工作,整理货柜,登记顾客的用药需求,就像平时每天一样。

服务:为患病老人找到紧急用药

疫情期间,盛赛萍的主要工作,是在线上与顾客联络,对接居民、单位的买药需求。不少医院因为封控关门,人们需要的紧急药品没地方配,就会求助药店。

东盛店是杨浦区一家规模较大的卖场社区店,周边居民较多,老年慢病患者上门购药的尤其多,附近楼宇企业也会有人光顾。

封控期间,为保障居民和杨浦区内保障企业的防疫物资需求,盛赛萍与公司沟通,面向这些保供企业、街道、物业,不断提供防护服、力度伸、酒精等消杀类防疫用品。

在药店工作了12年,盛赛萍接单、发货驾轻就熟。普通居民的药会由美团小哥配送,至于大单和急单,单位会安排车辆配送。和驻守的店员一样,驾驶员也没休息,每天根据公司的任务清单,奔波在上海的街头巷尾。

药店平台24小时营业。除了凌晨几小时外,不断有人下单。每天早上一开单,系统就像井喷一样,跳出来好几十单。有时碰上缺货,盛赛萍来不及调度、组织,顾客在微信群或电话那头催促、追问,她就会有“顾了东边、顾不了西边”的焦急,赶紧致电顾客表示歉意。好在以她的业务能力,大部分需求都能搞定,药店至今平稳运行。



盛赛萍为老人量血压(疫情前)

疫情封控期间,老年人买药成为难题。有位老人需要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经社区许可,来到了药店门外。看他佝偻着身子,盛赛萍心有不忍,可是店里的药品刚巧售完,只能表示歉意,留下他的电话,答应下次来货就通知他。

发现老人迟迟不肯离去,盛赛萍便追问原因。原来,老人很担心下次不能再出门。而他要买的是紧急用药,家里备着才能安心。盛赛萍想了想,用酒精消毒了店里的凳子,拿到店外请老人坐下等候。随后,她打开电脑,查询国大其他门店是否有药,确定好后帮老人下单。眼看老人衣衫单薄,配送信息却迟迟没有显示,盛赛萍联系了美团小哥帮忙取药。老人没有多余的钱支付跑腿费,经过盛赛萍沟通,小哥善意地给出了友情价,老人安心离开。

顾客:聆听患者倾诉,画图教老人下单

给别人提供药品,解决患者的病痛,盛赛萍有一种荣誉感。“当别人向你倾诉时,你可以用自己的知识为他们排忧解惑。”通过提供药学服务,顾客对盛赛萍产生了信任,也让她感到幸福。她注重维护顾客,手上有很多回头客。“他们认为,‘我就是要来找你’,让我觉得自己被认可。”

对于老顾客,盛赛萍基本都有印象。疫情之前,她每个月都要进社区服务,给居民量血压、测血糖,解答用药问题,邀请医生讲课。这意味着,居民和她多多少少打过照面。



社区服务(疫情前)

她也清楚,药店的顾客和医院的患者诉求不一样。“在医院,特别是大医院,医生和患者沟通有限,因为排队等候的人太多,医生压力太大。来到药店,顾客希望得到更为详细的指点,以及充满人情味的关怀。我们接待顾客,就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他们会来这里,是因为自己或家人的身体出现了问题。我就与他们聊天,聆听他们的倾诉,更准确地帮他们解决一些烦恼,消除身体上的不适。”

疫情期间,盛赛萍与顾客的沟通转到了线上。当急需药品的老人独居在家,不会用手机下单,盛赛萍就和对方加好微信,耐着性子一步步指导。“有位老先生来买替米沙坦,一种高血压药,必须持续服用。但它有好几个不同的生产厂家,老先生想找自己常用的那种,我就把店里的品种逐个拍照,微信发给他。”

确定购买意向后,盛赛萍远程指点老人,如何下载美团APP,如何在美团上找到这家店和对应药品,怎样下单付款。“光靠打字、语音是说不清楚的,我就把每一个画面截图,画上圈,写上字,发给对方,让对方按照图示操作。”等骑手将药品送到小区,再由志愿者带上楼,老人会发来感谢的话语。

生活:即使店里没人,也要穿全套工作服

虽然住在店里,“节省”了往返家中的时间,但偌大的店堂全靠她一人照应,盛赛萍还是觉得时间不够。

一连几个深夜,记者向她发出采访请求,她都用沙哑的嗓音表达真诚的抱歉:“非常忙,不好意思,还有很多对账工作要完成。”“刚才和你通电话,我的手机一直在响,还有人要找我买药,我先去工作了好吗?”

至于白天,盛赛萍的时间更不舍得浪费。她似乎忘了什么时候才能休息,也许是凌晨两点,也许更晚,总之“累了再说”。而她的休息,就是躺在药店一角的行军床上,那是公司预先为留守员工准备的。如果半夜有紧急任务,她还得爬起来处理。



商品验货上架,做好陈列

店里没有厨房。出于安全考虑,她不能做饭,只能吃带来的自热饭和泡面,以及同事们提前存在冰箱里的食物。店里有卫生间,但热水量不够洗澡,对爱干净的女性来说“是挺困难的事情”。她只能从热水器里接点水,简单洗漱一下,才感觉好过一些。

最让她不能忍的是头发,不能洗也不能打理,她笑称“毫无形象可言”。即便如此,每天起床后,她还是会穿上白色工作服和黑裤子、黑皮鞋,挂好胸牌,保持日常接待顾客的状态,虽然能照面的只有送药小哥。生活中的她爱美,也注重保养,平时上班还要画个淡妆,漂漂亮亮迎接顾客。但在防疫的特殊时期,这些习惯,她都得学会放下。

关心:热腾腾的烤鸡和面包,代表一份心意

疫情之下,上海的街头日复一日宁静。但在国大药房200多家店承担保障功能的门店,几乎每个店都留着一个火种,一盏街灯,只为照亮一群人的生活。

浦西封控已经第十天了。包括盛赛萍在内,留守门店的员工都还好吗?“每天光吃自热饭、泡面,营养不够的,我得给他们改善一下伙食。”国大药房上海公司办公室主任郑冬琛说。4月6日,她在盒马上批量订购了烤鸡和新出炉的面包,还有水果、牛奶、热包子,安排三个驾驶员送到每个门店,最远送到浦东临港、高桥。

金黄的烤鸡交到盛赛萍手中时,还是热腾腾的,面包们散发着扑鼻的香气。虽然没法停下手中的工作、品尝诱人的美食,盛赛萍还是很感动:“就像家里人送来的一样。”

郑冬琛其实能够想象,等他们有空用餐时,烤鸡和面包早已凉了。但那是一份心意。“相比他们驻守的艰辛,我们提供的物资微不足道。”



平日里的东盛店(疫情前)

除了公司送来的美食,盛赛萍的同事也悄悄留下了爱心。得知“盛姐”将在封控期间驻守,他们提前烧了好菜,冻在冰箱里,让她随时热了吃。离店前,每个人都把更衣箱打开,盛姐需要什么东西,尽管从里面拿。

看到同事们放在冰箱里的红烧肉、肉圆、香肠……盛赛萍笑了:“他们是真怕饿着我了。”拥有这样一群有爱的同事,也是她甘愿守店的理由。

深夜和记者聊完后,盛赛萍继续投入工作。而郑冬琛忙着联系驾驶员,请他去居民区接一位店员,和浦西驻守门店的员工换班。“有人自告奋勇要来替换,连行李都准备好了,就看能不能成功出门。”他们不在意这种付出,只要封控继续,属于药店人的保障马拉松就会延续,直到疫情消散、城市重回轨道的那一天。

来源| 新闻晨报 周到上海APP 记者何雅君

图片丨受访者提供

来源: 新闻晨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今年能看的恐怖片都在这了,收藏起来,慢慢看

下一篇:走进台北“可园”,一窥琼瑶的“造梦天地”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自动引流系统 ( 湘ICP备17022177号-4 )

GMT+8, 2024-11-23 07:46 , Processed in 0.337323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