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养脾胃,3种“黄金菜”绝不能错过!还能防癌通便,体虚、便秘的人必吃

2023-9-7 11:06| 发布者: 此人正在学习| 查看: 287| 评论: 0

经过一个夏天的湿热攻击和贪凉刺激,入秋后,人的脾胃相对来说都比较虚弱。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负责将人体所需营养转运吸收,并散布到全身。


如果脾胃一虚弱,身体便缺乏动力,食欲不振、拉肚子、便秘等各种小毛病就找上门来。





图源:壹图网



而在五行中,黄色属土,对应人体的脾脏及胃。因此,秋季养护脾胃,日常饮食不妨多吃点黄色食物——


秋天养脾胃,最该吃这3种“黄金菜”!



1、南瓜


都说“秋瓜坏肚”,这是因为大多数瓜类偏寒凉,因此不建议秋天多吃。


但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南瓜,却是个例外。


中医认为,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具有补益脾胃、养护肝气功效,对久病气虚、脾胃虚弱、食少腹胀等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图源:壹图网



更重要的是,南瓜在保护胃粘膜方面上也有一手!


南瓜富含膳食纤维和果胶成分,其中果胶能保护胃肠道黏膜,让其免受粗糙食物的刺激,促进溃疡的愈合,从而养护脾胃。


同时,它还有助于促进溃疡面愈合,尤其适合胃病患者食用。


近年来的研究也发现,食用南瓜能预防胃粘膜溃疡。





图源:壹图网



南瓜除了有助养脾胃外,还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这同样要归功于南瓜富含的膳食纤维和果胶,这些物质能促进肠道蠕动,加速肠道排空,帮助排便,从而减轻肠胃负担。


此外,果胶还能和体内多余的胆固醇结合在一起,可以使胆固醇吸收减少,血胆固醇浓度下降,再加上南瓜的热量很低,因此,三高患者也可常吃。




秋日想要养好脾胃,不妨将南瓜搭山药一起吃。


山药同样能补养脾胃,还可补虚、增强抗病能力,搭着南瓜一起吃,既能养“后天之本”脾脏,又能补“先天之本”肾脏,很适合秋天吃。


食疗推荐:南瓜山药盅


原料:南瓜一个,山药30克(或可根据南瓜容量大小调整)。


做法:山药蒸熟后碾成糊状,南瓜切掉顶部,放在碗中;将山药糊放进南瓜内,隔水蒸30分钟,然后根据个人口味调味,咸、甜均可。


作用:这是国医大师邓铁涛钟情的养生食谱之一。这道菜能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口感细软、清淡,牙口不好的老年人都方便食用。





图源:壹图网



注意:南瓜的选择,品种上没有特殊的讲究。为便于制作,建议选个较小、方便操作的。


2、红薯


秋天正是新鲜红薯上市的季节,它可谓是美食界的“大众情人”,味美价廉,深得男女老少的喜爱。


红薯可不仅味美那么简单,还有不俗的养生作用。


中医认为,红薯入脾、肾二经,既能滋补脾胃,又能够滋补肾阴,使人身强体壮。


李时珍就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红薯,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可使人“长寿少疾”。


这评价不可谓不高!





图源:壹图网



值得一提的是,红薯还在通便和防癌方面表现优异。


红薯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能吸收肠道内水分,增加粪便体积,促进排便,这有助于缓解便秘(尤其是老年性便秘),降低肠道疾病的发生率,预防肠癌的发生。


此外,红薯还含有较高的类胡萝卜素和独特的类黄酮成分,它们都有助于预防癌症的发生。




如果想要保留更多的营养成分,又想吃得健康:最好是选择蒸着吃!


当然了,纵使红薯的好处那么多,那也不能完全代替主食,否则容易造成营养不良。


再说,红薯吃多了,容易在人的胃肠道内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引起腹胀、打嗝、吐酸水等不适。


因此,吃红薯一定要注意控制量。


根据中国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天的薯类摄入量为50~100克,也就是说一天吃一小根红薯就够了。





图源:壹图网



小提醒:



  • 表面有黑色、褐色斑块,且内部呈黑绿色的红薯,千万不要食用,否则可能引起食物中毒,严重还会造成肝肾损伤。



  • 最好不要空腹吃红薯,否则会产生大量胃酸,使人有“烧心”的感觉。


3、玉米


玉米,也叫“珍珠米”,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物,从古至今都备受大众宠爱。


中医认为,玉米性平味甘,入肝经、肾经、膀胱经,有利尿消肿、健脾渗湿、平肝利胆的作用。


《本草纲目》认为,玉米能“调中开胃”,《本草推陈》则称它为“健胃剂”。


因此,入秋后脾胃不好或食欲不佳的人,平时可以多吃点玉米。





图源:壹图网



玉米既可煮着吃,也可用来熬粥,还可磨成粉来做窝窝头等。


但要说最养脾胃的吃法,那还得是熬粥。


食疗推荐:玉米碴子粥


做法:把打碎的玉米粒和芸豆泡软,倒入锅中,大火煮开,然后改用小火熬,等玉米煮开花,一锅香喷喷的玉米粥就熬好了。


除了食疗养脾胃外,平时我们还可以按揉下“养脾胃第一穴”——


常按揉“养脾胃第一穴”,脾胃一天比一天好!



中医认为,中脘穴是胃经的募穴(即经络中气血最充足的地方),被认为“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


常按揉中脘穴,有助于脾胃恢复运化功能,把体内的湿气、寒气运出体外,达到养脾祛湿的目的。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





图源:家庭医生原创



按揉法:用手掌掌心或掌根,放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按揉,15~20分钟为宜。


小提醒:饭后不适宜马上按揉,可以休息20~30分钟后再进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治疗这6种常见病,食疗效果更好!

下一篇:一年中养生黄金40天到!6大食疗方,一次性除了冬病的根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自动引流系统 ( 湘ICP备17022177号-4 )

GMT+8, 2024-11-21 17:32 , Processed in 0.354374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